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2025-05-15 12:30:01观后感打开翻译

第1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电影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1岁的女孩。她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从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在她的大脑中有乐、忧、厌、怒、怕这五种情绪,分别代表着五个小人。这五个小人各司其职,但唯独忧忧“无用”,没有人知道她能干什么,忧忧自已也想让莱莉开心,但她自已很难保持正面情绪。

这部电影的主题就是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不可能任何时候都会充满阳光,都能用笑容来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欢乐,抵触悲伤。对那些消极情绪嗤之以鼻,但很多时候是“负面情绪”给我们力量。试问,有谁的成功不历经坎坷?谁在人生之路上没有哭过、怕过、怒过、厌过?哭过,我们深刻铭记教训,同一道坎儿,不会再跌第二次;怕过,人心都有恐惧,它使我们未雨绸缪;怒过,那是一种发泄,同时也警告他人我是有底线的;厌过,世间百态,我们不可能都去欣然接受,人是有个性的。

我们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惧、爱、恶;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缺一不可。为什么莱莉的核心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呢?因为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这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

无论快乐与否,都不要抛弃。愿我们的人生能如彩虹一样多姿多彩!人生的本味是什么?我想从你饱含真情的文字里我读到了很多。很高兴你能用如此冷静成熟的心态去认识自我,很高兴你能抱着慈爱悲悯之心看待人生,真心为你加油!

第2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这部影片我几乎是含着泪水看完的,虽然是一部动画片,但是它绝对是一部成年人才能看懂的影片。只有长大之后,反观自己的成长经历才会懂得这部影片到底说了些什么。

故事一开始,主人公莱利内心中代表快乐,悲伤,愤怒,讨厌,害怕的五个情绪小人中的乐乐和忧忧就不小心离开了主控制台,致使小姑娘莱利失去了这两种情绪。莱利实际生活中也遇到了爸爸工作不顺,搬离从小生活的优越环境等烦恼。在这个故事中,表面看是在讲成长的烦恼,而我觉得他想要告诉我们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

首先,为什么是乐乐和悲伤同时离开了主控台?而不是其他的情绪?其次,我们成长的伤痛到底是什么?能避免吗?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感觉都是完满而美好的,我们认为和妈妈不分你我,和整个世界融为一体。然后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开始在妈妈的眼中找到自我,开始学着独立,慢慢丰富了自己的情绪,然后我们就开始了自我成长,最终我们发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且只能孤独地自己面对这个让人觉得悲惨和不如意的世界,世界抛弃我们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地震海啸就不用说了,就算没有天灾,老天爷也是个无情的家伙,我们除了靠自己,还是靠自己。别人的帮助只能感激而不能指望的。我们只要长大,早晚会发现生命的底色就是悲伤的,不能避免。

随着长大,随着我们越来越懂得这个世界的无情,我们失去了快乐,并且拒绝着悲伤,乐乐和忧忧丢失了。然后就像莱利一样,我们失去了幸福快乐的能力,甚至偏执的去做一些很危险的傻事。

解决之道是什么呢?影片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让忧忧触碰那些快乐美好的核心记忆球,让他们掺杂进忧伤的蓝色。当我们接受了生命的底色,不再抗拒忧伤,我们也又有了重新获得快乐的能力,并重建自己的各种个性之岛。

翻到了武志红对盖茨比解读的那篇文章,里面也谈到了对魔咒的解决之道就是:接受失去,学会哀伤。“ 如果你曾有相对悲惨的往事,那么,请承认它并为它哀伤。这几乎是告别悲惨往事的唯一途径。 相反,假若你心有不甘,拒绝承认自己的不幸,拒绝承认失败或失去,拒绝哀伤,甚至还强装笑脸。那么,不管你看似多么成功和快乐,你其实仍是在继续遭受它的诅咒。 ”这跟《头脑特工队》里强调悲伤的作用好像是一回事。拒绝悲伤,就无法接受真正的快乐。除了经历过悲伤事件,只要作为人类,都会因为生命的孤独而悲伤的吧。

真正的成长可能就是承认你儿时的美好回忆终将一去不返,并且能够在心中真实的面对自己,进行哀悼。不然总纠结为什么快乐一去不复返,拒绝悲伤,就掉进了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陷阱,无法自拔,也丧失了重新获得快乐的能力。从某种角度看,我们一切对外的表现,都是内在情绪的反应。所以观察自己的内心,保持觉知,照顾内心五个情绪小人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

如果你是父母,你肯定会像我一样对影片又多了一些感触。陪伴孩子成长,其实就是帮助他慢慢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面对这个很不美好的真相,父母能做的不过在他小的时候多制造些快乐的核心记忆。在他们长大后,能够独自面对这个有诸多不如意,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世界。在儿时美好记忆都变成蓝色后,也能将快乐作为底色,有幸福快乐的能力,搭建自己的个性之岛,没有任何挫折能够打垮他们。

第3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这些情感无处不在,有一句话说不要做情绪的奴隶,不要被情绪所控制,做自己的主人。《头脑特工队》就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情绪大战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一个漆黑的房间里伸手不见五指,走出一个小精灵,蓝色的头发,黄绿相间的连衣裙,微微泛着米黄的皮肤,一双炯炯有神而又深邃的大眼睛,显得无比精神,满脸笑容显得十分活力,好像有天大的喜事要来了。是的,她叫乐乐,他掌管了快乐让她按一下按钮,小女孩笑了,那是多么善良啊,《三字经》中写道,人之初,性本善,小女孩纯洁的心灵,净得像纸一样白,突然他的眼泪如断了线一般,一滴两滴相继滚落脸庞,如大雨倾盆一般落了下来,挡也挡不住,原来是忧忧按了按钮,它一身的蓝色显得压抑,显得感伤,就连声音也是低沉的,这个人没精打采,没错,他就代表忧伤。小女孩长大了,可以奔跑了,拉着小车满屋子跑,这时怕怕出现了,他从头到尾都是弱不禁风的,皮肤呈淡紫色,他对任何事都非常敏感,总是处于害怕之中,他帮助小莱莉避开危险。当小莱莉心不甘情不愿的被抱上餐桌时,爸爸喂他吃西兰花,厌厌出现了,他彻头彻尾全是绿色,长睫毛,大眼睛,长得和西兰花像极了油光发亮的头发,瘦长的身体真是十分相似,但他讨厌西兰花,所以小莱莉讨厌西兰花,于是小莱莉硬是不吃,爸爸便逼着她,怒怒出现了,它红红的肤色,一生规规矩矩的便装,却脾气暴躁,他生气的情绪影响着小莱莉,小莱莉就把盘子打翻了。

五个情绪小人掌握着各自的五种情绪,脑中也有令人向往的幻想乐园。

薯条森林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让我深深痴迷其中。云朵镇上一切都是轻飘飘的,随便扒拉一朵云,都是一张床。纸牌屋十分梦幻,轻轻一触就会倒,平常大大咧咧的人住在这里,都会变得小心翼翼。沸腾的岩浆岩热极了,只能站在浮物上,一个空中跳跃也如梦境一般。

幻想乐园如梦一般让我魂牵梦绕,梦寐以求,曲折蜿蜒的长期记忆区也不逊色于任何建筑。

这比长城更壮观的走廊,比胡夫金字塔更雄伟的记忆球架,那就只有长期记忆区了,五色的记忆球排列在架上,快乐闪耀的光彩照人,伤心的泛着一圈暗淡无色的光,愤怒的闪着夺目的耀眼的红光,害怕则闪着紫色的幽光,讨厌泛着绿色的令人厌恶的光。脑内世界的景色让人叹为观止,不由得啧啧赞叹,这奇丽的景色,让人情不自禁想吟一首诗为其称赞。

看了这一幅脑内世界的画,让人情不自禁的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想象力佩服,做到了,唯美的感情,细腻的画面,鲜明的人物,奇特的想象,深刻的启示,让我不由得为这部引人入胜的,精彩绝伦的电影献上我的掌声。不得不说迪士尼和皮克斯真的是太厉害了!

第4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虽然产生于以商业为主的国度,盈利为目的的好莱坞,《头脑特工队》却仍然是一部逻辑缜密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好的电影作品,对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的情绪管理应颇有助益。

快乐,悲伤,害怕,愤怒,厌恶等五种主要情感控制着人的情绪,任何一种情绪,占有主导权,就会产生特定的外在表现,而且这情绪表现,不仅仅影响自己,也会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快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追求,然而事实却是,真正快乐的人少之又少,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被其它情绪所左右了。

悲伤的时候,我们注定无法快乐!快乐的时候不会害怕!

难道能够一边快乐一边愤怒?厌恶一件事情,还能快乐吗?

不过,各种情绪都不可或缺,它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人性。任何情绪的缺失,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第5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为什么我们在面对一个人时心里会问:TA到底在想什么? 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感觉脑袋里有好几个声音在吵架? 为什么 “长大”似乎是一件很突然的事? 这些问题,就是彼特-道格特和他的制作班底打算在《头脑特工队》里一探究竟的问题。 也许我们一开始也都像单纯的Joy一样,不能明白Sadness存在的意义而想把她排除在外。

然而失去了悲伤的能力,并没有让人生变得完美。人的成长中会有很多的艰难时刻,任你看一千遍滑稽电影也无法度过,而这个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大哭一场,却能帮你满血复活重新再战。于是最后我们终将走过Joy的路,明白悲伤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是Sadness将你引向光明。 这并不是一个拍给儿童看的成长故事。对于那些还没长大的孩子们来说,这五个情绪小人加起来恐怕还比不上一个能卖萌的大白。

然而对于成年人、尤其是已为父母的观众们,它却是精心制作的一场内心冒险,充满了太多让人会心一笑或是细思恐极的巧思。 静静地坐到片尾,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献给我们的孩子,愿永不长大”,我看在眼里,却觉得这话像是说给我心里的那个孩子听的。走出影院,看见那令人毫无兴致的海报,没想到自己会被这九十年代像素游戏风格的人设以及孩子脑海中的那点事儿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故事里,五个情绪小人主宰着大脑司令部,他们产出的五色记忆球构成了庞大的记忆仓库和脑海之城.........

第6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从一个点子出发,构想、建模、施工,然后出来一座巨型城堡。点子越新,越难操作,便越可体现手艺人的技术水准。《头脑特工队》是个技术上的巨人,它以极其复杂而精巧的宏大工程,视觉化地呈现了大脑里的情绪与心理活动。模拟现实,再造一个宏观世界,难不倒好莱坞的动画人;进入微观世界,再造一个现实,对于他们也不是多难的事儿;而《头脑特工队》的施工对象,不是人的外部世界,而是从内部进入,将意识活动视觉化。它的技术难度系数,在动画史上应该属于最高的那一梯队。

CG动画发展至今,硬技术在好莱坞大多已不是问题。《头脑特工队》的难度在于,如何将脑中活动,构建成一个具有戏剧性冲突的视觉世界。11岁的莱莉,因为转校,变得郁郁寡欢,如何面对这一切,如何成长,构成了一条叙述线,这条线属于外部世界;她脑中的意识活动,是另外一条线,也是篇幅意义上的主体。两条线内外呼应,讲了一个少女的成长。

主题和娱乐性系于脑部世界,编剧、导演必须将模糊的情绪和心理概念化、可视化。借助心理学、生理学,把情绪拟人化,构建记忆球、人格岛、抽象思维区、幻想乐园、潜意识区、记忆废墟等,这种从无到有的视觉工程,不能不令人赞叹。除此,没有反派,没有蠢萌,这可能的确是皮克斯工作室最为大胆、也最有创意的一次尝试。不过,在“没有”之外,它有些什么呢?

它有五个角色,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俩主角是乐乐和忧忧。莱莉不开心,想快乐起来,于是在她脑中,乐乐和忧忧开始了一场冒险之旅。成长需要接受失去,接受悲伤情绪,这个有点令人感伤的鸡汤式感悟,就是整片所要讲述的东西。一个少女不经意间的成长,在她脑中原来藏着一次绚烂的情绪冒险。

落脚点是情感,收场时段莱莉和父母相拥的画面,催泪效果十足。告别童年记忆,失去“友谊岛”,忘不了广告神曲,诸如此类细节,表明导演彼特·道格特、罗纳尔多·德尔·卡门对人性、对情感无疑有着相当细微的体察。事实上,皮克斯几乎出动了全部主力,来参与这部动画。他们一起成就了这部动画在技术层面的水准,以及故事层面的通畅。

而不管头脑世界被处理得多么绚烂,这片的情感能量依然局限在单薄的外部叙述线上。莱莉不快乐,莱莉释然了,然后,就没了。脑中所触及的深刻情绪,被明艳亮丽的画面裹挟着,最终抵向浅白的好莱坞式圆满结局。它必须娱乐,必须好看,必须鸡汤,它终究高级不起来,终究是个情感上的矮子。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阿拉比》,也讲一个少年的“顿悟”,篇幅短小,却是情感冲击上的巨人。幻灭和苦痛才是恒久的,《头脑特工队》太甜了,在娱乐效果和商业诉求的驱动下,它讲的成长,只能以莱莉的流泪开始,以她的微笑结束,而不可能倒装过来,像乔伊斯的小说一样,将结束点定格在“我抬头凝视着黑暗,发觉自己是受虚荣驱动又受虚荣愚弄的可怜虫”。

非要拔高理解的话,《头脑特工队》用无比复杂的技术,讲述了一个格外简单的故事,其实是在抽象地说明,让人开心是多么复杂的一项工程。还有,成长是艰难的。

第7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是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由彼特道格特执导的一部迪士尼电影。电影永远充满了强烈的幻想主义色彩,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童话中的心理世界。和以往的迪士尼出产的影片一样,该片在场景的营造上细腻而真实,在脑洞构思上又具有新意,超出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影片的主人公莱莉,是一个12岁的少年。而在她的头脑中有一个庞大的团队在努力构造莱莉的每一个生命片段的记忆。他们代表着莱莉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这个团队的总部里,有着5种不同性格的掌控人,名字叫乐乐、怕怕、怒怒、厌厌和忧忧,分别代表着人潜意识里五种不同的情绪。乐乐永远积极乐观,她擅长给莱莉带来快乐,让莱莉的每一段记忆都充满欢声笑语;怕怕比较怯弱,对于事物的第一反应是害怕、恐惧;怒怒代表公正之心,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会展现生气和怒火;厌厌代表批判,对待事物的态度是谨慎,不愿意降低标准;忧忧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悲观情绪,永远都在哭泣和伤感。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有好几次,眼泪在我眼眶里打转。当我们审视自己的时候,就好像在每一种情绪里看到了每一个不同的自己。从我们出生开始,就像影片的主人公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记忆的城堡。这里面有着回忆相关的捣蛋岛,有友情岛,有家庭岛,还有我们的价值观相关的,有诚实岛。

每一个岛都是我们的核心记忆,藏着我们对生命里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件的独一无二的体验。而这种体验会随着时间线的推移,我们的过去的经历与记忆会坍塌,又会重铸。这暗喻着,有时候成长也必然意味着放弃。就像莱莉曾经也有一个幻想中的好朋友,叫做冰棒,为了使乐乐重新返回到控制台,也牺牲消失在了记忆里。这就是成长的代价。也许我们会失去捣蛋岛、友情岛,但我们又会重建新的时尚岛、悲伤岛,而正是这些经历和变化,铸就了今天的我们自己。片中有一段时间乐乐和忧忧失联的片段,尤其震撼我的心灵。我们现实的生命里,是不是常常也有一些无精打采的日子?那些日子里,我们慵懒,无悲亦无喜;我们麻木,像黑暗里迷失方向的孩子一样,找不到出路;我们只剩下愤怒、厌恶和害怕,常常很暴躁。真是像极了我的那些灰暗的日子。不过我们最终要学会能和自己和解,就像乐乐一开始给忧忧划了一个圈圈让她不要出来,后来却主动与忧忧握手言和,共同操作情绪一样。我们有时候需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只有看见它,才能解决它。有时候,悲伤也有它震撼人心的力量。片中,乐乐将核心记忆球交给忧忧,莱莉终于失声痛哭起来,向父母述说着所有这一切的怀念和伤感,下一秒莱莉的嘴角又扬起了笑意,这就是一个在悲伤中重新解构的过程。

它能让我们情绪找到一个出口,让我们重新解构自己,赋予我们的经历以独特的意义。我们需要被倾听,被理解,利用悲伤发泄心中的积郁。我认为这部电影是非常温暖、治愈的一部心理学的佳作,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第8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哇”,伴随着一记响亮的哭声,一个小婴儿出生了,可是,又有谁知道她的大脑里也有五个小人“降临”了呢!

那个小婴儿渐渐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她的名字叫莱莉,她的脑海里的小人分别是一脸忧郁的忧忧,一生气就会着火的怒怒,讨厌一切的厌厌和开心的乐乐,还有见什么都害怕的怕怕。我最喜欢的就是长着一张厌世脸的厌厌了——她有着一张绿绿的苦瓜脸,长长的睫毛把她那双大大的绿突显了出来,那一头干脆利索的短发充分显示了她的精明能干。她无疑就是我眼中《头脑特工队》中最美丽动人的一个角色了。

《头脑特工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丰富无比的脑内,我不得不赞叹它的神奇好玩,真是令我“脑洞大开”啊!比如在潜意识区,里面有着莱莉最黑暗的记忆,令我胆战心惊;思维列车,在大脑里飞快穿梭,看得我眼花缭乱。对了!还有幻想乐园呢!一片片薯条森林,让我恨不得变身飞进去吃个够,一座座云朵屋,让我忍不住地幻想着躺在上面是什么滋味?云朵屋边还有纸牌屋,一座座壮观地矗立着。我也好想拥有一座幻想乐园啊!

说起精彩的情节,就不能少了冰棒和乐乐一起坐上火箭从记忆场往上冲的场景了。那时,他们一起大声唱:“你的好是谁?冰棒,冰棒……”努力用歌声发动着火箭,他们尝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能够飞上去,冰棒的身子也在一点点消失。他们继续更加卖力地唱着歌,火箭上的彩虹更加有力了,冰棒看了看乐乐,一脸悲壮地跳了下去,乐乐冲上了断崖。乐乐一看,冰棒不见了。断崖下,那个一路陪伴她的可爱的冰棒在乐乐的面前一点一滴慢慢地消失了……那一瞬间,空气也仿佛宁静了,只有乐乐在断崖上无助地哭泣……

冰棒,是莱莉大脑中的幻想伙伴,曾经陪伴莱莉渡过了许多的时光,就因为莱莉渐渐长大了,“很久没有召唤他了”,他就这样消失在了莱莉的大脑深处。

莫非,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伴随着失去的过程?甚至在失去一些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东西的时候,连我们都不曾察觉?正是在这样的失去中,我们渐渐长大,去获得更多重要的东西,人生就是这么美妙!

作者:黄睿馨,浙江省瑞安市实验小学

第9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头脑特工队》讲述的是“喜悦”(Joy)、“恐惧”(Fear)、“厌恶”(Disgust)、“愤怒”(Anger)和“悲伤”(Sadness)五个情绪孩子的故事。他们从大脑内部一个控制中心掌控着一个叫做莱莉的小女孩,挺身而出保护她的安全、逗她开心、捍卫正义——只有昏昏欲睡、笨拙不堪的“悲伤”是个例外。她真的对莱莉有害吗?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住在这五个小孩,但每个人大脑当家作主的小孩都不一样,比如莱利大脑里当家作主的是喜悦。而她爸爸当家作主的那个小孩是愤怒。同样我们每个人大脑里也住着这五个小孩,而且当家作主的都不一样,乐观的人当家作主的是喜悦,愤怒的人当家作主的就是愤怒。不管哪个孩子当家作主,但一定要知道,其他四个孩子也是存在的。有时候还总是在一起,就像《头脑特工队》中喜悦总是和悲伤在一起,但最初喜悦是不喜欢悲伤的,什么事情都不让悲伤参加,只让她在一边呆着就好了,甚至画一个圈圈让悲伤呆在里面不要出来。但直到他们一起迷路了,在这个过程,喜悦才重新认识悲伤,发现了悲伤的力量,而且正因为悲伤才更紧密的让莱利紧密的和家人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在电影最后,莱利和家人分享了自己悲伤的感受,然后他们一家三口重新相拥在一起。

电影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接纳”情绪,尤其是对负面情绪的接纳,负面情绪很多时候就是一份礼物,她的存在就是告诉你,亲爱的,你对这件事情很伤心,你需要家人的爱,你想念你原来的朋友。但我们往往不愿意悲伤存在,尤其是在一些快乐当家作主的大脑里,我们会一味的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所以恨不得把悲伤圈住了,最好永远不要出来。但结果是从真的快乐变成了假的快乐,最后演变为不可收拾。

另一个收获就是,训练大脑发出正确的信号,大脑中这五个孩子,如果你经常用愤怒这个孩子的行为方式,你就容易被你大脑中这个愤怒的孩子绑架,这点很重要哦,就是你不再是你自己,你变成了你大脑中愤怒那个孩子,也就是愤怒的孩子掌管了你,任何外面的刺激发生时,你不存在了,你无法思考,因为你被绑架了,这时候愤怒完全当家作主,去用愤怒的行为方式去做事。

那怎么办呢?

就是首先对情绪的接纳,你接纳你愤怒的情绪,知道此刻愤怒这个孩子这么活跃,就是因为他是要送你一份礼物的,比如可能是提醒你别人越界了,提醒你地盘被别人占领了。你仅仅是接纳这个孩子,告诉他,我收到了这份礼物,然后你问自己,这件事情,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当你接纳了愤怒这个孩子,它就不会造反,而当你能做到对他的接纳,他只是你大脑中一个孩子而已,你还是主人。

同理,对别的情绪孩子也如此,接纳每一个孩子,但同时,学会训练大脑中情绪孩子发出正确的信号。引用《社会动物》这本书中一段话:“大脑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一个无比复杂的联合网络,各种刺激,模式,反应,感知都通过这一网络跟大脑的不同部位进行各自的交互作用,为了得到一部分的控制权而彼此竞争。所以要想活的开心,就要训练情感发出正确的信号,并且对这些微妙的信号保持敏感。”

第10篇:迪斯尼电影《头脑特工队》观后感

最近,我和弟弟一起看了一部动画片,名叫头脑特工队。我和弟弟都看得津津有味,里面讲的是主人公莱莉的脑子里有五个奇特的情绪小人,分别是乐乐,忧忧,厌厌,怕怕,怒怒。你一定不知道在莱莉的大脑总部周围还分布着5座个性小岛,分别是家庭岛,诚实岛,冰球岛,友谊岛和淘气岛。

一天,莱莉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原因要搬家到旧金山,莱莉的生活开始变化,她不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新的朋友,她开始变得不开心,开始逃避,不愿意与朋友父母交流,5个个性小岛慢慢地倒塌了。而乐乐和悠悠通过努力并在其他情绪小人的帮助下重新让莱莉积极乐观地适应这个新环境。

在成长过程中会有喜怒哀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遇到问题要冷静,要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逃避或者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控制。生活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充满阳光,我们也不可能一种情绪打天下,七情六欲缺一不可,这也是为什么莱莉的记忆球,最后是彩色的,而不是单纯的快乐。她笑过,哭过,得到过,失去过,情绪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真正该有的样子。失去过,方能明白得到的可贵,悲伤过才能了解快乐的真谛。

我快11岁了,和莱莉一样的年龄,我也会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有一次,我想妈妈陪我睡,妈妈没同意,于是我回怼道:“那我宁愿一个晚上做上百上千个噩梦,你们也别想睡好觉!”只见妈妈微微地抬抬眉毛,好像要发大火,把我烧着似的,但是她忍住了,说道:“回房间去思考思考后再跟我说!”这时姨妈看到我的白袜子丢在墙边,好心地问我:“这袜子用来干什么的?”正在气头上的我就不耐烦的说:“我去表演的时候用的,你别管!”一气之下姨妈走了。

那天晚上,如果我能冷静下来和妈妈好好地说明,这几天我在做噩梦,希望能陪我一下,我想妈妈会同意的。对于姨妈的好心帮助,我能耐心些,姨妈也不会生气了。看完这部动画片,在妈妈的引导下,我终于明白自己的错误,真诚地向她们道了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