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1
“端午到,人欢笑,包粽子,赛龙舟……”大街小巷里传出了快乐的歌声,没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来到了我们的生活里,你们来听一听一个传说故事吧!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名叫屈原,他一向受楚王的信任。可后来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疏远了屈原,最后还把屈原流放到了南方。后来楚国灭亡了,屈原伤心欲绝,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纷纷划着船捕捞屈原的遗体,可是一无所获。人们又怕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就往河里扔粽子,从此便有了吃粽子的习俗了。
每年端午节,大街小巷里都飘着粽子的香味,粽子的品种有许多,有红枣馅的,有豆沙馅的,有肉馅的…………我最喜欢吃肉馅的,我一口咬下去,那个粽子里面是一块五花肉包裹着一颗大红枣,吃起来甜而不腻,让人回味无穷。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做粽子,用绿绿的粽叶包裹粘粘的糯米,里面放上自己喜欢的馅儿,粽香扑鼻。
我最喜欢端午节了!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2
包粽子喽,包粽子喽,我兴奋的叫着,可老妈不让我包,气也,气也。就凭着我这三寸不烂之舌不到两分钟就把老妈说的无言以对了。(不是吹的)老妈让包了,我又不会包,又想放弃,莫不包上一两个怎能体现端午日的气氛呢?恒心突起坚持要包上一两个,左手拿着一片竹叶,右手拿起大勺,怎么包呢?要不偷偷窥探一下OK!悄悄瞄两眼“Mygod,真简单,偶会了”。再次拿到竹叶感到轻轻折叠成一个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叶中,再放上枣、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线扎好放入锅里渚一渚,经过一夜的沸腾,一个个香喷喷的大粽子便出现在眼前,一闻,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让我吃”。好诗,好诗,我在心中暗的想着,莫不尝上一两个大粽子怎么对得起我的劳动成果。嗯,好吃。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伴着这首儿歌,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端午节。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虽然它没有春节那么浓厚的气氛,但它却寄托了我们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我们主要风俗是包粽子和赛龙舟。
每年端午节,奶奶都会从河边采来新鲜的芦苇叶,清洗干净,先放在水里煮一煮,同时把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后晾干,奶奶就开始包粽子了。每次奶奶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头,右手用三个指头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在里面放入糯米。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粽子就诞生了。奶奶还根据各人的口味在糯米里加入红枣、红豆等配料。那些穿着绿衣的粽子在炉火上煮着,还没有出锅呢,空气中就已经飘荡着芦叶的清香,馋得我口水直流,恨不得先抓起一个吃起来。
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活动——赛龙舟。在宽广的河面上,泊着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舟首打鼓,众人齐喊“一、二!”阵势不小。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放眼河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你追我赶。还有的观众纷纷拿起照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美景,生怕以后再也看不到如此壮观的场面。
家乡的端午节,真令人心驰神往!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午……”小区楼下又传来了小朋友们欢快的儿歌声。
今天又到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端午节是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端午节据说是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这天。我们一家来到了外婆家过端午节。我和哥哥帮外婆包粽子,我来包粽叶,哥哥来放糯米和粽子的馅,外婆来把粽子包好啦!我、哥哥和外婆从上午包到下午整整包了十筐,每筐有四十五个粽子。我们包了不同口味儿的粽子,有红豆味儿的、有蜜枣味儿的,还有咸蛋黄味儿的……
包完粽子,爸爸带着我和哥哥来到了一家专门做香囊的店铺,窗口里挂着各种各样的香囊,有爱心形、有三角形的,还有福袋形的……爸爸教我做了一个福袋形的香囊,我把做好的香囊挂在我的书包上,香囊散发出了艾草的清香。
我喜欢端午节!端午节可以亲手制作各种各样的香囊,还可以做不同口味儿的粽子。真有趣啊!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5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庆祝。这个节日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有许多传统的习俗。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赛龙舟。在宽阔的江面上,五彩斑斓的龙舟如箭般划过水面,鼓声震天,人们为之欢呼。此外,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粽子是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在竹叶中,然后进行蒸煮。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粽子配方,因此粽子的口味也各不相同。
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这个节日让我们有机会回顾历史,缅怀先人,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意义的节日。它让我们有机会与家人团聚,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期待着每年的端午节,因为它让我更加了解和热爱我们的文化。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6
还有一个月就端午节了,人们都忙着准备糯米,包粽子。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妈妈说:“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
于是妈妈给我讲起了端午节的来历。原来在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位爱国诗人叫屈原。他忧国忧民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很受老百姓爱戴。由于屈原不满当时的黑暗统治,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他投江自杀了。人们担心他被鱼虾吃掉,往江里投了许多粽子,还在江面举行赛龙舟以便赶跑鱼虾。这个风俗被遗留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过端午节吃粽子的缘由。
我听了这个故事,在心里也不由自主地对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敬意。我很高兴过端午节,不仅可以吃到香甜美味的粽子,我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长大以后我一定要向屈原那样做好事,留好名,做受人尊敬的人。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7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在汩罗江里死去的,老百姓很尊重屈原,知道屈原死后,连忙到汩罗江中寻找他,一直都没找到。因为江水把屈原的尸体冲走了。老百姓以为,江里的蛟龙会吃屈原的尸体,所以把粽子扔进汩罗江里,让蛟龙吃饱,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
后来吃粽子变成了端午节的习俗。粽子原来是三角形的,现在,有其它的形状了。粽子是用糯米做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糯米犹如一颗颗晶莹的宝石。粽子有两种口味,咸的和甜的。甜的可好吃了,有枣子的,有豆沙的,让人吃了还想吃。
端午节还要给小孩佩戴香囊,为的是除掉蚊虫、辟邪。我有一个蓝梅香囊,漂亮得不得了,还把家里薰得香气浓浓。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8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从古到今有很多关于端午节的典故,如屈原,伍子胥等。
每到端午节,我家门上都会挂上一把菖蒲和艾草,那是妈妈买的,门口就飘着一股特殊的香味了。我搞不懂这是为什么,就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要挂菖蒲和艾草呢?”妈妈摸摸我的头说:“端午节有很多的传说,其中就有说这一天是个恶日,有各种蚊虫妖邪出现。艾草是用来除虫的,它的香味能够驱赶蚊虫,菖蒲是用来避邪的,意寓着健康平安。而且干的艾草叶用来给你们洗澡可以保护皮肤哦。”听了妈妈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它们都是好东西呀。
在端午节的这一天,我家的菜会特别丰富,妈妈总会按照外婆家的风俗,给我找与“黄”字有关的菜:红烧黄鱼,凉拌黄瓜,蒸咸蛋黄……而爸爸也会亲自下厨烧一盘大肉,里面有整个鸡蛋和大蒜。不管我们爱不爱吃,爸爸都要求我和弟弟每一样都吃一点。要是在老家过节,奶奶还会给我们的脖子上和手上绑上由几种颜色组成的彩线。
现在有很多国家都过起了端午节,韩国已向世界教科文组织申请了端午节。希望我们的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9
今天是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我想端午节应该是每个地方都有的吧,可妈妈告诉我:"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这下我可明白了。
我与奶奶来到大街上,四处都会传来热情的喊声。听“卖粽子啦!甜的,咸的,香喷喷哦!”但是最令我注意的是小孩子了,他们的脖颈,手腕或足裸上都系着红,黄,蓝,白,黑五色的丝线,奶奶说,那是长命缕。
奶奶从大街上买了些艾草与蒜头,中午12点,就拿出去放在太阳下晒,说是可以避邪。
晚上,一家人吃着饭菜,当然少不了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还有一道菜叫黄龙出海,妈妈说:"今天是龙的纪念日,所以要烧这道菜。"电视机里,小朋友们正在做游戏,瞧他们的头上画着"王"字,身上还佩戴着五色香囊。
端午节可真是有意思啊!
三年级端午节的作文 篇10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每年的端午节,我都会和家人一起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等,度过一个欢乐的节日。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一家人都会早早地起床,准备好各种食材,开始包粽子。我最喜欢吃的是甜粽子,里面有红枣、豆沙等馅料,味道很好。包完粽子后,我们会去看龙舟比赛。龙舟比赛很有趣,有很多人划龙舟,还有人在船头打鼓,让比赛更加热闹。
除了吃粽子和看龙舟比赛,我们还会挂艾草。挂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可以驱邪、辟瘟疫。我和妈妈一起去采艾草,然后用绳子将艾草绑成一束,挂在门口或者窗户上。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还会听一些与屈原有关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大诗人,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投江自尽。为了纪念他,人们就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节日,我很喜欢它。我希望每年的端午节都能够和家人一起度过,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