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天宫课堂观后感600字

2024-01-13 00:54:32观后感打开翻译

第1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太空级”名师授课,零延时空中课堂!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物理课。

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演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并介绍与展示空间设施。

太空“泳雪”实验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饱和液体结晶,将水挤出,只见一个圆圆的水球漂浮在空中,加入饱和液体开始逐渐变白。看到白的,大多数人会想到冰雪,但是摸起来实际是热乎乎的。

液桥演示实验中,在一块透明板上粘一滴水,再在另一块板上滴一滴水,将两张板子合到一起,水也融合在一起。再向两边侧拉,足足拉了六七厘米,看起来就像一座桥。而在陆地上只有0。5厘米,这就是重力的作用。

在水油分离实验中,王亚平将手里装有水和油的瓶子摇晃,油和水竟然融合了。而在陆地上,摇晃后会逐渐分层,这是为什么?接着叶光富将小瓶系在绳上做圆周运动,通过离心力的作用,水与油又分离了。

太空抛物实验,派上了顶流冰墩墩,被当作抛物实验中的“物”,没想到冰墩墩也有这一天,被人来回扔。冰墩墩在被扔的过程中,它没有掉到地上,而是在原方向做匀速运动。至于实验设备,一看就是高科技,价格绝对是天文数字!

未来属于我们,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国不断追求的航天梦!我们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强身健体!为航天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第2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今天下午在学校里,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这是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的第二次授课了。他们给我们做了几个有趣的实验,还和地面进行了天地沟通的互动环节。看完之后,我觉得太空“冰雪”、抛物和液桥这3个小实验很有趣。

首先,是太空“冰雪”实验。王亚平老师利用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制作了一颗冰球。这个液体球,长得像冰球,其实是热球。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乙酸钠溶液在温度较高的水中溶解度非常大,很容易形成过饱和溶液。这种溶液只要有一丁点结晶和颗粒,就能迅速打破它的状态,析出大量的晶体,同时还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当老师用沾有结晶核的棉棒一触碰,水球马上就结晶了、变成冰球,而实际上它正释放大量热能,是个热球。

其次是太空抛物实验。王老师将冰墩墩拿出来,让冰墩墩做了个空翻,还和叶光富开始了隔空“传递”冰墩墩。冰墩墩不但不会往下掉,反而向着前方继续前进,这让我十分惊讶。原来这跟失重,跟牛顿力学有关。

还有液桥演示实验,王老师把水分别挤在两块桥板上,然后把两块板竖着放在一起,神奇的是水竟然舔在一起还不会往下滴。水桥,地球上哪有这样的现象呀?在太空中,它却可以实实在在存在。远离地球,在失重的太空中,水就有这么奇妙的变化。那其它东西呢?让人有太多的期待了!

这次”天宫课堂”,我收获了许多新奇的知识。这个课堂真有意思!

第3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今天我们看了天宫课堂中的“中国空间站第二次授课”,与太空空间站连线的有北京、新疆的乌鲁木齐还有西藏的拉萨,还记得上课也就是“中国空间站第一次授课”是在2021年的12月9日。

中国1992年确立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上得去回得来;第二步:出的去对得上;第三步:造船为空间站;到这里我们可以想到太空“失重”。“失重”是不是就是“重力消失”呢?这个问题有张建老师给我们解答了“不是”。

接着,又看了太空空间站里的人员给我们做了几个实验:1。太空“冰雪”实验,“冰雪”是由小苏打和醋做成的,老师竖着将滴在板子上的冰雪合起,发现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将两个板子接了起来;2。液桥演示实验;3。水油分离实验,这个实验将油和水同倒在一个瓶子里摇动,太空空间站里水油没有分离,而在地球上的同学们做的实验水油分离了,太空员则用了“快转动小瓶”的方法使水油在离心作用下分层;4。太空抛物实验:太空员将冰墩墩抛出,没有按照原来的方向均匀前进,冰墩墩在失重的情况下飘了起来;5。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一共有13个实验柜。同学们听完太空授课后纷纷提出了问题:空间站里时序是如何设置的?在空间站里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子?太空中水能烧开吗?空间站在飞行时会不会受到阻力?……对于这些问题,航天员都一一解答……

最后那些老师们给予了总结。看完后,我深深地震撼到了,所有在我们看来那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可是在太空中却那么容易的实现,不得不感叹祖国的伟大!

第4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第5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柳景春

距今近两百年前的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设想:以喷气式火箭的反冲推力为动能,冲出大气层,迈向银河系。他逝世二十年后,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不到五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载人航天;仅七年后,登陆月球已成为现实。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天宫课堂”正式开课!

作为人类利用5G技术的创举之一、这项举世瞩目的工程耗费无数航天科研人员心血,以现场直播赢得世人喝彩。比“神舟五号”年轻的我,对神秘的太空生活满怀向往,故而这次面对面的太空接触,为我留下一抹深刻的印象。

直播中,宇航员们所进行的细胞实验,太空转身,浮力与重力的相对关系等实验,无不彰显着太空遨游在生物技术,化学材料以及对理论物理的突破性地位;有关透镜成像部分的演示,结合课上内容,不禁令我惊叹物理的无处不在与神奇变幻。可见,学好物理无论在学习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尤为关键。

太空的神秘如同在直播临近结束时所展示的“泡腾球”实验一样,总在不断变化着,但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却又蕴育着不为人知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与发挥,他使我相信;人类在对这个美丽世界的认知上,还有许多路要走。

直播最后留给我们的太空一隅,仿佛蕴育着无限的希望与未来,我们将永不停息地向太空进发,以生机、活力以及作为碳基生物的自信面向整个宇宙,正如“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所说:“对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我们还将继续前进,直至遨游到宇宙尽头。

第6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宇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方向,中国航天事业遥遥领先,广大青少年应汲取这种力量,关注航天新闻,而“天宫课堂”正是青少年最好的讲堂。

主持人对活动进行开场活跃气氛,新疆,西藏和北京的伙伴们热情的打着招呼,随着翟志刚老师、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的出镜,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感受太空。

在王亚平老师的解说下,我们了解到对我们来说比较神秘的核心舱内部结构,设备专业,装备齐全。一共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太空“冰雪”实验,用乙酸钠溶液形成液体球,用管子触碰液体球,结晶核颗粒打破液体稳定状态,迅速结晶,变成了一个洁白的“冰球”,摸上去还是热乎的。

第二部分便是液桥演示实验,两块液桥板,两团水,一块板一团,当它们融和后,竟形成了水桥,它连接着两块板,水不流,也不走。很听话的样子。

接着便是水油分离实验,将水和油装在小瓶中,水和油融和了,绑在绳线上,用力甩甩它,竟然分离成上油下水了!密度不同,借助离心作用来使它们分离,神奇!

这下一个部分,冰墩墩也成了太空助教,表演着空翻和匀速前进,它脸上的笑容好像在自豪,又好像在炫耀它上太空了!

最后,老师们又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各种神奇复杂的设施装备,让我有了上太空进行研究的冲动,我一定会一步步实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太空实现中华梦,神舟探索中国强!为中国航天事业加油!

第7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今天,苏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直播。

开始后,我才知道,北京、西藏、新疆的同学们也和我们一起观看了这期视频。

首先,由张健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些有关微重力的知识,然后,主持人给我们讲解“失重”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且还做了几个小实验:第一个是把一本书放在一个称上,让这个称做自由落体,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称在自由落地中,书的重量变为0千克;第二个实验是老师将一个装满水的瓶子穿一两个小孔,然后让这个瓶子直径自落在一个装满水的箱中,通过慢放我们看见了,在水瓶落下来的时候,原本正在出水的小孔不再出水,径直落下去,第三个实验是将两块铁板两旁穿上两根线,一个装一半水的开口杯子由主持快速晃动,在慢镜头下我们看见本应洒落的水在杯子里纹丝不动。通过这几个实验,主持人清楚地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失重。

讲解过后,我们的视角来到宇宙中,我们和宇航员一起做实验。第一个实验是在一个袋子里挤出一种水滴,挤了个三次后,我们惊奇地发现水像地上落下去的雪一样,而是在空中,真神奇!第二个实在是在两来玻璃上分别挤两个水珠,然后将玻璃按在一起,水珠碰到一起后相融了,然后把玻璃板分开,我发现水珠相融后已成了叶桥;第三个实验是将水和油装在的一个瓶里不断晃动,按道理应该水和油分开,可并没有,我们在瓶子上系上一根绳子,快速传动,不一会水和油就分开了,真神奇!

后来,他们又介绍了多种神奇的机器,又回答了各地同学的问题,这可真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第8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在2021年的12月9日下午15:40,“天宫课堂”第一课开始啦。神舟13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要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这不仅代表着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更先进了,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前进了一步。

在“天宫课堂”中,三名航天员老师做了许多有趣的实验,都让我惊叹不已,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浮力消失实验。王亚平老师在空间站把乒乓球放入有水的杯子中,再用吸管朝乒乓球吹气,接下来发生了神奇的一幕,乒乓球沉在水里不浮起来了。然而,在地面上的同学不论用什么方法,乒乓球还是浮在水面上。之后,王亚平老师讲了,这是因为浮力是随重力产生的,太空中没有重力,浮力几乎消失,所以乒乓球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样浮起来。

是啊,太空中一切是多么奇妙有趣,这样还有谁不能喜欢科学呢?正因如此,我国的科技也越来越发达。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人们把中国航天与中国的传说和神话联系在一起,使中国航天有了传说和现代的意蕴。古人所向往的,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在已经实现。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要热爱科学,学习科学,不能贪玩,要有梦想,好好学习,长大了创建更好的中国。

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知道了航天科技不仅能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幸福,让我们就像王亚平老师说的,“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吧!

第9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上可游九天揽星辰,下可巡五湖纵云海:中国空间站——一个中华民族盼望了几千年的梦想即将实现。2021年10月16日,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来到了太空。今天,我们又随航天员的脚步登上了太空实验仓。

首先,我了解了中国航天史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出得去,回得来;二是出得去,对得上;三是出得去,呆得住。从东方红到北斗,从神舟五号到中国空间站,从无到有,从一个被拒绝的国家,到自己研究的空间站,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奋斗。

除了学习中国航天史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许多有趣的实验,比如“冰雪实验”就是利用有机醋酸钠在失重环境下形成的假象——“冰球”。又比如“水和油分离实验”,太空里一个瓶子如果装满了水和油,轻轻一摇就会混合,而如果在地球上,无论你费了多大的力气油和水也不会混合。不过,太空中混合后的液体在老师的“手臂离心机”的作用下,水根据重力又沉了下去,油又浮了起来。通过观察,我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机器都和离心力有关,如医院的离心机通过高速旋转分离出血细胞和血清等等。

通过《太空课堂》的学习,我还了解了无容器实验柜,它能利用失重原理使样品悬浮,与容器表面不会接触,从而制造出各种新型材料。

这次学习让我不但了解了许多“冷门”知识,还明白了任何一个成就都需要背后无数人的努力。让我们以梦为马,扬帆起航,去探索知识的海洋吧!

第10篇:天宫课堂观后感

“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走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光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在这次的《天宫课堂》里,我收获颇丰,感受到了太空舱里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了航天员工作的不易。在这次天宫课堂中,分别有:指令长翟志刚,太空教师王亚平,航天员叶光富。

中国空间站太空授课的项目有: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在课堂的开始,王亚平老师介绍了睡觉的地方、小型厨房、饮用水、冰箱和运动的地方。接下来就开始了有趣的实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叶老师的太空转身动作,通过叶老师的动作,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太空中由于没有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行走,转身也与地球不同……这些项目都令我收获满满。

可想而知,航天员叔叔阿姨们在太空舱里工作的不易与艰辛。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为祖国做贡献。他们爱国敬业,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佩。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苦铭心。

山河虽无恙,吾辈当自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会为祖国作出奉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