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一)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除了春节,中秋节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在八月十五这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明月“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人们思念什么?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也是东方文化的深刻内涵,这种亲情是什么力量也无法阻挡的。所以中秋便成“全家团圆“的象征节日。
在如水的月光下,我们一大家子又围坐在大圆桌旁一块儿吃饭,满桌子的菜各式各样的,我夹起一片热腾腾的肥肉慢慢咀嚼着,味道鲜嫩极了!真是好久都没有吃到过这么美味可口的饭菜了。大家都吃得很起劲,渐渐兴高采烈起来,都相互祝福着干杯。“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所以今年也不例外,饭后,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赏月。面前放着许多月饼,咬一口,那甜甜的感觉就好像今儿个和家人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感觉一样。“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晚的月亮跟平日里的确实不一样,那圆圆的样子不就像我们这围坐在一起的一家人吗。
“至正月十五夜,天色清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竟放花灯“,向院外望去,街市上热闹的景象更胜往日,处处都洋溢着全家团聚所带来的幸福气氛。
然而我又想起王建的一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丝落谁家“。是啊,就在人们与家人团圆时,一定也有人身在他乡而没能与家人团聚,所以我向今晚的圆月托去了一份祝福,希望孤单的你不要伤悲,抬头看看那仑明月吧,说不定你的家人也正看着它呢。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二)
小时侯,爸爸妈妈教我念古诗,还让我学着古人背着手,摇着头来背古诗,背完了,才能入睡。那时我总感到很幸福,每当我背出一首古诗,爸爸妈妈就会对我微笑,我很快乐。记得一次中秋节,爸爸妈妈带我来到月下,一边赏月一边交我念古诗。我印象最深的诗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其他的有些模糊了。我也不知为什么,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句诗句的意思,但却记得那么清楚。
当我上六年级快毕业时,突然得到一个消息――爸爸要去广东工作了,我很吃惊,因为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父女会分开。于是,我连忙询问爸爸原因,才知道爸爸去广东工作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供我读书。我很感动,但没有哭。那年中秋,爸爸要回来几天。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人出去赏月,爸爸很高兴,便开始念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当时我也很兴奋,连忙接过爸爸的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们都笑了,此时,我似乎有些明白诗句的意思。
一年多了,如今,我已上了初儿,爸爸也越来越忙,很少时间回家。今年中秋的晚上,妈妈要下晚自习,外婆外公在家看电视,我闲着无聊,便到附近走了走。走在月下,我想起了爸爸,尽管我们经常写信联络,但爸爸中秋不能回来,我有些失望。回到家后,妈妈也回来了,她告诉我爸爸发来了封短信,我打开一看,上面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要挂念,祝中秋节快乐!我沉默着,在细细体会这句诗句的意思,也明白了许多,感到有些悲凉。
不知爸爸何时才能回来与我们团聚。但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会增添一份思念。我不禁感到:
又是中秋月圆时……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三)
每逢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在外的人会回家与亲人团圆,借着那美好的月亮,表达着亲人之间的爱。
从小我们就听着嫦娥与后羿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更让我们对中秋有着一种神秘感与喜爱。中秋这天,大家都会吃香浓的月饼,看皎洁的明月,也还有很多人中秋这天不能回家与亲人团圆,只能通过那枚圆月来寄托对他们的思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写了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中秋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虽然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是人们都在十五这一天观赏月亮,就是因为这一天是中秋节。今年中秋,月亮格外明,晚上早早吃完饭,就到外面去赏月,干燥而寒冷的空气一阵阵的吹过,显得月亮格外美丽,发出柔和的光芒,这时月光好像变得更加皎洁了。周围安静地没有一点声音,那些花草也好像在观赏明月,偶尔有一阵阵风吹,吹得大树哗啦哗啦地响,像是在为中秋这一天而高兴,正在夸奖月亮的美。忽然,一层云过来把月亮遮住了,又好像是月亮害羞地躲了起来。这时我的心情跟着风儿飘扬在空中,周围都是快乐的气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李白也是表达的对家人的思念,不管在何处,家人的心也是连在一起的,不会改变,更不会消失。记得那一年中秋节,我和妈妈一起做月饼,那一年的中秋节是令我最快乐最难忘的,自己做的月饼更加好吃,虽然外表不怎么好看,但里面包含了对亲人的爱,那种味道是外面买不来的,是外面尝不到的。
中秋节,吃着月饼,赏着月亮,跟家人在一起,那就是无比幸福无比快乐的,一句中秋快乐也显得多么地动听。
期待着明年美好的日子—中秋!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四)
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月亮又把银辉洒向大地。远处的田野,近处的房屋,树木全都披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光辉。四面静静静的,好像能闻声月光流泻的声音。一切都显得那么缥缈和美好。我和弟弟依偎着,沉浸在这光与影的世界里。
“孩子们,来吃月饼了!”母亲悄悄地将一块圆饼摊在桌上切成十字,每人一块,唯独爸爸的位置上是空荡荡的,他实在太忙了,再加上最近生意比较好,爸爸在太阳还没下山之前就开着三轮摩托车到安庆批发菜去了。
月亮高悬,像银环,似玉盘,淡的云不时擦过,像纱巾遮住它的光彩。天与地之间充斥着一层薄薄的雾,梦幻一般。
母亲一边吃一边絮絮叨叨地给我们讲起了月亮里吴刚伐桂的故事。
母亲说,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武败仗的银桂树,汉朝时有一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用心于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树,但月桂随砍随合,真的,直到现在,吴刚还在月亮中无休止地砍月桂呢!母亲强调说,千万不要学吴刚懒样不用心读书,你们要对得起你那日日夜夜辛劳劳作的爸爸。
是啊,爸爸太辛劳了,他为了挣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整天奔波在外,连餐团圆饭都顾不得吃。我拿着月饼,默默地望着天上的明月,虔诚地祈祷月神保佑爸爸在生意上兴兴旺旺,顺顺溜溜的。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五)
中秋,锁定了一个字:月。赏圆圆的月亮,品圆圆的月饼。月饼,家家户户都有,可有多少人亲自制作过月饼呢?而今天我们就小试牛刀了一把。
月饼的品种有很多:苏式、广式、台式、冰皮、桃山皮……今天我就挑战了一下桃山皮月饼。
在众多月饼皮中,我一眼看中了丝滑浓醇的牛奶皮,不久,豆沙也发下来了,我把牛奶皮搓成了一个小圆球,牛奶皮些许有点油。接下来,就到豆沙了。和豆沙相比,牛奶可是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豆沙那油滑程度——“一言难尽”,手搓着搓着就变成了“油灾地”。终于到了把豆沙裹进了牛奶皮的环节了。我终于可以不跟豆沙小恶魔斗智斗勇了。轻轻的,把皮摊开,圆圆的小球变成了一个圆圆的面饼,我连忙把豆沙放进去,用牛奶皮轻轻的包住,牛奶皮像一个慈祥的母亲,轻轻地摇晃着豆沙宝宝入睡。最后,大主角模具就出场了。轻轻的把豆沙牛奶皮混合体放进去,一压一个小桃子的形状,月饼就出炉啦,闻着那香甜的味道,我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依依不舍的把月饼送到了烤盘,在漫长的等待和无限的馋中。月饼终于出炉了,我迫不及待的拿上月饼。“啊呜”一口,满嘴浓浓奶香,一想到待会儿的饮料宴,又是无限的满足。
自己做的月饼意义就是不一样,这个中秋节也过得非同一般。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六)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渐近,望着桌上漂亮的月饼包装盒,不禁一声感慨三声追问,月饼在古在今究竟代表着什么,它又给予我们什么。
思绪倒流,记忆闸门打开,往事如现,我外婆老家在南京六合,哪儿很重视传统,尤其中秋,家家户户都做月饼,我小时候每年的中秋都是在六合过的,太婆(我外婆的妈妈)牵着我在烧的火红的的大锅下烤月饼,那时我也只有5,6岁,踮起脚跟勉强够着火炕,舔着舌头,期待美味的月饼诞生,那时对月饼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美食层面,也就好吃。
上小学时,爸爸因工作分配到国外,一去就好几年,经常中秋时我们不能团聚,妈妈或是想吃月饼,或是思念爸爸,每年中秋妈妈都会抱一大盒月饼回家,不知道是难忘童年太婆做的月饼,还是市面上的月饼真的不好吃,我总觉得月饼的味道一年不如一年,中秋月园人团圆,而我们家共赏一轮明月却在地球两端,那时我对月饼的理解多了层思念
好在我上初中时爸爸回来了,我们一家得以团聚,但爸爸久居外国,断了好多人际网,那几年的中秋,爸爸妈妈总是拿着各式月饼礼盒一会张叔家,一会王伯家,因为中秋忙送礼,使原本属于我们家的“月饼”时光,活生生断送掉,加上我也要准备中考,所以这几年中秋的月饼也就成了我们家的早餐,其实我们家相聚时间很多,并不在乎中秋节,只是我觉得中秋的月饼不再是我们个人享受,它已经变成拉动人际网的工具,此时我对月饼的理解又多了层“道具”
从儿时到小学在到中学,对月饼已由好吃到思念在送礼,这中间有甜蜜,有苦涩更有无奈,中秋本该是团圆,享受,月饼是他们的寄托物,我多么希望这个寄托物可以少点遗憾,多点甜蜜,少点功利,多点温馨。赶在中秋前写此文,愿今年中秋实现愿望。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七)
随着半冷半暖的秋天,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临了。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人们都洋溢着欢乐的神情,又是一年中秋月圆时……
以往的中秋节,母亲总会在前一天早早地把所需要的物品买回来,然后会在中秋节当天,买两盏孔明灯回来。今年也不例外。母亲早就带着我提前来到超市买好月饼,又买了些水果。接着,我们又到菜场上买了些藕和菱角。夜幕悄悄降临。忆往以前,母亲把水果、月饼等贡品放在对着月亮的桌上,再在桌子的两旁放上两盏蜡烛灯。今年和往年差不多,只是那桌子两旁的蜡烛灯不知怎的消失了。这一情景令我感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望着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我不由心生感慨:那轮明月上可否住着那偷吃灵丹的嫦娥,而她是否又会因为无法与后羿团聚而后悔。——“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无数诗人对着明月发出感慨。
明月啊明月,你寄载了无数人的感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此时,已近深夜,月亮已被乌云遮住了半边脸,周围一片寂静,只有窗外青蛙的“咕咕”声,但是我依然盯着那半轮明月,久久的陷入沉思。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八)
当第一片树叶被染红,当第一列大雁往南飞,当第一阵凉飕飕的风吹进我的身躯,我就知道秋姑娘已经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了。
秋天的枫林是红色的。片片枫叶组成了一片熊熊之火,“燃烧”着大地,“燃烧”着世界。但在这片火红中,却有几棵青松不愿脱去绿装,仍傲然地挺立着。
秋风送来了凉爽,也送来了团圆。中秋节晚上,外婆端出月饼、糖果等东西,准备在后院过节,爸爸妈妈也都从百忙中抽空来了。妹妹一见月饼,嚷嚷着要独吞。外公见了,意味深长地说:“小欣,中秋节大家团团圆圆地一起吃月饼才快乐,一个人吃多没意思呀!”妹妹虽然调皮,但也是明理的,所以她不再胡闹。外公是个退休的教师,他说:“我来考考你们两姐妹,宋代王维有首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问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我看妹妹抓耳挠腮地想不出来,就得意地说:“这是一首写王维身在他乡思念家乡的诗,诗中写王维在九月九日怀念家乡的亲人。”妹妹见我答对了,就不服输地把嘴一撅,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外公不紧不慢地问道:“古代有很多诗人写了思念家乡的诗,你们还知道哪些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回,妹妹一口气念完了李白的《静夜思》。“哦!小欣真棒!”大家拍手称赞,妹妹乐得手舞足蹈。
虽然在漆黑的天空上月亮丝毫没有露脸的意思,但我们还是边吃月饼,边谈笑风生。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九)
又一年中秋,又见一轮圆月播洒着清辉挂在中天。
月亮又圆了。我的心,也随着飘逸的云朵和微拂而来的风升起了许多情思,脸上的泪水悄然滑落--挚爱的奶奶去了天国了!
回想着曾经的中秋节,父母在遥远的外地,总也无法赶回来团聚,而慈祥的。
奶奶为了不让年幼的我感到孤单总带着我远离喧闹的邻居,漫步在人烟稀少的街道走着笑着,我手里举着父母从远方寄来的月饼,时不时地举起来给奶奶吃一口,不一会便走到了江边。那时的月亮格外的圆,照在水中,好像水面披上了一层银色的沙,浪花调皮地涌上岸滩。我在奶奶的怀抱中听着手机中爸爸妈妈歉意的祝福,恍惚之间,总有天上人间的感觉。
江风徐徐地吹来,一丝凉意不禁让我打个寒战,心细的奶奶马上把身上的衣服给我披上,抚摸着我的头,望着远处江帆点点,给我讲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让我忘却了父母不在身边的寂寞。我盯着奶奶,不知道从没上过学堂的奶奶为什么会说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可是,奶奶几年前去了天国陪伴爷爷了,今年的中秋节,爸爸妈妈都陪伴在我身边,可我始终心里酸酸的,我觉得只有奶奶在的中秋才是最完美的团圆日子。小小年龄的我已经品尝到悲伤离别的忧愁了。我的内心深处流淌着一脉悠悠的清泉,我知道,这就是思念。
望着明月,仿佛看见月亮变成了奶奶慈祥的笑脸,我鼻子一酸,两行泪流了下来,我背转身体,可是细心的父母看出了我的心事,轻轻告诉我,奶奶在天国与爷爷团聚了,他们在天国保估着我呢。
是吗,奶奶?
又到中秋为题目的学生作文 (十)
又一轮圆月升上天空,皎洁的,周围绕着一圈浅浅的白晕,似一笼浅浅的纱,轻罩着它,给秋天的萧瑟增添了几分柔和。又到了,月圆中秋时了。
秋日秋色,妩媚的嫩黄,娇艳的翠绿,随着秋风渐渐褪去,一树的枯叶孤零零,融进了一季又一季萎黄的叶片里。化成一堆长歌当红的落红,碾转成泥,一地的斑白。风起了,花谢了,叶落了,难掩眉宇间一抹沧桑的彷徨。心底似流水般漠然生出潺潺的凄殇。这个中秋,难道只有皎月陪着我吗?
旧日里的亲朋好友都远在他乡。中秋节,孤独,将我笼罩,它的到来带个我心底无限的绞痛。我何尝不想团聚,我何尝不想和亲人一起过中秋节。
月亮虽圆,但在我看来,却是残月。异乡的夜空再美,月亮再圆,也不比家乡的月圆花好,星美空蓝啊。浓浓的思念,虽然相距千里,但是彼此心有灵犀,还是会感受得到对方的浓浓的思念。
秋天的萧瑟,中秋的孤独,苦了我的心,红了我的眼睛,这一心的思乡之情,我与谁相诉?只有萧然而过的秋风,听到了。但是风过无痕,秋风听到了,但是转眼间就消失了,就像它从未出现过一样。
中秋月已圆,情深人亦孤单。是残月缝补了思念,是物与景触动了伤感。相思真如歌,唱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相思也如酒,醇香饮过心沉醉。独独樽满清澈的月色迷恋朦胧的缠绵。
人间事难遂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