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一
那是2019年春节,疫情还没出现,贺岁电影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电影票价也是翻了一倍,仍然抵挡不住国人们的观影热情。这一年《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口碑票房双丰收,本人看过之后也是热泪盈眶,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咱们国产的科幻大片终于可以媲美欧美大片了。三年之后,《流浪地球2》出现在2023年的贺岁电影档,虽然电影票价又涨了,自己掂量了一下荷包之后,毅然决然放弃了沈腾哥哥、千玺弟弟主演的《满江红》,放弃了男神王一博的《无名》,放弃了已经连续两年在春晚大放异彩、活跃春节气氛的邓超导演的《中国乒乓》,直奔《流浪地球2》。
话不多说,不剧透但谈谈自己的观影感受,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吴京还是吴京,他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和惊艳了,我们不欠他电影票,但是如果以后他还拍电影我还是会支持的。本片主要讲述了流浪地球的前传,我们为什么去流浪,以及选择流浪我们付出了多大的艰辛坚持。我认为本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围绕刘培强等如何成为宇宙空间站工作人员,争分夺秒推进移山计划;另一条是图恒宇的私下里持续不断的进行数字生命计划,他将女儿残存的意识以数据的形式保留下来,并且想把数字形态仅有两分钟的生命拓展,他想给女儿完整的一生。两条主线,故事情节很丰满,跌宕起伏,既震撼又感人,没有拖沓囧余,围绕人间大义、亲情、父女情、师徒情徐徐展开。
虽然移山计划成功最终是靠图恒宇的女儿以数字形态的机遇助推成功,但是我认为数字生命计划之所以不被接受是因为我们有家国情怀,我们要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只有保住了地球,我们才能以某种形式再开启数字生命计划。
本片不乏一些恰如其分的小幽默,恰到好处,温馨又感动,小尬又好笑,大家自己去寻摸感受吧。影片中还有个极其让人落泪的情节,当马兆、图恒宇为执行计划付出自己的生命时总部的大屏幕上他们的名字后的数据条显示他们已无生命体征,陆续变成红线,我的眼泪流出来了。如果把张鹏等33个国家的其他工作人员义无反顾的选择踏上单程飞船去操控核武器爆炸而牺牲时把他们的名字也打在总部大屏幕上,我还能多哭会儿。结尾的彩蛋也很让人耐人寻味,Moss与已经成为数字形态的图恒宇的对话,图恒宇家的敲门声,人类未来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希望来年再上映3,围绕数字生命计划或者1500年的流浪后,人类如何重建文明,如何继续生存,生生不息…期待中。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二
技术好,已经是好莱坞大片水准;演员好,李雪健老爷子很牛;本子有问题,和第1部差一个《三体》电视剧吧,一部典型的失去了文学核心的电影。
1、线索太多,李雪健老师一个,吴京一个,刘德华一个。虽然刘德华的线索很出彩,拓展了作品的层次,但各线索之间主次不太分明,用力也就跟着分散了。
2、入题太慢,节奏没有第一部好。这一方面是线索太多导致的,也和整个故事时间跨度太大,缺乏有效的叙事设计有关。如果没有后1/3的紧凑情节,我简直就要睡着了。
3、2044年危机应该作为铺垫,但编剧的处理几乎是平分秋色(其实也可以算主次和节奏问题)。这样就导致重点不突出,且时长太长(加上各种强贴的国家主义宣传,删去30分钟就更好了)。
4、有些情节设置和第一部太多雷同,虽然有一定的唤醒运用,但作为观众我不喜欢,总觉得是编剧在投机取巧。
5、有些调侃过了头,比如多次出现黑人宇航员夸张地叫“妈妈”,我觉得这是在迎合某些国内观众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恶趣味。
6、有些塑造过了头,比如点火倒计时那儿刘德华的台词设计,竟然导致观众集体笑场;还有成功点燃发动机后,所有人都在晃动,作为残障人士的李雪健反而稳如泰山。
总的来说,不失为一部好电影。但想要的太多了,又缺乏有效的整合,就失去了更好的可能。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三
春节假期闲暇之余,有幸和家人们一起观看了根据刘慈欣老师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2》,这部电影是流浪地球的前传,讲述了太阳危机爆发后,人们为了帮助地球摆脱困境,寻找更适宜人类居住的家园而大胆地开启流浪地球计划,通过摧毁月球引力,建造巨大推进器,使地球摆脱太阳危机。在此计划中,一代代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在冲突与分歧之中勇敢做出选择,一次次在生死关头与命运拼搏,用自己的血泪书写流浪地球时代的传奇。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周喆直,他是联合政府的中国代表,他坚毅、果断,在面对月球危机,联合政府乱成一团时,他依然淡定自若,坚定不移地推进移山计划,带领中国科研团队扛下了建设月球发动机的重任。在月球碎片一步步逼近地球,人心惶惶之时,他呼吁大家团结,告诉人们危难当前是责任。他关于“人类股骨”的演讲铿锵有力,说出了世界人民的心声,不仅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也赢得了人类文明延续的可能。
“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不计存亡,不论虚实!”在移山计划的最后环节,我们中国北京的网络通信设备出现问题,当所有人都在指责我们时,当所有人都准备放弃时,他选择坚持,选择相信。当然也有人说他是盲目自信,但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那是我们的中国自信、中国力量,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服输的气概!果然,在最后关头,我们的中国团队成功完成任务。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我们看到了他挺拔伟岸的身姿,那是中国人的骄傲。
“我相信会看到蓝天、白云,会看到鲜花挂满枝头。”“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我选择希望。”周喆直的话是我们人类的心声,更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期待!是的,我们人类的美好明天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要选择希望,选择相信,选择团结,选择携手并进去共同守卫我们的地球家园,要让蓝天、白云常在,要让鲜花挂满枝头,要让人类文明的希望得到延续和传承!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四
IMAX2D,50多元的票价,感觉值了。比第一部更好看:有严肃而宏大的主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大场面,有触动心弦的温情瞬间,有令人动容和感佩的壮举。
虽然关于人类文明乃至地球命运的思考并非我等普通人的职分,但影片所探讨和展现的内容还是很可以提升我们的格局和思维深度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话语(仅凭记忆,可能与原词有出入):
人类的命运取决于人类自己的选择(量子计算人工智能550W即Moss,在虚拟世界里和刘德华的对话)
保存人类文明最好的方法,就是毁灭人类(同上。让人想到人工智能的冷酷)
危难面前,唯有责任(李雪健)
我选择——希望(李雪健)
人类最精密的系统却是用来对付人类自己(在联合政府破解各国核武器密码进展不利的时候,李雪健)
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在北京互联网根服务器未能接通而面临众人质疑和责问的时候,李雪健坚定地说了两次,展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和自信)
没有人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宁理饰演的马兆为接通北京根服务器而牺牲前说的,让人思考人类文明以何种方式存续的问题)
因为是灾难片,影片画面主要色彩就和今天的阴雨天气一样灰暗,但其中宣扬的人类团结合作的思想、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珍视人间美好的情怀,都给影片增添了许多亮色。
影片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很好,衔接流转顺畅,倒计时提醒的方式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吴京和刘德华两方面异中有同也曾交叉的叙述条线使得故事繁而有序,观众在不同的情境中来回切换也并无不适。
目前绝对是国产科幻片的天花板,值得一看!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五
兔年大年初一,湘西北农村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之中:彩灯高悬,香飘万家,鞭炮声此起彼伏。
是日下午2时30分许,我们一大家10口人结伴来到离村不过10余里的鼎城区灌溪镇影院,观看了期盼已久的电影《流浪地球2》。
群星荟萃,场面震撼,故事感人,背景涉及全球各地和多民族,无疑是《流浪地球2》的致胜法宝。不论是科幻价值的表现,还是制作精良、创作精细和工匠精神的开发,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流浪地球2》都将是中国电影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片。
两线并行展异彩
花开两朵,各表一枚。《流浪地球2》沿袭了中国艺术的这一传统表现手法:两位素昧平生的男主,重视家庭,珍爱亲人,但更是热血男儿:危难之际显身手,以不同的立场与身份拯救世界。一位是吴京扮演的刘培强,他的身上始终洋溢着一股浩然正气:英武不凡,大义凛然,刚正果断,铁骨铮铮。在太空电梯上,他以一敌多,近身肉搏,压制住劫匪的嚣张气焰,为同事们获胜赢得了宝贵时间。在月球上,他把返航地球的位置留给同事,也就是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自己却不辱使命,坚持把剩下的核武器送到了指定位置。总之,刘培强对爱情,充满了浪漫与深情;对国家,则饱含着热情与忠诚。另一位则是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图恒宇,他将一个一心爱女儿的慈父演绎得平凡、生动、催人泪下,其演技可用“炸裂”二字形容。青年时代的一场车祸,导致了图恒宇的妻女双亡。好在图恒宇及时将女儿的记忆导入了机器之中,让她活在数字世界,且有两分钟存活时间。为了给女儿一个完整的人生,他毕生都在为提高数字与电子化水平而努力,甚至做出了一个科学家不应该做出的举动:用550W重启女儿数字生命,结果直接导致月球发动机停机。最终,他的理性战胜了对于女儿长生的执念,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冰冷的水下,并与女儿联手,用数字生命修复了互联网主线,从而避免了一场灾难。
而站在刘培强与图恒宇背后的核心人物,则是老戏骨李雪健所主演的周教授。年逾花甲、声音略显沙哑的他,举手投足均极富人格魅力:目光敏锐、沉着冷静、不怒自威。在疑窦丛生时,他力排众议,始终坚持移山计划。在众说纷纭里,他借一根断裂的股骨化石,讲述了一个浅显道理:文明的诞生不是撕裂而是同舟共济。一声压抑的怒吼“点火”,让现场所有的人惊愕得不敢不服从于他的决定。“危难时刻,唯有责任”这句简短的台词,则如洪钟大吕,宣示了大国的力量与责任担当。
场面恢宏撼心魄
毫不夸张地说,《流浪地球2》的特效场面当为时下国产片的巅峰。有人这样慨叹:“那个太空电梯的出现,直接惊艳了我100年!”影片中的道具、布景、电脑特效等硬件,均是成倍数增加,电影所呈现的场景规模,已经堪比好莱坞科幻大片。其中,飞行员被劫持,无人机被控制引爆,空间站陷入一片混乱,劫持与反劫持的胜负数度易位、瞬息万变;地球表面因遭自然灾害破坏,气温骤降,火球四起,海啸肆虐,洪水滔天;地球和月球因为洛希极限一步步靠近,且即将相撞,人们被这一危机所索引,紧张、焦灼、窒息、绝望,无法逃脱。凡此种种,均扣人心弦,撼人心魄。还有,画面的远景,可见成千上万架无人机蜂群和垂直起降版歼20在空中激战,近景则可看到每架飞机的部件细节。如此精雕细琢的电影制作,既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又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还辅之了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正是我们千呼万唤的电影工业化水准。
影片结尾处的核爆场面可以视为国产片中最具想象力的震慑画面:全球数百位50岁以上的航天队员,在中国航天队员刘鹏(沙溢扮演)的带领下,视死如归,奔赴太空,自愿手动引爆月球数千枚核弹,从而避免了月球与地球的对撞,拯救了地球上的芸芸众生。可歌可泣的故事,精美与死亡相伴,是极富想象力的创意设计,是荡气回肠的悲剧场景!
我们为什么要热衷于科幻与畅想未来?因为人类之梦在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飞翔,梦有多远,我们的目光就能投向到多远。而这,正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流浪地球2》拍摄制作成功的价值所在。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六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最大的惊喜就是流浪地球2的上映,作为流浪地球的影迷,早早的就在网络上关注到了流浪地球2上映的消息,并且还为高质量的预告片惊喜不已。昨天终于如愿以偿观看了整部影片,作为中国人自己的科幻大片,能够在影院当中欣赏到如此高水准的电影作品真,真的是一件欢欣鼓舞的事情!
很多的影评说这应该是一部可以划时代的佳作,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来讲,我没有能力分析特效优劣与否,总之看着震撼就好了;我也没有办法细说剧情的逻辑瑕疵,总之看着感动就好了;更没有水平评价电影的制作水准,总之看着情绪激昂就好了。如果让一个普通人给一个电影做一个评价的话,我想大多数人先手要表达的一定会是,好看或者是不好看这样一个观感,而我给流浪地球2的观感就是,这部电影真是太好看了!同样的,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如果想看到更多的这样好看的电影,那就赶快去电影院买票支持流浪地球2吧。
整部电影虽然有将近3个小时的时长,但是剧情紧凑、张弛有度,整场观看下来在剧情的流畅度上来讲没有一点走神跑偏的地方,说实话我是一直憋尿到最后的,因为不舍得错过剧情的重要部分。电影的特效场面非常棒,无论是战斗机的空中对战,还是如蜜蜂般的无人机集群,当然还有太空电梯、空间站、智能机器人等高科技技术成果的展现,都有极其强烈的真实感,场面宏大,效果强烈,完全不输国外的所谓科幻大片。作为一个标准的80后,我依稀记得当初看到星球大战时那种视觉上的冲击与想象力上的震撼,现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流浪地球系列给了我当时同样的感觉。
图片
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会给观赏者以情感上的共鸣,寻求情感共鸣实际上就是大多数艺术创作的最初的目的。之所以为流浪地球2特别的感动,是因为这不仅是一个中国式的故事,更是一部反应现实世界英雄观的史诗。他告诉了我们一个与以往电影里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那就是拯救世界从来不是一件快乐或幸福的事情,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牺牲、失去、甚至是毁灭。
无论是拯救世界的英雄本人,还是被拯救的普通人,在拯救世界的过程中他们都要经历万般的痛苦与千种的磨难,即使是最后成功了,也要背负着苦难继续坚毅的前行,正如电影中刘培强在给儿子留言时把摄像机转向太空自己掩面哭泣的画面。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延续,从来不是某一位英雄的长生不老与力挽狂澜,而是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锲而不舍的坚持与奋斗。刘培强的父母之于张鹏,张鹏之于刘培强,刘培强之于刘启,马兆之于图恒宇,无不是薪火相传,英雄不灭。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传承的精神,一个民族甚至说整个人类才能够不断前行、屹立不倒。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的内核也不是一个所谓的英雄能够单独创造的,而是所有人,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既然拯救世界是那么的痛苦和艰辛,那么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要前仆后继的去牺牲和奋斗呢?电影中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爱和希望。为什么电影的主角是刘培强和图恒宇,因为在电影里他们的爱最真挚。电影最后刘培强的独白为流浪地球1中他选择自我牺牲解释了因果。而图恒宇的故事线明显要引出更大的剧情起伏,从对妻女的世情俗爱中超脱的图恒宇在拯救世界那一刻也完成了爱的进化。虽然肉体已经死去,但是数字化的图恒宇父女,必将在未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时他们的存在也为电影的哲学主题进一步升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非常期待流浪地球的后续电影继续保持高水准的制作水平,给我们以更大的惊喜和精神愉悦!
流浪地球2是一部不会让你在电影院开怀大笑的电影,电影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你一笑了之,它想要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如果你仔细品味,它能够带给你的东西更多。快乐只是人类所有情绪当中的一种罢了,而作为人类最伟大的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我们在电影中所要追求的情感共鸣绝不仅仅是快乐一种,还应该有悲伤、愤怒等很多其他的感情方式,期待中国电影能够有更多的优秀作品,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活动更加多元!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七
大年初二,天微冷微雨,适合抱一桶香甜的爆米花,揣一颗火热的心去观影。第一选项,绝对是吴京、刘德华、李雪健等演员带来的科幻片《流浪地球2》。我这人有个习惯,在前的珠玉得了我的青睐,我就会死心眼地追着期待追着喜欢下去,成为生生不息粉,即便是某些续篇不尽如人意,我也吐槽也表示失望,但是我还是喜欢一路陪伴着。
这个第二部没有让我失望。它其实是第一部中故事的前传,电影补充解释了第一部的某些内容情节,例如人们为什么要住到地下城去,流浪地球计划的由来等。两部不同主人公的电影非常巧妙地连贯起来了,故事有承接性条理性,看得才叫清爽,一瞬间就唤醒了我几年前的回忆,尤其是达叔的那几个简短的镜头闪现,让怀旧的我顿时泪目。然而,导演郭帆绝对不是在消费观影者的怀旧情怀,他有更大的野心。有连贯,有突破,有进步,有新意,是我对所有续集的期待。《流浪地球2》的场景更大了,不再是第一部里的国内公路线了,有了世界各国的基地点、月球的太空站点,感觉这盘棋下得挺大;特技制作更炫了,那个无人战斗机群、太空梯的画面实在太令人震撼了;主题线索更丰富了,人物塑造更立体了,有吴京角色的感情故事,有刘德华角色的家庭故事,有很多很多其他人物的惊鸿一面,在各种各样人物的故事拉扯里,梳理出主线与副线,我们在不长的故事里感受着复杂的人性。
有人评论,电影过于煽情了,我却不以为然。电影艺术的呈现是多样性的,有凸显导演风格的叙事手法审美价值,也有如音乐一样优美的节奏,有如法学一般严谨的逻辑……但是,更重要的是体现出思想情感的审美吧!这部电影很好地诠释了何为选择。图恒宇在事业与女儿中选择了让女儿以数字生命获得完整;刘培强在自己与家庭间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家人;张鹏在去与留的中间选择了把生存的机会给更年轻的生命,那句“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一响起,我情不自禁就泪潸潸了;李雪健的表演太有感染力了,隐隐约约间总让我看到某个我一直敬佩的人物的影子,他在放弃与坚持中选择了坚信……每个人的选择都有自己的出发点,猛然间让我想起了《琅琊榜》里我最喜欢的几句台词:“我曾经因为你的选择非常难过。但我毕竟已经不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孩子了。我明白了,凡是人总有取舍。你取了你认为重要的东西而舍弃了我,这只是你的选择而已。若是我因为不能被选择就心生怨恨,那这世间岂不是有太多不可原谅之处。毕竟谁也没有责任要以我为先,以我为重。无论我如何希望也不能强求。我之所以这么待你,是因为我愿意。若能以此换回同样的诚心,固然可喜。若是没有,我也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可抱怨的。”是啊,我只管选择我认为值得的!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大义面前,总会有人,总要有人,有所选也有所不择!如果问题摆在我面前,我会如何做这道选择题?不敢深思,还好,这还不是我们要做的选择题!就让我们如此厚颜无耻地选择忽视答案吧!也许,真的有这样一个时刻了,我们也能做出认为值得的选择,毕竟,电影给了观者启发。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感谢作家刘慈欣编写的故事,也感谢影片所有工作人员的呈现!观影让我们获得了精神的愉悦,道德的提升,从而有内心的满足。没有点点滴滴的煽情铺陈,哪里来的情感渲染?
由此,我也突然想起了最近自己的工作思量,在我们的诗词教学里是不是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线?关于家国情怀的线?“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中国人的舍小家就大义的铮铮风骨处处可见,处处可闻!作为老师,我也要像一个导演,去铺陈吧,去渲染吧!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八
抱着验证的心态去看完了电影《流浪地球2》,看之前看到影评两级分化,一派说很好看,感动人心;另一派说不好看,整个节奏太哆嗦,容易睡着。
我看完验证的感受是偏向后者,整个片子节奏确实太平缓,为了更好的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卫家园的主题思想,使用了两条主线,一条是拯救地球的现实,一条是数字人类的永生,整部片子看完记忆点很模糊,不像《流浪地球1》有很让人过目不忘的记忆点,比如“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一度成为当时朋友圈刷屏的热点。
这也说明对于内容创作的作品,没有人能够保证持续的受到观众的好评,而从事内容创作者的每一个人的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就连我这个每天坚持日更写小作文的,也算是一个内容创作者吧,我还把这件事定位一件日更十年的行为艺术,只要有一天断更就算挑战失败,我每次开始写完当天的小作文,第二天不知道写什么,但是,我一定我要写点什么,因此,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想吐槽电影怎么样,而是感叹,生而为人,只要想好好活着,每天都是挑战,哪有什么一劳永逸啊。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九
春节假期去看了《流浪地球2》,总体而言很不错,节奏张弛有度,有燃点有泪点,特效拉满不输好莱坞,强烈推荐。
和原著小说对人性辛辣讽刺的暗黑底色不同,电影选取的是整个流浪地球计划最开始阶段的一小部分篇章,讲述了一个全人类团结一致应对文明危机的浪漫主义故事。电影看完,留在我脑海中最回味悠长的,不是哪一段情节或者哪一个科幻设定,而是全人类不论国籍、种族、性别、年龄,都几乎不计个人得失的为应对危机而努力,是“团结”这两个字。
现实生活中,这种程度的团结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在自由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如果真的面临危机,别说是几百年以后才会造成地球毁灭,哪怕灭顶之灾就近在眼前,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仍然是:一开始各国就会为计划中你出多少资源我承担多少损失而争吵,哪怕第一步走出去了,计划执行过程中有任何的损失都会引发质疑,会有人强调人权,有人要求自由,有人说被歧视,有人说有阴谋,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执行计划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计划夭折,而灾难终将到来。如果不信,看看新冠病毒威胁下人类社会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了。
有点矛盾的是,人类之所以能从众多生物中脱颖而出成就文明,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通过虚构概念的能力或者通俗的说,讲故事的能力,人类可以建立起互相协作的群体,随着人类的发展演化,这些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专业化,协作模式越来越复杂,最终迸发出远超个体能力简单相加的巨大能量。但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协作带来的生产力大发展,财产私有也成为了可能,这一方面加强了人类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社会协作的摩擦。“协作”和“自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体两面,不可偏废,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协作”的力量,有的时候社会更需要“自私”带来的驱动力。强行摒弃其中任何一个,走向任何一个极端,至少从已经过去的人类文明历史来看,都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自由主义所谓“普世价值”成为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主流价值观,集体主义则被恶毒的和独裁专制划上等号,这导致社会在“自私”的方向上走的太远,社会协作的摩擦力空前巨大。以美国为例,从2000年开始,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不管是哪位总统在位,除了发动战争以外,美国政府几乎没有能力推动任何重大计划。无论是全民医保,控制非法移民,控枪、重振基建,还是抗击新冠,所有的计划不是胎死腹中,就是半途而废。如今的美国社会被各种政治议题切割成了细小的碎片,每个碎片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寸步不让的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考虑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任何一项政策总是会使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损,即使从比例上来说是少数,但如果这部分人懂得利用媒体、懂得抱团发出声音,在美国的选票政治体制下,一定会产生足够的政治影响力来阻挠和破坏对他们不利的这项政策。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仍有相当的群众基础,但近40年来伴随着经济融入欧美主导的国际大循环中,自由主义“普世价值”作为美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击利器,也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甚至一度全面占领舆论高地。直到特朗普上台以后搞经济脱钩和新冠疫情之后西方的拉垮表现,才终于让集体主义思想开始绝地反击,让团结的力量再次在普罗大众面前得以展现,也让像《流浪地球》这样歌颂人类团结的优秀影片有机会得到广泛好评。
可是这样由外部压力和特殊事件造就的团结是脆弱的,是经不起考验的,2022年底的一系列争论和风波就印证了这一点。那怎样才能长期维持住一个团结的社会呢?我认为需要有三个要素:信仰、公平、先锋队。
首先需要有信仰。这里说的信仰可以是宗教,可以是共产主义,也可以是别的需要全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说的简单点,需要整个社会对“我们应当去往何方”这件事有基本共识。就好像一个企业需要有战略愿景和目标,才能让不同部门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是否应当做,有多大价值。只有有了这样的共识,有了这样共同的信仰,才会有人能愿意为此承受个人的利益损失,克服协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摩擦。正因为有了共同的信仰,我们才能看到虔诚的传道士为了传教披荆斩棘、劳苦一生,能看到老一辈的革命者愿意为了保卫中国和建设中国完全不顾个人得失,这都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有比个人利益更重要的价值追求。
其次需要建立基本公平的分配机制。这不是要求每件事情任何时点上都绝对公平,但是在有人为了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做出了贡献付出了牺牲之后,需要尽可能的为他们做出补偿,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否则如果付出和回报的不对等长期普遍存在,必将侵蚀信仰的根基,最终导致信仰坍塌。历史上,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黑暗,苏联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阶层僵化,都是典型的负面案例。
最后需要有先锋队。先锋队有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完善和传播共同的信仰体系。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基础成长变化了,上层建筑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任何的信仰体系,如果想要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就不能死扣经典,必须不断的进化,于是需要有“专家”来开展与时俱进的理论研究。而所有的进化调整又需要及时宣传给普罗大众,让理论体系与社会实际不要脱节,于是需要有人来进行信仰的宣传教育。先锋队的第二个作用是当带头模范。相对“言传”,大部分人更容易接受“身教”的宣传,如果能看到身边有人为社会共同的信仰做出牺牲,那么我对于这个信仰的相信程度将会显著提升,如果能看到社会最终没有亏待那些做出牺牲的人,那么我对于社会公平体系的信任度也会显著提升。在大部分的宗教体系中,都有类似神学家、传道士、苦修士这样的角色,而在共产主义体系中,共产党员起到的应当也是这两个作用。
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给人类社会开出的药方,我们最终是否能够达成这个愿景,我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之所以谨慎,是因为从目前的现实出发,我暂时看不到实现这个愿景的任何现实路径,甚至无论是从全球视角还是国内视角,和20年前相比,我们离这个愿景似乎还更远了一些。而之所以仍保持乐观,是因为拉到更长远的时间尺度,人类的组织水平是在不断提升的,从最早的狩猎采集团体,到城邦、再到国家,我们人类能够组织起越来越大规模的协作体系,那么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我们未来一定能够建立起超越国家的组织形式,直至终有一天,覆盖全球所有人。
愿天下大同,人类从此无纷争。
2024年流浪地球2观后感想 篇十
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题记
天,灰蒙蒙的,我的心是躁动不安。呵!为什么!我在为影片所赞叹,为影片中的角色们所感叹!
《流浪地球2》该影片主要讲述了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
整部影片,无不围绕着“灾难”与“拯救”两个关键词。但背后,我看到的更多是团结与责任。
在太阳即将吞没太阳系的紧急情况下,已经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建成的基地,却突然无故发生了:空间站遇袭,无人机失去控制导致大战,“太空电梯”也被劫持,人类与“人工智能”对决,人民对“流浪地球”计划的反抗……一个又一个灾难接踵而来。就在这时,中国队接下了用7个月时间建造两个发动机,简直太不公平!呵!公平从来都是奢侈品,尤其是当灾难来临时。所以,联合政府中国代表周喆直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
多么伟大的思想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中,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张桂梅校长,为了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受到教育、可以走出大山,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董宇辉先生,他早已走出农村,却一直心系农村中那些贫穷、痛病、孤独的人们,读完大学,面临三个职业选择,他却选择回家乡为农民谋福利……
在月球上的核武需要“手动”引爆时,需要300人主动出列完成任务。此时,中国宇航员张鹏站出来,铿锵有力地说道:“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随后紧接着,可以听到:“俄罗斯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英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出列!”……”他们是去组建敢死队的。他们明知是有去无回,却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他们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周喆直先生所说“不求公平,只讲责任”的大义,他们同时也做到了团结一心。
就像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年迈的钟南山院士、陈小娟院士奔跑在最前线,一批评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医务工作者身披柔软白袍却犹似铠甲,肉体凡胎却挡下枪林弹雨,逆流而上的主动守护在我们身前。没有时间悲伤,没有时间害怕。每次治疗都是一场战斗,每位医务工作者都义无反顾地日夜奋战在一线,用生命和病毒抗争,用双手托起患者一次次生的希望。他们团结一心,现在给人民最好的交代。
影片临近尾声,周喆直先生喊出了:“我们的人一定可以完成任务!”是啊,不论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样的困难前,中国人民永远一条心,每个人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