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是猫的读后感
经友人推荐,我看了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读完后,掩卷长思,感悟甚多。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只被拟人化的猫儿,无名。在经历一场生死劫难后,它来到中学教师苦沙弥家。苦沙弥为人懒散、固执。一从学校回来就躲在书屋睡大觉,苦沙弥的兴趣广泛,却一事无成,他常和一些朋友如理学士、寒月、美学家、迷亭等一起谈古论今,吟诗弄文,卖弄风骚,而这一切,全被猫儿看在眼里,不时加以嘲讽,因为金田女儿的婚事,苦沙弥遭受无端辱骂,老同学铃木也上门警告,一些不明真相的学生还到他家门前肆意少闹,但猫知道一切都是金田夫妇搞的鬼。猫经历了这么多人与事,感到很苦闷,想喝点酒散散心,不料喝了半杯啤酒后,晕晕乎乎中不慎掉到了水缸中,淹死了。
此书构思独特,以猫眼看人的角度讽刺了当时社会的小资分子,鞭辟入里的剖析与辛辣,入木三分的讥刺,十分巧妙,不由令人拍案叫绝、大快人心,故事十分有趣,既有猫的特征,又有人类的情感、观察力与思考的能力。它可以自由自在的进出,无拘无束地思考,随心所欲地调侃,把人引入一个奇特的天地,享受到一种奇妙的阅读情感。
篇二:我是猫的读后感
《我是猫》是一部适合青少年读的书。主人公是一只平凡的猫,它的主人是一位穷教师,讲的是这只猫从生到死的故事。
二十世纪的时候,这只猫出生了,现代文明在猫们的口中嘲弄和不屑。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道德价值的背离使得猫儿不解,这只猫终于受不了了,它找到了安身之处也就是它主人家,它在主人家闹过很多事,如;吃着年糕跳舞,自己捉老鼠反而背老鼠捉弄,上房顶结果摔了下来——但它有一个信念就是:我是猫。不要以为它很愚蠢,它可是一只善于思考,有见识,富于正义感有具有文人气质的猫。小猫一直希望世界得到太平,人总是抢它们的食物,它很生气,主人对它很好但它还是为这一点生气。小猫也有问题,1 为什么人要分成穷人和富人?2为什么事物总是会遇到危险?每天它无忧无虑不是跑到这里就是跑到那里,终于有一天它掉进了河里,到了它梦寐以求的太平世界。
我读懂了小猫那单纯,可爱,善良,对和平充满期待的心,知道了万事皆有可能这句话,无论多么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想它,做了,不可能的事就会变成可能的事,未来不可能的事就是想象给我们的,这只猫就是最好的典范。
篇三:我是猫的读后感
《我是猫》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品之一,是主人公以一只猫的身份,俯视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同时发出嘲弄和讥讽。
书中的主人公苦沙弥是一个很穷的英语教师,他们家对面街上住着金田一家,通过苦沙弥和金田夫人的第一次谈话后,苦沙弥家的猫就给她起了一个外号“鼻子夫人”,因为金田夫人的鼻子长的高而大,说话时总是带有轻蔑的口气,而她的女儿金田小姐,眉清目秀 花容月貌,被苦沙弥的朋友水岛寒月爱上了,爱的是如醉如痴,经常写动感情的情书,苦沙弥经常劝寒月,金田小姐也会长出一个又高又大的鼻子。从这里,我可以体会到苦沙弥对那位“鼻子夫人”的鼻子。及轻蔑的话语极为不满,可见苦沙弥对清高者是多么的不满和怨恨,也可能金田夫人是当时日本境内一股坏的势力被作者或许多人所排斥。
另外还有一件事,苦沙弥只要在书斋里安静的看书,就会听到一阵阵同学们的笑声,然后又有同学进来捡球,还发出巨大的响声,苦沙弥因而气得不得了。猫儿自从知道了金田家在哪儿,就经常去偷听他们的谈话,有一次他听到金田说自己买通“落云馆”的学生,让他们来扰乱苦沙弥的正常生活。猫儿想:我要是可以说话就好了。猫儿的这一想,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猫儿的想法可能是表达了夏目漱石看到社会不好的一面想说又不能说,希望能给自己一个倾诉的空间。猫儿听到“落云馆”一词想:这种学校都可以叫“落云馆”那么主人的住所就可以叫“卧龙窟”了。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用一种讽刺的手法,写下的这一段小小的插曲,也可能是作者对一些不好的党派发出排斥和讥讽。
这两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寒月这个青年很冲动,苦沙弥则比寒月更冲动,常为一些小事而气恼。作者动用了丰富的想象力,用了很多修辞手法,生动的用比喻让我感受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日本。
我想:我们不能有寒月和苦沙弥的冲动,不要做“落云馆”的学生那样任人 买通,更不能做金田夫人那样清高的人。如果做了以上三种人的其中一种,都会给自己带来危害。
篇四:我是猫的读后感
看完《我是猫》,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一只猫,有好奇心,因为好奇,才会让我们发现更多新的,美好的东西。 《我是猫》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以犀利的笔锋,强烈的挖苦了日本当时的社会,读者只要细细品读,一定可以品出作者寄托在这本书上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本书到底好在哪里吧,请仔细看。
文章站在猫的角度上,俯视日本社会的风气,粗暴、似乎已经成为了日本的代名词。但是,作者一人是绝对不能改变日本的,所以,作者把这种思想寄托在这本书上,希望日本看到它,可以改邪归正,与别的国家可以友好相处,这是作者的希望,可惜这个梦想还是没能让日本改变,我们感到十分惋惜。
在《我是猫》中出现了很多角色,这些角色大局部都与当时日本的社会风气惊人的相似,都是贪婪的化身,虽然有一些人相对来说比拟善良,但是贪婪、无知、还是这些人的特色。
《我是猫》笔调诙谐,乍看上去像一篇笑话,再细细品读,发现它是一把利剑,刺得我们心痛。
这就是《我是猫》,希望大家也来感受它的滋味吧,别的就不多说了。
篇五:我是猫的读后感
《我是猫》一个充满新奇的书名,就是因为这个书名一下子勾起了我的兴趣,读完后,还真是让人感叹万分。我也乍然间爱上了这小小的猫公。
也许,是因为是猫的缘故,没让它沾染上人世间的污浊。
它的每一句谈吐之间,都充满被人类尖酸的讽刺,例如:世人褒贬,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子一样变化多端。呵,这是多么一针见血的话语啊!把人性的丑恶揭示得透彻淋漓。让人不得不赞叹它猫脑里的智慧。
然而,说它智慧,它有时也是愚蠢至极啊!偷偷溜进厨房偷吃年糕不知道年糕会粘住牙,喝酒喝醉了都不以为然,这些种种的傻事,都让人忍俊不禁!不过,它与俗人不同的是,总是会在难后悟出哲理,苦后自乐一番。
这猫公,矛盾的特点,还真是让人叫不出它是智慧还是愚蠢啊!或许,应该说是智愚并兼吧!有些矛盾的性格才凸显得它更加真实,也让我对它更加喜爱了!
当然了,人类也是充满智慧的生物,因为我们的智慧,世界才发展到了如今。不过人类却因此在不知不觉迷失了自己的本性。人类的一切,也在猫猫狗狗眼中变得卑微。此时,人类是应该哭笑不得,还是应该自我反思一番呢?!
篇六:我是猫的读后感
《我是猫》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猫在吃年糕中,发现了三条真理的有趣故事。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感受颇深。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夏目漱石,是一位日本作家。作者用幽默而辛辣的笔触,刻画了一只猫在偷吃年糕时的各种心态,并说出猫发现的三条真理。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人情冷漠的不满和愤恨,并对弱者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学完这篇课文,我想:这只猫吃年糕时的担忧不正是我们在准备尝试一件事时心里的真实记录和体现吗?被年糕“粘”后的尴尬不也正是人们遇到难题时的心情吗?“我大抵也算见识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各种行径,但从来没有像此时此刻这样恨在心头。”想想现在,各种缺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事屡见不鲜:老人摔倒后行人没有一个干帮忙,好心人帮了忙却被冤枉了;广州的“小悦悦”事件,司机与行人对人命的漠视;高铁事故中有关方面的淡漠……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感触。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一颗同情之心,一颗感恩之心?每个人面对他人的困难都来伸出一只手,以众人的举手之劳帮助他人形成万钧之力。
让我们互相尊重,去关爱身边的每一位同学,每一个人。让我们的社会的各个角落洒满爱的阳光,充满彼此信任的空气。
篇七:我是猫的读后感
这个印在日元上的国民大作家,大概以猫作为摄像头全程记录了苦沙弥这一干人等叨逼叨逼的全过程。与其说是我是猫,不如说我是摄像头。
看了十几个小时的文字直播。
小说里知识分子之间聊天时那种气质,大量的“旁征博引”的让你措手不及。准确来说这本我是猫的小说,夏目漱石在书里过了把瘾,把自己对社会、哲学、世俗等等的看法都在书里以一种气呼呼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发泄、反思。大概迷亭先生、水岛寒月、越智东风、八木独仙,他们大概都是位乖戾的牡蛎先生,反反复复在脑海里左右互搏的分裂化身,其实就是夏目漱石的思想随笔。
嗯,说起乖戾的牡蛎先生。其实这个设定,是可爱的,是理想的,一定程度上是社会要将他们“饲养”起来的。
愤世嫉俗的内心,就像这牡蛎一样,里面柔软而脆弱。
而这柔软而脆弱的如是社会的良心,唯有用愤世嫉俗,这看起来的作为不那么好看的外壳,保护自己。“对我家主人来说,倘若对方说自己是博士或大学教授的话,他会非常恭敬的,奇怪的是,对实业家们的尊敬度却极低”,应该这样来说,知识分子与生俱来的“酸”的本味,孑然一身也只剩下名誉和尊敬,这仅仅剩下的也要与他人平分,内心自然是个中滋味。
最后,在划个重点,夏目漱石这个中年大叔,应该是我们熟悉的日作家里面颜值最高的了,印在了1984年版的日元上。
篇八:我是猫的读后感
因为我在五年级上学期选择了《我是猫》的课文,我对夏目漱石先生的小说《我是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在假期里完全看了小说。
《我是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先生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一只新生的小猫因为太丑而被唾弃的故事。逃离危险后,被一位名叫苦沙弥的初级英语老师收养,开始观察和评价人类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因为好奇,他偷了啤酒,不小心掉进了酒缸,最后淹死了。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被作者的写作风格和幽默的语言所吸引,还从阅读后的一些感受中受益匪浅。通过小说中猫对人类世界的描述和看法,我发现那些不能用语言与我们交流的小动物实际上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个体。他们也有尊严,值得我们尊重和爱护。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照顾和保护他们,不要让他们像猫一样死去。
篇九:我是猫的读后感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写的童话《我是猫》是我和学生读完后认为写得好、印象深刻的文章之一。在作品中,作者用第一人称的语气写出了猫的滑稽形象,即我吃年糕。
当我和学生们一起读这篇文章时,我忍不住笑了。作者能够如此细腻、逼真地描绘猫的心理,这与文化积累和对动物的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在笑的同时,我也在想:既然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它不仅反映了猫的经历和声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每一点。
仔细想想,猫吃年糕时的担忧难道不是我们准备尝试一件事时心中的真实记录和体现吗?被年糕粘后的尴尬难道不是人们无法自拔的尴尬吗?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当杜瑞峰和其他学生站起来读诗歌或课文时,沙哑的声音在课堂上响起,你们不也笑了吗?这和文章中女孩和伴侣的微笑有什么不同?在学生之间,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要嘲笑我们周围的每个学生,每个人。
我大概见过人类缺乏同情心的助攻,但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恨过。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颗同情的心,一颗感恩的心,包容周围人的缺点,包容学生不是故意说的话,包容……包容一切可以原谅的事情,但不能包容你对学习的冷漠、无意识和不负责任!
一个沙子,一个世界,一朵花,一个天堂
同学们,让我们在阅读文字的同时,尝试阅读它背后的情感和内涵。
篇十:我是猫的读后感
近日读了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这本书是我几年来一直想读的,可惜在省图和学校图书馆一直没找到,直到上个月才在市图找到借了出来。不过现在实在无法进入阅读状态,看了一个多月还没看完,回想一下当年看《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两本书时一共也只用了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现在什么都不说了!
说说《我是猫》这本书吧,首先它最吸引人阅读的地方就是书的主人公是猫而不是人,作者从猫的眼睛来看整个世界,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这也是我想读这本书的重要原因,毕竟以人为主人公的书很多,而以动物为主人公的书几乎没有。大概还有一本以蚂蚁为主人公的书,只是忘了名字,也想看看。
再来看看本书中的主角——猫,他是一只什么样的猫呢?他喜欢偷吃主人家的东西,喜欢嘲笑主人,从来不抓老鼠,自大,胆小,欺软怕硬。面对邻居车夫家的猫老黑,他唯唯诺诺。面对自己家的老鼠,他屡屡被作弄。从这只无名的小猫的身上我们能找到各种让人发笑的原料。偷吃年糕后的"猫跳舞",抓老鼠反被老鼠咬伤,在墙上与乌鸦搏斗自己掉了下来等等。有了这些地方使本书看起来像一本喜剧小说,但其实不是,从猫的身上难道我们不能看到人类的影子吗?自命不凡,欺软怕硬,喜欢嘲笑别人。猫在这本书中并不是真正的主人公,真正的主人公是猫的主人苦沙弥及他的朋友们和敌人们!
苦沙弥,一个穷教师,为人迂腐,刻板,固执但又不失可爱之处。作者通过猫的眼睛夸大的描写了苦沙弥的种种行为:遇事易大动肝火,对资本家的蔑视。
迷亭寒月独仙东风,他们苦沙弥家的常客,玩世不恭的迷亭总会带来笑料,寒月则喜欢喋喋不休的讲着他那得意的事,独仙则大肆宣扬他那消极避世的思想,东风总念念不忘他的诗。"作品通过苦沙弥迷亭寒月独仙东风等人物在苦沙弥先生的破旧客厅里所发的高谈阔论,揭示出他们以清谈来掩饰他们内心的空虚,对现实的嘲笑与愤懑。他们各有所执,但有一个共同点吸引他们走到一起,那就是重视知识,热爱学问而厌恶市侩们所追求的荣利。"
作者还生动的描写苦沙弥的敌人:金田夫妇几他们的追随者铃木,三平等人。
金田夫妇是浑身充满铜臭的资本家,他们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铃木是苦沙弥的老同学,但却在金田夫妇的金钱的驱使下扰乱苦沙弥的生活。下面是铃木对苦沙弥说的一段话"其实你不那么顽固不行吗?人要是有棱角,就很难在社会上混下去,那是要吃亏的呀,滚圆的东西咕噜咕噜的往哪滚去都不费力,四棱的东西想要让他滚动,不但费力,而且每滚一次就要磨掉一些棱角,这是要痛的。……这样说吧,和有钱人闹别扭是要吃亏的啊……"。这是铃木对苦沙弥的劝导,现实不就是这样吗?在现实面前我们能说什么,只能认为铃木说的话是对的!
还有一段猫对资本家金田的评论:"地球以地轴为中心进行运转,我不了解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不过,推动整个社会的,千真万确是金钱。懂得这种金钱的力量并能自由的调笑和嘲谑,也有对厌恶对象发出的冷笑和讥讽。
我钟爱这本书,是在于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想——以穷教师家里的猫为整个情节的叙述者。我喜欢这只猫,这是一只被巧妙拟人化了的"灵猫",也是一只善思索、有见识、喜议论、好调侃并且赋予正义感的猫——虽然他不能讲话。
从猫的眼中看这些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会有不同的感觉。这些人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各有不同:苦弥杀对现实十分执着,遇到事情就打动肝火;迷亭玩世不恭;寒月讲究情趣,遇到事情无所沾滞;独仙十分消极;东风喜欢粉红色的唯美世界…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点让他们走到一起,那就是重视知识,热爱学问,厌恶荣华利禄。
对于猫的世界,说不上有多了解。但是,自从看了这本小说,我每次看到奶奶家的那只猫蹲坐在我面前,就会觉得它正在用它那双闪亮亮的眼睛看着我。我看不懂那种那种眼神,或是鄙夷,或是嘲讽,或是不屑…蓦然发现,自己的一切都早已暴露在这只猫的面前。我在猜测,眼前的这只猫会不会也有话对我讲。
亲身的感受,更让我深刻体会到《我是猫》的意义所在,那种以第三者来看透人心的叙述,更加能走进人心。
最后那只聪慧的猫因为好奇而死去,但它那活灵活现的形象依旧在我心中。
读了此文,或许收获的并不多,但给我的感触却有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