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习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习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篇二: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作为贯穿闭幕式全篇的核心创意,“鸟巢”场地中间直径55米的“留声机”令人印象深刻。为什么要采用这样一个主视觉形象作为核心创意?来看总导演张艺谋的解读。
北京20__年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 张艺谋:“留声机”要成为我们闭幕式的一个亮点,就有点像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冬残奥闭幕式通过一个道具来完成这个亮点。
折柳寄情是通过整体的表演的一个氛围,和讲解来传递的一个感情,留声机现在就成了一个道具要发挥这个作用。它其实是个意念,是个理念,不一定专门指胶片时代,黑胶时代,它只是人类作为留存记忆的一个东西,要勾连这个共同的共情,所以这个留声机一放,我觉得这个还是很能带动大家的一个感觉。
沈晨介绍,闭幕式将在50分钟左右完成,共有12个仪式环节,其中以《爱的感召》为题的表演环节,将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残健共融的人们用“爱”为世界绘就了一抹斑斓的色彩。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依旧会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沈晨透露,冬残奥闭幕式更会让雪花的光亮投射到人们的心中。“一朵雪花”贯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开闭幕四个仪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篇三: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9月5日,东京残奥会落下帷幕。中国残奥军团斩获96金60银51铜共207枚奖牌,高居金牌榜、奖牌榜第一位,自20__年雅典残奥会以来连续5届占据残奥会金牌榜首位。中国残奥健儿用奋勇拼搏延续祖国的荣光,书写奥林匹克的传奇。
而看完了东京残奥会的整个比赛,我却有点热泪盈眶,因为相比奥运会的热血沸腾,残奥会带给人们的更是一种震撼和触动。奥运会比拼的,是人类最健壮的体魄。残奥会比拼的,是人类最坚韧的灵魂。所以在残奥会赛场上有无数个感人瞬间。
东京残奥会的首个比赛日,在女子佩剑个人赛A级决赛中,中国选手边静以15:7击败格鲁吉亚选手成功夺冠。当比赛结束时,边静并没有选择立刻离开,由于看到对手在轮椅上行动不便,她主动上前推着轮椅送对方退场。离开的过程中格鲁吉亚选手抱住边静的胳膊。二人交谈甚欢。
9月4日,在女子200米T11级决赛中中国选手刘翠青获得金牌。赛后她的领跑员徐冬林将她高高举起,是的,你举起国旗,我举起你。因为刘翠青看不清眼前的世界,所以徐冬林用这样的方式再一次让她感受荣耀时刻。
8月26日在行车男子3公里个人追逐赛中中国选手37岁的梁贵华战胜日本选手川本翔大,上演“单腿骑士”的奇迹。身体的不健全,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发出他异于常人的毅力。
在东京残奥会的领奖台上发生了这样暖心的一幕:因为亚军和季军坐在轮椅上,她便主动单腿下蹲与她们合影。温柔的举动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这个姑娘名叫卢冬是东京残奥会游泳女子50米蝶泳S5级比赛的冠军。小时候遭遇的一起车祸让她失去了双臂。可生活的磨难并未让她妥协。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她不仅学会了用脚学习和生活,还开始练习游泳。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这届东京残奥会再次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不只是比赛,更是一种与命运的抗争。
残障人士占全球总人口的15%,但他们却给了我们100%的激励与感动。残奥会不仅仅是“重在参与”,更关乎着勇气和能量,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东京残奥会落幕了
但包括残疾人运动员在内的所有残障人士不应该被忽略。他们应当被看见、被关爱。
篇四: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里约残奥会将于7日揭幕,赛前一天,记者利用组委会组织的媒体参观机会,走进残奥村内的运动员居住区。已入住一周的中国残奥健儿纷纷表示在村里的生活还不错,对于比赛有信心、很期待。
中国代表团成员在8月31日开村第一天就入住了残奥村。与奥运会时一样,残奥村的“中国楼”依旧挂满鲜艳的五星红旗。而其他楼外也都被参赛代表团挂满了旗帜和标语。
中国运动员在里约逐步走入正轨,各队每天都安排训练,回村之后去餐厅吃饭、去健身房练力量,生活、训练两不误。
里约奥运会8月21日结束,运动员村在经过一系列无障碍改造之后重新开村。比如为了让轮椅运动员在房间里有更大空间,原本一间房里的两张单人床搬出一张,而在餐厅里也移除了部分桌椅。此外,残奥村专门设立了运动员相关器材维修中心。
对于这里的无障碍设施,中国残奥健儿表示“还不错”。参加铁饼、铅球项目的盲人运动员汤红霞说,村里班车上下车都无障碍化,再加上教练引导,各方面比较便利。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周影也说:“残奥村离乒乓球馆很近,无障碍化都还不错。”
中国乒乓球队领队仉兴玉说,残奥村基本具备无障碍设施条件,但有些细节不是那么方便,比如供轮椅运动员使用的洗浴凳没有,一些轮椅辅助性用品也没有,但在提出要求之后,组委会会很快送过来。
为给运动员提供充分保障,中国代表团还专门设立医疗保障组,针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特定需求,派出4名医生,设立眼科、内科、骨伤科以及传统针灸按摩等。医生韦景斌介绍说:“队员们在刚到里约时,有一些人出现水土不服、感冒等症状,但这两天大家逐渐适应,前来医疗组看病的人也少了。”
在残奥村的健身房内,无论是跑步机还是力量器械都已有人使用。劲爆的背景音乐下,每个人都在挥洒着汗水。整个残奥村中,这里最能感受到大赛在即的紧张气氛。
7块残奥会金牌得主、中国游泳运动员许庆也和队友在练力量,他说:“来了一星期,一切适应都在计划之内,场馆感觉比较好,时差调整也很快。”
不过,许庆说村里的餐厅对于中国人来说口味一般,但有麦当劳和烤肉,就是排队时间长一点。周影也说,虽然口味有些差别但还是可以接受的。此外队员们自己也准备了泡面、榨菜等食物,能够满足“中国胃”对家乡味道的思念。
中国代表团此前连续三届获残奥会金牌和奖牌数双第一,这次队员也都表示会拼尽全力争取佳绩。失去一条半手臂的水中“鲨鱼”许庆说:“这是我第四届残奥会,希望可以拼尽全力。”
轮椅乒乓球运动员冯攀峰是第三次参加残奥会,他说随着各队运动员陆续抵达和赛事抽签的进行,残奥比赛氛围愈发浓烈。“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这几年欧美国家进步比较快,但我们还是蛮有信心的。”
第一次参加残奥会的男子铅球运动员林科立说:“在村里感觉挺新奇的,好多东西在国内没见过,比如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住在一个小区,饮食和国内完全不一样。残奥会是(残疾人)层次最高的赛事,能够参与其中非常激动。”
篇五: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本报讯北京时间昨天早上,里约残奥会赛场,代表中国队出战的奉化姑娘周佳敏与队友艾新亮合作在射箭比赛复合弓公开级混合团体决赛中以151环:143环战胜英国队,这也是浙江残奥选手在本届残奥会上获得的第7枚金牌。
1990年出生的周佳敏从小体弱多病,身有残疾。数个月大时,她就经历了人生第一场手术,幼年更是在手术与康复中度过,但天未遂人愿,最终未能有良好的收效。在父母的疼爱下,她终于完成大学学业。20__年8月,在母亲的鼓励下,周佳敏参加了宁波市坐排比赛。只因去救了一个救不到的球,她被省射箭队邵教练看中,同年9月正式开始了射箭生涯。20__年,周佳敏便在全国锦标赛崭露头角,获得一金一铜。去年的残运会又获得三银一铜。同年进入国家集训队,并顺利获得残奥会席位。
此外,来自宁波的“00后”小花陈懿在女子S10级100米蝶泳决赛中以1分06秒92的成绩夺得银牌。此前,陈懿已经在20分男女混合4×50米自由泳接力和女子S10级50米自由泳中拿到了一枚金牌和铜牌。里约残奥会已经结束前半程争夺,中国残奥军团以50枚金牌、40枚银牌和28枚铜牌,共118枚奖牌的成绩强势领跑。其中浙江选手已获得7金7银5铜共19枚奖牌。
篇六: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里约残奥会官网11日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中国轮椅击剑队,称中国选手有望继20__年和20__年残奥会后,再度称霸残奥会击剑比赛。
文章称,拥有多名残疾人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的中国轮椅击剑队,很有可能再现前两届的辉煌。在北京残奥会上,中国选手总共获得13枚奖牌(其中包括6枚金牌),而在20__年伦敦残奥会上,虽然中国剑手获得的奖牌数只有10枚,但是金牌数却与北京残奥会持平。
中国轮椅击剑队的领军人物是男子重剑A级世界冠军孙刚,他同时还是男子花剑A级的世界头号选手。残奥会冠军陈依君(男子佩剑A级)和姚芳(女子花剑B级),获得过4枚残奥会金牌和7次世界冠军称号的叶如意(男子花剑A级),5枚残奥会金牌和6次世界冠军获得者田建全(男子佩剑A级和男子重剑A级),5枚残奥金牌和9次世界冠军获得者胡道亮(男子花剑B级),世界冠军邹绪凤(女子重剑A级)和世界冠军张春翠(女子花剑A级)也都是夺冠热门。
中国队男剑手的主要对手来自乌克兰、英国、波兰和法国;而中国队女剑手的主要对手是中国香港选手。
残奥会轮椅击剑比赛从12日开始,到16日结束,将决出14枚金牌。
篇七: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日前,第16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拉开帷幕,中国437名残奥会选手将在为期两周的残奥会舞台上展现中国体育健儿自信、坚韧、拼搏的精神风貌。“身虽残,志更坚。”我们党员干部应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逆风前行的“残奥精神”,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砥砺前行,立足岗位、胸怀大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积极作为、不懈奋斗。
弘扬自强不息的“残奥精神”,砥砺奋进谋发展。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残奥会上,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不断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音。党员干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永不满足”的态度,勤于学习、砥砺才华、提高素质;要正确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形势和任务,敢于迎接机遇和挑战,提振精神、不弃不馁,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弘扬顽强拼搏的“残奥精神”,勇挑重担谋新篇。曾记得,残疾人运动会“力量举重”项目的世界纪录有5项是由残疾人运动员创造的;被誉为“无臂飞鱼”的何军权,在雅典残奥会上4夺金牌3破世界纪录,职业生涯共拿到97枚奖牌,其中金牌就占了67枚,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常人无法想象的刻苦、耐心、执着和顽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党员干部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坚持“5+2”“白+黑”“晴+雨”,积极投身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维稳、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重点工作一线,不畏艰难、率先垂范、真抓实干,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篇八: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五——四——三——二——一。”当9月6日残奥会的烟花燃放到:“1”时,我们全家欢呼了起来,精彩的残奥会开幕式开始了。
祥云飘飘,圣火熊熊,以天、地、人和谐为主线的北京线奥会会徽处处可见,残奥会“福牛乐乐”正向我们走来。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美轮美奂的意境,这些可都是残疾人艺术家们辛苦的杰作。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美,让大家对生命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天地静默,夜凉如水,乐声响起。全世界的目光,都随着光柱,投射在一个名叫李月的女孩身上。她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左腿,可她不想舞蹈的梦想屈从于残酷的命运,她得到了无数敬重生命与梦想的人们的帮助,她终在全世界面前,重新起舞。
而我们每个同学都应该感到无比的幸福:因为我们有美丽的校园,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好心人一直在关心着我们,帮助着我们,我们同学中就有许多同学获得过别人的帮助;更重要是,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可以用眼睛观看五彩缤纷的世界;用耳朵聆听美妙悦耳的音乐,用嗓子唱出婉转动听的歌声……可是他们,有的生活在一片黑暗中,有的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有的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他们身残志不残,坚强地面对现实。
让我们“关注残奥会,关爱残疾人”。其实我们少吃一点零食,少买一件衣服,让我们用节约下来的一点钱,建更多的残疾人工厂,让残疾人们做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自食其力,真正地“站立”起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残疾人创造一个无障碍的世界吧!让残疾人与正常人共同和谐地,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
篇九: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好消息,里约残奥会比赛首日,我省游泳运动员张丽和张英勇夺1金1银,这两名运动员均来自我省商洛市镇安县。
据了解,张丽是我省出征里约残奥会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年仅18岁,这届残奥会也是她首次参赛。北京时间9月9日早晨7时许,张丽不负众望,在女子S5级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2分48秒33的成绩超出预赛近7秒的成绩,再次打破她本人创造的亚洲纪录,夺得我省运动员在里约残奥会赛场上的首枚金牌。此前,她在预赛中的成绩是2分55秒8,破亚洲纪录。张英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决赛中不畏强手,以1分23秒34的成绩夺得一枚银牌。张丽还将在12-17日S5级50米自由泳、仰泳、100自由泳项目的比赛中向奖牌发起冲击。张英还将于13日向女子SM7级200米混合泳金牌发起冲击。
年仅18岁的张丽是商洛市镇安人,先天性脑瘫,是本届残奥会我省入选国家队11名运动员中年龄最小的。20__年9月入选陕西省残疾人游泳队以来,张丽凭借坚强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全身心投入训练,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首次参加20__年11月举行的全国残疾人(22岁以下)游泳锦标赛,即取得了女子SB4级100米蛙泳第一名的好成绩,开始在泳坛上崭露头角。
正是由于她不断自我加压、刻苦训练,在20__年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夺得女子SB4级100米蛙泳金牌并打破全国记录、女子S5级100米自由泳和200米自由泳银牌,在随后12月份美国举行的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她表现抢眼,取得了女子S5级50米自由泳、100米自由泳、200米自由泳和SB4级100米蛙泳四个比赛项目的第一。
张英,1990年11月出生于商洛市镇安县米粮镇树坪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许多快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同龄小孩都已经开始走路的时候,小张英却无法正常站立,家人遂带她四处求医,最后被诊断为双下肢残疾。
虽然身患残疾,但命运却没有抛弃她,自20__年6月入选陕西省残疾人游泳队以来,由于她训练刻苦,聪明好学、动作规范,成绩不断提高,成为陕西省运动员获全国性以上运动会奖牌最多的优秀运动员,被誉为“摇奖机”,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残运会女子SB5级100米蛙泳金牌和S6级400米、200米自由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100米仰泳4枚银牌,并破一项全国记录,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获得女子SM6级200米混合泳金牌并破全国记录和100米仰泳泳银牌,100米自由泳铜牌。
20__年11月被选入国家队后,她不负众望,很快便脱颖而出,20__年代表国家队出征伦敦残奥会,取得S7级100米仰泳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__年7月英国格拉斯哥市举办的残疾人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张英克服了随到即赛的困难,同世界强手在女子S7级100米仰泳比赛项目上进行角逐,以1分23秒的好成绩夺得金牌。
祝贺两位健儿夺牌!
篇十:2025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20__年,作为东道主的我们迎来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20__年,我们又众志成诚,挡住了来势凶猛的疫情。20__年北京冬奥会即将拉开围幕,让我为我的祖国感到无比自豪!
一片冰,一片雪,14亿人民的热情与期盼筑就了冬季奥运会。我们的祖国用真诚与热情捧起了一片冰雪,将它打造成冰雪的天地。速滑场“冰丝带”让我映像深刻,它的造型如同22条飘逸流畅的冰雪丝带,在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飞舞。同雄浑的“鸟巢”、灵动的“水立方”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点缀的闪闪发光。让我再一次领悟了什么叫做国富民强,我为我的祖国喝彩!
除了标志性的建筑以外,我最期盼的是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大家是否还记得20_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呢?其中“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走到哪里都受人们的喜爱,而20__年的“晶晶”摇身一变,一只来自未来的3D拟人化熊猫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瞧呀,他不仅有大熊猫特有的可爱黑白造型,还身披“冰晶外壳”内罩,五彩“冰丝带”手掌中镶嵌着小红心,可爱的样子让我忍不住想给它一个大大的拥抱。它不仅仅可爱,它还象征着纯洁、坚强与活泼。通过”冰晶外壳”显现出5G的创新,还有冬奥会运动健儿强壮的体魄和坚韧的意志。手掌中的小红心像世界人们展现出我们的热情。这样一只富能量的大熊猫怎能让人不喜爱呢?!
“简约、安全、精彩”是北京冬奥会的主旨,冰雪上的运动项目也实在让人翘首盼望。在20__年中即将展开一方天地的冰雪盛会,汇聚了各国的冰雪健儿。我期盼,将来我也是冰雪盛会的一份子,为祖国增光,为人民添彩!
冬奥会的筹办过程见证我们祖国的强大!我希望这次冬奥会能够带着所有人乘风破浪,追随所有人心中的激情与期盼。绽放出一片壮阔的冰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