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
中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我最喜欢的就要属过年了。每到春节,家家户户喜贴,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现在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半夜时分,“年”兽又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只见村东头婆婆里,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便向婆婆扑了过去。快到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劈里啪啦”的炸响声,“年”吓坏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
从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光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2)
今天的《品德与社会》,我们班挑选了几个同学来讲中华传统文化。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春节的由来”。
“年”的甲骨文写法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金文的“年”字也与甲骨文相同也从禾、从人。小篆的“年”学作“上禾下千”,《说文解字?禾部》:“年,谷熟也。从禾声。”小篆将“人”字讹变为“千”了,因而许慎用了次说,而“千”字本为有饰的人,此解也并不矛盾。“禾”是谷物的总称,不能错解仅为“小麦”。年成的好坏,主要由“禾”的生长和收成情况来决定,而现在已发掘出来的甲骨文中的“禾”字,几乎都是看上去沉甸甸地被压弯了腰,可见它要象征着取得谷物生产的大丰收。“年”字下面的“人”字又作何解释呢?从甲骨文看,“年”字好小是人头上顶着沉甸甸的谷子的样子。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
我国还有许多传统文化,如”脸谱“、”剪纸“、”风筝“、”糖葫芦“、”太极图“、”象棋“……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3)
中华传统文化—国画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它宽24。8厘米。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4)
我国历来是文明之邦,文化历史厚重,传统习俗源远,值此新春佳节,我们一边热热闹闹过新年,一边也可安安心心品文化。
没有文化的节日不叫节日,没有故事的传统也不是传统。无论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优秀文化、优秀传统是根、是本,也是源头,牢记根与本,纵行千里不忘本,河有源头水才清。
就四川而言,文化丰富多彩,环境优美,物产富饶,享有“天府之国”美誉。在饮食、娱乐、语言和习俗等方面自成一派、独树一格,并且影响广泛,令人倾倒。
四川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四川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上川龙之分。
成都年是伴着童谣唱来的。“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面粉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夜;大年初一街上扭。童谣中的种种为过年做的准备,加上春节到来后持续到十五的游乐、庆祝:新年撞钟、烧子时香、大庙会、游喜神方、人日游草堂、耍狮子、舞龙灯、元宵观灯,再加上爱玩的成都人“过厚脸皮年”的正月十六游百病,这才构成了一个欢欢喜喜、圆圆满满的成都年。
元代的成都市双流县人费著在《岁华纪丽谱》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达到顶点。以成都而论,全年固定的游乐活动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体出游,并与歌舞娱乐、体育竞技、商贸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就整个巴蜀文化而言,又具有很强的辐射力,除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外,还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的辐射,远达东南亚大陆地区,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新形势下,应该如何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与所有百姓切身相关。
我们或应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重大关系,进一步促进“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建设之间的重大关系,进一步用先进文化建设成果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遗产保护利用之间的重大关系,进一步为社会发展注入物质资源和精神财富;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立足当前与面向未来的重大关系,进一步以新的视野谋划文化发展前景;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大关系,进一步明确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任务;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产品生产之间的重大关系,进一步壮大文化产业的物质基础。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5)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样,世界文化大家庭才能健康的多元化发展,才能始终生机勃勃。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每当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煮饺子,放鞭炮,大街上充满了年味,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各式各样的对联,大福字,喜气洋洋的,放完鞭炮回屋吃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多么享受。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然而,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人们越来越重视洋节日,什么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而我们的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我觉得应该为此做点什么。
现在对待传统节日,人们往往走走形式就完事了。这种情况怎能不令人担忧,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蕴含着无法估量的智慧劳动成果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6)
中国传统文化——趣味的十二生肖
众所周知,咱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在渊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动人的故事、五花八门的风俗习惯和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
十二生肖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今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有关知识。据说,十二生肖的排行是这样来的:传说有一年,玉皇大帝要在正月初九选定十二生肖。晚上,贪睡的老猫请求老鼠早晨叫醒它,如果不叫就吃掉它。可是正月初九清晨,老鼠却悄悄地独自出发了。老鼠不会游泳,却遇上了一条河,它偷偷地钻到牛耳朵里,顺利过了河。等牛刚要进门时,老鼠一下子从牛耳朵里窜了出来,抢先跳到了玉皇大帝面前。结果,老鼠得了第一名,接下来是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每个人都有属相,我们的属相就是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来定的。比如,我今年9岁,属虎。
勤劳聪慧的劳动人民还根据十二生肖的形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品。有精美的邮票、闪光的银币,有古老的金币、精致的挂件,还有美轮美奂的刺绣、五花八门的剪纸、奇形怪状的泥塑以及千奇百怪的布艺……真是精美绝伦,叫人目不暇接。
你看,我们的民族文化是不是绚丽多彩如果你有兴趣,你也能够找一找有关的资料,和我们一起分享。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7)
中国传统文化——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到春节,人们就喜气洋洋。有的放着烟花爆竹,有的在贴,还有的在挂灯笼。你们明白春节是怎样来的吗就让我来讲讲这个神话故事吧!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只叫做年的怪兽。每到除夕夜都会到村庄里面去祸害百姓,搞的民不聊生。之后有一个老人来到这个小村庄,老人问农民:听说每到除夕夜,你们那里就会有一只叫'年'的怪兽来捣乱,我是特地赶来处理这件事的。人们不相信这位老人能够赶走年兽,所以没人理他。到了除夕夜,人们又像往年一样躲了起来,仅有那位老人留在村庄里。年兽出来了,老爷爷拿出一副对联贴在村口,又点燃了一挂爆竹,年兽一看,吓得赶忙逃跑。原先,那位老爷爷是神仙,特地来赶跑年兽,保护百姓。另外,老爷爷临走前,还留下三件东西来对付年兽,分别是灯笼、爆竹、对联。从此这件事就被传开了,以后每到除夕夜,人们就在家门口贴上对联,燃放爆竹,从此以后年兽就再也不敢来了。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意思过年还能够吃年糕,吃饺子,放烟花,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
过年真是十分的趣味,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开开心心、快欢乐乐的。我很喜欢过年,因为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还有新衣服穿。期望每个人都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年。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8)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让中国成为璀璨明珠的,是那些传统文化,我一定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有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民间艺术如:京剧、国画等。还有风俗习惯:春节、元宵节、闹花灯。但是我却对剪纸情有独钟。
我的奶奶是个剪纸高手,所以我对剪纸非常熟悉。奶奶会剪出姿态各异的小动物,和一些奇花异草与一些人物图案,剪刀只要一到了奶奶手里,不一会,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画就完工了,每到过年的时候,奶奶就会把已经剪好的图案,给街坊四邻们当窗花。比如那小兔子,浑身是红色,长长的耳朵,在轮廓线里还剪出了许多的小齿,很像小兔子的绒绒的毛。旁边还装饰着舞动的小花,要多可爱有多可爱。
我看奶奶剪,不禁的好奇心其,也想学一手。可是剪刀一到了手里,却不听指挥了,不是剪掉了胳膊,就是剪掉了腿。急的我把剪刀一摔,说:“我不学了”。这时奶奶走过来说:“剪纸是一门奇特的艺术,只有平心静气,勤学多练,才能掌握它,心浮气躁的人是学不会的。”
在奶奶的指导下,我终于剪出了一个粗线条、四不像的小动物。但是我还是很高兴,我心里想:“只要功夫真,铁杵磨成针”。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而让中国成为璀璨明珠的,是那些传统文化,我一定将这民族的瑰宝发扬光大,让其源远流长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9)
书法一个传统文化;书法深受外国人们的欣赏;书法是一种艺术文化。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书法堪称中国的“第四宗教”,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有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相信大家最熟悉的人物有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王献之、柳公权、毛泽东等。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
大家都知道文房四宝吧!文房四宝可是大大有名气的。它们分别指笔、墨、纸、砚,笔指毛笔,墨指墨水,纸指宣纸,砚指砚台。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化及艺术。它是汉字书写的一种法则。中国书法艺术已经逐渐被日本和韩国文化接受。
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楷书主要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写得最好)。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书法一个历史悠久,并且深受广大人们喜爱的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我正式宣布是春节。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春节吗?因为春节就可以有压岁钱,我还喜欢吃饺子,所以我爱春节。
春节又名过年,我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人们要在这一天挂灯笼、穿红色的衣服、放鞭炮。因为在古时候的这一天,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会来攻击人类。所以人类穿红衣服、放鞭炮、挂灯笼。但每年过年的时候会许一个愿望,这是一个秘密不能说的。每年我的长辈都会给我发压岁钱,我从来都不会乱花,我要留下来买一些对我有用的书。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做汤圆吃。婆婆会做灯笼、放鞭炮。长辈会给我们压岁钱等等的事情。我喜欢婆婆做的灯笼,灯笼外面是我们聚在一起很热闹的图画。今年婆婆给我做的是嫦娥奔月的灯笼,婆婆还给我讲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呢!婆婆做好了,我拿着灯笼开心极了!我想嫦娥在月宫一定很孤单吧!没有后羿一起陪她过春节。
有些人他们在很远的地方,但都要回家过春节,他们要和亲人们团圆,开开心心的过春节。春节第二天,大家都会去玩,买好看的衣服,聚在一起吃喝玩乐。
我在心里许着愿,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很圆很大,像玉盘。带着笑脸对我说,你的心愿会实现的。我的愿望是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地生活。我还有一个愿望是能当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