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提高师德师风素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心得体会

2024-06-24 10:57:01心得体会打开翻译

第一篇:提高师德师风素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心得体会

通过这样的师德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真正的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再则,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在一本书刊上,我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节自习课上,一名教师因辅导学生练习,故托堂几分钟。这时,外面起了雨,某学生讲台放了一张条:“你耽误了我们放学时间”。教师见后,并无不满,而是公开向学生道歉,并把自己的伞、雨衣送给同学们。教师的素质体现在生活中的点滴上,如上述教师无爱生之心,恐怕很难让学生敬服、理解,以至于对以后的上课状态、心理反应和师生沟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而又极其艰辛。之所以说责任重大,是由于教师肩负着培育下一代接班人的责任。抽象地说,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之所以说艰苦,是由于教师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较低,甚至处于相对清贫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无私奉献,否则,如果以待遇对待工作,那么,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会重任。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谁没有受过恩师的指点?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地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

第二篇:提高师德师风素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心得体会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学习,我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把握。我深刻的领悟到对教师职业道德尺度的把握,这种尺度的把握,既能维护自身道德的形象,又能在这种形象的树立中,影响着学生的正面发展,因此高校教师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这次学习,我有以下一些体会:

教师职业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行业职业道德的不同,教师并不是只维持与学生之间的知识鸿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关系和医生与病人之间的知识关系不同,病人只在医生的治理中恢复身体的健康,但对医生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并不需要去学习、去了解。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关系,是缩小这种知识的鸿沟,而不是维持这种知识鸿沟;教师不能维持与学生之间的社会距离;教师不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而与学生之间是互惠式的关系,教师离开了学生是不能存在的,教师的职业具有利他性的特性,教师的工作是要引起学生的变化,服务学生的发展,真心为学生服务,学生获得发展,获得了提高,教师也就获得的'提高和发展,教师的道德魅力影响着学生。这一点使我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有个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未必就能成为一个道德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在专业实践中,按照某种既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去行动,这句话我感受到巨大的分量,道德的要求并不是那种都需要超义务的道德要求,而只践行义务的道德,恪守底线的职业道德规范。如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犯了错误,扰乱了课堂教学秩序,教师要求学生到教室外面站着,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衡量,这无疑是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这种冲破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底线的要求,显然是不可取的。当今社会里,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传统的职业素质关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高校教师需要建立符合时代的职业素质观。高校教师的专业应涵盖教学、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几个方面,目前高校教师职业晋升制度一般只局限于专业知识与研究能力的提升,对教学技能和社会服务重视不够。教师不仅要有学科方面专门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技能,更要有育人的知识与技能。

处于道德品质成长期的青少年,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要求教师不仅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促使着高校教师在职业实践上时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大学生在道德上具有极强的向师性。在学生眼中,教师代表着知识权威,是正义的化身,因此,他们的知识才能、个性倾向、生活态度,极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活实践中,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真正成为学生的模范。大学生在心理上具有极高的发展欲望。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具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自我意识强,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在课堂上传授死气沉沉的书本知识,却要求教师提供一个探索、研究和实践的宽松环境便于自身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时刻为学生发展着想的意识,用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面貌引导学生和发展。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竞争最后都归结于人才、教育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教师要胜任当代社会教育工作,不仅要有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21世纪时代的呼唤。作为深受社会尊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光荣一员,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就成为我们的必修课之一。

教师的作用与教师职业道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代起,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教师的双重职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在教育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我认为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这是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基本观点。因为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他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他跟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主要通过教师来体现,教师按一定的社会教育方针、政策去培养人,使学生的身心朝着社会的要求方向发展。

那高校教师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呢?我认为有一下几个途径:通过德育教学引导和培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所谓德育是“把一定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和引导高校教师加强自我修养,为教师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通过行为养成教育引导和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引导和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忠诚、责任感和富于主动性,敬业乐业、踏实勤奋、竭尽全力地工作态度,这样才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要,同时也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职业道德修养实质上是两种对立的道德意识之间的斗争,是善和恶、正和邪、是和非之间的斗争。对于一名新进高校教师来说,要取得职业道德品质上的进步,就必须自觉地进行两种道德观的斗争。任何一个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一方面靠他律,即外在的培养和教育;另一方面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即自我修养,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一定会注重自己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人民教师!

第三篇:提高师德师风素养,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心得体会

一、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如果我自己怒从心头起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