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贴对联、放鞭炮、画年画、吃年夜饭等。在做这些有意义又有趣的事情一这就是年味。
到了大年三十的这一天,我们最重要的事就是做年夜饭、吃年夜饭。这个习俗从古至今都被我们所尊崇。为什么要尊崇呢?因为它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寓意吉祥、发财、团圆。
在这一天下午,一点钟未到,我们一家就帮着奶奶准备年夜饭。
爸爸叔叔力气大就去买菜。我和哥哥力气小就负责摘菜、洗菜。妈妈和阿姨心灵手巧就负责切菜。奶奶厨艺高超,已有几十年的经验,自然就是大厨师啦!
到了晚上,我们都不准备睡觉了,我们要守岁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我们在楼l玩鞭炮,大人们就在家里吃着零食,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到了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与领居一起包饺子,有香菇肉馅的、韭菜馅的、芹菜馅的……,我和我的玩伴比赛包饺子,看谁包的快包的好,我先往饺子皮上塞馅,往两边沾点水,一捏,就大功告成了。
大年初二到初七,我们就和爸爸走亲戚拜年,其中最让我开心的是收红包啦!
当然,在过年之前,我们要做许多的事,最重要的除了贴对联就是搞卫生,帮着爸爸妈妈一起大扫除,洗窗帘,洗厨房油烟机,换床单……
你闻,那年味儿,是不是很精彩,那味道是幸福、美妙的!我要用眼睛记录下这些年味儿,这咔嚓的瞬间,定格住这一切,可以让我时时刻刻来回味着这些"幸福"。
第2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俗话说:“又是一年春来到,千家万户齐欢笑”。新年的脚步跟着春天姗姗而来,在一年的疯玩疯闹中,在一年的辛苦学习中,在时光飞逝中,马上就要过年了。下面就让我为大家说说我们家充满幸福的年味。
每个人家过年都有不一样的风味。每当过年的前几天,妈妈都会把家中所有的东西洗一遍,妈妈告诉我这叫“一尘不染”,希望来年的生活圆圆满满,没有一点“污尘”;在过年的时候,姥姥就会炸麻花、生豆芽,麻花一圈缠着一圈,寓意着我们的生活一年一年平平安安;奶奶便会带领着妈妈、大娘包上一盘盘饺子,饺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食物,每到重要的节日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吃饺子,中国新年吃饺子代表吉祥和团圆,饺子的形状像元宝,所以有招财进宝的意义。
过年时无数的事情都在吸引着我,这其中最让我兴奋的就是垒旺火和买炮了。过年垒旺火垒得越高越好,谁家的旺火烧得最旺,谁家来年的生活就会最兴旺。燃烧起来的旺火就像一只只飞舞着的巨龙腾飞在空中,寓意着每一家都可以像那飞在空中的火苗,红红火火,来年旺盛。燃放烟花爆竹就会成为新年中的又一种乐趣,古人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在爆竹声中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我们不应该天真无邪,而该变得成熟稳重。在大年初一,我们就可以给长辈拜年,要压岁钱,这就是过年我最开心的时候。
现在离过年还有三天,让我们静静地等待敲响新年的钟声,等待新年的到来!
因为我相信明年又是快乐的一年,又会发生不同的乐趣。
第3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年味最浓的时候,是在大年三十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准备年货,打扫卫生,买花、植物装饰屋子。
每每临近过年,街上的铺户就加紧地上年货,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糖果的……这些摊贩的吆喝声传遍大街小巷,吵嘈声更混乱、复杂,难得这么热闹。
孩子们挽着父母的手,这瞧瞧,那看看,有时又神出鬼没地蹿东蹿西,消失在人群中。孩子们手里紧紧握着去年攒下的压岁钱,细细琢磨买不买呢?有时大人都买好了大包小包的年货,孩子们还在原地思考。狠下心来,买糖果、爆竹。
日上三竿了,大人们慌慌乱乱地收拾屋子的里里外外,小孩子倒可悠闲了,迫不及待地拆开刚买回来的年货。小孩子们早已享受着过年的氛围,大人们招呼着看电视的小孩们贴对联。孩子们还思索着电视里的剧情呢,哪还有心思贴对联?总是把对联贴得歪歪扭扭,免不了大人的一顿臭骂。大人们则做晚上的年夜饭,烧鸡宰鹅,蒸鱼煮肉,真是香气四溢。
接着,在混乱中度过了大年三十,迎来了新的一年。初一,人们都赶回老家过春书,街道一下子冷淡了,谁会想到昨天还人声鼎沸的呢?小孩子倒忙碌了,忙着烤年糕、烤鸡腿、烤牛肉……孩子们一手拿着刚烤好的东西吃,另一只手又马不停蹄地烧烤。一不留神,烤串就变成了黑糊糊的“碳”。
夜幕将临了,炮声不断在耳边响起。孩子们扒了几口饭,就溜达出院子,抓着几个鞭炮,燃起火烧。漂亮极了!烟火一点点地向天空喷射,带着满满的祝福向天空发射。女孩子们也不甘示弱,把鞭炮放在地上,小心翼翼地靠近,猛地一点。“啊!”女孩儿们捂着耳朵跑了,男孩儿们哈哈大笑,因为都没点着呢!烟花爆竹的品种不少,蹿天猴、仙女棒、飞炮,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
年在鞭炮的响声中,悄悄度过了。
第4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过了腊八,年味儿逐渐起来了。
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起了年货:新衣服,瓜果蔬菜,对联……大伙儿都忙得不亦乐乎。那彩虹桥和大街小巷都置办起了中国结和红灯笼,每到傍晚,路边的中国结和红灯笼就会亮起来,为春节增添了更浓的年味儿。爸妈便带我去超市打年货。超市里的人可多了,老人们都带着自己的小孙孙,背着背篓,在给孩子挑零食;家庭主妇则在一旁挑选打折的蔬菜和需要的生活用品;而我则跑到中国结那儿。中国结的样式可多了,如意结、铜钱结、祥云结……寓意着中国人民心连心,代表团结幸福平安。
过年当然少不了亲戚朋友的红包。每当走访亲戚家时,他们都会和气的走到我跟前,说一番祝福的话语,便把红包塞到我手中。虽然脸上显示出难为情的样子,但心里却乐滋滋的了。记得小时候,一次姑姑给了我红包,我迫不及待地就打开数着红包里的钱。事后妈妈才告诉我这是不尊重,不礼貌的行为,原来领红包也是一种学问。
年三十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年夜饭终于来临了!
奶奶唱主角,妈妈当配角,我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今年的年夜饭特别的丰富,刚炖好的腊肉诱惑着你的味蕾,炸得金黄的酥肉显示着它无穷的魅力,就连那毫不起眼的苕丸子也会让你胃口大增。大家互相敬酒,以表祝福,不能喝酒的小孩便以水代酒,其乐融融。晚饭过后,大人们开始打麻将,小孩们就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不亦乐乎。“十,九,八……二,一”只听见电视里烟花鞭炮一齐炸响,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年三十转钟到二十四点,预示农历新年的到来,新的一年我由衷祝愿国家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祝父母长辈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自己体魄强健,学习成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5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狗年来了,大街小巷上张灯结彩,充满着过年的气氛。我也正在一一品味我家的年味。
除夕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们家也不例外。家里已经打扫得干干静静,收拾得整整齐齐,再贴上窗花和福字,感觉年味越来越浓了。代表团圆的年夜饭我们是在家里吃的。大家都举起酒杯,祝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长辈们身体健康,祝我学业有成。享受完丰盛的年夜饭后,我们便开始看春晚。春晚的节目真是丰富多彩,有相声,有小品,有歌舞,有武术……我们看得目不转睛,全神贯注,不知不觉就到了凌晨。
特别的大年初一
我们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吃完了代表团圆的汤圆后,我们就去爷爷奶奶家拜年。一进门,我就送上了我的祝福,祝他们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爷爷奶奶高兴地给了我一个大红包。知道吗?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也是我的阳历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在初一这个大好日子里,大家为我点上蜡烛,齐唱生日歌,我感觉很幸福。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生日!
下乡拜年
初二,我们去海门看望已经97岁高龄的曾祖母。一到那边,我发现好多亲戚朋友都已经到了,大家一起向曾祖母拜年,祝她身体健康,曾祖母高兴极了。在乡下过年可和城里不一样,城里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放烟花爆竹,但在乡下,可以尽情地放。考虑安全,大人们给我们小朋友放的的那种一扔就响的小炮。一开始,我也是战战兢兢,不过到后来,我就可以大胆地扔出去了,甚至还敢去踩没响的小炮。听着一声一声的炮响,我觉得这才是过年的气氛。
这就是我家的年味,有美食,有祝福,有欢笑……而且,我家的年味还伴随着我的生日,我觉得这真是一个快乐的年啊!
第6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提起味道,不少人便会想到“酸甜苦辣咸”,的确如此,但今天我要向大家推出一种新味道那就是年味。相信大家看后都会说“年还有味”?我会坚定地点头,如果不信你就和我一起来品尝年味吧!
走在大街小巷里,看见家家门前灯笼高挂,喜气迎门,对联门神样样不缺,到处张灯结彩,一派通红。街上人们都穿着漂亮的新衣服,个个脸上都露着灿烂的笑容,这便是一种快乐的年味。
年味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传出来,我们四处窜门,访亲走友,口袋里一个一个的大红包使孩子们乐不开支,这一个一个红包表示着一个个祝福,他们祝福我们健健康康,天天向上,学业有成。难道你没有品尝到丰收的年味吗?
年味从一声声炮竹的声响中传了出来,流淌到了大街小巷。只听“噼噼啪啪,咚!”鞭炮响处,跳跃着欢快的火花,一股股浓香的火药味直钻鼻孔。这一声声炮响,也是一声声祝福,是一个个美好的心愿,愿我们欣欣向荣。难道你没闻到喜庆的年味吗?
最浓最香的年味是从一家人团圆而散发出来的。过年时那些在外地打工的人们,都会特别思念亲人。这时他们便会不顾寒冷的逼迫,排着长龙般的队伍,只为买一张回家的车票,只为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特别是那些海外华人,他们是多么思念故乡,是多么思念亲人,可是他们无法与家人团聚,他们电话中那一声声问候,一句句祝福,是他们最大的安慰,就让这种亲情化做那浓浓的爱寄给那些远在异地的人吧,让他们脆弱的心得到最大的一声安慰吧!
过年的习俗已从中国流传到了全世界,那浓浓的年味是中国璀璨的历史,哪浓浓的年味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一首歌。
第7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在不经意间,年味儿真的变淡了不少。让我们看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人情变淡了
以前每到过年,妈妈就会带着我出去拜年,这儿走走,那儿串串,几乎把整个村子给转遍了。互相说说祝福的话语,唠唠一年的收获,谈谈今后的生活,就像亲人一般。
现在呢,大家都住进了高楼,大门紧锁,即便在楼道见到也只是点头微笑而已。就算和亲戚朋友拜年,也只是发条微信或发个红包,传递祝福,少了那份亲情与温情。
激情快没了
以前,只有过年才有新衣服穿,只有过年才能吃一顿好的,只有过年才能拿到薄薄的压岁包。所以呀,一到过年就特别激动,期盼着春节的到来。
现在呢,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想穿新衣服,随处都能买到;想换换口味,随时都能尝到;想要零花钱,更是小菜一碟。天天都是吃好的,穿好的,每天都在过新年。所以,也就没有了那份期待与激情。
烟花少放了
以前,只要过年总少不了烟花爆竹。不管条件怎样,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烟花爆竹,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味,以此营造出那股浓浓的年味。
现在呢,空气质量那是越来越差了,雾霾的滋味大家已经尝够,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正在逐步增强。所以你看呀,今年的烟花爆竹明显感觉少了许多,多了份安宁与清洁,少了些嘈杂与污染,自然也使得年味淡了许多。
年味变淡,有着许许多多的原因。但大家不必忧国忧民,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或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后会有更好的年俗发展起来,过年会有新的意蕴!
第8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穿过盘旋而上的盘山公路,带着昏昏的睡意,到了太婆家。树上路旁,满是雪。
那年那月里的上周村,冷风阵阵,大街小巷弥漫着浓浓的年味。火红的灯笼挂满街头,热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吉祥的春联挂满门帘……好不热闹!那是我第一年在太婆家过年。
那时候太婆的身体还算硬朗,每逢过年她总要亲自蒸糯米,打次糍粑,寓意来年步步高升,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味道,成了我舌尖上永恒的记忆。
腊月里,黎明总是姗姗来迟,我与太婆来到街上买糯米时,天还未亮透。但这丝毫不削减村上乡亲们采购年货的热情——络绎不绝的行人和三轮车将古老的小镇挤得水泄不通。吆喝声和鞭炮声此起彼伏,似乎要分出高低来。“金金啊,你想吃什么,太婆给你买。”太婆带着乡音,问我。我摇了摇头,“我只想吃糍粑!”“好,我马上回家给你做。“
回到家,太婆用把糯米倒入铺好年糕叶的蒸笼里蒸煮了。这时候,外婆终于能揩揩汗,靠在沙发上稍适休息。这时候,又把太公叫了过来,准备打糍粑。当蒸熟的糯米被抬过来时,那里已经准备好了打糍粑的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如白雪一般晶莹的糯米被倒进石窑,清香在屋中散发开来。太公抡起了特制的木棰——柄有一米多长——开始砸向窑内的糯米。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但屋内的气氛却是热火朝天。随着一声声有节奏的撞击声,糯米在木棰的起落中失去了原有的结构,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如玉的糯米团。它巨大的黏性使得太公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提起木棰。太公就脱了棉袄,穿着单衣,仍然挥汗如雨。太公打一下,太婆翻一下,这默契的配合,定要几年才能有。
不一会儿太婆便收拾好了,利索的把糍粑掰成几个小团,在上面撒上几颗芝麻,递给了我。热腾腾的糍粑在我口中回味无穷,暖在了我的心里。
有人说,一种味道,便可唤醒一种记忆。我领悟了这句话的道理,为何我对这糍粑有着深深的眷念?原来这舌尖上的美味背后,隐藏着太婆对习俗的传承,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呢?
第9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在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中。一个房子里,餐桌上摆着丰富的饭菜,一旁的人也热闹起来了。
那桌上摆的不就是好吃的饺子吗?这年味呀就藏在那饺子里,一口咬下去,有点烫,但是很温暖。这纯手工制作的饺子皮虽然厚,但含着妈妈的心意,接下来就感觉里面蕴含的汁突然爆开。一股浓浓的年味散发在口中。
在年味中,排名第二的不就是鞭炮吗?每次吃饭前我们家都有个习俗,就是放鞭炮。放完鞭炮那个味虽然说有点刺鼻,但是闻多了也就习惯了。感觉一放鞭炮就是过年了。满满的年味就散发在空气中了。
最后一个,也是最常见的一个,贴对联。我拿出了笔墨纸砚,开始写对联了。我的字不好看,歪歪扭扭的,看了一下妈妈的,哇!好好看。我们就一起把对联贴在门外了。静下来站在门外看着自己的杰作。就感觉异常满意。看一下外面的天,天黑了,该吃年夜饭了。
每次最热闹的就是年夜饭了。看着丰富的晚餐我禁不住流下了口水,但是我还是非常有礼节的等到了大人下筷的时候才开始吃。吃完后,我们家的习俗就是去串门,先是敲开了邻居家的门,送了个红包后就开始闲聊起来。这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开始玩了。拿着刚买的鞭炮,跑下楼玩鞭炮去了。接下来大人就在楼上看着我们玩鞭炮。
家家的年味都有不同,我家的年味是这样的,你家的呢?
第10篇:年味六年级作文
天边炸出一朵朵炫丽的烟花,伴随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的脚步近了。
年味是一张圆桌旁熟悉的那些脸,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油,还有那入耳无比淳朴的乡音,这是年饭的味道。自小在农村长大,我记忆中的年每年都差不多,那些传统的风俗有的渐渐被埋在时间长河里,留下的都成了精髓。过年自然少不了年饭,我们这边大都早上或中午吃年饭,除夕前的几天,爷爷奶奶就忙着准备年饭了。大鱼大肉必须要有,白菜竹笋等各种下火锅的小菜点缀着清新的颜色,家里人口很多,大圆桌边的亲人们有的几年才回来一次,透过饭菜热腾腾的蒸汽,我看到了年味,那是团圆的味道。
年味是草堆里草的芳香,藏着欢声笑语,藏着单纯可爱,还藏着年少的欢喜。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每到过年的时候,捉迷藏成了必不可少的娱乐,再喊上邻居家的男孩女孩们,挑出一个人当鬼,一大群小朋友兴奋地尖叫一声,迅速逃窜,不一会儿周围了无声息。调皮的邻家男孩总是喜欢用甩炮炸躲在草堆后的我们,被甩炮的声音吓得一震的我们大叫着你无赖,随后便传来他得意的笑声,透过这笑声,我看到了年味,那是童年的味道。
年味是电视里酷炫的魔术表演,笑着笑着便哭了的小品,还有最动听的难忘今宵。过年最期待的,还是一家人围在一起,观看春晚。认真的家人们总是喜欢对节目发表评论,或赞扬,或欣赏。除夕守岁夜,看春晚是让我们熬过12点不可或缺的活动。特别是看到十点多钟时,奶奶端出了饺子,弟弟妹妹们一阵欢呼,透过饺子里恰到好处的肉馅,我看到了年味,那是春晚的味道。
一年又一年,一年复一年,人未老,年味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