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1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慈祥的奶奶,亲爱的妈妈,和蔼可亲的幼儿园阿姨,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就像一杯杯香气扑鼻的清茶,让我们回味无穷。下面就让我说一个我所知道的民间传说吧!——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有个传说,在全国流传很广,是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因为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心放弃自己的祖国,然而又有心无力,一气之下,于当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忧伤,纷纷涌到汨罗河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体滑来滑去,百姓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把米饭捏成团蒸熟扔进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们的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2
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传说中,是古代人为了纪念英雄屈原,所创造了这个节日,至今还在流传。到了端午节,人们吃粽子、煮鸡蛋,在门前挂上柳枝、葫芦。有些地方的人还赛龙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快乐无比。
今天就是端午节,不少人家都在门前挂上柳枝、葫芦,大街上到处都是卖五彩绳的小摊,有许多孩子也都戴着五彩绳。我看见许多人都手里都拿着粽子、鸡蛋,我们家里也不例外,今天爸爸买了几个粽子,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剥开粽子皮吃一口,忽然,妈妈冷不丁的抓住我的手说:“洗手了吗?不洗手就想吃,没门。”没办法,我只好不情愿去洗手,洗完手,我马上夹起一口粽子往我的嘴里送去。啊,真香啊,香黏可口,而且非常润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味道,回味无穷。馋嘴的我吃了两个大粽子,打着饱嗝,舒服极了。
晚上吃过饭后,妈妈带我去溜达,看见许多小孩都戴着五彩绳,我也很想要,求妈妈给我买一个,正好旁边有个买五彩绳的小摊儿,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漂亮的,上面有许多水晶一样的小球球,还有一些小铃铛,甩起来叮叮当当得,我很喜欢。
妈妈和我又买了一个葫芦,还在路边等的树上撅了一根柳枝,我不解的问妈妈:“为什么要挂葫芦呢?”妈妈说:“葫芦能辟邪,把它挂在门前可以保平安。”“哦,原来是这样啊。”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天晚上,我睡得很甜,好像门前的葫芦真的能保我一生平安是的。
这次的端午节我过得真开心,希望下一次端午节还可以这么快乐。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3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这首民俗瑶,我就想起端午节。
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要听长辈门去讲过端午节的一些规矩,不许玩水,不许吃冷粽子、不许乱说话等一些规矩。
这一天早上,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清新粽叶香。这一天人要吃粽子,所以不论是商家店铺,还是寻常人家都早早泡好粽叶,备好黏米和馅料准备包粽子。这不,一大早粽子就似变魔术般被包好,煮熟。这时心急的小孩子望着冒着热气粽子会吵着要吃,而大人会耐心地哄道:“先等一会儿,用凉水拔一下再吃吧。”终于可以吃,小孩子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那好看,黏黏粽露出来,咬一口真是香粽爽滑,三口两口吃掉后,小孩子一般还要吃,谁让它这样香甜又可口呢!大人往往笑着说:“吃吧,吃吧,多吃几个啊!”妈妈还特意用大鸭蛋放在水里煮,煮好以后就用红纸蘸水,把它染成红色,再用布擦拭干净,装进盒子里,挂在我脖子上。
然后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去看赛龙舟。江面上,龙舟前部的龙头高高扬起,活灵活现。整条龙舟又窄又长,前面摆着一张大鼓,后面一个接一个的坐着许多精壮的小伙子,他们随着鼓点声,整齐的划着桨,在水面飞驰着。一时间水花四溅、鼓声、号子声与江岸上观众的加油声此起彼伏,场面宏大壮观,热闹非凡。青龙中的人不甘心落后,努力向前追去,打鼓的人敲一下,划船的人就用力划一下,他们齐心协力,还不断发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此时,岸两边的人,也拼命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人还一边喊一边打手势,红龙中的人见青龙追了上来,赶紧向前划。这时候,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红龙和青龙的游行速度不分上下,一会儿你前面,一会儿我前面,大家谁也不让谁,岸上的喊声响得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千万不能输,打败他们!”青龙似乎已感受到了人们对他们的希望,竭尽全力。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中,青龙遥遥领先了,红龙不服输,拿着船浆还在划行。一把把船浆一上一下,在他们的手中上下翻飞。可这时候,青龙已经到了终点,岸上的人们立刻欢呼起来,成功属于青龙!
这个端午节我过得既有趣又充实。端午节马上就要过去,在浓浓的粽香中,激烈的擂鼓声中,让我们期待着下一个端午节的到来……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4
“这里端阳,那里端阳,随处都端阳。”
它是姥姥在端午时教我的童谣。还记得父亲常跟我谈起他儿时的旧事,在一个人的故事里,端午对他是一个充斥着好奇心而又充满希望的节日:在夏初那一个节日的夜里,剥掉一个粽子,满屋飘香,大伙儿围在一起,小孩子缠着成年人讲那一个了解但却百听不厌的小故事:几千年之前,历史悠久的我国硝烟弥漫,在阴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志士见到自身的我国遭遇着灭亡危运,而他心里的理想却没法完成,他痛不欲生怀里着石块看向波涛汹涌的汨罗江,他便是屈原;渔夫划着船,四处寻找她们拥戴的屈原,她们为了更好地让水里的鱼群不吞掉屈原的人体,就把檽米裹在释放着芳香的竹子叶里,投到河里……每每小故事讲到这时候,大大家总是会指向天上说:“你看看,天空中那颗最最亮的星星星,便是屈原化为的。”而小朋友们便会抬起头眺望着那深遂的天上,找寻那颗最最亮的星星星。
又到一年粽香飘,你是不是对端午有所期待呢?吃着粽子,是不是能吃出粽子中的那一段小故事?眺望天上,隔着弥漫着的蒙胧工业生产雾水,是不是还能望得见天空那颗闪亮的星辰?
摩天大厦平地而起,大面积的麦地消失了,在城市的边沿,大家早已难以看到“外出一望麦儿黄”的景色了。对啊,时光的转换,端午是不是也在这里钢筋混凝土的挤压成型中越来越远呢?喧嚣的城市,安装着大家过多的冲动,祖辈们的快乐,是不是已吞没在城市的闪动的彩灯中了呢?
大家早已不可以了解祖辈们较少时的希望了,只需我想,随时随地都能够吃到各种各样的粽子,而粽子的味儿好像也越来越也枯燥,而大家有兴趣的是仪态万方的麦当劳叔叔,那鹤发童颜的肯德鸡祖父;大家也对那古老的故事也欠缺兴趣爱好了,只需我想,我随时随地能够在网络上看米奇老鼠和唐老鸭!对姥姥教我的童谣,因为我感觉有一些土气,只需我想,我随时随地能够在我的mp3播放器中视频录制各种摇滚歌曲!
殊不知,大家沒有觉得缺乏了一些什么吗?大家好像缺乏了一些开心,缺乏了一些憧憬,缺乏了一些义务。在喧嚣中,大家已经找不到方向!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5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阳节,有很多奇特习俗,接下来,就让我来为你们介绍介绍一些习俗吧。“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一首有关端午节的民谣。全国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如今的粽子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至于内含的东西,则根据各地风俗而定,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可就能一饱口福了。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与“五”这个数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比如说端午节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
端午节小孩要佩戴香囊,传说有辟邪之意,实际是用来当佩饰用的,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扣成索,做出各种不同形状,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南京过端午,每家都会准备一盆清水,在里面加两枚鹅眼钱和一些雄黄,家里的大大小小每个人都要用这种水洗脸,称为“破火眼”,据说可保一年没眼疾!看了我的介绍,你们知道一些有关端午节的习俗了吗?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6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相关仪式,来纪念这一特别的日子。
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据记载,公元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无能无力,他心如刀割,于五月初五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到汩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里打捞屈原的尸体。百姓又害怕江中的鱼、虾、蟹吃屈原的真身就把饭团等食物扔进江中。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我们北方没有龙舟可赛,但喝酒,吃米糕,吃粽子的习俗还是有的。每年五月初五,人们总要包粽子,做米糕,炸油饼。孩子们在这一天最高兴,因为米糕,粽子一年里是不多吃的。老人们对这一节日,是一定不会马虎的。孩子们也常念叨,什么时候过端午节,几时才能吃粽子、米糕,那份感情,那份期盼是那样真切。
包粽子,做米糕一般在农历五月初四的晚上。米糕,粽子不容易熟,要煮一夜。孩子们总是在期盼中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孩子们端着米糕,拿着粽子一边吃一边谈论谁家的粽子、米糕好吃,谁的妈妈的手艺好,那情景真让人羡慕。
我总是期盼端午节的到来,为那香甜诱人的米糕着迷。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7
时间真得过得飞快,才感觉过了春节,不觉间清明已过,转眼又到了端午节,还仿佛沉浸在年初的印象里,但糯香阵阵,又一年粽香飘过,这一切都仿佛一再的提醒着我,端午节又到了。
又到端午节了,这已经是我在汉中过得第六个端午节了。从我背起行囊离开家乡的那天起,家乡的粽子香味是离我越来越远了。虽然这个时候空气中已经到处弥漫着粽子的香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逢过端午节,心里总觉像是少了点什么似的,空空荡荡,儿时的乐趣在不断的递减。只有在每年粽子飘香的时候,才不断地回味在家里过端午节的情景来。于是睡梦里又重复回想起小时候妈妈、姑姑包粽子的情形;上演着儿童时等吃粽子等睡着了的故事;还回味着吃粽子,咬一口糯软香甜的余味无穷。
又到端午节,不知道怎么了,我的心却无端的涌起了莫名的感慨。我在想,虽然汨罗江畔那个身着一袭长衣的屈子的身影早已不见,那个空怀满腔报国热情,却郁不得志,万般无奈,失望之极下,一跃冲向万里涛的伟人早已投身报国,但是多少年来,后人还在依然高歌吟唱着他的《离骚》《天问》《九歌》,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向前。
又到端午节,我又想起了已去世的外婆,想起了还远在故乡的老妈。想起了她们在端午节那天踩着夜幕,踏着露水,在天明之前就挂在大大小小各个门前的艾草;想起了她们省吃俭用,在过节那天,为我们赶夜准备的粽子;想起了外婆、老妈给我们亲手缝制的香包和用花色线制作的手链和脚链;想起了带上花色线的手链和脚链后,一整天操心什么时候打雷,赶紧摘下的那种很奇妙的感觉(小时候,老人们说在端午节时候,听见打雷,就要赶紧摘下,可以得到天佑,还想起了……
又到端午节,想到父母在我们孩童时,在那样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下,让我们尽多的享受着节日的快乐,现在他们已经年迈,我们却连最起码的回家团聚也难以做到,一种深深地内疚之情在心中涡旋,难以弥散。想到自己已然步入中年,早已为人之夫,为人之母,也该学学包包粽子,也该学学做做香包,也该为家里人如何营造节日的气氛而付诸于行动。
又到端午节,有浓浓的粽香回味、有沉沉的乡情不舍,有丝丝的亲情牵挂,有深深的悲壮感慨,还有为人子女的不安、内疚和一股淡淡的说不清的情绪在粽香的袅袅中飘散。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8
今天是端午节,放假啦!
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坐在餐桌旁边准备吃饭。啊,早餐是粽子呀!这粽子还不一样呢,有熏肉味儿的、有蜜枣味儿的。我一边吃着一个蜜枣味儿的小粽子,一边问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呀?”妈妈说:“这是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呀,还有,你知道为什么端午节很多人不说‘快乐’,而要道‘安康’吗?”“我不知道。”“因为端午节是一个图腾祭祀节日,所以一般说‘安康’,而不说‘快乐’。”啊,原来如此!以前,我可都不知道呢。
刚吃完早餐,姥姥就来了。她一踏进门,就说给我带来了一个好东西。我好奇得不得了,催着她,让她赶快说。姥姥经不住我催,开口说:“我给你带了一根五彩绳,因为中国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小孩子戴五彩绳,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佩戴五彩绳可以驱邪除魔,祛病强身。”说完,便拿出了一条崭新的五彩绳,系在我的手腕上。我仔细地看了看五彩绳,发现还挺漂亮的!
戴上五彩绳之后,妈妈又神秘地对我说:“宝贝儿,我也给你准备了一件礼物!”“什么礼物?”我两眼放光地问。“香包!”说完,妈妈便从背后拿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香包,还说:“端午节佩戴香包,有辟邪祛瘟之意呢!”
今天过得真有意义,我了解到了好多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你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呢?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9
今天是一个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这天,徐老师带我们去富兰城堡,说要给我们一个惊喜!
到了富兰城堡,我一进去就发现有个胖胖的厨师正在门口欢迎着我们呢!我看了一下右边,有一座假山水池,里面有荷花、荷叶等,还有一条条灵活又害羞的小金鱼,它们看见了我,一下子就躲了起来。
老师带领我们上楼,让我们坐在早就安排好的椅子上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端午的来历,屈原的故事等等,我听得入了迷,原来端午节还有这么多的文化呢!
终于等到最激烈的活动——快乐寻宝,老师还在讲规则,可是我的心早就飞到了九霄云外,想象着宝藏的样子,思索着宝藏会藏到什么地方呢?我用我的火眼金睛四处扫射着,宝藏究竟藏在何处?
游戏一开始,我就像猴子在找香蕉似的上蹿下跳,东翻西找,终于找到一张牛排的优惠券和一张今日新品的饮料的优惠券,我一蹦三尺高,高声欢呼起来
我跑到老师那里回答问题,第一题就把我给难住了,看见别人一蹦一跳的早就走了,我心里很是着急,还好我身边的天才老爸告诉了我,我也急急忙忙地告诉了徐老师,回答完后,我深吸一口气一下子扑到爸爸的大肚子上面,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回家的路上,我非常高兴,心想:今天过得真愉快,不仅长了知识,还玩得很享受,真希望还有这样开心的一天!
关于端午节的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还有弟弟一起在家里包粽子。
因为我和弟弟不会包粽子,所以我要看妈妈怎么包粽子。妈妈说要包粽子得先去买粽叶,或者去采。然后带回家里洗干净在泡着的时候可以去买糯米。把糯米放进盆里,泡干净,冲干净,这样就可以开始包了。
妈妈先拿两片粽叶对整齐,再往中间一折,一个圆锥形就出来了,然后再把糯米放进粽叶里放了一半再加个蜜枣,然后再用糯米把它埋在下面,这样馅料加好了接着把粽叶往下一盖,把两个角往下一折就可以把它围起来,用力按住,最后就可以用绳子把它绑稳,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两片粽叶对整齐往下一折再装馅,可是到开始包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难了,我先盖下去,发现他那两个角会漏米,我再打开把米弄好弄好,再盖下去,再把角一折,我发现接下来我就不知道我要怎么把它围起来了。我又打开把米倒出来,再来一次,先把叶子往下对折,然后加蜜枣和糯米把粽叶盖好,往下一折,又到这个时候,我发现我的作业好像拐不过去了,我又重新来。
重复很多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是弄错啦,我要弄下去的不是那两个角,而是那两个角上面的粽叶。试了一次可是因为我的手没这么大,这次还是失败了,妈妈又找了两片比较小的粽叶给我,我按刚才的步骤把它包了一遍,终于我包好了,可是妈妈说包的不够严。妈妈又把绳子解下来,再帮我包了一次,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我的手松了,米又露出来了,包粽子可真难哪!我有点不想包了。可是妈妈说:“坚持就是胜利,一定要继续包下去!”我想着想着决定按照自己的方法包我先拿两片粽叶放在手里对折,放馅然后捏住,我发现这回我放的馅不多不少刚刚好;然后我把角往下一折,把粽叶放平拐弯“哇,我终于包好一个粽子了!”最后就是拿线把它绑起来。我先拿了一根线,把它打了个死结。妈妈说就要那么紧。我终于办好我自己第一个粽子子啦。
包完粽子之后妈妈就把粽子拿去煮了。煮好后,我拨开粽子,沾点白砂糖,往下咬一口。自己包的粽子就是比买来的香,太好吃了!可是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包的时候粽子是单个的,等我吃的时候,我发现粽子变成两个了,妈妈说:“因为好事要成双成对,所以包粽子就把两个扎起来!”原来粽子也有含义啊。
今天端午节,也是我学会包粽子的一天,今天太开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