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遇见的作文 (篇1)
我是康河的一片水草。
我来自遥远的东方,随流逐流,历经漫长的旅行,在康河的柔波中扎了根。
我深深地爱上了这里。这儿有雪白的鸽子,成群结队,牛奶般的雾气常常氤氲着我,有人会划艇经过,他们金发碧眼,吐出优美婉转的异国语言。夕阳的碎片,漾在波光里,伴着大钟的沉闷响声,仿佛沉溺在彩虹似的梦里。这儿一切都好,就是有些孤独。
直到那天,出现了一位先生。他戴着圆框眼镜,梳着背头,穿着西服,斯文而又干净,五官端正,嘴角常常上扬,笑起来温暖和煦,看他的样子,约莫也是个东方人,我有一丝开心。听见有人叫他“徐先生”。我开始憧憬他的到来。
他来时会带着面包喂鸽子,是附近那所著名大学的学生。“真了不起!”别的水草这样谈论他。我知道,他博学多才,我这样卑微的水草,只能暗暗仰慕他。
徐先生有天在傍晚来了,夹着诗集,面容上散发着光芒。“哦,真是一天中最棒的时候!”他叹道,坐在了长椅上。“水草真绿啊!”他抽抽鼻子,“春天该来了。”徐先生开始读诗了。“似乎习惯了等待, 单纯地以为等待就会到来……好啊!怕是只有此刻了吧,康桥,夕阳,钟声,还有,还有……那个梦,”远处的钟敲六下,“该走了。”我因为他的一句“水草真绿”,偷偷欢欣了好久。别的水草们笑我:“你啊,就是太痴。”
许久不见,徐先生再来了,他带着一位小姐,身着旗袍,剪裁得恰到好处,起司头下姣好的面容,不妖不艳,眸子里闪着才学的光。真般配啊。他们愉快的交谈。当小姐走了,徐先生痴痴地说,她有种致人的魅力……他爱上了她,可家中已有发妻,他彷徨、痛惜……徐先生又来了,单只形影,他哭了,因为她走了,他作诗,“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记/这交汇时/互放的光芒……”而我只想他幸福。
他走了,十几年后才回来,有些老了。我用一片片叶子和风儿交换他的消息:他又有了陆小姐,他与发妻分开了,他梦想成真后又破灭,他忙于生计……徐先生留下一首《再别康桥》,一去不复返。
当只剩最后一片叶子,风儿来了,“他死了。”我顷刻间天旋地转,变得枯黄,我闭上眼,再见了康桥,再见了徐先生。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中考遇见的作文 (篇2)
遇见,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每一次遇见都是两人之间的缘分,每一次遇见都是人生的一部分经历,每一次遇见都是生命的成长。所有的遇见分散开来就是我们全部的回忆,所有的遇见连接在一起就是我们全部的生活,所有的遇见叠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从来不变样的遇见,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人们话语中的常客。从先秦时期《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再到南宋时期辛弃疾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后到现在的‘热词’如"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和"最美的年华里,正好遇见你"。遇见,依然不断地在现代的歌词中出现和流行。
提起小学一年级,我便能回想起当年开学时和他第一眼就对不上的样子,还差点打在一起。不过后来我们也就成了朋友,还经常一起去操场闲逛。有一次,我们躺在草坪上,他随意地说了一句"有你这样的朋友真好"。我也回了一句"是啊,我也是"。小学时的友情就是这么简单,能够从一次纯属巧合的遇见中产生。
后来进了初中,我便以为自己要重新在陌生的群体里建立感情了。但在分好班后第一天,我正要进门的时候,他也正要从门里出来,把我吓了一大跳。等到我惊讶的‘指数’恢复正常后,我又和他异口同声地问对方:"你怎么在这里?"真巧,真是太巧了。
命运真是不可捉摸,不仅让我和他在小学时的第一次遇见差点出了事故,还让我和他在初中第一次遇见时吓了一大跳,顺便把他变成了我的初中同班同学。
初中的时间转眼就结束了,我刚把书包在考场门口放下,拿出一本课本准备靠在栏杆上复习,但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他一手拿着课本,一手抓着书包的包带从楼梯间里出来,原来他也是这个考场的,所以就又遇见了。
古往今来,时光飞逝,但遇见仍然依旧,仍在给我们带来难忘的友情,仍在给我们带来人生中的惊喜和所珍视的经历与事物。不过,有遇见,就意味着有分别。分别,就像是古诗中所说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一般,是和遇见相对的。但这像塞翁失马的道理一样,只有先经历分别,才能迎来新的遇见。俗话说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人生难道不亦如此?
遇见,其实并不只是两个人单纯地见了个面,也是两个人思想上的见面,更是一种生命与生命之间的接触,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见面"
中考遇见的作文 (篇3)
人们总说:“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感谢上苍安排了我们的遇见,这是我的一份宝贵的财富。
上了初中之后,语文老师要求我们多读课外书,也推荐了一本叫《暖爱》的书。暖爱,这名字听起来不错,我怀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一本。
一次数学考试,我考砸了,闷闷不乐。回到家,冲进房间,甩出那张藏了一天的卷子,对着一个个鲜红的叉,鼻子微微发酸。不情不愿地拎起一支笔,正准备分析错题时,脑海里硬是挤进了那些零零碎碎的片段:老同学的嘲讽,老师的失望,父母的责怪……一字一句,魔咒般地控制着我的大脑,让我头皮发麻,脑袋一片空白。
“啪!”一支笔甩向桌角,“烦死了!”
天空阴沉沉的,硕大的雨滴毫不留情地砸向地面。
心烦意乱之中,我一手托着腮,一手漫不经心地去抽出那本暖黄色的《暖爱》,胡乱地翻了一下,却莫名其妙被一段话吸引住了——“原来活着的最好态度在于马不停蹄地一路狂奔,而不是辜负,不辜负身边的每一场花开,不辜负一点一滴的拥有……”心渐渐静了下来,平静地读完了这篇文章,抽泣着的嘴角渐渐向上扬起。轻轻放下书,俯身趴在书桌上,这段话和那惨不忍睹的分数在一起,竟意外地和谐……
雨渐渐小了,偶尔几滴雨“啪嗒啪嗒”打在窗户上,现世安稳。
其时的我正从容地定立在屋檐下,大口大口、贪婪地呼吸着这雨后的新鲜空气,仿佛置身于瑶台仙境。几滴剔透的雨珠在屋檐边闪闪烁烁,一阵微风,轻轻一钩,便钩下几滴,绽放于地上,流露出惨痛的晶莹……
回到家,轻轻拿起桌角的那支笔,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释然。
中考遇见的作文 (篇4)
又是一年盛夏。
我抬头看着被高楼大厦分割开的天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眼前却情不自禁的浮现了去年的一幅画面,一幅铭刻于心的画面……
老屋的门前有一片空地,满眼望去,一片荒芜。许久没有人来过了,曾经的美好与欢乐似乎已经烟消云散,只存在于我们的心底罢了。我缓缓地走向老屋,站在锈迹斑斑的门前,抬手拂去了门牌上的灰尘,心中一阵酸涩,本想离去,余光却瞥见了台阶旁一抹与这枯败的灰黄不协调的绿色,我蹲下身去,恍然发现,是婆婆丁!
白色的小绒球在暖风的吹拂下微微颤栗,嫩黄的叶子像小小的锯齿。我小心翼翼的摘下一朵,轻轻一吹,看着小小的花絮,携着清风飞向远方。我轻轻地笑了,心中的那点不快刹那间烟消云散。
“诶,你听说了吗,城郊的那片老房子要拆迁了……”妈妈正与别人闲聊,我一跃而起,匆匆的和妈妈说了声,便立即乘公交车赶往老屋。我静静的站着,看着正在施工的路障,四下张望,却再也找不到那一丛婆婆丁,心底一阵失落,慢慢的走回去。
破旧的屋子很快便被钢筋水泥所取代,现代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却少了几分曾经的生机与活力。这一年,我再也没有来到这里。
阳光刺眼,蝉鸣聒噪。偶然间路过这里,却神差鬼使的走下去。慢慢的走在高楼大厦的阴影下,竟遇见了那抹久违的绿色!
我控制不住的飞奔过去,真的是婆婆丁!锯齿状的小叶子触摸着阳光,白中带粉的根紧贴在大地上,不怕风吹雨打,就像依偎在大地母亲怀抱中的孩童一样。小小的绒球,平淡而洁白,在阳光映照下散发出金色与白色的光芒,它们似乎在阳光下快乐的欢呼,释放着生命的活力。我伸出手,想抚摸那小小的白色绒球,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它并没有放弃!在高楼大厦压迫的阴影下,它依旧在顽强的生长,它挺直了自己的腰杆,迎着盛夏热烈的太阳,肆意而又内敛的绽放着。当机械摧毁着这儿的一切,它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宁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求索”的浩歌冻结在心,待时以蹿发。
婆婆丁啊,一个看似弱小却很伟大的生灵,在广阔的天地间毫不畏惧的站立着,洁白的绒球向着最灿烂的太阳,绽放着自己的坚持与顽强。
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了冬,就有了岁月……
我遇见这小小的一丛婆婆丁,收获了坚持的力量。
中考遇见的作文 (篇5)
人生短短几十载,却有着太多太多的遇见。那日桂花飘香,细雨朦胧,我与他载古巷里的那次不期而遇,荡漾吾心千层波。
正是丹桂飘香好时节,我陪着 奶奶漫步在老城区的小巷里。回奶奶老城区的旧房子瞧了一眼,之后我们便漫无目的地顺着古巷走着。忽得闻见隐隐桂花香,它夹杂在那日朦朦微雨的清新里,沁人心脾。我们寻香而去,走近了些瞧,前方种了好几棵桂花树。
树下醉了一位两鬓花白的老翁,他侧坐着,手中正忙活着些什么。我们走近与他攀谈,正见他手中握了一把做了一半的伞。他微抬起头,手中却忙个不停。“小姑娘,你可知道这是什么伞?”他神秘地问道。“唔……不知道。”我想了半晌,还是没有想出这伞有什么奇特之处,倒是有些像用来跳舞的花伞,可伞面材质又好像不同。他轻笑一声,又几乎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唉,现在的年轻人哟……这是油纸伞呀”我大吃一惊,心想传说中的油纸伞也不过如此,似乎并没有特别之处。
他拉着我和奶奶坐下,轻轻摆弄着手中的伞,好像捧着个宝贝。他手中拿着一捆线,将它一圈一圈扎在伞面与伞柄的交界处,那动作敏捷却轻盈的,不出一会儿竟扎出了一套花样来。嘿,可真厉害!
老人的手上依然忙活个不停,头也没抬地说“这线的花样可多了,横着扎、竖着扎、交叉着扎,花样多着哩!”说完拿起一旁的瓷盘,加了点颜料在里面。大概是要画花纹了吧,我想。可谁知他却站起来,摘了几片桂花瓣,罢了还故弄玄虚地在我眼前晃了晃。
只见他将花瓣放进瓷盘里,与颜料搅拌在一起。我问:“拌进去是做什么?颜色都没变。”这位老人瞥了我一眼,像个孩子一样扬起声调:“香呀!”说完又埋头苦干。刷刷两下,一朵桃花跃然“伞”上,不出一会儿,一只燕子也好似要从伞上飞出来一样,栩栩如生。
我被这场面震撼了,想买下这把伞。他说:“你我有缘,送你咯。”我笑笑说不了,他便妥协:“二十块吧,我爸就是做伞的,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卖的二十。”“这么少?”“是啊,这本来就是一种文化呀,传了这么多年,哪能用金钱衡量……”
那次与他不期而遇,老人对文化的传承,对利益的淡漠,使我无法忘怀。撑一把油纸伞,遮住了屋檐下的悠然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