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动中国》观后感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看了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看完后,我的眼泪一直在打转。让我十分感动的人物是黄旭华,他从1958年开始做核潜艇。隐姓埋名,老父亲去世时都没见上一面,母亲从63岁盼到99岁才见上他一面。有几十年自己拾破烂,从没穿过一件好衣服,却把钱给了那些需要上学的孩子。有的为亲人,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坚持着。这些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坚守着一个“信念”,爱祖国,爱他人,这种爱一天两天,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用尽了全部的心血。
他们虽然很辛苦,很累,但他们给我们的国家,社会带来了多么大的正能量。让我看了心里有鼓劲,放眼看过去看周围,现在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真应该好好看看学学,想想今后该怎么样。
记住这些人物吧,他们引领我们走向新的辉煌,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榜样,让我们感受到了崇高和伟大。
篇二:《感动中国》观后感
星期天,我在网上看了感动中国颁奖仪式,获奖的人有为国贡献的朱光亚,让麻风村孩子接受教育的张平宜,有救死扶伤的吴孟超医生,有见义勇为的“最美妈妈”吴丽萍,有贤惠孝顺的女儿孟佩杰……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为新中国核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朱光亚,他本人已经过世了,来参加领奖的是他的儿子朱开明,朱光亚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工程大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组织了一批人成立了一个科学团队,为我国的科技事业,特别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的技术突破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感动中国上的人物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在这个简单却又美丽的舞台上,他们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学生,还有的是草根,他们非常普通,但是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在我们的生活中,象他们这样默默帮助别人,为国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精彩。
篇三:《感动中国》观后感
我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后,我流下了泪水,我看着舞台上那么多洋溢的笑脸,其中有:朱光亚、胡忠、吴孟超、刘伟、阿里木、张平宜……
令我最感动的是朱光亚,他是一名科学家,是我国两弹一星的带头人,在研究时间上,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德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苏联也用了四年多,而我们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有一次朱光亚看见儿子写的作文里有这样一句话,向中国科学家致敬,你们辛苦了。
他马上向儿子指出说,这些成绩并不都是科学家的功劳,还有很多工人、农民、解放军等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这上可以看出,他从来不以自己做出的成绩而骄傲自满。
还有是刘伟,小时候顽皮被电线击中了左手和右手,学钢琴时,只能用脚弹,非常艰苦,这种刻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每一个故事,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长大了也要当一位有用的人。
篇四:《感动中国》观后感
今天下午,肖老师组织我们全班观看了20xx年《感动中国》颁奖典礼,里面的人物事迹个个都非常的感人,不知不觉我的眼眶里就已经含满了泪水。
看完胡佩兰医生的事迹后,我想说:“我的梦想也是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长大后,我要学习胡佩兰医生不贪图钱财,认认真真为每一位病人治病疗伤的这种精神,我要朝这个理想去奋斗,去拼搏,我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现在的弱项是阅读理解,我会坚持每天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要想好好工作,还需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只要有时间,我还会适当地进行户外锻练,比如:打乒乓球,打羽毛球,骑自行车,跑步等。
总之,看完《感动中国》后,里面的人物个个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不怕困难,艰苦朴素,顽强毅力,乐于奉献,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精神。如果我们都能像胡佩兰医生一样,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篇五:《感动中国》观后感
高贵与什么有关?职业?富裕?有时和一个好品质有关——题记今天,我们在学校观看了《感动中国》,了解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和伟大的人物,比如:见义勇为的方俊明、乡村教师格桑德吉、重情重义的陈俊兰等十位伟大的人。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平民母亲姚厚芝,虽然早已身患重病,但她还是坚持绣完了这幅长达六点三米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巨作有几千个还不到两厘米的小人儿,每个小人儿穿的衣服也要绣,就算是专家每天绣八小时,也要绣上五年,她硬是三年加五个月就绣完了。
我不禁感慨万千:母爱如江,这便是一个母亲倾其所有,为儿子绣出的一幅风景图,母亲用白发做线,皱纹做针,绣出了一个杰出的人才,却早已风烛残年,一幅十字绣,绣出了浓浓的爱意,也绣出了苍老的面容。现在,我们要去帮母亲接下针线绣出另一个璀璨的人生。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这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事迹吧!
篇六:《感动中国》观后感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默读着何玥的颁奖词,她的故事又一次涌上心头。
比我大三岁的女孩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她的家里满满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奖状。她还让父母给灾区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得了脑瘤的何玥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住得宽敞明亮,上学车接车送,在上课时有时还调皮捣蛋。在下课时有时还为了一个玩具飞盘争的面红耳赤,甚至撞倒旁边的同学。这些和12岁的何玥相比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何玥的故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更多。
篇七:《感动中国》观后感
命运对刘伟是残酷的:十岁时因一场事故而失去双臂;当他学会游泳即将参加奥运会时却得了紫癜……但他在残酷的命运中却创造了无数奇迹:他曾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夺得两枚金牌;自学钢琴一年后达到了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22岁破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是什么支撑着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是坚定、不屈不挠的信念,是乐观想象的精神,是他对生命的负责,对生活的希望。他让我知道,首先要有坚定的信念,才能鼓舞我们勇往直前,同时我们要乐观地面对眼前的一切,受到挫折时要像刘伟一样,心中要对自己说:“多大点事啊!”。
人人都是天使,刘伟也是。他只不过折了翅膀。但折了翅的天使依然是天使,依然能在自己心中飞翔。而让他起飞的那股力量,正是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人生的理想!
篇八:《感动中国》观后感
几天前,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在这几个小时里,我认识了:以假名:炎黄,给贫困儿童借款的张纪清;为了让从小失聪的儿子上学,当了儿子16年同桌的陶艳波……
不过,让我最感动的还是孙丽娜、朱敏才这一对夫妇。许多人以为朱敏才和孙丽娜退休后,会选择安逸的生活去度过后半年,可他们却去了贵州省遵义县中心小学进行了十年的支教。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朱敏才晚上睡觉要戴着两个口罩。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也使朱敏才患上了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是平凡人,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领头羊,带我们走向光明的方向!
篇九:《感动中国》观后感
今天晚上,我观看了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节目,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于敏老先生,当主持人宣读颁奖词,于老先生的儿子接过奖杯的那一刻,距离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3个月,前苏联用了6年3个月,英国用了4年7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中国人只用了2年8个月。朱光亚院士称,在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的过程中,"于敏发挥了关键作用"。
于老先生这一辈子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他这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学习,我要学习他那宽大的胸襟,坚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十:《感动中国》观后感
今天我们班观看了《感动中国》节目。这是由千千万万个小故事组成的。这个千千万万个小故事中有各行个业的人。磨菜刀、剪刀的爷爷—吴锦泉。帮助别人找到了许多丢失的孩子—张宝艳夫妇。中国女排教练—郎平。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吴锦泉爷爷。他一生中只有一条裤子是在非常隆重的时候穿的。如今这条黑裤子已经穿了三十九年了。他这七十、八十年来只能用磨菜刀来维持生计。可是吴锦泉爷爷在2008年5月12日里8.0级汶川大地震中用他仅有的一千多元捐了款。还在2008年,向儿童福利院捐了一千三百六十六元。2010年向青海玉树地震捐款一千元。自2008年以来,吴锦泉爷爷已经累计捐款了7148.4元。吴锦泉爷爷是1959年入党,如今他已经八十八岁了,仍然还在坚持磨菜刀剪刀。因为吴锦泉爷爷还希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我长大后一定要向吴锦泉爷爷学习,生活中勤俭节约,努力学习,能够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