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临近盛夏时节,在我的家乡伊犁,河谷总以它极富层次感的面貌醉心于人。正当大片的薰衣草盛开时,我们也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一提及端午会让你想到什么?它不似清明微雨,渗透出缅怀故人的肃穆与情思;也不似中秋月圆,总是照亮游子的漫漫归途。它只是不紧不慢,出现在万物生长麦浪翻滚的炎炎六月。在我所生活的边城小镇,当这个以纪念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的节日在龙舟前的鼓声和碧波中浩瀚前行‘到达’这里时,既无菖蒲艾叶在屋檐下的迎风飘摆,也无雄黄酒热辣的余味萦绕心间。然,它却成了我们童年记忆里比较清凉的回忆。
既言清凉,自然无狂语,儿时无忌的我们自那一日伊始,便挽起裤管和衣袖,开始了泼水的狂欢。小城被纵横交错的溪流所环绕,它们源自天山融水,清冽又凉爽,成了我们欢庆这个节日比较重要的‘工具’——我们完全把端午当成泼水节来过啦!母亲自那日在孩子背起书包上学堂前,便早早备下旧衣,这样就算被哪个不安好心的家伙泼了脏水也无碍,因为知道自己的孩子免不了卷入一场‘浩劫’,索性就破罐子破摔。想想那时我的母亲简直可爱极了,现在依旧记得她目送的背影和话语的回声——可记得打湿了的衣服尽早脱了,穿上背包里的干衣服......
我们或拿着脸盆,条件好些的自备水枪,还有拿饮料瓶在盖子上戳几个洞,见了熟悉的身影便一溜烟似的冲上去,用力挤出一道长长的水线。而我的小心脏还没走到校门口就提到了嗓子眼
儿,眼前的混战已一发不可收拾,我尽量在混战的人群中努力抽身,可到了教室便再难逃无处可躲的水花了。他们从你能想到的所有角落喷涌而出,尤其第一股水洒在后背,那种直入心怀的刺激与透心凉,便将那仅有的矜持都踩在了脚下,浑身都着了魔似的狠命泼回去。回荡在人群里的释放和大笑,闪躲与偷袭,即便平日里不怎么搭话的同学,此时都热烙起来,只是在无尽的欢颜里摆脱课业的负累,因为那一刻,只充盈着我们心里比较简单的快乐。
每一年都逃不过班主任老师的怒目与责罚,却每一年都甘心情愿去拥抱那难得的小学时光。等回过头在看,我们竟忘了那些年正飞快地远离我们,成了永远无法交汇的夏日时光。
我们捡拾着过往时光的碎片,那些比较美好的部分,或多或少都与不同的节日相关。而后的每一年,当热腾腾的粽子摆在眼前时,它们或改变着味道——从比较初的红枣糯米演变成肉馅儿、红豆馅儿甚至海鲜馅儿......而我总会想起那些年,想起我比较亲爱的同学们。
多少年过去,我仍旧比较无法忘却的端午时光,还是与‘泼水’有关的日子。
第2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节,在民间,它的风俗之重不亚于任何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人们游山玩水的大好时光,久居市井的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涌上郊外的山头,尽情享受怡然自得的大自然恩宠,久而久之形成了百姓苍生心理上得到放纵的寄托。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每年的夏历五月五日,相传是纪念徇节汨罗江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中国的诗人又将这一天定为诗人节。百姓怀念屈子,倒不是从《楚辞》、《离骚》中读到了特殊的意味,而是钦佩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风亮节,欣赏他勇于牺牲奉献的无畏品质。民众只会记住造福苍生的先驱者,并把朴素的情怀化为自己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至于那些鱼肉乡邻的恶少,就算在生之年风光发迹,极尽无所不能的奢华,几十年短暂的尘嚣一过,便会失去在人们心中最轻浅的记忆。端午节的习俗最先在湖南省的汨罗江岸兴起,据说人们为了不让水族侵扰屈老先生的遗体,擂鼓划舟驱赶恶鱼,并用糯米做成的美味食品去饲喂鱼虾,祈求让他们心中的英灵长此安息,渐渐地,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随同屈子不羁的桀傲精神传遍了全国。楚国时期一段回肠荡气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活了两千多年,相比之下,纵然是帝王将相,“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忘却都会是黯淡的悲悯。
民间纪念端午节还由来于另一个故事,《白蛇传》中的白娘子为救丈夫许仙,不惜甘冒九死一生的危险,赶往仙山绝地去盗灵芝草,由此感动神祗,续了一段艰辛曲折的奇缘。当然神话终归是神话,表达的也只是人们赞美浓情厚义的善良愿望,不过喝雄磺酒,插艾蒿菖蒲的习俗倒值得考究,国人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消灾避难联系在一起,图的是过宁静和美的生活,从一个民俗甚至可以反映出国民的思想境界。
一种时尚流传久了就会夹杂与之无关的内容,后来有人又将端午这一节日补充进神农尝百草的典故,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百草皆可入药”的讹传又蔚然成风,进山的人们无止境地索取各种不知名的药草,用来医治奇形怪状的顽疾。这是一种缺乏科学性的愚蠢,尽管始作俑者的出发点未必都是想害人,但在一个民众相对蒙昧的国度,盲从历来都是贻害苍生的罪魁祸手,更何况人间尚有祸国殃民的异端邪说,值得每一个清醒的意识去时刻警惕。
到了端午节人们就匆匆进山,有的甚至从天一见亮径直游到天黑,民间称作“游百病”,意为端阳一游,百病消顿。运动能增强人体抵御疾病的机能,这是人所共识的真理,但如果闲坐久了,仅靠一天的剧烈运动,想必会是适得其反的事。再加上不良饮食和酗酒,疾病究竟离我们又有多远?人生确实有很多时候是在花了开销引来痛苦。不过,适度地游上一游倒是件很惬意的事,平素慵懒惯了,找个理由放旷一番,实在是找不到更合适的籍口了。
我每年的端午节这一天都还是争取到郊外走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恩赐,并对屈原不朽的灵魂作一次潜心的瞻礼。为大众谋福利是我永生的追求,忧国忧民其实也就是一种主人公的态度,在我从小吟诵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里,那种公德意识一样具有强劲的牵引力,教我不泯、向善、追求,并把才能和智慧回馈于社会,反哺给滋养我成长的生命之根,我想这也是屈原用惨烈来写就的精神实质了。端午节,这个道德与良知对撞而生的历史清音,永远激励着每一颗乐于忘我奉献的心灵,从虚妄走进完美和充实。
第3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
小时候对端午节的理解,仅仅停留于香喷喷的粽子。而本地的人们,似乎也不大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尤其是我母亲,既不懂得端午节的内涵,也不记起在门口插上菖蒲、艾枝避邪,倒从未忘记用一双巧手为一家人包上几个肉粽与凉粽。在母亲的潜意识里,她是要用一份心意,撑起一片家人团圆其乐融融的天空。我们稚嫩的心,年年都为粽子的清香与家人团聚的温馨而陶醉。
渐渐长大,我才知道,端午节其实是为了纪念二千多年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地。屈原出生于湖北秭归,他自小就树立了济世救民地远大理想。当他目睹民不聊生地社会景象后,决心救人民于危难之中。于是,他乘一叶扁舟,踏着西陵峡地滚滚波涛,走进了自己立志为国地那座圣洁殿堂。然而君主昏聩,佞臣当道,他实在回天乏力。虽然他知道要实现自己地理想“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他也决心“吾将上下而求索”。然而在那样地环境下,他难以力挽狂澜。面对现实,他只能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地叹息。他只能将他地满腔忧愤诉诸笔端,为后人留下《离骚》、《天问》等不朽诗篇后,抱恨投江,以身殉志,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地缩影吧。但他爱国忧民地胸怀情操,却随着端午地习俗千古传承。他坚毅不屈地精神品格,照耀着湘楚大地地巍峨群山,照耀着楚江地惊涛骇浪,也照耀着中华大地,成为后世典范。
如今,粽子地清香分明已沁入心脾,我对自己说,好好享受那一份祥与惬意吧!我在想,假若屈原大夫能够穿越两千年地时空,来到处处繁荣安定地神州大地,他定然不会怀才不遇,定然不会屡遭排挤屡遭陷害,他也断不会以如此壮烈地方式饮恨楚江吧!
假若他能来到天等,眼见天等政通人与,处处与谐,他一定会倍感欣慰,他也一定忍不住为天等地发展出谋划策地。不,如果屈大夫目睹天等人才济济,能人雅士共同努力让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健康稳定,他也下决心不再从政,那么我们不妨尊重他地意愿。假如愿意,他可以在风景秀丽地龙角小天池边筑屋而栖,于端午朗日,面对一池碧波,尽抒诗兴。也或者,他来到巍巍四城岭中结棚而居,于端午佳节,手提一壶美酒,穿过幽静地八角林,来到山脚下我地家中做客,用天等辣椒酱蘸着品尝母亲亲手精做地肉粽,不时与我举杯畅饮,那是多么温馨地场景呀!
然而,很快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可笑:斯人已逝,忠魂渺渺,屈大夫是永远也回不了繁华的今世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避免屈原悲剧再次上演,同时好好过端午佳节,静静怀念屈大夫,细细品味生活的每一份美好!
第4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
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之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将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于是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每家每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接着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时就可以吃了。吃粽子时,要先将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好像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第5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诞生,距离现在已经有2000多年,节日的习俗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插菖蒲、戴香囊等,每当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忙得不可开交,我家也不例外。
清晨,我在妈妈的叫唤声中朦朦胧胧起了床,她告诉我待会儿要去门口插菖蒲挂艾草。于是,我急急忙忙扒拉几口饭,拉着穿奥特曼衣服的弟弟跑到门口。只见妈妈一手拿着胶带,一手拿着一束绿油油的菖蒲和艾草,我立马走过去问道:“妈妈,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当然需要你们的帮忙!”妈妈看着一旁的弟弟,笑道“那就让奥特曼先生贴今年的菖蒲吧!”弟弟“咯咯咯”笑了起来,他拿起菖蒲,踮起脚尖,用双手把菖蒲牢固地按在门板上:“哥哥,快贴!”我剪下一大段胶带,将菖蒲结结实实地粘贴在大门上。这时,我想起奶奶曾经说过,菖蒲和艾叶就是“尚方宝剑”,能避邪驱瘟,有“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之意。一旁的妈妈打趣道:“今年的尚方宝剑由奥特曼帮忙贴的,更加威力十足!”我和弟弟都笑了。
随后,妈妈带着我们回西周和奶奶过节。一进门,我就闻到粽子特殊的清香,赶紧到厨房寻觅,看到奶奶包的碱水粽,我咽了咽口水。奶奶连忙拿出红糖和筷子,我夹起一块粽子,裹上红糖,塞进嘴里,粽子的软糯搭配红糖的香甜,简直锦上添花、人间美味!不一会儿,盘里的粽子被我们吃光了,我自告奋勇要切粽子。奶奶疑惑地问:“你会切粽子?”我点点头心想,不就是用刀切吗,那还不简单。于是,我剥去粽子的外皮,将它放在砧板上,拿起一把刀切了下去。可是,锋利的刀被粽子黏住了,失去了以往的威风,寸步难行。我大惊失色,只好灰溜溜地向奶奶寻求帮助。奶奶笑了笑,竟拿起被我扔一边的白线,一会儿工夫就把粽子勒成一片一片的,一旁的我也想试试。我先用牙齿咬住线的一头,左手拿起粽子,右手拉住线的另一头,线顺着粽子绕一圈,接着右手向下拉,头往后使劲仰,粽子乖乖地一片一片勒下来,我成功啦!
中午时分,吃完奶奶丰盛的午餐,我满足地走到客厅,发现奶奶捧着一只碗,碗里是橙红色的液体,她用树枝蘸取液体洒向墙角。我纳闷了,马上跑过去一探究竟,那液体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原来,这就是端午节的习俗——喷雄黄酒,也是驱妖避邪的。妈妈问奶奶要了一瓶雄黄酒,妈妈蘸取雄黄酒在我和弟弟的额头上写“王”字,寓意是比作猛虎,可以使我们免受虫蛇伤害。
其实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包香囊、赛龙舟等等,不愧是我国首个跻身世界“非遗”的节日。
第6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父亲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母亲是我们寻求庇护的港湾。因为他们,我们的生活才会安全、舒适、多彩、无忧无虑。
曾经,因为他们,我们在爱情的包围下茁壮成长。现在,岁月流逝,坚强的后盾渐渐生锈,避难港萎缩。作为孩子,我们应该为父母尽孝。
生活中,随时随地对父母感恩。我还依稀记得去年的端午节——
为了叫醒父母,一大早,我“哄”着父母上街。之后,我在家里穿上围裙,开始行动。从抽屉里拿出我一周前准备的秘密武器——,一张写满字的纸。不要低估这张小纸片。我花了两天时间向我的朋友和同学询问粽子的制作方法。
按照纸上写的方法,我会把奶奶摘下洗好的叶子放在锅里煮。根据论文,做菜一定要把握好时间和温度,切不可煮叶子。于是我在锅前看了十分钟。不要小看这十分钟。对我这个“多动症少年”来说太难了。
等叶子熟了,把它们捞进盆子里,放点凉水,这样就完事了。接下来——赶紧拿纸去看。哦,准备重要食材:泡糯米,买蜜枣。泡糯米很简单:先把糯米涮干净,再放点清水在上面。趁我有空泡饭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小跑着去了商店。一进店就跑到卖蜜枣的地方。经过漫长的筛选,我终于买了一袋精心挑选的蜜枣回家了。
回到家,我开始了最重要的过程:——饺子。
我按照纸上的说明,先在椅子上放一块干净平整的木板,然后把树叶一片一片的铺在上面。用5,333,546片粽子叶就够了。我把叶子铺好后,打算卷成圆锥形,但是卷不出好看的。我仔细看了看,原来叶子的尖端要重叠才能包起来。我做了一个,包装很好。这样就形成了合格的粽子模型。然后我抓了一把糯米放进去。最后塞了两个蜜枣。我小心翼翼的包着,但是两角米漏了出来,我不能再做了。就这样,我来回尝试了很多次,最后包了一个基本上让我满意的粽子。这样我重生煮两次就能更快的做粽子了。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过了一会儿,一盆好吃的粽子出来了。“叮铃铃,叮铃铃……”这时门铃响了,我想父母一定回来了。我很快收拾好东西,把一些粽子放在碗里,整齐地放在桌子上。
“爸妈,你们回来了吗?”“你为什么现在开门?你做了什么坏事吗?”母亲走进房间时问我。我使劲摇头。“不,”我抓住父母的手,把他们拉到桌子上。“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听着,我也可以帮忙。我已经长大了。”我给父母带了粽子。“真的,这个——是你自己包的吗?”妈妈的声音让我哽咽。不知怎么的我抱住了我妈,我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那时候我只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那次端午节让我心存感激,心情愉悦。我觉得感恩不在于特殊的时刻,只要我们有心,有心,身边的机会就多的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的周围会有爱的涟漪。
第7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午日节、五一节、艾节、端午日、重午日、午日、夏日。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不同地方的人的风俗是一样的。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一个古老习俗。每天家家户户挂铃铛,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游百病,戴香囊,准备祭祀。
在端午节,有许多风俗活动,如早上从龙身上取水,在门上放艾枝,采摘青山,吃饺子,包饺子,赛龙舟。
早晨服用龙水——,因为据说5月5日是龙的生日,在这一天,龙喷的水可以治病。于是,这天早上,人们到外面的坑里、沟里、河里取水,放在自己的水箱里,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平安。
插艾入门——因为艾入门可以辟邪,所以这一天插艾入门可以保证你的安全。
上山采绿——因为这一天是龙抬头在大地的草地上喷发龙须水的时候,人们上山采集一些草药,如芦笋、麦冬、金银花、山葡萄等。比过去的那些更有价值。别人上山采绿花,多吸收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也是很有意义的。
吃粽子——是当地一句广为人知的谚语,叫做“五月不吃粽子,就不放”。破毛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寒冷的春天过后,地球开始变暖。过了这一天,到了夏天,气温自然升高,棉衣也不再穿了。大家要把粽子和土豆粉、黄枝汁混在一起,意思是吃完后的寒冷日子里,温暖的夏天就要来了。
宗球——宗球是一种用蘑菇、花生、猪肉、甜面酱做成的食品,甜中带咸,用竹叶包裹成六角形拳头大小的饺子。它的起源来自中原。是中原人民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种风俗食品。
赛龙舟——来自屈原的记忆。长江沿岸的水乡在端午节前后组织龙舟比赛。
今天奶奶家也包了粽子。我拿出两片粽子叶,一大一小,像奶奶一样,折叠成一角。然后我在折好的角锥里放了一点泡好的糯米,塞了一大块肥猪肉,再盖上糯米。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心想:单纯做粽子,我很难聪明。但是当我再把叶子盖上的时候,糯米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不听我的命令,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匆忙。还好奶奶帮我“走出包围圈”,稍微掉了点糯米,我才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心里一块大石头。经过一些小挫折,我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绑好了掌绳。粽子只有包紧了才好吃,我就拿着掌绳,绕了一圈又一圈,才给奶奶吃。这时候我才知道,做粽子是一门手艺,做起来并不容易。
我感觉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纪念屈原伟大的爱国精神,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它蕴含着祖国人民的深厚感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应该保护它,继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第8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端午节到了,人们纷纷跑出来看龙舟赛。
上午,龙舟赛尚未开始,珠江两岸早已是人山人海、游人如织。天空骄阳似火,却依然挡不住人们对端午节、对赛龙舟的热情。
岸上,人头攒动。一群孩子举着手中的气球奔跑着、嬉笑着,想要挤进人群,看看江面上的那些龙舟。几个青年高举着手中的相机,按下快门,记录着这一幕幕精彩的瞬间。一位老人依靠在栏杆上,看着四周的景色,脸上写满了对龙舟赛的期待。
宽阔的江面微波荡漾,远处,十几条龙舟正蓄势待发,中间那条红色的龙舟最是显眼。那乒乓球般大小的眼睛像活了一般,似动非动。那排尖牙和头上尖利的龙角射着凶光,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身上的龙鳞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透出一种骨子的自信,来势汹汹,给人一种必胜的感觉。一场扣人心弦的龙舟大赛即将上演。
随着“啪!”一声枪响,四周突然安静下来,在这短短的几秒又瞬间沸腾。一阵阵充满节奏的鼓声夹杂着群众的高呼,惊天动地、震耳欲聋。一条条龙舟似离弦之箭破浪疾行,快速前进。它们就如一条条蛟龙,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龙舟上整齐地坐着两排划桨手,身上穿着一色的救生衣,手里握着一式的船桨。船头上坐着击鼓手,船尾坐着舵手。击鼓手卯足力气,敲击着鼓,不断喊着号子,身体也跟着节奏颤抖着。“咚!咚!咚!”伴随着鼓声,船桨也跟着一起一落,是那样急促,那样整齐,飞一般地前进,激起一团团雪白的浪花,弄得龙舟也在浪花中有节奏地起起伏伏,好似龙腾大海,那样美丽,那样壮观。
一条条龙舟离终点越来越近,观众的喊叫声也越来越大。一条条龙舟似飞龙擦水而过,如彩带横贯水面,像千军万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向着终点飞驰而去。看,那条黄色龙舟上的一个划桨手面色通红,满头大汗,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他的脸颊上滚落,可是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他的手依旧使劲地用船桨划开繁重的水花。
响彻云霄的呐喊声掺杂着震耳欲聋的鼓声构成了一道音墙直逼两岸。最终,一条条龙舟相继冲过终点线,顿时,两岸的观众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人们挥舞着、呐喊着、雀跃着,争相按下手中的快门,留下一幅幅龙舟竞渡的壮丽美景。一个小男孩为了更好地把照片拍好,甚至摔了一跤,然后赶紧爬起来,就像没事了一样,重新挤进人群去拍照。
欢呼声、呐喊声、掌声……无数声音响彻云霄,一场激情澎湃、酣畅淋漓的龙舟比赛就这样结束了,但是那催人奋进的鼓声仍在无数人的耳边回荡,那拼搏向上的情景仍在无数人的脑海中闪现,它谱写出一曲团结合作、拼搏进取的赞歌。
第9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社稷依明主,贤臣在,明君远。奸臣的陷害,王君的昏庸,百姓的疾苦,楚国的危在旦夕,这一切都是你不可挽回,力挽狂澜亦不可得。独立汨罗江畔,士大夫在低诉看滔滔江水,诉说自己的爱国忠情,诉说自己的报国之志。你纵身一跳勾画出了最美的曲线。你选择了与日月争辉,同时你也选择了让后世的我们无比痛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你的壮志。忠诚为国,造福百姓。“举世皆浊,惟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他的心,这是一颗饱受折磨,无可奈何的疲惫之心。
你曾多少次携长剑,为楚王进谏,却一次次地被旧贵族所排挤,淹涕叹息,仰天长问,你又能奈何?
汨罗江畔,留下你那忧郁的足迹,你已随着时间流逝,但是,你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永远驻足在我们的心中。
屈原,你留下了自己的味道————旷达,不畏生死!
屈原,
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未能。
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汨罗江岸,颜色憔悴,形如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的诽谤,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你最终选择了与日月争光。
用尽力气,抹不去的你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左徒,天下几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当年,你是多么地精明能干,你是多么地擅长言辞,你又是多么地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言嫉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也的灵魂。你赋《离骚》,还记得那雄言豪:“亦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疾余之峨嵋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的,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出国大夫,最后却一败涂地。
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道直行,你尽智竭忠,但你终日被谤,你心里怎能无悔无恨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终选择了与汨罗江共存亡。这一天你出现在了汨罗江口,颜色憔悴,形如枯槁。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心中那颗不悦的锦囊。但他诧异地问你为何出现在此时,你终于道出了心中的那些不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宁愿付长流而葬于江鱼腹中,也不愿意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
这就是你,大地坚持的自豪的脊梁。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又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
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既然匆匆地来,为何不能匆匆地走。你实现了心中的那个伟大的梦想,即使你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沉沦的光明中,灼灼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一颗不屈的心。
第10篇:写端午节的作文
为了生活亦或是为了梦想,人们不得不奔赴他乡,走向那一条条泥泞的小路或是表面平静的大道。不过人的心是柔软的,稍稍的一丝丝温暖就能把心触动。然而这对于我们这些身在异乡的人更加是如此,就好比拿我自己来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异乡,每到节日的时候就格外的思恋家乡,然而想起家乡的那些习俗亦或是美食,心底还是会有一丝丝温暖荡漾开来。
就拿我们接下来的端午节来说,对于一个吃货,端午节就代表着美味的食物;对于一个喜欢玩的人,端午节就代表着最佳时期;对于一个文艺青年,端午节就代表着文化的传播。但是对于我来说,端午节就代表着家乡的温暖。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更新,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回忆起关于端午节的习俗,能明白体会到节日的味儿呢?端午节是五月初五,也是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的“别名之最”,素来端午节人们都有着吃粽子,门插艾叶等一些习俗。人们往往知道最多的也就是端午节吃粽子、门插艾、赛龙舟。可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怎么会节日的习俗都是完全一样的呢?当然是不会的,这就像是北方喜欢面食为主食,南方喜欢大米为主食一样。
在我的家乡,我们除了吃粽子、门插艾、赛龙舟以外,还会有挂香囊或者五彩线;还会喝雄黄酒;更是还会有花草之斗。但是前三个可能更为人们所知,而后面的几项则不为众人所知。不过我在我们家乡,最喜欢的还是赛龙舟!赛龙舟这个习俗很多的地方都会有,而我也常常因为在异地看见赛龙舟时感觉自己被传回了家乡。赛龙舟这一项活动其实也很奇妙,它让我们脱离了现代的汽车,它带我们回到了从前还以水路为出行方式的年代,可是它却又满是现代的干劲和激情。赛龙舟时的锣鼓喧天,观龙舟赛的观众们的呐喊声,那样的热闹场面正是我所喜爱的。观龙舟赛时,你忘记了生活的忙碌;你放下了身心的疲惫;你找回了纯粹。你会纯粹的加油,会激动,但是却又与生活时你那些截然不同。
虽然因为现代化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节奏被带的有一些快和一些冷漠,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即便是现代化的生活改变了一些什么,却依旧改变不了我们对于历史遗留下的纪念日的热爱。我们还是会在节日来到的时候放上一个小假,让我们倒回从前的慢悠悠的时光;还是会在节日的时候遵循以往的习俗,聚齐亲朋好友;还是会在节日的时候准备着特有的美食,回味这被历史所洗礼的美味。
尽管我漂泊在异乡,但是每到端午节的时候,我常常能回想起在家乡龙舟赛上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舒适与温暖。我不知道身在异乡的你是否也在这个端午节,找到了那份属于家乡的感觉,也像我一样,即使相隔两地,也好似回到了家乡过这个端午节。那个你日思夜想;那个只属于你家乡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