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025-06-27 14:03:01观后感打开翻译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一)

海上钢琴师《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个煤工收养,煤工死了后,他开始弹钢琴。经常在船上为乘客弹钢琴,乘客们都被他的琴声所陶醉。

之后他成了客船上的钢琴师,并结识了一位朋友叫小号手。两个人十分要好,小号手很崇拜他的才华,也为他一向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虽然没有下过船,却已经名扬四海。可是他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诉朋友:“我能够在有限的钢琴中创造出无限的旋律,但我无法在无限的城市中,无尽的街道中找到属于自我的空间。”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这艘客船也即将被摧毁。可他还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终说了一句话:“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光阴,冬天时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时担心冬天将至,所以到处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我看了后,为他的顽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对音乐的这份执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二)

生于斯,终于斯。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这世界再大,再绚烂,也比不上他心中装着的那片蔚蓝。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再看之后,居然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面对喜欢的人,我们没有你的勇气,我们只能依旧在人海中沉浮,或者松手,或者失去。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三)

今天,我看了《海上钢琴师》的电影。

1900(主人公)是一个在船上出生的小男孩,他8岁时无意间弹起了钢琴,立刻爱上了它,并爱上了音乐。1900从不按规定的曲子弹奏,脑子里想这什么就弹什么,他会用钢琴与别人对话,从音乐中就可以听出他的快乐或悲伤。1900在船上度过了大约40年,从没下过船。后来因船坏了,得用炸药炸了它,1900也被炸死了。

我看完影片后深深的被1900的精神所感动,因为1900在死神要光临时,依然坦然面对,他的心中装着音乐。1900为了音乐,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死使我感到非常伤心,同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每个人得一生都有许多条人生道路可以选择,一旦选定了一条,你必须为了实现它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音乐是一种沟通方法,可以从音乐中解开悲伤,从中寻找出快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四)

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因为观看了一部精彩的电影——〈海上钢琴师〉。

在一艘来往于欧洲和美国之间的油轮上,诞生了一个钢琴天才,他是一个弃婴,被黑人锅炉工收养,取名“1900”。1900渐渐长大,一个深夜里他来到轮船的豪华大厅,坐在钢琴前,手指神奇的在琴键上跳动,美妙的音乐流动出来,吸引了船上的人们。

从此,1900成了海上钢琴师。从此他每天在海上演奏,不断的送走又迎来一批批的旅客,他就透过这些人看这个世界。多年过去,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他心爱的姑娘的下船去了,他的朋友下船去了,这艘比他还年老的大船也即将报废了,人们把成吨的炸药运到船上,搬走了船上所有的东西,准备炸船。

可是他昔日的老朋友却断定1900还在船上,他固执地说服了所有人先不要炸船,在大船上苦苦寻找,终于在废墟中发现了1900。但是他却拒绝下船,最后在一声巨响后告别了这个世界!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五)

今天看了一个电影《海上钢琴师》,是讲的关于一个海上出生的人,他从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但是他是天才,在他能摸到钢琴的时候,开始就会弹钢琴的,也许这就是天才。他钢琴弹的很好,连当时最厉害的爵士乐创造者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让当场的人们都惊呆了。

但是这个人的结局很悲惨,他因为不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最后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结束的船,一起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这个世界。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怎么去找老婆,不知道怎么去寻找一栋房子,一块他的土地。最后他选择了离开这个大船,这个不会谈的钢琴——世界。最后伴随他离开的是6。5吨炸药,他带走了一个伟大的音乐家。

他曾经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爱情也许如果这段感情可以改变他的一生,但是他没有能把握住,让人很遗憾。这是一个很悲凉的结局。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六)

前两天看一部电影叫做"海上钢琴师“看了心里很是纠结,1900一出生就被抛弃的船上,在船上长大。因为他有极强的钢琴天赋,所以长大后在船上弹钢琴。几十年来他从来未下过船。直到船要报废了,船报废的这几年他一部也没有离开过船,几年后他的好朋友到报废的船上找他,都没有找到,他坚信1900还在船上,因为1900对他说过他一辈子都不会想要下船了。最后他带着1900以前为一个女孩儿的钢琴录音碟在船上的每个角落放了一遍,即将放下离去的时候,1900出此刻了角落。1900告诉他不会下船因为他生在船上死也要在船上,海才是他的家。随后1900跟船漂到了海中间永远消失在了海上。

看完后不明白怎样说,感觉心理面酸酸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七)

在音乐上一直是个“白痴”,但是,这并不会成为我理解本片的障碍。甚至有的时候还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就像1900从没接触过钢琴却会演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一样。

生在海上,长在海上,死在海上,这就是1900的一生。他从未离开过船半步,从未踏上陆地,虽然,爱情的力量曾经让他心动……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回来,回到这属于他的甲板上,因为他不属于这世界,这世界不属于他。

当看到1900走到楼梯一半又回来时,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下了。说真的,我还是很高兴的。世界不属于她的,又何必勉强呢?船上他很孤独,但起码他还有钢琴,还有一个演绎自己心中音乐的环境。当他一踏上陆地,他或许将更孤独。钢琴还有,没错,但,那是上帝的。

多走几步,到陆地上去,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朋友所说的那样获得成功,因为他有那么好的天赋。但他选择“浪费”上帝的礼物,因为,那是……。

很好的一部电影,看完后感触颇深,奈何笔拙,只能将内心的感受表达至此……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八)

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算是比较大的,在我的人生观念形成中有可能已写下浓重的一笔。

当然,这里展现的是一种不寻常的极端人生模式,或者说向大家展示了一种观念、一个可能性,刺激大家思考。但并不一定要去效仿。对每个人来说,人生就这么一次,无法假设、不能重来。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的选择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也无须与其他人比较,重要的还是在于自己要好好用心享受人生旅程。

但就跟其他好电影一样,这部电影之所以能打动我们,也在于它所展现的是一种好的事物、好的观念、好的生活方式,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我们不一定要像一九〇〇那样生活,最后的结局对于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但是这个结局过于决然,我们作为旁观者不免会觉得惋惜,也做不到。但是他的生活方式背后的心性、观念与品质,却值得我们好好琢磨,进而反思自己的人生。

把视界再放宽些,好的艺术、哲学,乃至真、善、美等所有好的价值观,都能滋润人心,引人潜思,把人导向一种更平和的生活态度;接触、感染得多了,好的元素就会在内心逐渐积淀下来,充盈内心,在心里打造一份稳如磐石的锚,能帮助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这滚滚红尘、滔滔浊世。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九)

需求被削减,就能更准确的找到自己的热望,一生的悲喜欢乐,将可以全凭自己弹奏。

1900是勇敢的,坚毅的,执着的。他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不要什么。我们都想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自己,但却又害怕是个与众不同的异类。究其心理,是我们只想得到自己想要的,却不愿意为之而取舍,为之而付出代价。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面写到:“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一般人都不是他们想要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

”1900便是那个从头坚守到达理想彼岸的少数人。于这样从头至尾只忠于自己所热爱的人而言,心灵的舒适早已超过现世的安稳。“

这部电影的结局并不符合大众意义的圆满,而一遍一遍的观赏中,却能慢慢从中感受到许多的力量与美好。

天堂应该早已有一架钢琴在那里等你,只待你双手在琴键舞动,生出最纯净动人的音乐。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十)

在跟我姐一起看《海上钢琴师》,看到1900不肯下船,准备随船一起炸毁的时候,我姐一直在旁边叨叨:“闭嘴吧你!不要再说了!”然后转过头来跟我说,“是朋友就应该把他打晕拉下船,那个小号怎么不动手呢?”

我在旁边吓得不敢说话,默默点头。

然后她又问我:“你能理解他吗?我感觉他有病!”

我也不知道我能不能理解,但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我只能说:不理解不理解,我也觉得他心理有问题……

1900说,陆地太大了,而他的世界只有船头到船尾的距离。一条条街道没有尽头,是从小在船上长大的1900所掌握不了的未来。他能在88个有限的琴键上弹奏出无限的音符,但是在陆地上,只有上帝才有能力在这里演奏,他不能,他看不到尽头。

有限的数字都可以组合成无限的可能,更何况是由无限去产生无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到万不得已,相信没有人会完全脱离之前生活的圈子,重新开始,用自己不了解的方式继续生活。

所以说,我能理解1900他那种不想上岸的心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