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观《感动中国》有感

2025-03-17 07:27:01观后感打开翻译

篇一:观《感动中国》有感

感动是一个人最真挚的感情。今天我观看了《感动中国》,其中最后一个人物的形象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两弹元勋”程开甲。

程开甲已经仙逝,但他在氢弹领域创造的成就值得我们学习。氢弹是我国国防武器最具威摄的一种武器。如果说氢弹是一个大炮杖,那么原子弹仅是用来点燃这个大炮杖用的引线。程开甲则从事的是测算氢弹爆炸后的各个参数以及这些参数氢弹的爆炸当量。为了精确测算各个参数,他多次甚至只带了一个口罩下井测算。氢弹的放射性危害极大,他却不惧危险,只为尽快测算参数,以免数据不全,导致国家再倾巨资去生产氢弹重试。

研制氢弹是个秘密,每个人员都必须隐性埋名。这个秘密不但不可以与朋友说,也不可对母亲、孩子说。他们必需抛弃所有名利、荣誉、头衔。

“隐姓埋名数十年,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对程开甲的写照。

为了不影响环境,实验环境选在戈壁,我在《横空出世》这部电影中看到戈壁上风沙满天,甚至可以把帐篷刮飞,沙子让人睁不开眼睛,当时中国仅有一台每秒仅万次的计算机,而且只有二十分之一可以用于氢弹参数计算。程开甲只得使用手摇计算机和计算尺来没日没夜地去计算。他最终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的过程。建立核武器测试诊断的框架,支持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与作战运用。

程开甲的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但我们更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学习品质。

程开甲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却在自己艰苦的学海中找到了光亮,他扎实的学习方法和基础造就了这个“两弹元勋”。可见,学习知识让一个普通人得以造福祖国。

他忠诚爱国。他与许多物理学大家一样,出过国。他没有被国外优越的条件所吸引。而是投身祖国。

在这一个时代伟人身上,我学到了爱国、勤学、奋斗、奉献。因为有了程开甲,氢弹才得以“横穿出世”。

篇二:观《感动中国》有感

“感动”这个词在我的字典里是最平凡、最朴素的,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可讲,但是,在今天这个“不平凡”的日子里,让我透透彻彻、明明白白知道了“感动”的含义。

“感动中国,感动你我。”心里正想着这首歌,我的眼睛便走进“感动中国”的颁奖现场。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看着这个颁奖词,我不禁融入到这个感人的故事中:11月30日,跟妻子、女儿相聚还不到26个小时的孟祥斌,本应该带女儿去买一双红皮鞋当做生日礼物的,当孟祥斌见一名失恋女子跳下江里,什么也没有想,连妻子、女儿都不看一眼,脱下鞋,他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飞速跳下水中,在水里,孟祥斌连那名女子的头发都不舍得抓,而是抓起那女子的衣领,生怕弄疼了那位女子,他拼命的用劲,使出全身的力气,把那名女子推上岸,而孟祥斌却永远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看完之后,我非常感动,不知为什么,我的眼圈突然红红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怎么都流不出来,但我明白,这泪水已经化为一种力量流进我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是呀!我明白了、终于明白了:生命的含义、感动的力量,看完《感动中国》后我无不时时刻刻感受到生命的珍贵、时间的珍贵,在他(她)们的背后,克服了种种心灵的坎坷。在他(她)们的背后,我学会了:坚强、坚持、坚毅、坚定。

感动中国这十为人物,将成为我坚强、坚持、坚毅、坚定的后盾。

篇三:观《感动中国》有感

一阵掌声之后,整个会场始终洋溢着浓郁的温情与感动。从个个英雄的故事的过后,我总会不自禁的流出眼泪,我想,那也是我对他们由衷地发自内心的敬意与尊重吧。

胡忠,一名老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与他的妻子原本能够轻松的过着日子,而他们却要与那些孤儿打交道,给孤儿温暖,成他们最好的父母。我相信,是他们爱与信念的坚持,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让孤儿们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孤儿们将来能够幸福。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不正是这首歌蕴藏的道理吗?

刘伟,他从小失去了双臂,或许他曾抱怨过上帝残忍,或许他曾留过无数次的泪,但至少现在的他,有谁会在意他曾经呢?他虽然是残疾人,但他的心一定坚信:上帝在为你关闭一扇窗时,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 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证明那正是他飞翔的轨迹!也只有这样的信念才能有他现在的成就。一双脚竟能弹出那么美妙的音乐,其实这就是他的精神,不为叹息的目光而放弃的精神,他为上帝而活,为信念而活,为梦想而活!

她,一名母亲,最美的母亲。她,就是——吴菊平,她用她的手接住了一个从10楼坠下的孩子,虽然她的左手以多处骨折,但她在从来都不吝啬在镜头下的微笑。是啊,只有这样的奋不顾身,这样的瞬间才能体会到人间是有爱的。即使我们做不到吴菊平女士那样的行动,那么你就去为身边的人好吧。当你的同学向你借一只笔时,你能够微笑着递给他,当你的母亲叫你为他扫一下地,你能够很情愿的拿起扫把认真的扫,当你的老师为你布置下的作业,你能够从不抱怨的完成时,你其实就已经做到了。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感动了中国,更为中国添了彩,所以不要忘记他们的每一个举动的代表着国家的荣誉都是全中国的骄傲!我们感动,我们为这十大人物感动!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人物的高尚,我们用感动彰显一个国家的精神,我们用感动考验一个民族的素质!此刻,我们因为是中国人而骄傲!

篇四:观《感动中国》有感

每年的“感动中国”都能让我们数十亿中国人为之动容,为之深思。通过平凡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通过真实的镜头记录了厚重动人的情感。今年让我印象较深刻的这样一个人: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

“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你总要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着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你病重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这是“感动中国”给朱晓晖的颁奖词。

朱晓晖感动我的有她对老父亲不离不弃的孝心,有她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好学之心,有她自强不息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

父亲瘫痪在床,就如一个孩子。朱晓晖为了他,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一切,放弃了自己良好的生活,放弃了自己的家庭、房子……十三年如一日,守着父亲。而且在这艰苦的生活中,他并没有整日愁眉苦脸,而是经常陪伴父亲,想着办法为父亲加强营养,逗父亲开心,让父亲的笑声飘满小小的车库。十几年来,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父亲没有长过褥疮,这谈何容易,这其中渗透了她多少的血和泪。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朱晓晖的事迹不正是无法忽视的巨大正能量吗?每个人都有父母,对于长辈,不是一定要生病时才去看望,平时我们就要关注老人,让他们享受到天伦之乐,这看起来很微小,很平凡,但是,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让我为之动容的还有朱晓晖的好学进取之心。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她还能够挤出时间去学习,去创作,她的“膝盖文学”是她梦想的升华。她爱读书,一些看书读报的经历也许是我们现在无法体会的,这正是一个心中充满对知识渴望的人才能做到的。她的诗篇由年轻时的风花雪月转变成生活的沉淀,对生活的感悟。

面对磨难,她没有退却,既没有抱怨,而是默默地向前,用一颗勇敢的心去书写自己的生活的篇章。她在孔子学堂和绥芬河作家基地做义工时,从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家境。以至于那些同事在网上报道之后才知道身边有这个了不起的令人尊敬的人。她还婉拒了很多想“捐款”给她的人。

一个孝感天下的女儿,一个奋发向上的女子,一个诗意无限的诗人,朱晓晖,您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好榜样,我们要向您学习!

篇五:观《感动中国》有感

夜晚,万籁俱寂,二更已过,三更将至,我却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心中总想着他。小时候,他的母亲,用一根包含着母爱的丝带,与他紧密相连,一心一意的照顾他,任劳任怨;长大后,母亲已老,他又用那根早已破旧的丝带,饱含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将他与母亲又一次的紧紧相连,像小时候母亲照顾他那样照顾母亲,一心一意,任劳任怨,无论多么艰难,他都不会丢下母亲,正是风雨孝心,感动一个又一个人,他,就是《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之一的陈斌强。从他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孝心不是一种形式,不是让别人看的,而是两代人心与心的沟通。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拉扯大,供我们上学,难道我们忍心看着他们辛勤劳作而不管,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为我们累白了双鬓?古时候的人可孝顺了,你们知道从前有个叫王祥的孝子吗?有一天,他的母亲病了,母亲说她想吃鱼,可是大冷天的,上哪找鱼呢?他看见家旁有一座被冻的小河,他灵机一动,把身上的衣服脱掉,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冰块,来取得水中的鱼,让妈妈吃上鱼。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王祥为了妈妈不惜自的身体令我感动,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习王祥的这种精神吗?有很多人放弃利益,跑回家伺候父母,纵然风雨多大,利益多丰,也没有摧残那颗孝心。这些人,他们把那暴雨视作润如酥的“天街小雨”,为了母亲,勇敢拼搏,努力前进!

风雨难摧孝子心!一个孝敬长辈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勤奋工作,才能为社会多做贡献。我身边就有很好得榜样,他是一名医生,每天工作很繁忙,尤其是成为科主任后,工作量更是加倍,加班加点是常事,经常半夜因为急诊病号被叫到医院。虽然工作忙,但他从没忘记孝敬他的父母,风雨无阻,每天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们,为了更好照顾他们,他省吃俭用,把积攒下来的钱帮助他们在城里买下房子,当他的父母生病时,他会在工作之余不分昼夜地陪在父母身边。他就是我的父亲。

社会在发展,我们的精神文明也应该在发展,尊老爱幼不是我们的口头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然而在今天有很多人忽略了它。我们同学中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穿过衣服?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现实中有许多人重视金钱、地位、名声、利益,而忽视孝心。许多人为了利益而死,却不知年至古稀的双亲还在家里饿肚子,利益在暗中腐蚀着孝心。对照陈老师我觉得我对父母的孝心很差,有时还惹父母生气。跟父母闹别扭。为此我很愧疚。以后我一定尊重我的父母,好好学习,健康成长,这也是我对父母的一份孝心吧。

我们要尽孝心,不仅要像陈斌强那样孝敬生养我们的父母,生养我们的母亲,给予我们温暖与关怀,还要孝敬我们的祖国母亲,我们的祖国母亲是我们强大的后盾支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给生养我们的母亲当雨伞,给祖国母亲添砖加瓦,不论风雨多大,我们都要努力报达我们的母亲!

篇六:观《感动中国》有感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老师让我们晚上看电影《感动中国》,作为我们的礼物,“感动中国”这四个字,看起来好像是感动全中国的事迹,真让人好奇!

电影开始播了,首先是主持人说词引导我们,然后让我们看一个影片,主要讲了平凡至伟的卓琳,又说了一个扶着拐杖把全家人都养活的一位父亲:朱邦月,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花,所以在房子前种了许许多多的花草,他的妻子看见他那忙碌的身影,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我很感动,为了自己的妻儿,不顾一切,让人心痛,接下来的这个感动中国的人大不平凡,她收养了182个孩子,非常有爱心,爱孩子,她就是阿里帕,因为她有同情心,让人知道母爱最真。想想平日里,我一点也不喜欢帮妈妈做家务,现在我知道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太多,我以后一定要多帮助妈妈,让妈妈多休息,接下来这个人更伟大,他是一个村官,在小岗村,当人们印上红手印的第三次时,心愿未了,沈浩心脏病突发,小岗村的人们为他祭祀了二天,让人知道他他饯行信念的人品……

“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都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的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的情感,让我们参与当中去吧!

篇七:观《感动中国》有感

世界上有令人感动的事。感动的事带给我们关怀和温暖。给我们送来坚强的力量。让我们刻骨铭心。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被颁过奖的人物站在那充满温暖的舞台上。好像一抹阳光射进她们那激动心里。

刘伟就是坚持不懈的人。他在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刘伟每天以泪洗面。之后刘伟说:“人活着,就一定有梦想,给了我活下来的机会。”他听了自己的安慰后就像给自己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于是,他开始了学游泳。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伟在游泳比赛上获了冠军。疾病又结束了游泳的梦想。这时的他好像,刚受到太阳沐浴到的小草又没有了阳光。他却依然坚持着。他又开始用脚弹钢琴。经过埋头苦练的练习。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人人都能坚强,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你够坚强。希望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我希望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能坚持下去。

篇八:观《感动中国》有感

大家应该都知道什么叫做“女排精神”吧。反正我知道,这就是一种坚持不懈、乐观的精神。这不,在《感动中国》中,就讲述了什么叫做伟大的“中国女排精神”。

在本次的《感动中国》当中,第十一个感动中国人物表彰奖杯就是颁发给女排姑娘们的。在短片中,我们看到了她们在巴西里约奥运会时屡战屡败,接近淘汰,但她们用自己身上的意志绝迹重生。在节目中,《感动中国》评选组为她们送上了“为国著功成”的称号,以及鲜花、奖杯和掌声。

在此时,我想,她们更多的是感动的泪水,更多的是大家的支持,更多的是那激励人们打起精神奋发图强的女排精神!我想,这“女排精神”不光只是一种精神,而是让人们充满热血、激情欢呼、让人敬佩的一种东西!但这个东西里最多的,还是坚持。

大家应该都知道电灯吧。现在的电灯很便宜,并且在市场中随处可见。可是,你们知道吗,电灯的发明人爱迪生用了上千种材料,做了上万次实验才找到灯丝的最佳材料——钨丝。也正是他的这股坚持劲儿“帮助”他完成了电灯的发明。

坚持,不管在哪儿都有用,包括学习。你若能在学习中做到坚持,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就像,我在寒假中为了写一篇好的《三国演义》读后感,花了大量的时间将原作修改,最后终于在班级中被表扬了,这就是一种坚持的方式。那天,我写完原作后,先习惯性的“审核”一遍,发现了一些不通顺的地方很多,于是,我开始修改。当我修改完前两遍时,觉得有些通顺了,便开始看错别字,果真发现五六个,修改了第三次。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四次,是将整体语句写的更优美。

可能有很多人不愿意修改,但我却愿意,因为我心中铭记着老师告诉我的一句话:“好的作文是靠改出来的”也正是这句话联系着的女排精神激励着我。

女排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你若不坚持、不努力,可以把它当做你的信仰。到时候,你就会感觉“药到病除”的好滋味了。

篇九:观《感动中国》有感

或许,我在世界中是一只迷途的羔羊。但却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或许我仍在害怕困难,但却有人不顾一切地为别人奉献。这些人,感天动地,感动了全中国。

一个人处在青春年华,本应享受着生活的美好,但却宁愿为了让孩子们读到书而受苦受累的27岁女人李灵。她自建一所“希望小学”,令那些流离失所的孩子能读书。后来,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学校用的水、电,学生用的书,这一切都需大笔的钱。李灵建希望小学就已经把父母辛苦存下的二十万用尽还欠下8万债,现在,父母又向他人借了两万,维持了一段时间的生活。为了让孩子能更多地了解课外知识,开阔视野,不顾严寒,坚持出去收购旧书本。一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大的女人,承担起所有,做一名好校长、好老师,甚至还担当了孩子妈妈的位置。

李灵的背影如此的坚强,用她的肩膀挑起了所有孩子的梦想,播撒下种子,悉心地培养,令他们茁壮成长。

人的医生,不要求它灿烂辉煌,也不要求它太过虚假,只要用心去走。爱需坚持,行动起来,用自己的一份爱心,一双手,去帮助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天地间,只需爱来填补遗漏的空缺。

篇十:观《感动中国》有感

我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我曾对某些人的行为感到诧异不已:地震、洪水、火灾等种种灾难来临时,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到用自己的生命去架起学生青春的桥梁?

我曾对某些人敬佩不已:在自己的生母或养母生了病,能不顾一切的去养育、照料她们。这种孝子是靠着什么力量去支撑起母亲的脊梁?

我曾被某些人的行为感动不已:当生命之花即将凋零,我们能否选择出“捐献器官”这样伟大的抉择?

《感动中国》像一阵清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疑惑。

全中国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在校车失控撞过来时义无返顾的推开了四个毫不知情的孩子,但她却被校车压在了车轮下……当她清醒过来,面对的孩子们健康平安,而她,却将终生与轮椅为伴。《感动中国》告诉那些深爱着“丽莉姐”的孩子们: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是的,老师的岗位或许永不调换,成就却在世界的四面八方!她/他陪伴着我们走过暖春,走过炎夏,走过金秋,也走过了寒冬。一日师情,永生难忘!正是那沾满粉笔灰的手,支起了我们一代人的脊梁!

一位孝子,他的名字叫陈斌强。当他的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当他发现母亲因记忆流失,而走出家门无法归家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措:时刻将母亲带在身边!

他翻出了藏在床下多年的纽带,小时候,是母亲用这根带子将他们背大,现在,轮到他背她了!

他家在县城,可他是一名教师。每天,他用那纽带将母亲与自己系在一起,骑着摩托车赶往学校。

我看到了他的作息表,上面记得多么详细:凌晨数点为母亲如厕;数点为母亲穿戴;数点为母亲削水果;数点为母亲喂饭……

古有孟宗哭竹生笋,今有陈斌强细侍老母!

《感动中国》赞扬他,也告诉我们: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是的,学着去孝顺父母吧!一句暖暖的问候,一个端水、拿鞋的动作,都会让父母感动不已。莫要等至,父母老了,病了,再去孝顺。那时,就只有背对父母默默拭泪了。百善孝为先!

一个爱国努力的小姑娘,她生命的结尾唱出的是“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她的奖状贴满了整个墙壁!

一个纯真善良的小姑娘,她生命的遗愿是捐赠器官!

她,叫何玥。

她年仅十二岁,正值豆蔻年华的她,家中贴满奖状,年年赢得奖学金!当5.12地震组织捐款时,她不但捐出自己的全部零花钱,还鼓动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

可谁又能想到,死神竟把手伸向了这样一个小姑娘!

她即将毕业,却被查出得了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当她无意中听到自己的生命仅剩三个月时,她对爸爸说,爸爸,我想捐出自己的器官。

终于,在何玥百般恳求下,家人终于悲痛的同意了。

2012年11月17日凌晨零点时分,何玥脑死亡。

按她的意愿,她捐出了两肾一肝,分别唤醒了三个生命!

我们同《感动中国》向她致敬:

“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

张丽莉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师德,更懂得了什么叫做责任;陈斌强先生,让我反省了自己,懂得了真正的孝;何玥妹妹,让我明白,爱,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分年龄!

每个人奉献一点,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与众不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