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读《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有感1500字

2024-01-08 20:29:36读后感打开翻译

读《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有感 篇1

引言

“城市是有灵魂的,许多灵魂聚集起来的灵魂。”

这是掩卷时,我唯一想法。很多人把读一座城比作品茶酌酒,或是细赏一件旷世珍稀的器物,或是一卷繁复的小说。这些作比或许有道理,但于杭州而言,只有以对待一个人,一个灵魂的方式来解读,才不失熨帖。因为,这是座“活着”的城市。

《人间杭州》,作者吴晓波。此书以良渚为起点,以时间为载体,向你娓娓道来杭州的前世今生,从大禹治水到吴越相争,从慧理和尚埋下佛禅的种子到钱镠兴建寺院,从运河烟火喧嚣后的衰颓到电子商务的的崛起……或许读罢,诸君观点可能大相径庭,毕竟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这些无论对错,亦无良坏,都会以你灵魂的名义,为杭州这座城的灵魂再添一笔。

那么,也允许我献上我的心之所感。

正文

生活在一座城市,常常忽略了他的底层逻辑与本色性格。而幸运的是,《人间杭州》让我认识了“活着”的哲学,重新端详起风尘萧瑟里走来的杭州。

杭州有三重人格,钱江为本源,为历史之潮;西湖为人文,为诗词墨韵;运河为烟火,为商流喧嚣。而这三条不同维度的交织的线,追崇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活着”,只与活着有关。

所谓活着不是生存,杭州偏安一隅,命运之手很少把生存与灭亡这种辩题的悲怆绝望推给他。杭州的“活着”是好好生活,是教会人们以何种心态走过短暂的生命。

杭州注定是烟火市井里走出来的哲学家。他没有噬血悲壮的历史,也没有悲剧化的英雄,也因此饱受争议。但这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幸运。正因如此古今西湖满堂花开,无时不能醉倒三千行客。杭州的姿态,永远保持着从容,即使低谷也不过稍有忧郁。

从前,我对杭州带给我的感觉,一直有些矛盾感。杭州当然不失繁忙,街上行色匆匆的人们似乎是每个清晨固定的景色。然而生活在其中,却不觉得杭州是座纷忙的城市,反之,匆匆行人中涌动着一种从容有序,泛着烟火气的闲适。

或许我略略触及了答案。还记得书中写道:“已经一千多年了,这座城市一直与金钱纠缠不清”,人们被欲望驱赶着奔跑,人们在金钱场中周旋,人们追寻最潮流的方式;但人们也不忘与心爱之人在烟雨迷蒙的寺院中烧一柱香,也不忘腊月初八去灵隐寺领一份腊八粥……因为杭州“活着”的哲学太容易说服人了,人们在繁忙中下意识遵循,也就并不冰冷纷乱。

我也被说服过。有一年暑假和同学相约出去玩,我不假思索地提议去西湖泛舟——就是那种2小时50元的手划小舟,去完西湖还能乘地铁去南宋御街转一转。至于为何想到如此行程,当时未尝多想。如今思考起来,大概是真的很久没有体验过乘一叶小舟,只为在水波摇动中寻得水天共色了。结果那天我们在船上坐了4个小时,付了双倍的钱。我的故乡不在杭州,甚至不在南方,却被杭州赋予了寻找偏安的性格。以至于心底永远向往安闲,一旦有机会宣泄,便一发不可收拾。

《人间杭州》读到尾声时,震撼感动之余,也让人不得不思考当今的杭州为什么相同又不同于昔日?这就如同西湖不变,钱江却汹涌呼啸向前。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杭州,再一次把时代推向杭州。古今如一的偏安与时代碰撞,其中必有取舍,必有传承,也就有了不同与相同。为什么杭州有互联网小镇,以及眺望在最前沿的电子商务公司?因为活着即要接受时代的更新,也是活着的哲学才拥有似水般包容的特性,一切都是因为杭州秉承的“活着”的哲学。

明年,亚运即将遇见杭州,世界将领略杭州千年的城市哲理,也将惊奇于传统与时代碰撞出的奇异光彩。

突然想起一句话,“西湖的风景其实并不出奇,使之厚重的是人文历史。”杭州本也是无意义,是历史时间中的无数灵魂碰撞铸就了他的生命,他的过往,他的未来,还有——他的哲学。

偏安一隅,不失桑榆,好好地活着。即杭州。

后言

“杭,渡也。”

——《说文》

读《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有感 篇2

“‘偏安’是它的宿命,也戏剧性地构成为城市的个性。”这是书中作者对于杭州的评价。我却以为,杭州若有属于自己的城市性格的话,那定是鲜亮的,多元化的,富有创新精神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杭州的繁华,自我读到柳永的那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时,便在我心里落下了影子。而大运河,则是杭州繁华的开端。我从书中得知,在隋朝之前,杭州只是华夏帝国的地图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存在,杭州真正兴盛,始于隋修大运河。大运河开通后,只有东西交通的状况被改变,南北的漕运往来密切起来,而作为南部终点的杭州,自然而然地,商业兴盛起来,城中出现了十多个以桥梁为中心的商埠区。读这些文字时,我脑中自然而然的便浮现出了画面:小贩挑着扁担大声叫卖,船夫喝口酒,摇下桨,嘴里兀自哼着不知名的调子,孩童在青石板路上嬉闹……那些声音仿佛就在我脑中回响,我不自觉地有些失落,遗憾于未能亲眼得见杭州的那些繁华岁月,只能从尚存的小河直街中窥得一两分杭州当年的热闹。运河给杭州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杭州带上了些可爱的烟火气,让杭州人喜爱那些不喧杂的热闹,悠闲平淡的生活,那份骨子中的“安逸”大抵是从这儿来的。“运河文化”构成了杭州的一部分,留在了传统的习俗与语言中,留在了端午节运河上的龙舟上,盛饭时说“添饭”上。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运河,杭州便不是完整的杭州。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俗语,杭州之所以能得到这样高的赞誉,西湖功不可没。我幼时常去西湖边玩,与这片湖自是印象深刻。西湖坐拥群山,湖水呈现出一种清透的绿,与苍翠远山,湛蓝天空相衬,俨然一副令人迷醉的山水画,夏日荷花,秋日桂子,冬日残雪,春日绿柳,点缀其中,一年四季,各有各的风光。我初见其时,便惊为天人,后来虽去了许多地方赏玩美景,但仍觉得没有比得上西湖的。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被它的美所倾倒,为它赋诗作词,林逋在孤山隐居,白居易在离杭后仍念念不忘,写下《江南忆》,苏轼自认是“前世杭州人”。西湖给我一种柔美,温婉,但并不柔弱的感觉,它让我觉得,杭州像水,是至清至柔的水,也是穿透石头的水,它让杭州带有一些风雅,有文人的风骨。

吴儿视命轻犹叶,争舞潮头意气象如果说,西湖与大运河是代表古杭州文化的话,那么钱塘江,是最能代表新时代的杭州文化的。我曾去过钱塘江边望潮,潮水接连奔涌而来,那种气势,是让人感觉没有什么能阻挡它向前的。而这时候的杭州,就像那潮水一般,是不断向前进的。自钱江新城建立,市政府迁移,这就标志着杭州“沿江发展”的新时代的开启。我见证着未来科技城落地,梦想小镇建立,杭州被冠上新的美誉“互联网之城”。这些都是我身边切切实实的事,但直到听到亚运会将在杭州召开时,我才恍然意识到,杭州,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了。钱塘江水奔涌向前,一如杭州的高速发展。我认为,钱塘江,是最能代表新时代杭州勇于创新,勇立潮头的精神的。杭州最大的特点,便是具有文化的兼容性,两个时代,三种文化,碰撞没有让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消亡,而是奇异的融合在了一起,它们构成了完整的杭州文化,构成了我记忆中的,我生活的那个最好的杭州。

杭州之所以能承办亚运会这样的体育盛事,其一是因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其二则是因为多元、包容、丰富的杭州文化。经济实力的雄厚得益杭州的商业,旅游业与高新科技产业。而文化实力则源于时代的沉积,源于钱塘江,大运河与西湖的馈赠。杭州文化中的包容性使得它必能欢迎前来的异国文化,与之碰撞出炫丽的火花。相信杭州一定会为我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亚运盛典!我们共同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细细想来,我竟有些感念自己的幸运。在得了这本书之前,杭州在我心中的形象只有个模糊的影子——繁华,美丽。这本书就像那针线,将那些影像一一串了起来,成了一匹上好的绸缎。幸得这本书,我才去探寻了杭州的前世今生,看到了它的另一面,认识到了它的多元化,倒也难怪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了。以书为友,其乐无穷。

读《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有感 篇3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题记

吴晓波曾经在书中说过:“如果在人间,杭州或者是最好的人间了。”他,是一名财经作家,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书中黑白两色的单调图文,却诉说着绚烂的人间——杭州。

“琮”古走来——良渚古城

城市之母——良渚之城,因一柄长方形的石斧而被偶然间发现。而良渚文化中精美庄重,外方内圆的玉琮,还有那象征着神权的精美绝伦的四个兽面图案的纹饰,饱含着我们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如今,杭州在经过无数的历史冲刷后,孕育出的这个东方的“城市之母”,使杭州增添了一份让人瞩目的光彩,在申亚的道路上多了一张金名片,使亚运与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亚运会的吉祥物——琮琮就是源于良渚古城,有着“不畏艰难,超越自我”的精神。他全身以黄色为主,头颈有玉琮的文物样式,还有饕餮纹,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坚强意志。

亚运会的前身是远东运动会,1911年由菲律宾体育协会发起组织每两年举办一次,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中国的上海和日本的大阪轮流举行,在1937年因为世界大战而停止,1951年恢复亚运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此后规模逐渐扩大。一直到我们这次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

“宸”水而居——运河商流

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杭州的战略地位猛然凸显出来,一跃而“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成为地理上的一个重要枢纽,进而极大的促进了杭州经济的繁荣。中土的丝绸、陶瓷、笔砚和茶叶等货物在杭州集中查验后,再通过宁波港发往日本朝鲜等国家,进行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各种贸易,使杭州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商业城市。

城内还出现了十多个以桥梁为中心的商埠区,书中说到:“判断哪个商埠区最繁华,就看哪个桥最高,因为这样的话通过的船就越大货物就越多。”其中尤以拱宸桥最为著名,拱宸桥承载着杭州400多年的历史,记录着杭州这座城市的发展,也自此成为了杭州申亚成功的又一张金名片。

其中亚运会的吉祥物——宸宸就是源于这四百多年的历史而来源的。他全身以蓝色为主额头嵌以拱宸桥的图案,有着“机智勇敢,聪慧灵动”的含义,架起了亚洲与世界人民的心灵之桥。

从筹办亚运会以来,大运河开始提升改造,南起风起东路,北至石祥路,共30。4公里将全线贯通,京杭大运河的二通道也将在亚运会前完工,到时千吨级的轮船可以从山东直达杭州通过,杭州不仅仅改善了运河交通,杭州还完善了其他路网建设,如地铁重建44条道路,累计建成快速路318公里,完成40个高速入城口重装亮相,还集齐了14条地铁路线,大大提升了杭州城市竞争力和生活品质。

心手相“莲”——人文西湖

西子湖,一个画卷中的美景胜地,名副其实,她有西施般的貌美如花。晴天明媚,雨天忧郁,正如苏轼所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她的一犟一簇都令人陶醉。

白居易说:“忆江南,最忆是杭州。”自古西湖便是世人传颂的对象,灵动秀气的西湖,不仅有自然之美,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杭州申亚成功的有一张金名片。

亚运会的吉祥物的也来源与西湖,莲莲全覆盖着青绿色的西湖绿,头饰为荷叶形,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特色。象征着“纯洁、富贵与祥和”传递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

在这次亚运会宣传形象大使朗朗为我们带来的《平湖秋月》钢琴独奏,宣传着杭州的人文之美。糅合了声乐舞蹈,双曲等众多的中外远景的《最忆是杭州》呈现了九曲连台,溯梦千里的杭州的江南之夜,亚运宣传形象大使沙桐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优秀的赞美杭州的诗词作品,在充满意蕴的情境之中领略杭州的文化底蕴。

城市因为时间而有意义,当文化在时间里流淌时,便成了回忆,这些回忆成就了现在的杭州。在明年,杭州即将迎来万众期待举世瞩目的世界级盛会——亚运会,届时杭州将满载着新石器的悠久历史,运用我们便捷的交通来迎接世界各地的贵宾来参观我们的盛会,来体会和感受杭州的文化底蕴。

读《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有感 篇4

在杭州而自居为杭州人的人们,往往带有或多或少的温州血统,但是对杭州的爱可是真真的,他们对于杭州的融入甚至于可以使他们否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确实,老一辈儿,甚至和我这样的新一辈儿,都习惯了杭州的天,地,草木,与这样一本“书”的墨香。

我问母亲说:“杭州在这几年有什么变化没有?“

母亲回答说:“我在杭州待了将近二十年,真的变化不大,就这样生活过来,要说大概就是街上店面换了好几家……“

很奇怪,母亲并不想起地铁通了许多新线路,尽管母亲上班天天会乘。

大概是因为习惯了吧。

我最喜欢,或称为习惯,这座城的地方,大概要算最平常的街市。再吵嚷,再喧嚣,再寂静,再无人的街道,都无一不体现着杭城平淡而又不那么平淡的生活,杭州人的骨子里爱好平淡,但绝对不是偏安,以为曾做过一时的临安。每一种生活:穿着裤衩的安安稳稳的生活,穿着工作服的奔波的生活,穿着睡衣的享受的生活,许许多多的生命与生活,磊成了杭州每一块砖石。

杭州人的烟火气息,不像北京,西安,粗犷而又热闹,相反则清淡的多。不紧不慢,有点像”能动口的不动手”。但是更加兼济着生活,柴米油盐脱不开身。于是杭州的烟火气息在一呼一吸之间成了:“哥,上张妈那儿买点酱油!”或者:“李姐,家里头过的好啊?”。车的銮鸣,鸟儿们的叽喳,人们的呼喊,波杂成了街市上的繁杂。

“街市上的繁杂声应上了杭州人们的脉搏”。一起一伏都是生活。

而在其中流淌的血液也有新有旧。新的是怎么来的,打个比方,街角开了一铺“中式糕点”,对面看不上,开了一家“新中式糕点”,左边一摊看不得劲儿,开个“高级新中式糕点”。就这么来的。在杭城这本书里,夹糅着许多新旧:店有新有旧,路有新有旧,人有新有旧,生活也有新有旧。

杭州人也习惯西湖,从来不把它当做一个景点,而是一个类似公园的闲散消食儿的地方,倒好像别处的人来只是为了看一眼这个小水洼与架在其上的一座小石桥。相比之下,我觉得周围几条美食街更有魅力一点。

西湖的水是由钱塘江来的,说到杭州真的就得莫名的提到钱江,母亲说钱江是杭州的命根子,当然,由“祸水”到“命根”的转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不明白为什么“钱王射潮“这个传说或者故事如此出名,还是得看杭州人的想象力了。在人们如此习惯的杭州烟火之下,必须得有些想象来感动人们的心,来使这座城不会成为只与活着相关的城,而是沐浴在除活着以外的许多意义下的。

由钱江潮而外延的“弄潮儿”的古习,被融进了亚运的徽标。钱朝的弄潮儿们肯定想不到他们为了争个利物在钱江潮里翻涌的时刻,被雕在“敢于拼搏”的精神丰碑上。这也许和我们的民族有着极大的关系,尽管杭州是一座和平之城,从来没发生过什么血腥残暴的屠城之类的,但是“中华民族“这四个字是可在神州大陆上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骨子里的,杭州绝对不会例外,钱江的弄潮儿们在望后的中国,成了每一个杭州人的精神的一部分。

散撒在其中,而生了情怀。乡愁,自豪,自此扎了根,在杭州人的心里有了分量。让杭州人学会了悲伤,也让杭州人学会了热爱。这样的情怀,埋在了杭州街市上淡淡的烟火中,不会让杭州人挂在嘴边,但是却和柴米油盐一起烙在了杭城,这样,明年的亚运又会添重几分这种不可言表的情。

我问母亲说:“杭州人该有些什么情怀?”

母亲随口到:“杭州人哪来什么情怀,被这竞争压力逼得还不够似的……只是后来离了杭州,像失了家,老感觉不大对头……”

不知是谁觉得自己的生活质量不佳归结于城市而发出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牢骚,我仍然不很同意,杭州其实很普通,临安也好,亚运也罢,无非是在杭州的历史上添了一笔,但是杭州,因为她的平淡,因为她的想象,因为她的烟火,因为她的情怀,因为有了杭州人,杭州样的生活,近而因为亚运,让杭州人在哪都心有依靠,在哪都能想到“可以为了杭州而活着”。

读《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有感 篇5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作为在杭州生活了十四年的“老”杭州人,对杭州的各种风情地貌再熟悉不过了。时代的洪流发展至今,我们杭州科技、经济发展也是越来越好,如今也是顺利成为了新一届亚运会的承办城市,这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随着亚运的来临,我便再一次游历了杭州,想更深入彻底地了解杭州,前些日子看到了亚运吉祥物组合的官宣——“江南忆”:莲莲、宸宸、琮琮。莲莲,名字出自于西湖无穷碧色的接天莲叶,头顶的三潭印月,身上的荷花图案,以及全身的碧绿,给人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

宸宸,代表着世界遗产京杭大运河,在大运河的杭州段有一座杭州人皆知的桥——拱宸桥,她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它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古运河终点的标志。从大运河走来,游向钱塘江,游向世界,头顶举世罕见的钱江潮,额头嵌以拱宸桥的图案,充满特色。这次也是借此机会游玩了拱宸桥。那天下起了蒙蒙细雨,空气清新,也十分凉爽,拱宸桥非常雄伟,石阶不断向上延伸呈弧形,好似一座山峰,两边的石栏板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桥上游人如织。桥上的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石凳上说说笑笑,有的在欣赏周边迷人的风景。顺着桥顶往下看,水波涟涟,只见一艘艘古色古香的小船从运河水面缓缓驶过,使得水面形成了一个个小漩涡,无比悠闲,惬意。

最后便是琮琮,名字源于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玉琮,以黄色为主色调,头部装饰的纹样取自良渚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饕餮纹”,富有良渚特色暑假期间,去了杭州很著名的“晓风书屋”,翻开了吴晓波先生的《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杭州。短短25个章节,从琮琮的家——良渚的良渚文明、赋予宸宸名字的大运河到历朝历代的发展、白居易、苏轼等代表人物与杭州的故事以及城市发展的特点,再到如今的杭州令人焕然一新。主要来谈谈莲莲的家乡——西湖,从莲莲的整个外形便不难想到,西湖此地,注定是碧莲环绕,以三潭映月为中心,湖水清澈见底,碧波万顷。吴晓波先生在书中提到:“灵隐寺可以寄托灵魂,西湖足以安顿肉身。”漫步在西湖边,望着一缕缕暖阳,照得湖水波光粼粼,走上断桥,眺望整个西湖,安逸油然而生。说起西湖,一定能想到白居易和苏轼,在李沁离任的三十多年后,五十多岁的白居易被外放到了杭州,这次外放,更像是一次度假兼工作,他在临别长安好友的诗里写道:“杭州五千里,往若投渊鱼。”但是杭州的江湖风景,似乎大大治愈了白居易的心,他不仅为如今的西湖取名为“西湖”,更是西湖的第一宣扬者,在其3000余首诗中,与杭州山水有关的多达200首。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也是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后来的苏轼,两次来到杭州,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写下了“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描述了“西湖十景”之首美如画的苏堤春晓。在白居易,苏轼的笔下,完美诠释了人间杭州的形象。吴晓波先生在书中的第一页便写道:“人间的模样,其实就是命运的倒影;人间的意义,无非就是活着的趣味。”吴晓波先生在杭州生活了这么多年,走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各个角落,最后将自己亲临拍摄的上百张照片与反复修改酝酿的文字写下了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后我们不难发现,他眼中的杭州,是有韵味的,是熠熠生辉的,相信在我们每一位杭州人心中也是如此。

如今,亚运会也即将在杭州举办,这背后蕴藏着的也不仅仅是这么多年以来杭州这座城市不断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处于中国前列,亚洲前列的硬实力,同时也有数千年历史长河以来,各种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的奠基,人文精神素质的软实力。这无不体现着杭州一直以来的情怀与韵味。“如果在人间,杭州或许就是最好的人间了”——吴晓波(文中节选内容皆选自吴晓波《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

读《人间杭州:我与一座城市的记忆》有感 篇6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题记

清晨,雾未散去。

空气里有一种润湿的桂香,一滴一滴凝聚在行人的发梢。窗外,青瓦檐上淌着雨。取一本《人间杭州》细读。

书屋是潮冷的,正对着窗檐,窗檐是润湿的,正对着亚运倒计时的牌匾。总有几把天堂伞在窗前停下,静默地欣赏那跃动的红字。

杭州的禅意

书中有云:杭州之韵所在“人间佛风”,一个从西印度来的和尚,机缘巧合建立了一座流传千古的寺庙,这座沉寂的古城,从此有了自己的灵魂。

沏一壶绿茶,看那茶气悠悠飞腾,晕染开去,书桌旁便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茶烟,粘连着淡淡的灯光,俯下身子,轻摇茶盏,茶中的云儿便漾了起来,倒像是与一朵云对酌了。

岁月静好,杭州人的性格亦是如此,恬静而淡雅,只是把所有的事情做成生意,把生意过成日子。

窗外,牌匾旁的人渐渐多了,老爷爷举着把天堂伞,手握蒲扇,给孙子扇风。小孙子满面红光,兴奋地指着牌匾。“是哦—”爷爷惬意而满足地笑了:“咱们杭州,要举办亚运会哩—”

杭州的“痴情”

歌姬苏小小邂逅宰相之子,互生情愫,却因身份差异挥泪离别。苏小小从此郁郁寡欢,将全部积蓄赠与一位落难书生,年仅十八岁便香消玉殒。

繁华的市井街道,温婉的西湖美景中,柔情总在这座古城中悄然萌动。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多少杭州人为这种柔情唏嘘扼腕,牵肠挂肚?这是杭州的痴情。

雨霏霏,牌匾边的人已所剩无几了。窗外的风景也渐渐隐匿,消逝在一片寂静的时空,只有那牌匾,被星火红光的跳跃所带动,而显得格外有生机了,这雨便不显得如此优柔而情痴了。

小巷口,孩子们挤在屋檐下。他们的衣服湿透了,粘在身子上,显然是刚从雨里耍回来。孩子们围在老奶奶的藤椅旁,时不时发出一两声赞叹。“话说这白娘子啊,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报书生许仙前世救命之恩,嫁与许仙后,被金山寺法海所识破。”老奶奶叹了口气,往藤椅后靠了靠。“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孩子们的身体都快趴到椅子上了,眸子里漾着清纯的光波“许仙终究是信了法海,令娘子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现出了真身……”老奶奶不忍再讲下去似的,揩了揩泪。

“亚运会要来了”一个孩子笑着道:“咱们这么多故事,可不愁没地儿给客人讲了!”“是啊是啊,奶奶,再讲讲梁山伯与祝英台吧……”

藤椅吱呀呀地唱着,静谧的竹香,如碎屑般撒入时间的空隙,在爱情的长河中游荡,又如一叶扁舟,寄语着过去与未来的思绪。它是见证者,亦是诉说者。

杭州的“偏安”

书中记载的偏安,是南宋政权由汴州转至杭州的历史定位。因为“偏”,才使得杭州不那么合乎主流,归于正统。

雨停了一阵,大街上又变得人来人往,他们脚步轻快,走得不疾不徐。

杭州的偏安,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既不符合主流,亦不随波逐流,而是简单的,朴素的,过好自己的日子。

偏安,也不是逃离,只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街边张贴着各种健康生活的海报,杭州的新闻媒体上,总是提到“全民健身”。

且看它潮起潮落,杭州人更愿作沉默的弄潮儿,也不愿作江边聒噪的看客。

青瓦檐边,雨淌下来,一滴一滴落在积了水的花盆里,荡起了一层层细小的水波。

我蓦地想起吴晓波先生说过:“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出现过深刻的哲学家,苦难的诗人亦或是悲剧性的小说家,它不够废墟化,没有悲壮的屠城史……这是一座没有拒绝型人格的城市。”

杭州这座城,它包罗万象,简朴亦情欢;杭州的人,禅意痴情,热爱生活,包容彼此。

窗外,钱塘江边,有小伙子在做直播,他激情四射,眉宇间洋溢着欢欣:“且看这钱江潮涌,热情豪迈,雪白的浪花翻腾,可谓天连水尾水连天。鱼鳞湖,是一份份请柬,是远方好友的呼唤,是扬帆的渔歌……杭州健康好客,杭州包容热情;她温婉情痴,他简朴清欢。”

天放晴了,巷子里偶尔几声清婉的鸟鸣,朝阳刺破云霞,划过天空,似一道云梯,亦或是一条跑道,从牌匾这头,到那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