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 (一)
在那样的年代,残杀是可恶的。一个个德国纳粹士兵残杀一名名波兰犹太人,真是太残忍!可在主人公布鲁诺的眼中,人不应该分高低贵贱,犹太人也是人,也需要平等对待。
本书讲述了布鲁诺一家因为爸爸的工作关系,从柏林搬到华沙纳粹集中营,这件事对于布鲁诺来说,极其不愿意,在那里他没有朋友,非常郁闷,他站在房间里,望向窗外,看到远处农场里的人都非常奇怪,穿着条纹睡衣,那些人在他爸爸眼里,根本算不上人。可即便这样,在命运的驱使下,布鲁诺跟什穆埃尔两个不同世界的孩子,却成了好朋友。
此书情节感人,布鲁诺为了拯救帮助受困的什穆埃尔找到他的爸爸,结果不幸进入了集中营。最后,布鲁诺和什穆埃尔两人就在毒气室中握紧了双手,共同走向了死亡的角落,这样悲惨的结局深深地震撼了我,也值得我们深思。
他们的年龄,本应该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可就是这样的年龄,却经历着一场场无情的杀戮,布鲁诺用他纯真的双眼,看尽了这个残酷的世界。
每一场战争,受伤的总是最无辜的百姓,犹太人也好,德国人也罢,不同样都是人类吗?为何却要这般互相残害?战争真的太可怕了,这本书中无处不在控诉着德国纳粹人统治下无可救药的残杀,对犹太人草菅人命。
而如今,在我们生活的年代,没有战争,没有硝烟,更没有残杀,相反的,我们却能天天享受着美好生活,无忧无虑,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锦缎绸罗,玩具成堆,零食成海,住的是叠野别墅,出门就是私家车……
试问,是谁给我们带来如此美妙的生活?
当然是我们伟大的党和革命先辈们!是他们,让吾辈不用饱受战争的痛苦与煎熬;是他们,给我们创造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更是他们,带领着我们国家走上飞黄腾达的道路。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以读书为己任,尽自己所能,学好一切科学知识,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 (二)
战争、和平、命运……这些词语似乎离我特别遥远,因为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可两个男孩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仿佛走进了那个残酷的时代,时刻提醒我今天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初看《穿条纹衣服的男孩》,是题目吸引了我。条纹衣服?难道是医院的病号服?还是监狱里的囚犯服呢?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布鲁诺的8岁小男孩。收到“圆叟”的任命,他的父亲要带着全家搬去一个叫“赶出去”的农场工作,所以布鲁诺不得不告别了原来生活的一切,包括他的朋友,他的爷爷奶奶,还有他喜欢的所有。在“赶出去”,他认识了农场铁丝网的另一端的,每天都穿着条纹衣服的,和他差不多大的好朋友——什穆埃尔。他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从这位好朋友口中他终于知道了这里是波兰的奥斯维辛。
我第一时间便想知道这个陌生地方的特殊之处,我查阅了很多关于奥斯维辛的资料,让我震惊无比,原来这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法西斯用来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这里发生了残忍的屠杀,是人间炼狱般的地方,我的心更加悬了起来。
果然,悲剧发生了,布鲁诺为了帮什穆埃尔营救爸爸,穿着条纹衣服进入了集中营,最后布鲁诺被误认为犹太人,和人群一起被士兵赶进乐充满毒气的房间,就这样,两个好朋友的手最后紧紧的拉着再也没有放开过……
看完整本书,我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打转。战争真的太可怕了,德国纳粹是那么的冷酷。德国纳粹为什么要残害犹太人?为什么连孩子也不放过?难道他们有任何错误吗?难道其他民族的人就能够随意迫害吗?难道人类之间不应该友好的相处吗?一连串的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却没有答案……此时,我真的好想冲进书里,告诉布鲁诺和什布埃尔,“不要进那个房间,那里是毒气室!快点跑!”
可他们没有逃出毒气室,没有逃掏出战争的残酷。布鲁诺到铁丝网的另一边“探险”只是为了帮助什布埃尔寻找爸爸,他的目的是纯粹的,可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探险”中。与残酷的战争相比,两个孩子的纯洁心灵令我感动,他们的握手象征着未来的和平,他们的友谊象征着民族间的友谊,他们是残酷战争中永不凋谢的和平之花。
书的最后,作者写了一句话,“这一切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这样的故事不会再重演了。”是的,我希望全世界永远不要有战争,不要有杀戮,我们要紧紧牵着手,一起永远和平友爱的生活下去!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 (三)
暑假,我读了《穿条纹衣服的男孩》一书,别有感悟。
这本书中的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德国。小说的主人翁布鲁诺是一个9岁的小男孩,他的父亲是一名纳粹军官,因为工作原因一家人从柏林搬到了奥特维斯集中营旁的新家里。在这里小男孩布鲁诺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犹太人男孩—什穆埃尔,并与他成为朋友。布鲁诺每天背着父母,偷偷来到集中营旁,隔着铁丝网和什穆埃尔交谈、玩耍,成为了最亲近的伙伴。但在不久之后,布鲁诺的妈妈决定带他离开这里,回柏林的家继续生活。临走的一天,布鲁诺再次来到铁丝网边上。为了帮什穆埃尔“寻找不见了的爸爸”,他偷偷穿过铁丝网,换上了犹太人囚犯的条纹状衣服,和什穆埃尔一起来到了集中营的内部。不幸的是,刚进去不久,布鲁诺就被误认为是犹太人,与什穆埃尔等人一起,被德国纳粹军人送进了毒气室。留在本书结尾的,是令人窒息的寂静和毒气房外里堆放的成百上千件犹太人囚服……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但其内涵却极其深刻。二战时期的德国,无疑是令人胆寒的人间地狱。在那里,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军官们,因种族歧视而囚禁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而本书提到的“奥特维斯集中营”就是关押犹太人的主要营地之一。后来,因二战战况的变化,德国纳粹最终选择了将犹太人送进毒气室或枪决等方式,大批大批的杀死了。
这部小说最为特别的地方,便是它以儿童纯真的视角,控诉了那个黑暗的时代。小说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用布鲁诺纯真无邪的视角写就的。全文没有一点血腥可怕的场面,却以儿童的纯真,反衬出了纳粹的残酷。在文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细节,就是集中营里的烟囱每天不停地冒出含有臭味的黑色烟雾。布鲁诺天真地认为那是焚烧垃圾和脏衣服用的,并且还时常羡慕铁丝网那一边的人们可以一起劳作、生活。可其实,那些炉子里每天烧的,是被残害的犹太人的尸体!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们直至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可能都没意识到死亡的降临,也不会理解真实的世界,这是这部小说留给读者最为深思的地方……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 (四)
战争是一个暴君,他总是挥舞着象征权力的魔杖,肆意地撕烂我们对人性和平、真善美的幻想。
我们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种偶然。两个同一天出生的九岁男孩,因为这种偶然,却拥有着截然相反的生活。布鲁诺成长于德国纳粹军官家庭,衣食无忧,总是对世界充满着好奇与幻想,而希姆尔却背负着犹太人的身份,每日目睹着残酷的屠杀,对未来充满着忧郁与不安。他们在皇斯威辛集中营的铁丝网两边相识,成为小小的生死之交。他们总是隔着铁丝网互相交流生活的经历,布鲁诺始终无法理解希姆尔眼中的灰暗,却格外珍惜这个瘦弱的朋友,希姆尔也并没有对这个天直到“不知人间疾苦”的新朋友产生丝毫的怨恨。故事就在波澜不惊中渐渐推向高潮,为了帮助希姆尔寻找失踪的父亲,布鲁诺穿上了一套闲置的条纹衣服,从一块松动的铁丝网下爬进集中营,和希姆尔手牵着手永远站在了一起……
作者淡然冷静的文字与残酷的故事结局、两个孩子美丽的心灵与混灭人性的屠杀之间的对比,让我如芒刺背——是谁将这两个可爱的孩子推向了黑暗的结局?是年幼无知的“探险”,是执着于所谓爱国理想的布鲁诺的父亲,还是充斥着罪恶与鲜血的战争?
人总以为战争不过是自己所主宰的一场游戏,却不知自己才是战争所操控的小小傀儡。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永远不会在你愿意时结束。就像布鲁诺的父亲,这个冷酷坚毅的纳粹军官,当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可能遭受到的厄运时,他过往所坚持的爱国理念、神圣使命,不过是一头将他的儿子一并吞噬的野兽。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是一个对人性、对战争、对历史反思的故事。对战争进行反思,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人类的文明要想延续,就必须和残存在天性里的残暴作斗争,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人道的一面,并看到人性中最纯真善良的一面。文明、人性和自由只能在我们经历了痛苦的磨难与悲壮的情感体验后,方能成为我们秉持并追求的伟大的价值。
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起蜡烛。布鲁诺和希姆尔的故事不仅属于能够理解那段历史的人,更属于所有已经远离战争的我们,我们要将故事背后的沉重和隐喻告诉所有人,将反思和自省传递下去。唯有如此,这样的事情才不会再重演,不会在现在的年代重演。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 (五)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我希望这个故事永远不要再重新上演。这个故事就是——《穿条纹衣服的男孩》。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布鲁诺的男孩,本来在柏林快乐地生活,却因为他的父亲——一个德国的纳粹军官,他的升迁使得布鲁诺和他的家人一起搬到了波兰华沙,布鲁诺就这样失去了以往的朋友,但是他很快又对那边的“农庄”和一些穿“条纹衣服”的人起了很大的兴趣。从而他又结识了一位在铁丝网对面,穿着“条纹衣服”的小男孩——希姆尔,他们同年同月同日出生,说起往事,布鲁诺知道了希姆尔很想要找到他的爸爸。布鲁诺十分地想帮助他,可是他们隔了一层铁丝网,没有办法帮到希姆尔。直到有一天,布鲁诺实在忍不住拿了一把小刀把铁丝网挖了一个大窟窿,然后钻到了对面,为了防止被他的爸爸发现,还特意穿上了和对面一样的“条纹衣服”和帽子,来帮助希姆尔来找爸爸。在希姆尔告知他的爸爸是进了那个大房子就没有再出来,于是他们结伴进入了那个大房子,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因为他们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导致他们再也没能走出这个房子。最后布鲁诺的家人一直没等到布鲁诺回来。直到他们看到了这铁丝网上的一个大窟窿,就全部都明白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久久不能平静。两个明明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孩子,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命运也如此之不同,最后竟因为找爸爸这件事却把命运拉到了一起。虽然我们都知道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文章中我们看到德国军官家庭出生的布鲁诺却是一个善良天真的孩子。用他童真的视角想要帮助希姆尔,正是他的天真和热情,让他一步一步走向了集中营的毒气房间。可见不管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没有绝对的赢家。
回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由无数的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多么地来之不易。身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一定要珍惜好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时刻防止世界再次发生战争,因为战争没有赢家!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读后感 (六)
“犹太人不喜欢不一样的人吗?”不,是我们不喜欢他们,傻瓜。”……我读着这句话,心仿佛被狠狠揪了一把,深疼。我想,布鲁诺或许至死都天真地认为他的父亲是对的吧。
《穿条纹衣服的男孩》这本书是爱尔兰的约翰·伯思所作,描绘了在残酷的二战时期,天真烂漫的九岁男孩布鲁诺与可悲的犹太男孩什穆埃尔之间发生的凄惨的战争故事。全文以布鲁诺的视角和口吻描写,从一个孩子单纯的眼球中反应的却是世界的灰暗、血腥。
约翰·贝哲曼曾说过:“在黑暗的理性到来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在布鲁诺看来,他那时的世界是孤独而不解的。他不明白铁丝网后面的人为什么都穿着条纹的衣服;不明白侍者帕维尔明明是个医生,却来到家里做下等的仆人;不明白为什么什穆埃尔的手怎么会如此瘦小、枯弱……而这一切的懵懵懂懂,殊不知都是在成年人一手造成的战争中留下的痕迹。
布鲁诺不懂政治,不懂法律,更不懂血统。他称呼“元首”为“圆叟”,称呼“奥斯维辛”为“全都出去”,这更让孩子单纯的想法和二战的残酷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在铁丝网的两边,一个是什穆埃尔,一个是布鲁诺,一边是死亡,一边是生存,两个孩子的岁数完全相同,可什穆埃尔小小年纪就知道了世上的恶与善,相比布鲁诺,他经历的世事太早了,他和布鲁诺的对比再次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杰作”。
孩童的天真,是那些已经失去的人所艳羡的。这并非蒙昧,也并非幼稚,而是洗尽铅华,经历风雨后依然保持单纯的情怀,烈火也无法烧成灰烬的。在这虚情假意的黑暗世界里,“天真”是多么让人求之不得的东西,就像在明明欲曙的星河里,有一颗最亮但最高的星。
在残酷的二战中,还有这样一对犹太父子,他们关在集中营,父亲利用他丰富的想象力,扯谎说他们处于一个游戏当中,要接受种种规矩而换取分数得到大奖。最后,父亲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可他却保护了儿子的生命和心灵。战争虽不能被天真打败,但在战争下,你拥有一颗理性又天真烂漫的心,那是非常值得宝贵的。
如今,战乱仍在世界的某些角落出现,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身处于一个和平的国家,没有人被歧视,没有人会被驱赶出家园,因为大家相信那些浪漫色彩,称赞和平,人与人生气时会选择握手而不是打架,大家都知道要好好对待世界,而不是让灰色铺满大地。
为什么不用一颗理性中带有童真的心去看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