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工作总结内容页

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2024-05-20 17:42:01工作总结打开翻译

篇一: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此次平山县南街村调研情况,得出如下数据及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身体状况及医疗情况

1.在访问调查的老人中有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能够自理,的老人部分或不能自理。其中经常体检(一年一次以上)的老人占三分之一,而其余的老人很少或从未体检。

2.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老人参加了新农合,的老人选择了商业保险或其他医疗保障,但仍存在的老人没有选择任何医疗保障。

3.在就医的问题上,的老人选择“大病去医院,小病在家吃药”,而的老人生病立即就医。不就医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和手续繁琐。

(二)农村养老的现状与特点

1.在访问的老人中,以上的老人依托家庭养老,入院养老及居住社区养老占6%左右。老人大部分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相当多的老人单独居住,而他们感情与生活上和子女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2.半数老人希望可有子女照顾日常生活,另有很大比重的老人能够自己料理,请家政保姆及住养老院者只占很少比例。

有以上数据分析,农村养老方式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形式,以社会养老为补充养老形式。

(三)关于农村养老院的情况

农村中只有很少的养老院,而且有部分老人并不知晓养老院的具体位置。此外,养老院的环境较差与收费超出部分老人所能承受的费用,是老人不愿进入养老院的原因是之一。

另外,有部分老人不愿去养老院是因为担心周围邻居的评论,担心邻居认为子女不孝。

(四)农村老人的生活情况

农村老人,左右老人有退休工资或养老金,老人靠子女提供和生活费用,10%左右老人办有养老保险,20%左右只依靠务农获得生活费用。目前,多数老人的工作是帮子女带孩子,另外,务农、家务、个体经商的老人也占一定比例。

绝大部分老人不担心子女不会履行赡养义务,一部分老人担心没钱治病及年老孤独寂寞。在“子女不孝,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假设下,多数老人会向村委会或组织反应,让其出面说服教育,而少数老人会选择忍气吞声,自谋生路。

生活中,老人经常倾诉的对象是老伴、子女及周围的邻居亲友,也不乏老人会向孙子女和村干部倾诉心声。老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牌、麻将、下棋以及跳老年健身操,几乎所有老人都会选择的娱乐活动就是看电视。

篇二: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为了更好地关爱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增强老年人的饮食健康意识和能力,12月1日,镇海区龙赛医疗集团蛟川院区特邀孙玉红副主任护师在蛟川街道云龙福利院为老年朋友开办了一场有关健康饮食的主题活动——“食在当下、健康未来”健康知识讲座。

在讲座中,孙玉红指出,老年人要合理饮食、健康生活,每天摄入的食物要多样,每天应做到以谷类食物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食物,常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等等。孙玉红提醒,老年人要想有健康的体魄,不仅要知道如何合理饮食,还要坚持体育锻炼,更要做到饮食与运动相结合,注重膳食营养搭配,健康饮食是健康快乐的根本。

此次讲座不仅普及了健康饮食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增强了老年朋友的健康保健意识,让他们对老年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科学饮食,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健康自我管理能力。

篇三: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对当前农村养老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刻不容缓、势在必行。xx县日前就此作了专题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

目前,xx县有60岁以上老人万人,占总人口的;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万人,占总人口的,按国际通行标准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根据对该县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希望入住老年公寓的人数占老年人总数的左右,迫切需求的有5%左右,按此测算,全县约需万个养老床位。

xx县现有养老机构21家,共有床位1000个,床位数占老年人口的左右。21家养老机构均为公办,其中农村敬老院20家,有床位930个;县城老年公寓1家,有床位70个。养老机构共有工作人员103人,其中农村敬老院91人,县城老年公寓12人。乡镇敬老院、县城老年公寓入住分别达到86%、100%,县城老年公寓床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养老机构收费一般不高,县城老年公寓对生活能够自理的每月收取420元,生活不能自理的收取670元;农村敬老院供养标准为每人每年20__元,由县财政统一拨付。这些收费标准,均由该县物价部门核定。

二、面临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急需改善。以xx县为例,该县农村敬老院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不少附属用房严重损坏,许多设施年久失修。自20xx年省“关爱工程”实施以来,该县农村敬老院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基数较大,急需改造的房屋仍有500多间。同时,养老机构规模普遍较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影响了“自我造血”和做大做强。

二是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的单位性质和经费来源不够明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所以难以吸引有专业管理和护理知识的高层次人才。在xx县农村敬老院91名工作人员中,真正从事服务工作的50人左右,入住老人与工作人员比例为16:1,且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程度较低,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粗放的问题。

三是服务内容明显滞后。多数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少,一般只能满足老人吃、住、照料的生存需要,不能满足老人们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方面需要,难以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对老人缺少吸引力。

四是政策扶持难以落实。上级出台的优惠政策,比如《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苏政发[20__]96号)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落实到位,比如民办养老机构很难获得划拨用地、地价优惠,而且无法享受低息、无息贷款,甚至商业贷款,严重影响了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

三、几点建议

1、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政府义不容辞。建议将各级政府发展养老等社会福利事业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增加刚性指标。同时,认真落实有关优惠政策,坚决消除“中梗阻”现象。

2、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建议明确农村养老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吸引高层次管理、护理人才,扩大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

3、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议进一步细化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财政、税费、金融、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独资、合资、民办公助等形式创办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等形式参与公有养老机构的改建和扩建。

4、构建经费保障体系。建议将养老服务经费列入各级政府预算,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稳定、持续的财力支撑,并随财政增长作相应调整。

5、整合养老服务资源。建议整合民政、卫生、教育等部门相关资源,将农村养老机构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农村医疗大病救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职业教育机构设立养老管理与服务、老年护理、老年社会学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为养老事业培养专业人才。

篇四: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质量的教育”(当代教育家叶澜的名言)。XX年,我校提出“人性化管理,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的管理观,让广大教师深深体会到幸福、乐观、积极向上。继上学期,学校对教师将继续抓“关爱”两字,让每一位老师享受幸福、享受快乐。

一、用“心”,关爱教师。

笔者拜读过《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方法,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使职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有精神上的满足,能在工作中成就事业。在生活上关心帮助老师,是学校的用“心”策略。学校党组织对生活困难的师生摸清底数,建档立册,掌握困难师生底数和生活情况,建立台帐,实行分类管理,并于每年7月份和12月份报县教育局党委备案,全面掌握师生的生活状况,实施动态管理。要组织开展“联、帮、促”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联系2个困难家庭,使他们能够改善生活。采取党员个人提出承诺事项、党组织审核把关、公开向师生承诺的办法,为老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在服务老师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有帮扶能力的党员要与生活困难老师结成帮扶对子,有条件的党员每年都要承诺为老师办一两件实事,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老师的捐赠活动。xx中学有10多位教师都居住在龙门县城,有一半老师是住校外,早读课时间早,春季下雨天多。老师到校外吃早餐不方便。因此,多数教师空着肚子上班,倒是件正常的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决定春季供应“早餐”,目的是让教师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虽然早餐不是很丰盛,但能保证每位教师能按时吃暖吃饱吃好。学校的这个举措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更是校园和谐、温馨的集中体现。

二、用“情”,激励教师

“让教师体验成功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这是为教师创设的目标。本学期继续推行“师徒结对”和“集体备课”活动。关心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提高。学校把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工作能力做为关爱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结合实际,制定教师业务学习培训计划。根据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学校在财力困难的情况下,挤出部分资金给全校老师开展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新知识、新业务培训。为教师提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在倡导集体合作的同时,还积极创造和谐的从教环境,让老师们享受集体的幸福。本学期,我们开展了年级组办公室、先进教研组的评比,在评价的措施上我们更多地采取整体性、捆绑式评价。既注重在教师个人方面开展各种评优争先活动,更重视在教师群体层面上开展各种争创活动,强化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和组内成员的凝聚力,以促进组内成员的自主合作,和谐发展。同时,校长亲自牵线,鼓励青年报名与龙门中学教师拜师结对,目前已有22名教师与龙门中学的教师成为师徒关系。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共同成长,体验自身发展的幸福。

三、用“管”,服务教师

“管理是两个词:‘管’是建立一种秩序和规范;‘理’是建立一种诊断和引导的机制与文化,二者不可偏废”。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因此,领导“管”你的论文撰写、“管”你的案例分折、“管”你的科研能力、“管”你的教育教学能力、“管”你的教学质量、“管”你的先进及学科称号评选等等。本学期,学校领导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及发展空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二年、三年、五年成长规划,并根据青年教师自己所制定的目标,每年进行考核。对任劳任怨、尽心尽责的青年教师,给予表扬,肯定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点滴成绩,弘扬优良作风,实现学校与教师双赢。关心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政治进步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本学期学校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解决好教师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教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创造条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经常开展对教师的谈心活动,采取党员与教师交心恳谈、组织教师座谈等多种方式,倾听教师的意见,及时了解掌握教师的思想状况,对教师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针对性地做好经常性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解决思想疑难问题。要认真总结宣传教师的先进事迹,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要及时进行表彰,努力树立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人性化管理,是在服务学校大局的前提,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自我管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和热情,是全小追求的目标。

四、充分发挥工会效能,把“关爱教师”活动落到实处。

本学期,xx中学工会为丰富广大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工会在认真听取大家意见的基础上,积极筹划、组织教工之家活动,确定了每月一次的“教工之家”活动日,开设了图书、象棋、围棋、跳棋、扑克、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项目。通过活动不但愉悦了心情,更增进了师与师之间的交流和友情,达到和谐发展之目的。让工会真正成为教师们温馨、亲切、信赖的家园。

五、开展了学生关爱老师的活动

学生关爱教师,也是学生关爱自己。是检验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成效的一种体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来自学校、社会、教师的关爱,也需要自身加强约束和锻炼,以提高自已的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关爱他人、关爱教师,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三月份举行了我让教师感动——“拿什么报答您,我的教师”主题征文比赛。

(1)活动内容:每个学生做一件让教师感动的实事;写一篇以报答教师教育之恩、立志成才为主要内容的作文。

(2)上交时间:三月下旬交政教处。

(3)活动方式:各学校将收到的作文全部张贴进班级专栏,对优秀作文在校广播站广播和校专栏张贴,大力宣传关爱教师的先进个人和事迹。

2、万封贺卡送教师

全校同学以班为单位,每个班制作并写一封贺卡,向教师祝福新春佳节,祝福教师节,祝福生日,表达感谢和敬意,并由班委会、学生会收集后组织学生代表统一送到教师手中。

3、七月份组织学校爱心大行动

组织学生假期开展“向教师服务”活动:包括打扫卫生、文艺宣传、教师调查、为教师做好事等活动。要求每位同学在假期撰写实践报告,家长签字,开学上交。

以后学校会开展更多“关爱教师”的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教师、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积累经验,查找不足,逐步建立关爱教师身心健康的长效机制,做到关爱教师健康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篇五: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为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防病强身的意识和能力,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人人享受健康”的氛围。6月17日,永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锦阳花苑社区二楼会议室举办“老年人保健知识讲座”,此次活动吸引了30余名老年朋友参加。

讲座上,永红医院的沈医生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工作经验,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这四种中老年人常发病理及预防措施,就如何做好合理膳食、如何合理运动并保持心态平和,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和老年人眼疾症状、癌症病征等知识作了交流。沈医生语重心长的告诫、富有哲理的语言赢得了在座中老朋友的阵阵掌声。

通过举办中老年人健康知识讲座,普及了健康知识,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激发了老年人关爱自己、关爱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识。

讲课结束后,许多老同志就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向褚医生咨询,进行了互动交流。

篇六: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全区参加“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的农牧民人数约有85万人,还不到全区农牧业人口的7%,而90%以上农村牧区人口的老年保障,几乎全部依靠家庭保障。而随着城镇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牧区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村牧区面临的人口老龄化压力与日俱增,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现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家庭养老功能日渐弱化,农村老年人赖以养老的主要模式受到挑战

一是农村牧区人口的老龄化日趋严重。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__年底,农村牧区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为,预计到20__年前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将比现在高出2—6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牧区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农村牧区家庭结构出现了小型化的趋势。据抽样调查统计20__年农村牧区家庭户均人口下降为人。家庭小型化使农村牧区老年人“养儿防老”的压力增大。这种压力一方面表现为经济供养,另一方面是与父母分开居住,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独自生活。

三是土地养老功能弱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牧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这不利于农村老年人利用土地所有权的置换为养老提供一定的保障。由于土地比较收益不断降低,土地在农牧民家庭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农牧民难于完全依赖土地实现养老保障。

四是农村牧区劳动力流动的增强,迅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弱化了家庭的内聚力,也淡化了孝敬老人、赡养父母的传统观念。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单一。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方案中确定的缴费原则是:“坚持资金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根本无法兑现集体补助和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绝大多数普通农牧民得不到任何补贴,在这种资金筹集方式下的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储蓄和鼓励性储蓄。既未体现“社会保险”,也未体现“社会共济”,名不符实的“养老保险”使农牧民难以接受和认同。

二是保障水平低。民政部门实施的《基本方案》考虑到农村牧区发展条件的差异,规定了农民交纳保险费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2元、4元、6元、8元……20元10个档次缴费。但是由于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普遍水平低,家庭生活困难,再加上农牧民对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缺乏信心等原因,大多数地区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保费最低的档次。这样低标准、短周期的资金周转难以达到养老保障作用。

三是体制不顺,管理混乱。从目前已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地区的情况看,农村社会保险机构只在县级以上才设立,乡镇还没有健全机构,行政村也没有设立代办员,专业人员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技术落后,管理混乱,还出现了个别违规操作的挪用和挤占行为。

四是经费短缺,工作开展困难。根据《基本方案》规定允许从基金中提取3%的管理费来弥补业务经费的不足,很多经办部门就是依靠这笔费用来维持日常的业务工作。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同级财政从未划拨过农保工作的专项经费,致使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

另外,随着我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牧区大量集体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失地农牧民和进城务工农牧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失地农牧民,由于征地的安置补偿机制不健全、社会保障缺位,其中相当多的人成为“无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人员,直接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失地农牧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下岗工人问题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给于更多地关注。

二、建立和完善我区农村牧区养老保障的政策建议

1、提高对农村牧区养老问题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重要性的认识。这主要指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农村养老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决不能将养老仍然看成是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老龄化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家庭养老势单力薄,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保持足够清醒的认识。多年来将老年社会保障视为城镇居民的专利,这不符合社会保障的公平价值原则,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思路相背离。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潜在危机,万万不可持无关紧要的态度。

2、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机制。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是与传统大家庭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相联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老年人最感舒服的一种方式。虽然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使家庭养老受到严峻挑战,社会养老成为现代必不可少的养老方式。但是家庭养老并不是就要消亡,相反,它还是一种很重要和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这是由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目前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国家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养老方面,而且,中国人传统的亲情养老,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也无法取代。因此,家庭养老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会被社会养老完全代替。在目前我们应积极培养、发展和完善它。要积极建设和宣传新的养老观,鼓励和支持签定养老协议书,充分发挥老年协会组织对强化家庭养老的重大作用,加大执法力度,对不赡养老人的子女严格执法等等。

篇七: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亿,占总人口的。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

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

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

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

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

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在农村地区,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只要尚有一点点劳动能力,或者有亲人可以依靠,谁也不愿享受“五保户”的供养。

储蓄养老:是一种最典型的自我养老方式,即老年人依靠日积月累、勤俭节约的积蓄养老,但这种养老方式在农村越来越缺少实用价值。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得的收入有限,尽管辛苦劳作和省吃俭用,但盖房、子女教育、医疗等各项开支却很大。到了晚年,其积蓄难以保障养老的基本需求。

二、人口老龄化对传统农村养老模式的挑战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发展差距大,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长期以来,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日趋严重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必将对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提出严峻挑战。

1、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加大了农村养老的压力。

2、老年人口的高龄化降低了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农村老年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未读过书的占一半以上,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占到九成以上,低素质决定了农村老年人口大部分都是体力劳动者,年龄对他们的自我养老能力影响很大。老年人口中高龄人群比重的增加,降低了老龄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同时也降低老龄人口自理能力。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无疑加重了农村养老的负担和压力。

3、农村家庭的小型化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农村家庭的子女数也大大下降,导致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的比例上升。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使过去一般是多对夫妇供养一对老人变成现在一对夫妇供养两对及两对以上老人,无论财力上还是精力上,都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

4、“空巢老人”的增多,独身老人比重上升,加大了农村养老的社会化需求。传统的家庭养老不仅由子女为老人提供经济保障,更重要的是生活照顾和精神抚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后,虽然也履行了在经济上供养父母的义务,但考虑到进城农民的自身经济状况,供养的程度是有限的,而且无法给予老人必要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时,农村老人尤其是高龄人口中独身老人,由于缺少了“老来伴”,没有在生活上相互照应、在情感上相互慰藉的对象,使得养老更加困难。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现状

(一)农村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农村的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相关的调查显示,占人口总数20%的城镇居民,享受全国89%的社会保障,占人口80%的农村居民,仅享受到了社会11%的社会保障,在县城以下集体单位的1000多万职工和20__多万城镇个体经营者基本上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二)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挑战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子女的赡养压力增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我国农村主要的家庭构成模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面临着承担四个老人的赡养义务,同时还有一至二个子女的负担。

(2)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给家庭赡养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内地农村人口大量向经济较发达的城镇流动,这些“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人员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

(3)随着农民观念和家庭规模的变化,传统的大家庭模式正在被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家庭养老的保障功能正在弱化。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管理水平较低

事实上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一直都是一项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都很高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存在着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很严格,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做法就是管理、缴费和实施的使用三权分离,互相监督,这样才能保障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使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过程更加顺利,使基金的运营更加畅通;但就我国现行的农村保障基金的管理办法却是管理、缴费和实施使用三权集于一身,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挤占、挪用、贪污、挥霍农村养老保障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农村养老保障的现行制度和法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协调

从现状来看,我国现行农村养老保障的制度和法规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是以土地为中心的正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人均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镇,使得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其次,新型的社区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障模式仅仅在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农村较富裕的家庭存在,很难推广普及。与此同时,我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年人比重达7。51%的农村老龄化压力更加不言而喻。

篇八:老年人健康评估总结范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然存在很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意见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

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随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20__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许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大多数当地老人乡愁情结较重,不愿离开生养他们的故土。许多当地的老人,一辈子在石哈河农耕放牧,对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依恋,即便现在子女有条件接他们到城市中享受更加完善的养老体制,他们也更愿意留在当地安享晚年。

(二)当地养老体系建设较为落后。石哈河地区贫困人口居多,医疗条件较为落后,除了互助院以外,其他养老机构建设几乎为零,当地农村人口的自我养老能力随着年龄增大和身体状况的弱化不断降低。

(三)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石哈河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流出现象严重,留守在当地的多为空巢老人,生活缺少依靠。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帮扶责任人在很大程度上帮扶了当地的孤寡老人,甚至部分老人反映帮扶责任人比子女都管用,这也在侧面印证了当前许多农村青年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淡薄、不懂礼仪孝道、不尽赡养义务的客观事实。

(四)互助养老模式存在管理、服务不规范的问题。我镇农村幸福互助院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自治区、市项目资助金,因无社会资本介入,导致互助院管理服务责任主体不明确,无法实现市场化,只能依托地方政府政策引导,在日常运营、管理服务、医养结合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和隐患。

三、对策建议

(一)制定地方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由各村委负责对本村常住老年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子女外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细致摸底,并汇总造册,从而进一步明确我镇需建设养老院和互助院等养老机构的具体规模,并制定我镇养老机构建设中长期规划。

(二)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部门要妥善做好新农保制度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以明确的政策导向推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

(三)推进养老机构落地生根。继续推进幸福互助院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并结合山旱区立地实际,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通过建设规范化的养老机构、实现在微利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养老产业的营利模式、鼓励更多的返乡青年投入养老服务创业队伍等方式,进一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让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得到满足。

(四)保障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化运营。考虑到该镇常住老人普遍为空巢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贫困老人的实际,建议上级部门配套相应的土地流转、宅基地抵押等相关政策作为享受相关服务的老人缴纳相关服务费用的补偿,并出台相应的税收优惠等相关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该镇养老服务产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