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1
游客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大家还记得我吗?对,我就是上次带大家去颐和园和兵马俑的金牌小导游—董祎晨。来到故宫大家肯定都会去太和殿保和殿,这种皇权集中的地方游览。但今天呢,我们要另辟蹊径,去看一下故宫里面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出发!
大家看,这就是午门。也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的名字跟十二地支,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它凹字型的建筑风格,是的阴阳文化与皇权结合的体现。
过了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呢就是故宫里面唯一的河流,它从故宫的西北方向流来,在罗经天盘中,西北方向属于乾位代表天,所以呀这条河流就叫做金水河。河上的那五座石桥代表的则是天下人都恪守法则—三纲五常。
来,大家接着跟我走。看,这就是故宫里面最大的石头--云龙阶石,它有二百多吨重。上面刻画着九五之尊,九五这组数字,正是来自于的《周易》。
大家看见那座巫山了吗?景山。就是当年崇祯皇帝上吊的地方。老北京城在东南西北中五个地方,都放置了一个镇物。景山呢就是中央那个镇物。
说了这么多,大家对这几个地方都有了解。所以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两个小时后到午门集合,祝你们游览快乐!BYE!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2
女士们、先生们:
我叫王__,大家叫我小王就行了。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故宫博物馆,简称为故宫,就是昔日的皇家宫殿。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为“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年),永乐十八年年)建成。历经有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仄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处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周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故宫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今俗称御花园,占地一万二千平方米。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叠砌而成,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北登高。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建筑艺术的经典之作。
朋友们,因为时间仓促,这次对故宫的介绍就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带大家详细的参观。谢谢合作!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万全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叫我赵导游就行了。今天,我们要去列入世界遗产的一座宫殿——北京故宫。
各位游客,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就是宫墙,而且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也就是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这四个“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现在请跟我一起去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看看!这里是明、清皇帝召见百官、发号施令、举行庆典的地方。全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外有廊柱,殿内外共立72根大柱。殿高35米,殿内净空高达14米,宽63米,面积2377平方米,为全国最大的木构大殿。
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这就是我国的故宫。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或自行参观,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持故宫环境。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4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宋,我刚做导游不久,所以请大家见谅我手里拿着导游词哈,在接下来的几天当中,我将陪伴大家共同游览北京的名胜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是您对北京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好,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50万人,我记得是100万人,肯定是导游词出错了,不好意思,我们继续,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
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
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5
大家好,欢迎来到故宫参观,我姓陈,您们叫我陈导就行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故宫的概况,之后介绍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和。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保护文物,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紫禁城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在中天,故宫正好对着北极星,天人对应;第二种是:因为故宫是紫色的,又是禁城,所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开始营造这座宫殿,到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在之后五百多年里,共有24位皇帝在那里生活居住。紫禁城周围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2万。
故宫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两侧展开,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太和殿是皇上召集大臣上朝和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自1420年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这天看到的是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的。太和殿建筑面积2377,相当于50个教室,高35.05m,相当于10层楼那么高,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太和殿装饰十分豪华,殿内金砖铺地,设有宝座。说是金砖,但是金砖不是用金子做的,金砖是专供宫殿使用的一种高质量的铺地方砖,产自苏州、松江等地,选料精良,制作工艺复杂。因其质地坚细,敲起来发出金属般声音,故名金砖。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大家往太和殿两侧看,是不是有很多个大水缸?它是干什么的呢,对了,是灭火的。大水缸的下面有一个凹槽,是因为冬天水会结冰,往凹槽里放火把就能不让水结冰。
太和殿是故宫里最总要重要的宫殿,许多历史决策都是从那里出去的。太和殿后是中和殿,是皇上上朝前休息的地方。保和殿位于中和殿后,是殿试的地方。考试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称为磅眼,第三名是探花。不知皇帝端坐在上上面,考生是不是会紧张的发抖。皇帝把殿试安排在宫殿内,可见皇帝是多莫重视殿试。
故宫后半部分是皇帝和妃子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乾清宫是后宫最大的宫殿,是皇上的寝宫。宫内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据传皇帝把自己立的太子名字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用这种方法确定皇位继承人,减少为争夺皇位自相惨杀。
坤宁宫是皇后的寝宫,它是唯一一座在中轴线上的妃子的寝宫,也是距离乾清宫最近的,体现了皇后在后宫中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这句话在那里得到了印证。在坤宁宫前有个小的宫殿交泰殿,它是皇后在千秋节日收贺礼的地方。我们参观的只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宫殿,中轴线的.后面是御花园,两旁还有一些宫殿,前半部分是以太和殿为中心,后半部分是一些妃子和宫女的寝宫。此刻解说完毕,请大家自由参观。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6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故宫!这里又称紫禁城,是明朝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在最大最富贵的古建筑群,面积达15500平方米,房屋9000多间。故宫四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墙外四角各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
从午门进入紫禁城,然后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乾明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参观完御花园,可以通过御花园左侧的门进入东六宫依次参观储秀宫,翎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寿宫,太极殿,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明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可依次参观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参观完东六宫可沿东长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可以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贞妃井,最后出贞顺门西行出神武门就可以离开故宫了。
今天我能给你们当导游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跟着大家一起游览了美丽的北京故宫,高兴的度过了一天。希望你们再来北京故宫的时候再请我当导游,我会更好地讲解美丽的故宫的。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7
亲爱的游客们: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张,可以叫我小张,也可以叫我张导。请不要在墙上、古代物品上刻画,也不要乱扔垃圾哦!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它是明代和清代的皇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五大宫之首。
故宫开始建造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06年至1420年。
你们看!故宫的四个漂亮的大门,我来告诉你它们的名字吧!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午门一般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呢!状元、榜眼和探花的人只可以从此门出入一次。后门“神武门”,明朝为“玄武门”,因为玄武是古代四神兽之一。清代康熙年间因避讳改为“神武门”。“东华门”与“西华门”是个“对门”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一座,桥北还有三座门。
快点儿,快点儿,快点儿去太和门吧!太和门里有三座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你们自己去看看吧!二十分钟之后记得回来找我哦!
看!那儿是内廷,内廷就是皇帝、皇后和妃子们生活的地方。快去看看吧!因为内廷比较长,所以拿着你们手中的地图,三十分钟后我们在御花园里碰面哦!
御花园里鸟语花香,草木茂盛。各位家长注意孩子的安全,不要让他们爬假山。还有不要折鲜花和小草哦!
哦,我们到出口了。好了,我们这次的故宫游玩到此结束了。如果下次还想来北京故宫要记得找我哦!在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哦!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8
各位游客,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气势雄伟的古代宫殿故宫了。大家看,这四面墙就是宫墙了,而且宫墙四面者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宫墙四门的角楼都是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
再来看看文华殿。它是明代皇太子读书处。乾清门是故宫中外朝和内廷的分界处,由此向北便是内廷。朝清宫是明、清皇帝住的地方。大家知道吗?《还珠格格》这部电视剧就是故宫拍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大家可以在这座名字叫堆秀山的假山前拍照留念。
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
游客们,接下来的时间就让你们游赏吧,但要记住哦,垃圾请不要乱扔,以免破坏这美丽又雄伟的世界遗产。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9
各位游客: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北京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DAVID。
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上,距市区50公里,是闻名世界的古人类遗址,素称“北京人之家”。
“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约25-6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他们曾在龙骨山的石灰岩洞穴里居住留下了大量遗物、遗迹和骨骼化石,特别是大量的用火证据,证实了“北京人”当时已能用火取暖、熟食和吓退野兽,为研究人类进化提供了生动而力的实证,除“北京人”遗址外,在这里还发现了距今约10万年前的“新洞人”化石和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化石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遗址,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生物史和人类史“博物馆”。
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1930年发现,1933~1934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由裴文中主持进行发掘。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了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埋葬。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18865±420年。
山顶洞分为洞口、上室、下室和下窨。洞口向北,高约44部分米,下宽约5米。上室在洞穴的东半部,南北宽约8米,东西长约14米。在地面的中间发现一堆灰烬,底部的石钟乳层面和洞壁的一部分被烧炙,说明上室是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在上室文化层中发现有婴儿头骨碎片、骨针、装饰品和少量石器。下室在洞穴的西半部稍低处,深约8米。发现有3具完整的人头骨和一些躯干骨,人骨周围散布有赤铁矿的粉末及一些随葬品,说明下室是葬地。下窨在下室深处,是一条南北长3米、东西宽约1米的裂隙。发现了许多完整的动物骨架,推测它们是在人类入居以前,偶然坠入这个天然"陷阱"之中的。
在山顶洞堆积中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共54种,其中哺乳动物有48种,大多数属华东、内蒙古和东北地区的现生种,绝灭动物只有洞熊、最后斑鬣狗和鸵鸟3种,仅占动物总数的12.1%。由此表明山顶洞是晚更新世末的洞穴遗址。
山顶洞的人类化石共代表8个男女老少不同的个体。由头骨缝的愈合程度和牙齿的生长情况看,其中5个是成年人,包括男女壮年和超过60岁的老人,1个是少年,1个是5岁的小孩,1个为婴儿。
山顶洞人的体质已很进步。头骨的最宽处在顶结节附近,牙齿较小,齿冠较高,下颌前内曲极为明显,下颏突出,脑量已达1300~1500毫升。这些特征和现代人相一致。男性身高约为1.74米,女性为1.59米。
关于山顶洞人的种族,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曾认为老年男性头骨的测量指数很像西欧的化石智人,如克罗马农人,但根据形态观察,又可确定是原始的蒙古人种。女性头骨之一属于美拉尼西亚人类型;另一具则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甚至认为这些不同种族的成员组成了一个家庭。中国古人类学者的研究认为,老年男性头骨几乎所有的面骨测量指数都和现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种相近,而远于西欧的化石智人。从形态方面观察,头骨的许多特征,如鼻骨较窄,有鼻前窝、颧骨突出并且较直,以及有下颌圆枕等,都属于蒙古人种的特征。女性头骨之一,由于人工变形,不能作分析种族的正常依据。但其面骨部分的主要测量数值和指数,都接近现代的或化石的蒙古人种,其相似程度大于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相似的程度。所有的形态特征也都更接近于蒙古人种。另一具女性头骨的测量结果表明,她是与爱斯基摩人、美洲印第安人和中国人有密切联系的原始蒙古人种的代表。她比以上两具头骨具有更为显著的蒙古人种的典型形态特征。
山顶洞人代表原始蒙古人种,但个体之间尚有一些差别,表明当时蒙古人种正在形成之中,一些形态细节尚未充分形成。但有的学者认为,种族形成的时代比山顶洞人要早得多。
山顶洞人的石器数量很少,总共25件,都不具代表性。砍斫器只有3件,用砂岩砾石打制而成。刮削器都是用燧石或脉石英石片制成的,其中一件凹刃刮削器制作较精致。两极石片(或称两端刃器)多为脉石英,两端有石屑剥落的痕迹。这种石片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很多,山顶洞人沿用了同样的方法制作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仅针孔残缺,残长82毫米,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它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还有1件赤鹿角,枝叉被截去,表面经过刮磨,尖头残缺。有人推测可能是做矛头使用的。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穿孔兽牙最多,有125枚,除1枚虎门齿外,馀者为獾、狐、鹿、野狸和小食肉类动物的犬齿,均在牙根部位两面对挖成孔。有的因长期佩带,孔眼已磨光变形。其中5件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成串的项饰。穿孔海蚶壳3个,在铰合部以下处磨穿成孔。制作得最精巧的是7颗小石珠,原料为白色石灰岩,形状不规则,大小相近,最大的直径为6.5毫米,孔眼由一面钻成,珠表面被染成红色。它们都散布在头骨附近,可能为头饰。石坠系用天然的椭圆形黄绿色岩浆岩小砾制成,两面扁平,其中一面经人工磨过,在中央对钻成孔。还发现1件鲩鱼的眼上骨和4件骨管。前者在边缘处钻一小孔,局部染成红色;后者用鸟骨制成,管体光滑,有摩擦痕迹,表面有短而深的横沟,多少不等但排列一样,显然是为了接系其他饰物特意刻出来的。
山顶洞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现在当地的情景相似。山上有茂密的森林,山下有广阔的草原。虎、洞熊、狼、似鬃猎豹、果子狸和牛、羊等生存于其间。山顶洞人以渔猎和采集为生,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野兔和数百个北京斑鹿个体的骨骼,应是他们狩猎的主要对象。在遗址里还发现鲩鱼、鲤科的大胸椎和尾椎化石,说明山顶洞人已能捕捞水生动物,把生产活动范围扩大至水域,这标志著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能力的提高。
山顶洞人的石器虽然不典型,但骨器和装饰品制作得十分精美。他们掌握了钻孔技术,不仅会一面直钻,而且能两面对钻。在鲩鱼的眼上骨和直径只有3.3毫米的骨针上钻出细孔,表明技术已相当熟练,制造钻孔工具的技术已达到相当水平。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技术。尽管这种技术仅用于制造装饰品,但却为以后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山顶洞人还懂得用赤铁矿粉末染色的方法,这使得装饰品更加鲜艳美观。钻孔、磨制和染色技术,都是以前时期所没有的,这些新技术的运用显示出人类生产技能的提高,也使生活内容更加丰富。骨针的出现意味著当时已会缝纫。缝缀起来的兽皮既可搭盖住所,抵御风寒,也可掩护身体。而装饰品的出现,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山顶洞人将死者埋葬在下室,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有人认为尸体上及周围的赤铁矿粉象征血液,人死血枯,加上同色的物质,是希望死者在另外的世界中复活。
山顶洞人也使用火。根据他们已经掌握的摩擦和钻孔技术来推断,山顶洞人能够人工取火
关于北京故宫导游词 篇10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北京故宫。今日能当大家的导游我感到非常荣幸,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让大家度过美妙的故宫之旅。
各位伴侣,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线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屹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年,位于端门之北,宏伟壮丽。
故宫第一进院落,就在我们面前,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妙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就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听完了一以上那些介绍,你应当对北京故宫有些了解了吧!可能你还不知道吧,连皇帝的'住宅都是那么井井有条!
游客们,我感谢你们来到故宫,故宫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让我们共同疼惜她,享受她,一睹她宏伟壮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