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除夕的作文
时间似白驹过隙,一眨眼,今又除夕。
掐指算来,携妻带子离开农村迁进这座城市已十个年头。
室外入夜即不间断的爆竹声,又把我的思绪牵到故乡,在故乡度过三十个春节仿佛就在今夜除夕。
20xx年春节也是在这座小城度过,那是在城里度过的第一个春节。因为1999年末买了住宅楼,举家迁进城里的第一年,按习俗第一个年房子不能空。
今年一家四口在城里过除夕,寂寞孤独伴着我。过年喜庆的氛围和我的心情似乎成反比,年气儿越浓,我思念故乡的情结越重,越发感觉烦闷、压抑。伫立客厅北窗,凭着年三十漆黑的夜色,遥望故乡方向,幕幕往事象窗外的爆竹在心中炸响,泪水不由流淌在腮边......
懂事的女儿似乎读懂我的心事,一个劲地叫我到他老弟卧室上网。是啊,网络给多少人解除忧愁,带来欢乐,然而,我的乡愁绝非网络能够轻易释然。正读高三的女儿语文成绩在班里可谓属一属二,文笔也极其优美流畅,文章常得到老师的千万般认可。几年里,女儿千方百计地讨我欢心,时常拿出她的习作让我拜读,有时硬拉我到电脑前,让我看她的博客里她写的关于《红楼梦》的文章,990千字的《红楼梦》她已熟读五遍之多,对女儿头脑的聪慧,思维的敏捷,我这个以文字为生的记者(作家)看出后生真的可畏。女儿知道,我读她的文章时,比读自己的还要高兴。但此夜无论女儿怎样巧妙寻我开心,我的这颗思乡的心象被什么东西凝固般沉重。回想过去,尤其这一年来的奔波,难道就为这一年年的除夕夜?
今天下午傍晚时分,大哥打来电话,说要来城里接我全家回去过年,被我婉言拒绝了,我说:太晚了。难道就是为了吃那顿年夜饭吗?
盼年,是我儿时的情结。因为那时过年有好多平常难以吃到的食物。
怕年,正是我近几年的心情。过一年长一岁,青春在悄悄地流,时间在默默地走,摇身一变已是人到中年40岁的大老爷们儿!
树大真的分枝了,连万家团圆的夜晚兄弟姐妹都难相聚,因为我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独立门户。
招呼你爸吃饭!厨房里传出妻的声音,我一看时间,已是午夜,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儿子从客厅来到我卧室书桌前,语气温柔地说:爸,妈妈煮好饺子了!儿子甜甜的童音,让我仿佛闻到故乡炊烟的馨香。
满桌菜肴,感谢妻近两个小时的忙碌。我与妻端起酒杯,女儿和儿子也模仿我们端起满杯果汁饮料。我喝多了,但没醉,因为我的心飞回二百里地外生我养我的故乡王家窑屯。
丰衣足食,儿女孝顺,作长辈的也该舒心了。在这除夕之夜,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举起酒杯的刹那,小时候过年情景呈现于眼前
过年了,妈妈上供销社买来一块蓝布料,为我姐弟四人各缝制一件上衣或裤子,这就算在年头月尽为我们换的年装。年夜饺子馅菜多肉少,可我吃起来比现在的要香多少倍不止啊!花几角钱买一连100响的小挂鞭舍不得一下点燃,总是拆下来一个一个地放......其乐无穷,正是那时最恰当的比喻。也许前辈人总结的穷欢乐正是那时的真实写照,不然,家家贫困有加,甚至过年都吃不上一顿像样的饭菜,心情还那么愉快,兴致还那么浓郁呢!
过年没意思。身边许多朋友都这样叨咕。我想,这是因为他们在平常与过年的饮食上的比较而言。
过年有意思。这是我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众亲戚能有个团聚的机会所说。
遗憾,说团聚,只是我的一家四口在这个高楼里。没能回故乡过年,简直成了我无法挽回的遗憾。
唉!我怕过年。
篇二:除夕的作文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佛。
农历二十三,传说灶王爷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间善恶,玉帝依此降福祸,家家忙着祭灶。这天晚上,供上关东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口)等,由家长主祭上香行礼,而后连将灶神连龛带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点火焚化,谓之送祭。这天晚上,鞭炮齐鸣,北京人说是过小年除夕是全中国的狂欢夜,一切的辞旧迎新、祈福迎祥都在这一夜。全家团团围坐举行家宴,互相祝福尽享天伦,称之为围炉。饭后,小孩会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称之踩岁。老北京有守岁至午夜时分,鸣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辈要给长辈叩首拜年,讨要压岁钱,全家再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说是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一年诸事顺遂。
现在北京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民俗,加上丰富多彩文艺节目,喜庆气氛更加浓郁。1994年,北京禁放烟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区的几个定点地方去看喜庆的新年烟花,但越来越多的北京人在尝试以越来越新鲜的方式来渡过这中国人的新年。
承德一带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
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闽南一带乡村过年民俗显得与城市不尽相同。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
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民俗已逐渐被废止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特别是“围炉”在腊月寒冬,全家人围在暖烘烘的小炉旁痛饮畅谈,述旧岁展望未来,那是多么温馨,多么幸福。
篇三:除夕的作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飞逝的光阴展开别具一格的琴谱,握住金碧辉煌的画笔别出心裁地谱写新一年的绚彩华章。和煦的春风送来祝福与希望,手捧小学冲刺阶段的接力棒,簇拥着金虎闹春慈祥老人姗姗的脚步,仿佛置身于春意盎然的天堂。金虎闹春,龙腾虎跃,清新爽朗的迎来新希望,“最美不过今宵”,除夕夜全家吃饺子比赛的记忆一直荡漾在心房。
新年的钟声犀利而又回味悠长的敲响,一家人就都如嗷嗷待哺的小鸟,飞也似的扑到年夜饭桌上,大家都如释重负般的享受着久违的闲暇。刚刚在滚烫滚烫的热水中畅游一番的饺子慢腾腾地爬出了锅,香飘万里预示着我们家要继往开来的蒸蒸日上。或许在这样庄重的场合总少不了父母和蔼、慈祥的形式主义,我肯定要按部就班的在明晃晃的电灯下振振有词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一副自信满满、众说纷纭的样子,倒也真能口若悬河,不论是入木三分还是漫无边际,都能响起期待已久的掌声。“仪式结束”,就意味着要沉甸甸地祭我们的'“五脏庙”了。“无心插柳柳成荫”,先前低调许久的我竟也耐不住性子地与父母比赛吃钱,尽管结果是我屡战屡败。竞争最Ji烈的要数吃名副其实的饺子了。五口人面前缺一不可地摆上一盘儿热腾腾的饺子,大家都司空见惯地比划着妙趣横生的准备动作:体态较笨拙的爸爸蹲起马步来倒像个刚刚降生的小老虎,稍不留神就会摔得人仰马翻;妈妈与爷爷都身轻如燕,打上了一套紫气东来的太极拳,虽说是业余爱好者,但都打得有模有样;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但老当益壮,她故弄玄虚的只是松松筋骨,暗中窥视的是成竹在胸,在位子上处之泰然的是我。比赛开始了,我迅速拿起筷子,如饥似渴的在盘子里倒上蒜瓣和酱油,可能在其他四位手忙脚乱、热火朝天的对手当中,只有我最有绅士风度了。盘中熙熙攘攘的饺子马上就要举白旗投降了,我这样想着。二话不说,势如破竹的在飞进我的口腔里的饺子军队形成有力的洪涛,再看看盘中的饺子已经沦陷了半壁江山,我暗暗得意。妈妈还是本着细水长流的观念进行着细嚼慢咽,在这样竞争Ji烈的比赛中也只有她才能保持如此的乐观。再看看爸爸,慌乱的手差点没把自己所剩无几的蘸料打翻,汤汤水水溅湿了衣服也顾不上擦干,他眼睛死死的盯住那一盘白白胖胖的饺子,双腿似乎在兴奋的加油助威,在桌底尽情的跳着踢踏舞,上身随着吃饺子的韵律上蹿下跳,真不知道他是在比赛吃饺子还是在参加百米赛跑。回身看看爷爷奶奶,落落大方的为断断续续的饺子送行。每一个人都在为荣誉而战,但每个人似乎都想组成一个摇滚乐团。比赛结束,最终是妈妈实现了大翻盘,在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她把握住机会,成功登顶……
“春回大地,福满人间”,愿我们在从容中收获硕果累累的新年,让美好的回忆同我们一起续写崭新的诗篇。
篇四:除夕的作文
“下雪了,下雪了!”妈妈兴奋的声音把我从床上拉了出来。我赶紧飞似的穿好衣服,生怕慢了一点儿雪就会停了一样。
我冲到了窗前,和妈妈一起享受着眼前无比美丽的雪景。雪花儿真美呀!白得像刚刚绽放的梨花漫天飞舞 ,大得像一片鹅毛从天而降。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天空飞来飞去;有的像落叶一样随着风慢慢飘落;还有的在空中盘旋了几下便徐徐下降。我们完全沉浸在这一片“冰雪世界”里。妈妈看我那陶醉的样儿,笑着说:〝 你这小鬼,就祈祷明天下大雪吧!〞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天就黑了。我们准时到六楼看春晚。先是一个俏皮的小男孩唱起了童谣 ,迎来了主持人美妙的接歌。咦,这不是董卿、李咏、朱军、撒贝宁、 李思思、 毕福剑吗?他们也算是电视里的老面孔了,但怎么都相聚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我 正琢磨着, 下一个节目便开始了。
“咚咚咚,咚咚咚”,一阵猛烈的敲鼓声从众多演员的 小鼓锤中流出。这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连大地都震动起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敲 鼓既象征了我国的传统文化, 又能代表喜庆,怪不得会排在前面呢。
后面的小品、相声可真多呀,但我最喜欢的也就数《天网恢恢》了。不信,你瞧!俩人坐在椅子上和别人打电话骗钱,结果闹出不少笑话。他们准备用人质要挟一个老爷爷,却找不到人了,忽然看见了和人质声音差不多的扫地大娘李婶。他们便想让她来代替,好拿到50万元。他们连哄带骗,李婶终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忽然,来了一个卖盒饭的,他们俩就准备大展身手了 。骗子们骗来了一百三十元。后来,卖盒饭的又来了,他们以为他是来要钱的,没想到这个人呢,反而还他三十元。这时,一个电话打来,是老板的,他们便让李婶来接。好不容易骗过了老板,又来了一个电话,是老爷爷的,他刚把钱打到“甜甜”{人质名}——也就是李婶手中,李婶才发现钱打到了自己的卡里,便找卡去了。就在这时,卖盒饭的又来了,他们发现,原来卖盒饭的人是老板乔装打扮的。李婶出来时,身着警服,把他们三打得落花流水。
这小品演得好,歌儿唱得也不错。宋祖英、李坤、王菲等大牌明星齐上阵,唱了一曲又一曲令人回味的歌曲。但是,在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刘谦的魔术了。
这次刘谦带来的,是关于镜子的魔术。他首先拿出一面大镜子,放在桌子上。他又让董卿把壶里的咖啡倒入杯子里,拿出一根吸管,说要在镜子里喝完所有咖啡。他真的做了,与此同时,奇迹也发生了:杯子里的咖啡也在逐渐减少,直到最后,咖啡竟然消失了。大家正琢磨着到底他用了什么方法,才使咖啡变少时,第二个魔术开演了 。
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让董卿检查一下是否是左右反着的。然后,刘谦再把它上下颠倒,慢慢转过来,大家都大吃一惊,因为在镜子里的 字竟是正的,也就是说,刘谦手上的牌上的字是反的!哈哈,这 种 魔术也真够神奇的。第三个魔术是这样的。刘谦他准备了一盒五颜六色的糕点,让董卿想自己拿的 是什么颜色的。“红色”啊,刘谦猜错了,但是他是魔术师,能把红色的点心变出来。他先把刚才的黄色点心变到镜子里,再把帘子盖上,里面竟然有动静,后来伸出一只手来,把红色点心拿了出来。
这个除夕真是一个美好的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