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作文体裁优秀作文内容页

中医作文

2024-01-06 09:57:01优秀作文打开翻译

中医作文 (一)

周六下午,我和小记者们去了允和国医馆的中医系列课堂,去探寻中医药的奥妙。

来到国医馆,两旁的一个个小抽屉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原来里面装着各种不同的中草药,而中间长长的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好多我完全不认识的药材。穿白大褂的医生开始给我们介绍起来,他说中医中药文化博大精深,中药材既有神奇性又具有普遍性,深山老林,公园小区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在我们身旁的中药也有很多,就像薏米、山楂,陈皮、山药等,它们都是中药。

对于面前摆着的很多药材,老师让我们转着圈来拿一种药材尝一尝它的味道。我尝的第一种药材,黑溜溜的,像一个梅子,我拿了一个塞到嘴里,酸得我牙齿直打颤。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叫乌梅,具有收敛、安蛔的作用。第二种药材,它细细的,黄黄的,小小的,老师只给我们掰了一点点,我舔了一口,舌头都感觉到苦得发麻,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叫黄连,它是用来泻热泻火的。第三种是甘草,就像一个个迷你版的小树桩,一口咬下去,干干的甜甜的,它是用来补气、和中缓急的。第四种长得细细的像草根,尝起来却是辣辣的,它叫细辛,它可以散寒行温。还有牡蛎,味道咸咸的,它的作用是可以软坚安神入肾。最后我还品尝了一种五味杂陈的中药,它长得跟乌梅很像,可是外面味道酸酸的,甜甜的,咬开它里面的籽以后,却又辣又苦又咸,这种具有“丰富”味道的药材就是五味子。其实中药一直都有“五味”之说,也就是“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最早的概括。

接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中医的针灸,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知道针灸是把毫针刺入患者身体某一穴位,或者把燃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我看到那个针很细,针头是不锈钢的,针身很粗,以便于人用手拿捏操作。

最后我们还做了香包,在一个小布兜里我们装上了辛夷、冰片等中药材,它散发着特殊的味道,可以用来防治鼻炎。我把它交给爸爸,希望对他有帮助!

这次的中医课堂,老师带着我们对中医、中药、经络穴位和药食同源多方面来探寻中医药文化,让我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凝结,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希望我们这一代能将中医药文化继续传承与弘扬下去。

中医作文 (二)

看着面前圣洁的医院,我满怀敬意走了进去,开启了今天的奇妙旅行——中医之旅。

我们排成两队,跟随医生走进了中医院的中医药房,参观了那儿的仓库。仓库里一包包药材静静的躺在柜子里,就像可爱的婴孩在母亲的怀抱中睡熟了,不吵也不闹。医生拿起一包药材让我们猜猜是什么。我毫无底气的说了一句:“鱼腥草吗?”我看到他摇了摇头,又有好多人说出自己的答案,都被医生否定了,最后他终于说出了答案,这是一包荷叶。我惊呆了,荷叶居然是药材呢!

参观完这个仓库,我们来到了中医师“战斗前线”——药房正厅。

在这个地方我获得了很多知识:车前草,刺猬皮,人中黄等都是药材,这可都是我先前所不知道的。我们还在医生的指导下体验了包药,一人拿一张纸就开始了。医生拿了一抽屉黄芪,让我们一人抓一把,然后就详细教我们怎样包药了。大家包完药全都受到医生的表扬,一个个脸上都满是笑容。

走出药房我们要跟随医生去煎药房,从负责人口中得知,他们之前煎药都是用非常小的热水壶,一壶一壶的煎,煎好一壶后就骑着自行车飞一般的到有关单位密封,又马不停蹄的回到煎药房,因为里面还煎着药。现在煎药都用专业的机器,药会自动密封,和以前比实在是轻松很多。

我们留在那儿看了一轮药材变成汤汁的过程,发现药煎出来时,药渣比药汁要多的多,看起来也很重,可见煎药的难处多多。

我们又去了针灸推拿康复科,一位正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慈祥的老爷爷看见我们的到来,微笑着向我们挥了挥手,我们也朝他挥了挥手。参观完这儿,我们就去了六楼会议室,听老院长胡云英的演讲。

老院长给了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只记得她说看病要望、闻、问、切,病通常分表里、阴阳、寒热、虚实。我还从中得知她今年已八十岁高龄,却依旧健朗,从医五十三年,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

还说在她眼里真正的好医生必须要有医德,诚心诚意为病人服务,懂得大医精诚。

有小记者问:“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吗?”胡院长说:“中医是中国自己的医学,他讲的是身体,而西医是西方的,一些是从外国流进中国的,需要经过化验、体检等好多程序才行。”

“咔嚓”,时间在此定格,中医之旅在一张照片中结束了。

中医作文 (三)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华夏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不仅能够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能通过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3月21日,停课不停学期间,东华小学生活管理处刘焕霞主任为我们精心准备了一节生活健康教育课——《快乐的中医课——制作香囊》。

今天早上,我迫不及待的拿出妈妈几天前为我购买的中药蛊、空香囊和青蒿、艾叶、丁香、茵陈四味中药,打开视频观看这节生动有趣的中医课。

做香囊,看上去非常简单,做起来可难哪。“首先,要把要将个体较大的中药材捣碎,再陆续放入个体较小的中药材,全部……”还没等妈妈全部说完,我便插嘴:“做香囊有什么难的,可别小看我!”说完,便动手做了起来,我将药材倒入药蛊,手忙脚乱地使劲锤,一会儿功夫就锤好了,我开心地把药材倒在纸上,我一看糟糕透顶!妈妈一看皱起了眉头,叹了口气道:“制作中药香囊切忌将中药捣成粉末。”妈妈看出我沮丧的表情,说完便动手起来示范给我看。“在研碎的过程中记得查看药的状态,直到大部分成残渣状为止便可以啦!”妈妈把捣碎的药材倒出来,真的跟老师做的一样耶!“哇,妈妈真棒,看一次就能做得那么好!”我一边给妈妈鼓舞一边说“这次我一定能做好,你看着!”

“儿子,我相信你可以的!”在妈妈的鼓励下,这次我十分的认真,兴致勃勃,热情高涨,不敢有丝毫马虎。我重新倒入一份药材,按照妈妈说的一步一步把中药倒入药蛊,手握药锤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有些紧张,在妈妈耐心的指导下,功夫不负有心人,药材都成很标准的残渣状,接着我把研碎的药材倒入准备好的无纺布内胆,然后把内胆放入漂亮的香囊里,扎好绳子,非常成功!闻着那清香中略带苦涩味道的香囊,我终于开心地咧开了嘴!

以制作香囊为载体,寓教于乐,既让我初步了解了中医知识,又学会动手实践。从这个过程中让我懂得了上课要专心,做任何事情要一步一步来,遇到困难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这样一定能把问题解决好!这香喷喷的香囊中,蕴藏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思想和中医技术。这节快乐的中医课我懂得了作为一名小学生,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我们的重大责任,将伟大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中医作文 (四)

星期六,我们南湖晚报小记者们一起去中医院了解中医知识。

我们先到了中医文化馆。走进大门,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件陶制文物,它的名字叫:“博山炉”,它是汉代用来熏中药治病的。接着还看见了古代用来碾药的工具——碾船,碾船中间有一个石轮,石轮两边装了柄,古人就用脚踩在柄上一前一后推,石轮就会滚来滚去把中药碾成粉。我们还看到了许多著名的书籍,有《伤寒论》、《神农本草经读》、《千金药方》、《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其中最著名的要属《本草纲目》了,此书是明代的名医李时珍写的,他写于一五七八年,初刊于一五九三年,里面有许多药方,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去新华书店买一本看看哦!

我们又来到中药展示厅,医生给我们介绍了怎样鉴定人参的真假。人参分为三种:原参、移山参和野山参。原参是完全人工培育种植的人参;移山参是靠人工把种子移到山上种植后,就不管它了,让它自己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野山参是山上完全野生的人参。人参的须上有一点一点斑是真人参,没有的则是假人参。接着又介绍了冬虫夏草的由来: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产卵之后转变成幼虫,在此时前后,不同种别的冬虫夏草中的孢子在特殊条件下,侵入蛰居于土壤中的一部分蝙蝠蛾科幼虫体内,之后,冬虫夏草菌吸收幼虫体的物质作为生存的营养条件,并在幼虫体内不断繁殖,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此时幼虫体内就形成了一具坚实饱满的菌核。在新一年的五至七月左右时间,天气转暖时,幼虫生出子座即子实体,生长后冒出地面,长约两寸,当子实体上的孢子成熟时,又借风力四处飘散,传到幼虫体上继续其生活史,这样就成就了冬虫夏草的繁衍。

接着,我们来到了推拿室,我还亲身体验了一把!首先,医生说:“我们需要一名志愿者,谁愿意来啊?”顿时,我跳了起来喊道:“我来!我来!”于是,医生就选了我。然后,我爬上床并躺下,医生向大家演示按摩了几个能预防感冒的穴位,按摩结束后,我觉得穴位有点酸胀,这大概就是按摩的感觉吧!

我们又回到展示厅。医生给我们介绍了几款养生茶。第一款是花茶,它的原料有:枸杞、胎菊、玫瑰、西洋参,有明目清肝的作用。第二款是预防感冒的茶:少许绿茶、甘草、太子参……

体验结束了,让我了解了不少有关中医的知识,真是一个快乐而有收获的星期六呀!

中医作文 (五)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一起去位于三坊七巷的瑞来春堂参加“小小中医”的活动,一想到我可以亲自当一回小中医,心中就忍不住十分激动。

我和妈妈走进了大厅,我忽然发现前面不远处还有几个小记者,我自来熟的跑过去和他们聊了起来,然后来到了这次活动的举办点,二楼大厅,我一脸好奇的四处张望,我发现大厅摆放着很多特色的椅子,原来这些椅子都是给今天听讲座的人准备的,在大厅左上角的地方有一个小讲台,大厅的正前方有个多媒体屏幕,上面用汉字楷书着“望、闻、问、切”四个大字。我心中不由得有疑问,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没等我细细思考,这次活动的演讲人—瑞来春堂的馆长已经开始演讲,她先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原来,她叫张梅冰,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从医已有二十余年。真令人吃惊。随后,她向我们介绍“望、闻、问、切”的意思,“望”指对病人的神、色、形、态等进行观察,以测内脏的病变。“闻”指听声音和嗅气味,以分析病情的虚实寒热。“问”指询问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得出患者的病情所在,“切”指脉诊和按诊,在患者一定部位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随后,她又向我们介绍了医学三字经,“医之始本歧黄灵枢作素间详难经出更洋洋越汉季有南阳”这几句的意思。介绍完之后,我们开始实践环节,我首先选了和一个小记者,开始互相摸脉、听心跳。我先按脉搏,咦?没动静,换个位置,还是没声音。算了,我们听心跳,还是没声音,真奇怪。当所有小记者都按完、听完之后,我大致的问了一下,没人听到心跳或是按到脉搏,可能是我的方法或者位置不对,没有掌握到技巧。

最后,我们小记者开始,采访张馆长并提出来几个问题,我排在最后一个,我心中有点小紧张,时间在慢慢的推移。没一会,到我了,我马上有礼貌的进行提问。我先问了第一个问题“请问中医是用中药多还是西药多呢”张馆长回答说:“中医用药的种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分的”。“谢谢张馆长”我有礼貌的回答。我开始问第二个问题:“请问中医开药口服多还是外敷多呢?”张馆长回答说:“要看患者是那种病情而定”“谢谢”我看见张馆长回答每个问题的时候,都没有丝毫不耐烦,反而一直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回答问题。

经过这次中医讲座,是我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令我受益匪浅。是他们,一直以来着维护广大人民的健康。

中医作文 (六)

9月19日上午,我们在市中医院参观采访。

来到位于门诊大楼和住院部之间的中医院文化长廊,只见它呈Z字形,下面有两排木柱支撑,顶部是透明的塑料顶棚。两侧种满了花草,有些花藤顺着木架爬上了长廊顶端,整条廊清新而淡雅。

文化长廊两侧的木柱上,依次挂了30个展示牌,每块牌子从不同的侧面介绍了祖国中医文化的历史与发展。

在文化长廊里,有一块展示牌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中医。中医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以“阴阳五行”为其哲学基础、以“天人合一”的中和境界为其理想的追求目标、以“精神气学说”、“整体观念”为其根本、以“经络学说”、“辨证论治”为其特色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防病治病和养生保健的医学。……我们边看展示牌上的文字,边听陈主任的讲解。第一次我们对祖国中医文化历史有一个基本了解。

在介绍中医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法——针灸牌上我看到:针是指针刺,是将针刺在穴位上,加以适当的手法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一种方法;灸是指利用艾绒间接或直接燃烧产生温热刺激穴位,道理跟针刺相同。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已流行了数千年,现在已经传到美国。一根根小小的银针,刺在不同的穴位上,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就能治疗伤病,中医真的很神奇!

还有几块展示牌向我们介绍了市中医院的发展历史、学术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蓝图。市中医院已被列入首批国家“十一五”重点建设地市级中医医院和安徽省“861”重点工程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里,市中医医院将建设成本市及周边医疗服务功能完善,医疗设施及技术一流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看到这些文字,我们不禁为我市中医发展的美好未来而高兴……

徜徉在文化长廊中,犹如徜徉在祖国中医学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拿出相机,把展示牌上的文字拍下来,以便回去后再细细阅读、感受祖国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医作文 (七)

萧索的风兀自地吹着,路上没多少树叶,风吹过,那残余的叶子飞起又落下,落下又飞起。

父亲是一名中医师。我喜欢陈旧古朴的药店,三百多味中草药就那么安静地躺在药箱里,棕红色的木柜似乎蕴含着天地的精华。不知何时起,寂静的药店里出现了父亲忙碌的身影。天冷,他吃过饭,休息一会儿,就抄起一件大衣披在身上,下楼,往昏暗的街上走去。几日总是如此。我俯在窗边,望着父亲转入空楼的拐角处消失,夜深了,又见着他带着轻轻的笑意回来。我问他何事之乐,他却道“小事,帮帮人而已”诸如此类的话。这样,我心里又浮现出了许多疑团。

最终忍不住,跟着父亲到了药店。拉着的窗帘“咯哒咯哒”地被收上去,“停业中”的牌子被父亲取下,阳光又一次倾泻而下。沉暗在药箱里的中草药,此时散发着亮的光泽。父亲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抄起了药方。陈皮、白芍、杏仁、石膏……完成后,他走到药柜旁边,拿来量秤,抓起药来绝不有一丝拖泥带水,不过一盏茶功夫就把药分类好了。如此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而后,他又从药箱中倒出百来克陈皮,铺散在地上,太阳的金光将它们包裹住,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气。几道工序过后,父亲便将药材倒入煎锅中,沸腾的水发出“咕咕”的响声。一个多时辰后,他又将中药液缓缓倒出,开始装制、打包、分类,再把中药渣处理掉。

几天后,我坐在沙发上,听见父亲的手机提示音不停地响,好奇的我将它从桌上拿起,点开了他的朋友圈。先是一惊,然后心底涌起一股久违的感动。我发现,他的好多友人在他的手机里留言“医生,你这养生中药真不错”“辛苦了,医生”……或许,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举手之劳,会收到如此多人称赞。他的力量,温暖了身边如此多人。

从医多年,父亲从无抱怨过工作的辛苦,即便眼角的皱纹与淡淡的黑眼圈让我们替他心疼,但他似乎乐此不疲。这也让他的灵魂伴随着一种清新隽永的气质。

中草药就是这样,它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用途和功效而鲜为人知,更是因为它伴有自然的灵气。我想,这跟父亲多么相似啊!

风停了,东方的太阳却迟迟没有升起。可是角落里,不知何时抽出了一抹嫩绿,在这昏暗的世界里显得异常耀眼,光彩夺目。

中医作文 (八)

立秋之后,可以多吃花生,对于养生保健来说,大有好处。特别有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可生吃花生,每次20克,可以温胃散寒。

花生既然被称作人参果,自然有它的原因了,一是花生性补,病后体弱、手术病人恢复期、以及妇女孕期产后,都可以每次少量食用生花生。

上次因为在介绍食补药粥的时候,重点介绍过红豆,所以有好几个博友说,我们也看到很多老中医推荐秋冬多吃红豆的,但不知为什么要秋冬多吃红豆?

奶奶说,这样说吧,红豆一年四季可吃,并非一定秋冬才吃,但因为秋天是新红豆大上市的时候,而且秋冬人体更适宜进补,所以才鼓励大家多在秋冬吃红豆的。但吃红豆也不是天天吃,也不是吃得非常多才好,可以每天一小碗儿或是隔两天吃一小碗儿。可熬薏米红豆粥(不需要放米一起煮,放米反而没有袪湿的效果了),红枣红豆粥,也可单熬红豆粥来吃,都很好。

红豆的好处很多,我只说几点吧。红豆可强心强肾,是消除水肿的良药,尤其是老人和妇女,水肿的不在少数,所以常吃红豆消水肿最好。具体说来,秋冬多吃红豆胜大补,一是健脾胃,脾为后天之本,是营养供给的重要器官,大意不得,跟肾一样地重要。脾胃好,人体的吸收就好,红豆有明显的健脾功效。二是补血养心,李时珍曾将红豆称作‘心之谷’,强调了红豆养心功效,红豆既能清心火,更能补心血,心喜红。现代研究证实,红豆可以降血脂,降血压,改善心脏活动功能,其富含铁质,能行气补血,非常有利于心血管病人和妇女常常服用。我们家就长年时不时地吃些红豆粥,就是这个原因。

三是袪湿清热,无论是湿还是热,都容易使人生病体虚,体弱多病之人多有内湿,湿重者最易上火,大便稀,常腹泻,常常腹部寒凉或是隐隐作痛。体内有热之人,常会烦燥失眠,暴发高血压,牙痛上火,生青春痘。而红豆既清虚热,又袪体湿。是食补中的良品。

四是刚才所说,红豆可消水肿,补肾利尿。红豆中除了含有丰富的钾之外,其外皮中所含的皂角苷也有很强的利尿作用,能很好地改善脚气病和因肾功能衰退而引起的水肿。红豆里所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铁质,还有蛋白质、活性糖类,钙、磷、尼克酸等成分,都对人体十分有益。所以,红豆生南国,劝人多吃它。

……

中医作文 (九)

上周末,我怀着愉悦的好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福州市中医药大学游玩。

首先我们参观了“百草园”。百草园里有多种多样可提炼为中药的植物,我们一进去就闻到了浓浓的中药味,里面有芝麻、枸杞、雷公藤、艾草等,它们都有不同的药性和药效,可以针对不同的药性特点给病人使用。想想这些学中医的人可真不容易啊,不知道它们要学习多少的中医知识。这时,爸爸笑着说:“宝贝,以后长大了要当医生吗?”我听后连忙摇摇头说:“不,我才不呢。”说着,我做了一个鬼脸朝门外跑去。

接着,我们穿过长廊,看到了一个极大的“荷花池”。在荷花池的中央有一座供人们休息和观赏的大亭子。我在前面招手,示意爸爸妈妈快点过来,我在亭子里看着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荷叶,心情特别舒畅;池塘里的荷花挨挨挤挤的,有的是花骨朵儿,有的才展开三四处花瓣,有的花瓣已经全展开了,露出了黄嫩黄嫩的小花苞,两只蜻蜓在荷花与荷叶之间穿来穿去,它们是不是在捉迷藏呢?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快走的时候,妈妈还帮我拍了几张照片当作留念呢。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八卦湖”。湖里有白天鹅、黑天鹅、白鹭、鸭子等,它们在湖里自由自在地游着,有的三三两两地凑在一起聊天,好像在说什么悄悄话。没多久,就有几只天鹅游到岸边,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我从湖岸上找来一株柳条放在手里,然后蹲下身子靠近湖边,接着把柳条举起来,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等天鹅过来觅食。

天鹅穿了一身洁白的裙子,涂着艳丽的口红,舒展着那令人艳羡的天鹅颈,煞是可爱!它们时而把头伸进湖里,时而又侧着脑袋看看湖中自己的影子,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不正是形容这样的景象么?

不一会儿,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回来的路上,我暗自想着:长大之后,如果我能考进这所美丽的学校,岂不是天天生活在天堂之中?

中医作文 (十)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我国有许多历代中医名家,如扁鹊、华佗、李时珍。而今天,我们小记者要去中医院一睹中医的风采。

来到中医院,我们径直来到了6楼,由治未病的李艳医师给我们上课,我了解了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草经》,大家在课后可以去看看哦!我还了解了原来中药是指在中医的指导下预防、诊断、治疗人体机能的药物。竟然还有植物类、动物类、介壳和矿物类呢!

中医不像西医,中医有很多无毒副作用的外治疗法,如针灸、艾炙、火罐、刮痧、推拿等,可以治疗很多痛症及内科,外科疾病。听完课,我们又来到了“中医综合治疗室”,一进门:天哪,中医竟然是这么治疗的,实在是太可怕了!我赶紧跑了一个医师后面,他正在和中风的病人扎针灸,只见病人的头上、肩上都插满了银针。见有根银针没插好,医生活生生地拔了出来,又插了进去,可病人却毫无表情,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再看另一位病人,他的肩膀、颈椎上插满了像烟似的艾炙,上面冒着白雾,还散发着腾腾的热气。随后,医生拿了几个充满电流的夹子夹在了银针上,病人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起来,我立马担心起来:“叔叔,请问针灸和艾炙插在身上痛吗?艾炙有什么功效吗?”“只有轻微的.疼痛,跟西医的扎针差不多,艾炙呢,可以治疗肩膀疼,颈椎痛,还可以矫正胎位呢!”

每个医院都有药房,中医院当然也有药房啦!来到“放心药房”,一阵浓浓的中草药味扑鼻而来,两个阿姨正在给病人家属配药,小记者们品尝各种各样的中药,药房里其乐融融。

随后,我们去了骨科,知道中医骨伤科相比西医:“不开刀,不吃药,花费少,康复快。”最后,我们还向李艳医师提了各种不懂的问题……

中医,是我们中国的医学,中医花费少,还康复的快,建议大家可以用中医治病哦!

中医作文 (十一)

我叫刘宇浩,今年10岁,一个又帅又可爱的小男孩。别看我小,我对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医却情有独钟,我立志要做中医的守护神。

第一次领略中医的神奇是几年前的一个下午。那天上课时,我突然觉得有千万只蚂蚁在咬我的脚,痒得我直跺脚,连老师讲课都没心思听。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脱下波鞋一看,发现脚丫之间有许多透明的小水泡,就是它在作怪。我连忙去问爸爸,爸爸说:“这是烂脚丫,也就是‘香港脚’,是由真菌滋生引起的。不怕,老爸有根治它的绝招。”爸爸拿出一瓶“喷脚王”往脚丫一喷,一阵凉凉的感觉过后,脚丫就不痒了。过了三天,患处就结痂了,再过一星期就痊愈了。我对这神奇的药水很好奇,拿起包装盒仔细一看,原来这药水是由中药治成的。药水的主要成份是:水杨酸、樟脑、狼毒等。优点有:1。对鞋袜、衣物无污染。2。对烂脚丫、皮肤溃烂无刺激。这么好的疗效,正是中国草药的神奇之处。

还有一次,外婆在家拖地板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伤了腰,痛得直不起身来。妈妈及时带外婆去看中医,只见医生竟用几根小小的银针扎腰部的经脉,看见一旁的我一副不相信的样子,医生告诉我,针灸可以医好许多西医治不好的疑难杂症,甚至还可以让长期瘫痪的病人重新站起来,连许多外国人都长途跋涉来到中国求医。听了他的话我还是半信半疑,直到外婆很快康复我才相信了他的话。

妈妈还告诉我,从小到大我特怕打针。平时妈妈都会煲凉茶给我喝,如果偶尔生病了,妈妈爸爸就会煲中药给我喝。中药没副作用,在中药的保驾护航中,我健康地成长着!

中医这么厉害,我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经常从网上、书上去了解中国医术,我认识了李时珍、华佗,懂得了许多益生之道,搜集了许多养生之方。我立志长大当一位医生,把中国医术发扬光大,使中医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健康的守护神。

中医作文 (十二)

外公是一位老中医,在姜山、茅山一带小有名气。除了他医术高明,大家更惊奇于他有常人没有的记忆力。只要你到外公地方看过一次病,搭过一次脉,第二次你再去,无论过了多长时间,外公都能准确无误地叫出你的名字,说出你上次的病情,并能对症下药。

外公并不满足自己的水平,而是活到老学到老,你瞧他的办公桌上,家里的床头柜上,到处可以见到医学方面的书籍。他对每一位前来就诊的病人都热情接待,细心地询问病情。经过外公的精心治疗,许多病人都康复了。外公的办公室里挂了许多病人送来的锦旗。我对外公真是佩服极了。

从那件事后,我更敬佩我的外公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上,我随妈妈一起来到外公工作的茅山卫生院。只见外公的办公室门口围满了人,外公一个一个仔细询问,认真地给每个病人开方子。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病人开始少了,这时外公看见门口站着一对老年夫妇,老奶奶面容憔悴,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外公连忙起来,把老奶奶扶到病床上,询问情况后,外公仔细地查看她的舌头、眼皮,又用手搭在老奶奶的脉搏上。好久,外公开口了,说:“你老伴需要马上住院治疗,病情一刻都不能耽误。”老爷爷面露难色,支支吾吾地说:“住院?可我们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还是给我们配几服中药,缓缓吧。”外公一听,眉头紧皱说:“性命要紧,还是钱要紧?你们先住院,费用我跟住院部的医生打个招呼,先算在我的账上。”老爷爷一听,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他明白过来,差点就跪了下来。外公把剩下的病人交给妈妈后,自己带着两位老人又是拍X光,又是联系病床,最后医生们决定以最快的速度给老奶奶动手术。

后来听妈妈讲,这位老奶奶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不久后康复出院了,共花了一千多块钱,老爷爷自己出了一部分,其余的都是外公垫付的。我很不理解外公的做法,外公却总是笑呵呵地说:“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我的病人由于没钱失去最佳的治疗机会,世界上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从外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医生对生命的理解,更感受到了他身上助人为乐的闪光品格。

中医作文 (十三)

同学们,你们听过中医三字经吗?你们感受过脉搏跳动时的喜悦吗?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瑞春堂中医门诊,体会中医的无限乐趣,探索神秘、奇妙的中医文化吧!

6月29日上午,我随着福建小记者团来到了澳门路瑞春堂中医门诊二楼大厅,环境整洁亮堂,带着点古朴,闻着丝丝草药的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张梅冰馆长为我们详细讲解了《中医三字经》:“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中医三字经以简明歌诀形式描述了中医的起源,发展,其中还有许多的经典医籍和深奥的医理。

我最感兴趣是中医的四诊:望、闻、问、切。望诊,指看气色,是对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的病变。闻诊,指听声息,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经分析病情的虚实寒热。问诊,指询问症状,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情所在。切诊,指摸脉象,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我迫不及待地先为自已诊了诊脉,用右手指搭在左手脉搏上,咦,不跳?难道我的脉搏出了问题?我吓了一跳,急忙跑去问老师。老师笑了笑,解释说:“不对,你搭错地方了,把脉是要搭在寸口上,即从大拇指根往下到手腕最有肉肉的地方哦。”我按老师说的试了试,呀,咚咚咚……是脉搏在敲击手指,多么美妙!多么动听!这是生命的声音,属于我自己的声音!我看着时间数了数,15秒22下,老师说乘以四就是一分钟的脉搏数,我的脉搏是一分钟88下,我兴奋地把这个结果告诉了妈妈,妈妈鼓励我,让我再接再厉。学会了脉诊,我们六个人组成一组进行了互助互诊,把脉、听心跳、测血压、量体温……我们仿佛和中医融入到了一起,成为了真正的小医师。

这次的活动使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国的传统医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中医知识,把我国的中医文化发扬光大!

中医作文 (十四)

所有治好你病的医生护士你都要感谢,不管他们知不知名。我的主治医生姓周。她是一名才二十几岁的针灸科女中医。

由于我的眼睛,父母特地为我找上了中医院治疗。其实我不是第一次扎针了,四岁在北京扎过一段时间,只不过年分隔的多了,有些怕了。在医院第一次扎针时,就是周姐姐给我扎的。

当时,周姐姐给我扎的是儿童针,旁边有一位老奶奶,看见我笑眯眯的。只见周姐姐灵巧的拔出数十根针。针尖真恐怖啊!吓得我还要酝酿一下,周姐姐笑了笑,他说孩子都是这样的,怕针。之间针扎了上来,我一看要扎的地方不对——头顶上。这下可郁闷坏了!来不及了,我只得忍住疼痛。其实说白了,一点也不疼。我发现,周姐姐的手上动作很特别——用手指先捏住针向穴位扎,在稍稍扭动一下。我忍着疼痛问着周姐姐,她说,这是不仅为了减轻疼痛,也是为了刺激神经。周姐姐下手轻,三十三根针便在一会儿扎完了。也就不到一天,我就与周姐姐有共同话题了!

不到一天,我就知道在我旁边床上的石爷爷是武大,乃至全世界有名气的计算机教授了——虽说我并没有问清全名。那位奶奶是他的妻子,现在,是爷爷得了帕金森,来到中医院扎针,他现在可以起床了。每天,周姐姐来了,他都要叫两声,仿佛是呼唤谁似的。奶奶告诉我,石爷爷刚来的时候,完全不能动,现在经过半年的医生接力,就有了疗效。

周姐姐告诉我,她刚实习也是很痛苦的,每天要背一百多个穴位,先往人体模型上扎,再往自己身上扎,在互相扎,最后才能成为医师。他目睹过一场场悲欢离合,治过许多病人,没有一个不感谢她的。他还说,所有气血、气脉不好的病,都只有西医才能根治!

小小的梦想在我心中立足了——长大要当个中医!虽说要吃很多苦,但我也要向周姐姐一样,除去人们的痛苦。所以,从现在开始,穴位表要背,同样也要为人民服务!

中医作文 (十五)

今天重温了一遍金曾豪先生的《蓝调江南》,很喜欢老先生的文风,那种缓缓流淌的感觉,像极了苏州常熟人出生的他,身上独有的那种柔美与平和。

金先生在《蓝调江南》中这样写道:“如今,那些包装花哨的药品占据了药店的门面橱窗,古色古香的药店难以看到了……我想没错,城市应至少保留一座古风习习,儒雅彬彬的中医药店,就当是保护一座文物吧。当一个人觉得情感粗糙时,他可以去那里坐坐,那里有氤氲的药香,更有一种滋润心肺,抚慰精神的情调……”

从小的我就喜欢生病,或者这句话说的并不是很恰当——应该说是生病喜欢缠着我,常常是隔几天就去医院一趟。那个时候的自己,最怕的就是吃药,无论是胶囊还是药片,每每吃起来,总有一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但尽管如此,却一点儿也不排斥中医。那时候中医的老伯伯是很好的,丝毫没有现在医院的医生对待病人的那种粗暴和不耐烦,“医家坐诊亲切,谨慎,乐观,善解人意。除此之外还有一点儒雅风度,这和中医店的情调是相一致的。”

每当妈妈和医师去抓药,我变一个人病殃殃地坐在一旁。那时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个漂亮的大姐姐,听说他是这家医药店主人的女儿,中考结束,闲赋在家,便来到她父亲的店里帮忙。姐姐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并亲切地拉我去玩。

这家医药店并没有像金曾豪老先生描写的那样,有一片独特的小菜园,但是药房的墙上确实贴着些许医药圣手的画像。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了,也就没有必要做医店的常客儿,那家中药店却是时常在我的梦中出现。又过了几年,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却执着地要拉着妈妈去那家医药店。但是到了那个熟悉的老地方,却发现原本古色古香的医药店却变成了水泥钢筋制成的大医院。

听别人说当初那家医药店的主人因为没什么生意就将医药店给关了,而他的女儿原本是不同意的,但因为大学的招聘书下来,也就不得不离开。听到这里,我原本仍有些许期盼的心似乎变得灰暗了。

如今,大批外来商品的进入,早就已经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的文化渐渐失去。如今,就连能与四大发明平起平坐的,这一倾注了伟大先人毕生精力的中药,也会随之消失吗?

我想那些镌刻在我生命中的中医文化,永远会附着在我的心中。但是在如此灯火通明的夜晚里,又有多少人会记起曾经那些古老而又悠久的中华文化呢?

中医作文 (十六)

爸爸是中医,我对爸爸的职业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有很多关于中医的问题,比如,中医是什么?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中医是怎样治病的……这些问题爸爸都一一解答,可是我的问题是无穷尽的,所以他就给我买了一本书叫《漫画中医》。

这本书也刚好是在我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他送我的,所以也被当作是开学礼物,这本书的作者是罗大伦,原名罗大中,北京中医药大学诊断学博士。这本书有一整套全六册,只不过那时还小就没买这么多,只买了其中一本,那上面有一个我看不懂的字“壹”,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大写的“一”。封面上有“漫画中医”四个繁体字,底下还有一幅画,画着一个小药童穿着小肚兜,跟着一个长胡子老中医学习医术,这个小药童,大眼睛小嘴巴,长得好可爱呀!除了这幅画和书名,其它都是米白色的。

说到中医你们肯定会觉得很枯燥,很无趣,但是这套书融合了漫画的幽默元素,用鲜活生动的漫画来讲述中医的精湛深邃,化深奥晦涩为浅显易懂,变生硬解释为生动演绎。爸爸和《漫画中医》陪伴我度过了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一幅幅可爱又形象的漫画,加上爸爸的讲解,我明白了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性、病位。还有中医的整体观,以及何为阴阳,何为五行……爸爸还特意做了五行牌,让我们明白五行的相生相克。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更健康地生活。所以我向大家推荐《漫画中医》,希望可以让更多人感受中医、学习中医的余韵之中,品味生活的愉悦和阅读的快乐,将这古老而深邃的中医文化散播到每个人的心田。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我都舍不得借给别人,但当我得知我好朋友的梦想也是成为中医时,我就将我最心爱的《漫画中医》送给他,那样我们以后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就可以并肩携手,共同进步。爸爸又重新给我买了一整套《漫画中医》,他要用这套书解开我心中所有的中医知识之疑惑,在这套书中我了解了经络穴位,辨认体质的方法,认识了中药材的药性和用处,还有养生方法以及关于古代名医的治病故事等等。

看到我介绍,你是不是也想去看看这本书呢?

中医作文 (十七)

健康,是宝贵的财富;健康,是人世间的平安;健康,是最大的快乐。最近,我妈妈在“中经堂”调理身体,送了一张体验券,我便决定去那里按摩一下,接触一些新的东西。

妈妈载着我到了城西银泰,到了中经堂。一进去,就是一股中药的气息。整一层楼都装修得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在大厅里坐了一会儿,喝了杯茶,就要开始体验了。总共有这样几个流程:先是用中经堂特有的罐拔罐、看罐相,判定我的身体情况;然后根据我的个人情况进行相应的按摩项目;最后就是让老中医给我把脉,把我需要调理的方法写在健康档案里。这可真是新奇的体验呀!我心里有点小期待。

服务员带着我七绕八绕,到了拔罐的地方。我趴在一个可以给头部透气的床上,背上排了一大堆罐,等待着接下来的安排。不一会儿,一个罐就被拿了下来。调理老师一边一个个的拔掉罐子,一边对罐相说出我身体的状况。我瞪大了眼睛,对这准确的分析感到十分钦佩。

接下来,就要开始按摩了,绕来绕去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一个房间都有命名,有趣的是这些名字都是人体上的各个穴位名。我被带到一个房间里去,换上了那里宽松的按摩服,衣服为了方便做背部按摩时解开纽扣,是让我们反着穿的。调理老师对按摩师轻声嘱咐了几句,便出去了。按摩师是一个大姐姐,她给我涂上按摩油,一边揉着肚子一边问我平时的一些身体情况,并对我做出一些建议,令我觉得很亲切。按摩完腹部和背部,按摩师就用砭石给我刮痧。时间过得飞快,按摩一个小时的时间已经到了。我的整个身体都舒服极了,非常惬意。

换好衣服,出了小房间,我又回到大厅里。肚子有些饿了,服务员便端来一碗粥和一碟菜让我吃。我不禁感慨这里服务的周到。吃饱喝足,我就马不停蹄地去把脉了。进了房间里,老中医微笑着问我平时身体有哪里不适,并在健康档案里及时做了记录。他还给我两只手都把了把脉,微微点头,又记上了几笔。不过一会,健康档案就被老中医的字迹填得满满的。我临走时看了看老中医,发现六十多岁的医生容貌依然显得很年轻,面色红润,头发也都是黑的,手搭上来给我把脉时,看起来更是健康。要说他有四十多岁都行。中医真是神秘又神奇啊!

一上午的“中经堂”之旅结束了,我接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视野也开阔了许多。今天的体验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我对中医的探索之旅还十分的漫长,需要自己慢慢摸索、成长……

中医作文 (十八)

第一次针灸,从惊奇到害怕,到处之泰然,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暑假里的一天,由于在家空调吹多了,使我的扁桃体炎又发作了,喉咙连喝口水都疼,真是难受极了!可恨的扁桃体,一旦受凉就跟我“捣蛋”。妈妈说:“冬病夏治,干脆大伏天带你去针灸吧,把你这毛病彻底根治。”“针灸?我有点不敢相信,以前我就看到奶奶腿疼、腰疼针灸过,扁桃体炎也能针灸吗?”

我半信半疑的和妈妈来到了苏北医院,只见病房里躺满了人,个个身上扎满了几十根银针,看得我寒毛直竖、胆战心惊,我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敢尝试。一个穿着白大褂并且面带笑容的医生大步向我走来,他帮我检查了一下,对我说:“你的扁桃体有点肿大,只要你肯坚持来个五六次,就能见到效果了,你敢挑战一下自己吗?”我硬着头皮说:“敢!”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故作轻松地躺在床上。

医生先洗了洗手,然后拿出几根细细长长的银针来到了我面前。他找出了我喉咙以及手上的几个穴位,拿出棉花球,沾了点酒精水,在我的几个穴位擦了擦,在我一不留神时,他对我下了“毒手”,我感到又酸又胀,疼得龇牙咧嘴,条件反射的我两条腿直发抖,我恳求叔叔要“针下留情”。我连眼睛都没来得及闭起来,第二根针又扎进去了,这次感觉好像不那么疼了......八根针终于扎完了,我保持姿势躺在床上整整三十分钟一动不动。

在我睡到床上的那一刻,妈妈和针灸的人攀谈起来,哪知道一根小小的银针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如:近视眼、中风、糖尿病后遗症、脑梗阻、风湿、慢性鼻炎、过敏......原来这根针有那么神奇,我真小看了它。不知不觉,起针的时间到了,我的身体又重新获得了“自由”。我想:其实针灸也没什么可怕的嘛!

我抬头看见许多面感谢的锦旗挂在墙上,一个横匾映入我的眼帘“一针治百病”,果真如此,我终于见证了我国中医针灸的博大精深和神奇之处。

中医作文 (十九)

今天万里无云,我们小记者们荣幸地去中医院参观了一回。

一路上我们嘻嘻闹闹的,不久就到了这诺大的中医院门口,刚走到里面,原本七嘴八舌的队伍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而且还特别有礼貌地齐喊门口值班的护士姐姐:“姐姐好!”护士姐姐温柔地对我们微笑,说:“你们好!”

我们爬到六楼,听一位中医介绍关于医学的知识,比如:中医、西医的特点;中医、西医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中医四大经典》有哪些;中医有哪些名人……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句话:中医不仅是一门医学,还是一门哲学。学好中医,不仅可以养生、治疗疾病,还可以修生养性。

后来我们去了针灸、拔火罐的治疗室。我们来得真是巧,刚好有一位叔叔在做针灸,好奇的我们立即上前围观,还调皮地问那位叔叔:“叔叔,疼不疼啊?”叔叔每回就摇摇脑袋,摆摆手说:“不疼不疼。”医生还把叔叔当作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让他配合着做了一次拔火罐教学,叔叔这个“小白鼠”乐在其中。医生先用镊子夹着一块煤,再用打火机把煤点燃,煤一下子就燃出了一团火焰。医生用熟练的手法将火罐在煤上烧一下,然后迅速地轻轻摁在叔叔背上,拔火罐吸住叔叔背上的肉,慢慢的肉由白变红,再由红变紫。当我们看到了这一系列变化又马上问正在闭着眼睛享受的叔叔:“叔叔,舒服不?”叔叔慢悠悠地回答我们:“嗯~舒服极了!”

我们还去了最后一个地方—中药房。走在离中药房还有十多米处,就传出一股难闻的气味,当我们越走越近时,那股难闻的味道竟奇迹般的消失了。中药房里有蟑螂、甘草、灵芝、板蓝根等许多中药。

天气越来越冷,所有的同学以及老师们都要多穿点衣服,以防感冒,这样才不会进医院。就算进了医院,我们也要乖乖地把药喝光,毕竟良药苦口利于病嘛。

中医作文 (二十)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