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秋节的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到了!在这个节日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新沂度中秋佳节。
中秋节这一天,走高速公路是免费的。我们在泗洪就上了高速公路,上高速公路的车子很多,有很多都是从外地来老家过年的。平时这里的人很少,一到中秋假期,人就多了起来。听说,光是中秋节这一天走的高速公路的车子所少花的钱总共累计起来,可以达到两百个亿呢!它代表着我们国家越来越发达,给予平民百姓的越来越多。有些大城市上高速公路还堵车,人们一听说是免费的,赶紧去上高速,真是好消息传千里呀!
我回到我的老家新沂的时候,看见我的姑姑已经找了个男朋友了,姓李,个子不算太高,离多远就看见他在帮助姑姑扛东西。模样不是很出众。有些贪玩,一上车到家里,除了吃饭的时候与人说几句话,其余就看见他一直在玩手机。他的行为有些腼腆,不太擅长与人说话。只看见他与姑姑谈得很投机,姑姑好像很喜欢他似的。他连说带比划的样子,常常把我的姑姑给逗笑。
回到家后,虽然家中多出了一个人,但是我还是感觉有些不对劲,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我的爷爷已经过世了,以前我的爷爷在的时候,我一来家,就会看见他对我爽朗的笑声,我也常常与我爷爷斗嘴。现在我的爷爷不在了,我感觉家里变得冷清多了,只有奶奶与婶婶两人在忙东忙西,爸爸常常给奶奶买一些补品和给奶奶一些钱,但是奶奶都不要,有时候,她都叫姑姑把钱给存在银行里,说什么也不肯花。就这样,十分节约。
吃多晚饭后,我和哥哥出去玩时,看见月亮又大又圆,好像一个大脸盆。我还看见月亮上有一些黑色的`地方,那应该是月亮上的环形山吧!它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圆,在黑夜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显眼,让人一望天就能看到它。它在一个个云里钻来钻去,像在跟人们捉迷藏玩似地。我忽然隐隐约约的看见月亮里面有我爷爷的身影,我觉得,我和哥哥不应该在家里玩电脑,我本来是劝说他的,但是自己却也玩了起来,我感觉自己不应该去玩那些虚迷世界(穿越火线),就像我爸爸常常对我讲的:“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去拾破烂,蹬三轮车。”“在班里低于前五名,你连我以前的那个学校都考不上。”“考试没考好,在家里没有发言权!”
这就是我的这一天感触最深的事情,虽然那是一个平静的夜晚,但是,我感觉,我收到的启发,却不是那么平平淡淡的。
第2篇:中秋节的作文
“月幽林”是我与我的朋友们给费县杏林山庄的竹林戴上的冠冕。虽然这片竹林美丽的名字有许多,像“翠云林”、“清月林”等,但我们都喜欢“月幽林”这个名字,因为竹林的月夜真的是十分幽静清丽的。
中秋月圆之夜,我们的父母去杏林山庄吃晚饭,我和几个小伙伴带着月饼来到了竹林,在竹亭里静坐着。竹林的夜晚很宁静,仿佛在夜姑娘的黑被子里,周围的景物都甜甜地睡着了,竹子挺着笔直的身躯,也进入了梦的世界,只有调皮的风有时会不告而至,搅乱了竹子们的幽梦,这时,一片寂静中,才会响起竹子们轻轻的斥责声。
今晚的月亮来得特别迟,大概是为了在这美好的夜晚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展示出来,准备得太久了,直到夜色浓如焦墨的时候,才从云朵中缓缓地走了出来。月亮的出现使万物都醒了,伸出双手接受月亮的礼物——一件乳白色的纱衣,转眼间便全身都沐浴着银辉。竹子青翠挺拔的腰身,披上轻柔的纱衣,显得素雅而秀美,就像身着绿裙的少女,又罩上洁白莹亮、薄如蝉翼的外衣,分外清秀。
月若银盘,在丝丝云间穿梭、起舞,舞出了柔和皎洁的月光向大地撒去。根根翠竹,与风儿争抢着这柔美清幽的月光,翠竹捧得满手清辉,悠然一笑,哪知这一笑,撒落了掬在手里的月光,给大地铺上了碎银。月越舞越秀,越舞越幽,像一只银白的蝴蝶,在花丛中盈盈起舞,自然而优雅,动人而洒脱。竹子看着看着,也飘然起舞,裙摆飘飞,荡起一阵碧波;衣袖飞扬,升起一片青云。随心所欲,不拘一格,潇洒自在,无拘无束,让人怦然心动。风儿为其伴奏,手抚琴弦,清新流畅的音乐让竹子们展放歌喉,轻轻吟唱。悦耳动人的歌声让月儿陶醉了,在云间轻挪莲步;竹儿也被月迷人的舞姿陶醉了,在风中慢挥玉手。这人间天上的两个舞仙,此刻在迷人的夜色里,舞着,笑着。渐渐地,乐声越来越舒缓,舞步越舞越舒缓,笑声越来越轻柔,慢慢地月亮睡着了。只有银色的月光从月的衣裳里溜出来,静静地落在地上,溅起朵朵银花,映着竹子们淡雅的脸庞,青翠的衣裙,素丽又可人。
啊,那静雅迷人的竹林月夜!每当满月的夜晚,我还会趴在窗台上,望着明月,想起那个与朋友一起赏月的竹林月夜……
后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的故乡不是一个很繁华的城市,只是沂蒙山区一个普通的小城。离开故乡已经两年了,写下这篇《竹林月夜》寄托我对家乡,对朋友的深情思念。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和朋友们再去竹林赏月,再重温那美好时光。
第3篇:中秋节的作文
八月十五是人圆、月圆的日子,但是你们知道养老院的中秋节是什么样的吗?
今年八月十五的这天姥爷决定带我们去养老院看望老爷爷(姥爷同村的表舅),于是吃过中午饭一家人买了老爷爷爱吃的零食便兴高采烈的驱车前往。
来到养老院门口,正巧一位老奶奶打里面出来,我便顺手撩起了珠帘。只见老奶奶开心的摸着我的头连声说:“多好的孩子!好孩子!”我对老奶奶笑笑后就上2楼去找老爷爷去了,可是他不在自己的房间。等了一会儿,老爷爷像孩子一样眼里满含着期待咧着没牙的嘴慢慢的走进了房间。原来老爷爷是去3楼打麻将了,只见他小心翼翼的从兜里掏出一个绿色的塑料袋,从塑料袋里拿出4个钢蹦。咧着嘴兴奋地笑着说:“这4个蹦是刚赢的,今儿过节没事瞎玩呗!呵呵,结果还赢了。”接着看看我们一大家子人眼睛有些潮湿,舔着干干的嘴唇不自然地说:“今天儿子上班,本来说好要接我回家,但是儿媳妇不让。这儿的老人今天只有几个被接回家,唉,算了,上岁数了不招人喜欢了。”我们大家都黯然了,心里酸酸的。这时老爷爷安慰我们说:“不过这儿也挺好,又有人照顾。要是在家里没人管,不闷死也被气死了;这的伙食好,你们不用担心。早上吃的月饼,中午的饺子可香呢,我吃了16个。”说着走到走廊的长凳上坐下和姥爷、姥姥他们唠起了家常。
我和妹妹走到外面看到刚才的老奶奶,只见她眉头紧锁,凝望着远方,我想她一定是在望家呢!老奶奶回过头来看见了我们就像见到了自己亲人似的,拉着我们的手走进她的房间。老奶奶握着我的手说:“我姓王,叫俊巧。我也有一个像你们这么大的孙女,她小时候就爱听我唱歌。”说着便唱了起来:勤劳的人儿,爱唱歌的人儿,睡不着的人儿都睡觉了,我不能睡觉。因为我要保卫、保卫我们的村庄……唱着唱着就留下了眼泪,我的手也被老奶奶握出了汗。我们该走了,老奶奶从抽屉里拿出2块糖塞到我的手里,恋恋不舍的搂着我,出了门我刚下一级楼梯老奶奶就追过来亲了我一口,接着又亲一口,含着眼泪挥手告别。嘴里还喃喃的说:“记得常来看看奶奶。”
虽然,在养老院只呆了30分钟,但是这一天却是漫长的、最快乐、最难忘的。在养老院里你会感觉到老爷爷、老奶奶们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可爱同时又是那么的无助、可怜。你就是他们的孙女,他们的亲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心、照顾我们身边的“亲人”吧!
第4篇:中秋节的作文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月亮又圆又大,正是人们一家团聚的好日子。今天晚上九时左右,我们一家在阳台赏月。赏月时一定要准备好凌角、栗子、月饼等等。各种各样的食品。我往天上一看,情不自禁地说:“哇!今天的月亮真美呀”!再往楼下一看,一个个小朋友提着灯笼一嘣一跳在舞台上欢天喜地的跳舞。我真羡慕他们可以自由的玩耍!突然,妈妈说:“XX,快点来给月亮公公烧枝香吧。“我说:“好”!我对月亮公公说,我真想和这些小朋友一起开心的分享这愉快的中秋节,行吗?月亮公公悄悄地托风姐姐对我说:“孩子,只有在家里才能感觉到真正快乐的呀!”
天空中不时飘来一陈陈欢快的笑声!中秋节真是快乐极了。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中秋佳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所以中秋也被人们称为仲秋。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广为流传。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来到爷爷家。过了一会儿,伯伯、表哥、表姐……都来了,我们一起共度中秋佳节。为了迎接他们,奶奶坐了一大桌丰富的饭菜。饭桌上,大家一边说说笑笑,一边品尝着丰富的饭菜。饭桌上,大人们总少不了喝酒,所以他们便用酒来互相祝福。我们小孩子不能喝酒,便用饮料代酒,互相祝福。浓浓的亲情在饭桌上传递着,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
吃月饼也是中秋一大习俗。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发动农民起义时,用月饼作为秘密传递通知的方法,约定八月十五中秋节起义,起义成功,取得了胜利。后来人们以中秋吃月饼来纪念义军的胜利。现在,月饼已经演变成合家团圆的象征了。
吃过晚饭后,我们大家每人手里拿着一块月饼在院子里赏月。别人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而今年,却是“十五的月亮十五圆”。今年中秋节的月亮犹如一轮金黄的玉盘,高高的挂在静谧的夜空中,点缀了整个夜空,星星调皮地眨着眼睛,好像在祝我们中秋佳节快乐呢,看着这些星星,我会心地笑了。皎皎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照亮了整个院子,风很轻,月光很美,夜空很静,这一切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望着那皎皎的月亮,我心想,一定有许多人现在异处他乡,回不了家和家人团聚,就借皎皎圆月思念家人及亲朋好友。
我爱这美好的中秋佳节!
第5篇:中秋节的作文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