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策划方案内容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2024-03-08 06:18:01策划方案打开翻译

第1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中职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全日制

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依托于电梯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工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最新要求,面向电梯销售、维修与调试、管理、服务行业第一线需要,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电梯安装、维保、调试、电梯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核心职业技能,具备行业职业资格,有一定的专业拓展和创新能力、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精神,能从事现代化电梯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及施工现场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专业就业面向电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检修与维护、项目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主要知识、能力、素质和证书要求:

1.知识要求

(1)掌握以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为主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电机、电力拖动和电气控制设备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基本分析方法;

(3)掌握安全用电、节约用电方面的基础知识;

(4)掌握电梯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

(5)掌握变频调速、单片机和PLC控制系统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

(5)了解企业管理和电梯设备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备一定的工程制图和识图的能力;

(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熟练使用AutoCAD软件和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

(3)具有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具有对电梯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维护、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能力;

(5)具有对一般电气控制系统进行PLC改造的能力;

(6)具有单片机控制技术应用能力;

(7)具有对电梯设备进行销售、管理、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8)具有电梯设备售后服务技术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良好身体素质;

(2)具有吃苦耐劳,善于钻研和爱岗敬业精神;

(3)具有沟通、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4)具有一定的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以及社会表现能力。

4.证书要求:

(1)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取得计算机B级证书;

(2)电梯行业从业资格证(电梯特殊设备操作上岗证)初级资格证;

(3)维修电工中级资格证

三、培养模式

本专业按照学院“校企深度交融,工学有机结合”培养模式的思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完善“以企业职业岗位需要为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为手段”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工学交替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融技能培养人工作过程,将课堂搬进工厂、把企业引进学院,加强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零距离对接,使企业技术骨干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师生参与企业生产全过程,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第2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一、专业名称与编号

(一)专业名称:会计

(二)专业编号:620203

二、招生对象、学制与学历

(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

(二)学制:三年

(三)学历:专科

三、专业分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会计准则、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家财经法规,能胜任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监督、财务管理以及出纳岗位工作,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职业知识、技能、价值观与态度。

1、职业知识

●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必须的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掌握出纳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票据、银行存款以及外汇等日常业务核算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会计核算方法及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会计法、税法、票据法等相关财经法规的基本知识以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知识的基本要求。

●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

●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企业投资决策、资产管理、资金筹集、收益分配的基本方法。

●掌握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知识以及成本计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成本计算方法。

●掌握涉税业务的基本知识以及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等税费的计算方法以及纳税申报程序。

●掌握审计总则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掌握审计循环的符合性测试和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的审计方法。

●掌握会计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初始化、总账、固定资产、工资、应收与应付、供应链等模块的操作方法与要求。

●掌握数据调查、数据整理以及统计数据分析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掌握与专业岗位相关的经营管理、理财、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以及专业英语等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以及互联网运用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2、职业技能

●具有审核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期末对账以及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的能力。

●具有开具各种票据、正确处理各种货币资金日常业务的能力。

●具有运用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投资、筹资、分配决策以及编制财务预算与实施财务控制的基本能力。

●具有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领购和使用发票、填制涉税文书、进行网上纳税申报的能力。

●具有运用各种审计方法,拟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程序和撰写审计报告基本的能力。

●具有利用会计信息化软件建立账务应用环境以及选择与运用财务专用模块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翻译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以及听、说、写的基本能力。

●具有运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更要有持续学习和不断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3、职业价值观与态度

●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高度责任感。

●具有诚实守信品质和保持应有职业谨慎的态度。

●具有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会计法律法规的品质与自觉性。

●具有不断接受新事物的进取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态度。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具有热情、主动的工作热情与服务意识。

(三)职业面向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基于中小型企业等组织经济业务规模和自身特点,以及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立足于会计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人才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职业性和综合性现实,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向主要为中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专业就业面向的定位要求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在中小型企业等单位一人多岗、多岗兼顾的能力。

四、毕业上岗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达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

五、教学计划进程

教学计划中的全部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必修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及素质和能力要求,规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必修课由文化素质课、职业技术基础课、职业技术核心课和职业能力体验课组成。选修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学生专业领域,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课程。由本系开设的选修课和全院范围开设的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三)实践教学环节(产学结合)安排

1、实践教学主要采取实训作业、实训设计、案例分析、上机操作、岗位模拟训练、毕业实习等形式进行。评定成绩。凡已经实行统一鉴定考试的专项技能课,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考试,并须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2、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由系统一安排,实习结束后要完成毕业设计作业,并组织设计答辩。

六、教学组织与评价

1.教学组织

专业教学组织遵循以能力为本位,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企业实习的教学组织形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校内仿真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认知、实践等形式接触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等业务。

2.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教学实施前,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顺利实施教学。

(2)教学实施中,观察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在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寻找教学实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3)教学实施后,评定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单位意见反馈和社会评价,对专业标准的合理性、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以及教学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考察,为修订专业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3.考核办法与考核标准

(1)学习领域课程考核办法

学习领域课程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其中,理论知识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考核评定,实训操作由教师根据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考核评定,课程综合成绩由理论知识成绩与实训操作成绩按一定权重进行综合评定。

(2)实训课程考核办法

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技能训练、会计综合实训、会计电算化、ERP沙盘对抗模拟、会计信息化及其他实训项目。实训课程的考核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既考虑学生个人实践操作能力,也评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3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一、招收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初中应届、往届毕业生。

学制:基本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办文、办会、办事的方法、技巧,能熟练操作办公设备,具有良好文化素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较强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在秘书岗位上,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才。

(二)就业岗位:

主要就业岗位:中小企事业单位秘书岗位。

次要就业岗位:中小企事业单位礼仪人员、文员、营销人员、公关人员、会务人员岗位。

三、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四、专业主干课及核心课程主要内容

专业主干课程:

1.秘书实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办公室日常工作、会议工作、接待工作、督查工作、信息工作、沟通与协调工作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基本技能,能很好适应岗位要求,有效、迅速、准确地开展工作。

2.办公自动化:本课程主要讲授电话、传真机、扫描仪、复印机、打字机等办公设备基本理论、运用技巧和方法以及网络办公的基本方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办公设备技能以及网络办公技能。

3.应用文写作:本课程主要讲授事务文书、公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新闻文书、法律文书的写作原则、要求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写作技能,能熟练运用各种文体。

4.礼仪:本课程主要讲授服饰、体态、语言、馈赠、商务、公关、社交、宴请等方面的礼仪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必要礼仪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合乎规范地开展各种活动。

5.口语表达:本课程主要讲授口语表达的类型、要求、方式、技巧;即兴演讲特点、技巧;如何进行求职面谈;思维模式训练等方面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在不同场合中清楚、准确、流利表达自己的观点。

6.形体:本课程主要讲授形体训练基本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健美训练、舞蹈训练,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基本技巧、基本能力,使其具有正确、优美的身体姿态和动作姿态;提高对形体美的鉴赏、表现和创造能力。

7.速录:本课程主要讲授速录基础理论、技巧、方法等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速录技能,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完整地记录会议等相关内容。

8.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本课程主要讲授文书工作基本流程及档案的形式、作用、性质;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统计等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掌握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开展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

9.企业管理与营销:本课程主要讲授构建企业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和初步形成企业管理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讲授企业市场环境与现状分析,找出企业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基本认识,能初步制定营销战略、营销战术,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0.财务入门:本课程主要讲授会计核算的对象、基础、依据、载体、过程;会计记帐方法;管家婆财务软件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各种票据应用和管家婆财务软件应用的技能。

其中《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应用文写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五、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现有专任教师8人,专任教师中高讲师4人,双师型教师1人。

六、毕业文凭取得

学生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二项条件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1.各门理论课与实践课考试合格。

2.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中级速录员证、中级秘书资格等级证书中的一个。

七、说明

本专业自1994年设置以来,发展势态良好,每年人数稳定在50-100人之间,毕业生就业率为95%。本专业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__]16号)等文件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的职业教育方针,深入研究职业教育规律,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时代特点。

1.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近几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重大调整与改革。构建了“一条主线、两个层次、九个训练”教学模式,即以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为一条主线,构建由速录实训、硬笔书法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摄影技术、顶岗实习、秘书实务实训、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实习、计算机操作基础实训、毕业论文组成的九个实践教学体系,从而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2.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并重。在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重点加强学生形象与气质的塑造,为此新增《形体》和《广告实务》两门课;同时调整相关课程学时,《口语表达》课由48学时增加到88学时,《礼仪》课由24学时增加到88学时。

3.更好符合企业需求。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可概括为“面向就业,源于岗位;强化实践,注重实施”,从社会需求出发,确定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秘岗位,并对岗位技能进行详细分析,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安排速录、硬笔书法等九项内容的实训。

4.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并将职业资格考试内容融入其中。如《书法》课因学生在工作岗位更需要硬笔书法而不是软笔书法,为此,将软笔书法改为硬笔书法,在《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礼仪》、《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财务入门》五门课中将秘书资格证书考试的内容融入到课程中。

第4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论文摘要:简单介绍了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现状,以山东省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专业为例,对高职高专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探讨,具体阐述了该院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定,调整及优化,为国内其他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论文关键词:眼视光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1我国眼视光专业人才现状

近几年来,由于学生近视发病率的逐年快速上升、眼镜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眼镜的要求不仅从科技含量、新材料的应用,还是款式设计等要求越来越高,眼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已逐步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眼镜生产和消费国家。根据“十二五”规划精神,眼镜产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富民产业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行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升级转型,验配服务该如何向个性化、人性化纵深发展。因此,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不仅是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要,也是眼镜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企业最急需的人才是高级实用型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正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尽快培养高素质的验光配镜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2学院眼视光专业培养体系的制定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始建于20__年,20__年学院与日本豪雅(上海)光学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建设和发展眼视光技术专业;20__年合作开办“豪雅视光冠名班”;随着该专业的不断发展前进,培养体系也逐步完善。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学院提出了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0__年以后,学院与豪雅光学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快速提高学生素质。企业单位定期派遣技术专家来校指导、讲课,学院定期派遣学生和老师到企业学习和实习;企业每年向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近年来,该专业在日本豪雅、日本尼德克、上海天鸿光学和宁波明星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水平和专业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近3年来,该专业毕业生还未毕业,就已被众多企业预订一空,目前本专业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发挥了高职生技能更高、适应性更强的特点,并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3学院眼视光人才培养体系介绍

(1)“实景模拟、就业为根”模式。以促进学生就业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按照视光师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工作任务,通过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室,满足学生学习的行动过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顶岗实习、人才推荐、社区服务、技能展示、课证融合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做到学习工作融合,真正实现了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

(2)“由简到繁、工学结合”模式。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是以验光配镜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之间呈递进关系。虽然工作任务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但完成任务的过程不变,都能够反映出其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组织方式、工作技能和工作要求等;同时,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企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优化训练条件,创新训练手段,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教育性”与“职业性”的融合。

(3)“双重考核,激发自主学习”模式。建立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过程性考核,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4)“双师带动,推进结合”模式。在教学总体设计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和外实习基地的作用,一部分学习情境的学习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主要由校内主讲教师和实训老师负责完成。一部分学习情境的教学可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主讲教师协助完成。

(5)“工学交替、企业顶岗”模式。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学院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根据企业需要,从学生第二学期开始,学院就把学生分成固定的实习小组安排到学院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班实习上班。实习期间学生和企业的正式员工一样,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学院定期与学生实习企业的领导和外聘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暑假期间尽量安排学生在家庭住址所在地的眼镜公司进行上班实习,暑假结束后撰写一份实习和市场调查总结;另一种方式就是顶岗实习,采取校企联合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的相关管理办法(包括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等),共同制定实习任务书,做好顶岗实习任务下达,实习全过程管理、实习成绩考核与评价工作;建立并完善学校与企业联合签发的“工作经历证书”制度;完善实训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骨干参与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学生生产性实训成果的评价标准和企业评价学生实习质量标准。

4结语

我院眼视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20__级到20__级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毕业生的反馈及市场的需求在不断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一套动态的方案,以使毕业学生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参考文献

[1]周济.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办让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Z].20__.

[2]国务院办公厅.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Z].20__-05-19.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__(7).

[4]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__:13-14.

第5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本着该原则,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如下:

一、科学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本方案立足黑龙江省,人才培养目标充分适应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需要。黑龙江省在未来五年将继续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我省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方案结合我省旅游资人才需求现状,定位于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宽、实践和创新能力强、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二、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中高职课程体系设置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即中高职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明确各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课程设置依据“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优化,兼顾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计划制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保持中高职阶段课程的连续性,中职阶段注重基础性教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开设语文、中国历史常识、音乐等公共课,以及旅游概论、管理学、服务礼仪等专业基础课,此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教育,开设职业素养课程,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行业和岗位有所了解,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态度。

三、以“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体系及内容

要培养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将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人才市场需求相接轨。因此,只有通过到旅游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才能确定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及所需要的具体能力,从而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以岗位能力要求为核心,结合行业特点,形成知识、技能、应用一体的职业课程体系;首先坚持以旅游管理职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加强课程设置的职业功能性;其次,充分考虑中高职学生的特点,在中职阶段注重学生技能的训练,而在高职阶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四、“2+3”培养方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3”培养方式即前2年进行高职学习,后三年进行高职学习的培养方式。后三年的高职学习实行“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根据我省旅游市场自身的淡旺季的特点,安排学生在旅游旺季到旅游企业见习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时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的模式。第一阶段从第一学期9月起至第六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从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任务:一是礼仪技能训练(形体训练、服务礼仪训练);二是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三是岗位的初步体验,即由旅行社和学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酒店和各主要景区景点,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一入学就直接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环境接触。第二阶段是第六学期6月至第七学期10月,正值我省旅游旺季。由学院联系、企业、学生双向选择,学生带着实践课题进入旅游企业见习,帮助学生确立为岗位服务意识和过硬职业技能意识。

第三阶段从第七学期10月至第八学期6月,学生主要完成职业技能证书所必备知识和技能并进行导游证考试。在此期间,根据职业素养课程安排,学院会与合作企业联系,选派优秀工作人员或我院优秀毕业生来开展讲座或座谈,传递企业最新服务标准、服务理念,讲授企业文化、职业素质以及如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使学生感受企业氛围,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第四阶段从第八学期6月至第十学期,这段时间为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生全部进行校外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由校企双方对学生的表现及撰写的调查报告等对学生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企业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在该思路的基础上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就业方向与岗位分析,根据岗位能力确定教学任务和开始的课程,从而制定服务于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于中高职衔接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6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引言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国内高校极受欢迎,近些年来,学校招生人数增多,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了不少人才。然而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就业难现象已成了社会焦点难题,毕业生规模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是原因之一,前者远远多于后者。这也导致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竞争愈发激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缺乏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各高校应当认清形势,结合企业职位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将重心转移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

二、明确目标定位,制定整体方案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同时付出,所以从一开始,就应正确定位,树立明确的目标。如果定位错误,目标不合理,之后的路会越走越偏,甚至会走上错误的方向,对最终人才的输出不利。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展开实际调查,了解企业所需。我国中小企业以一种迅猛的速度发展着,数量骤增,对人才需求很大,但教育工作者要清楚,企业需要的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远远少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从岗位来看,高层管理人员需求相对较少,一方面企业建立者不会轻易放权,另一方面要求太高,毕业生缺乏能力和经验,难以胜任。它们需要最多的是中层、基层管理人员。所以,学校要了解实际情况,正确定位,明白人才培养到底是在培养哪方面的人才,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如此才能制定更详细的目标。当前很多高校在目标定位上都不合理,比如不清楚毕业生去向,是往企业输送人才,还是位科研机构输送。以企业为例,小型企业、中型企业、高端企业、国外企业,哪个是重点?这些都需要去调查分析,对国内外的社会环境进行对比,而且一定要符合本校条件,切不可照搬外来经验。

高校管理层应当树立全局意识,认清当前国内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缺陷,并能够深人分析原因,加以总结并反思。教育在改革,高校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也要及时更新,经常调整思路,试着从别的角度思考问题。就工商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来说,教育工作者要理清楚各方面关系,多方借鉴,结合自身条件,形成适合本校发展的新思路。学校培养人才,关键在于教学,教的重点在教师,学校应当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学的重点在学生,既要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还要锻炼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难题。所以,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围绕教与学展开,进而以目标为指导,制定整体方案,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两大块。前者又可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后者则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明确的思路,接下来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三、编写特色教材,优化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主要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等,这些专业都和市场经济以及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既要反映实践,又要应用于实践。而当前社会复杂多变,信息更新速度极快,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日新月异,教材作为最直接的课堂教学工具,若不能跟紧时代变化,则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实践,也就无法完全应用于实践。所以教材内容应当及时更新,对于应用较多而且合理可行的新理论、新管理模式,要主动推荐和学习。理论基本上是死的,有时理论并没有错误,但并不能指导实践,所以要灵活适当地根据经验加以修改。每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所高校的实力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实际上并不存在完全统一的教材,而需要教育工作者自主钻研,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既要顺应市场规律,符合国内外大环境,又要考虑当地经济状况及学校特点。一般可以由资深的专业教师编写,或者与当地其他高校教师商榷讨论后共同编与。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要凸显出多元化、综合化、应用化、人文化、灵活性、市场导向性等特色。技能型人才重点在于技能的培养,要求相对较低,而应用型人才则是一个新的层次,除了掌握专业技能,还要有创新意识,能够应用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应用能力是设置课程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所以强调人文化,是因为人文素养在工商管理中也不可或缺,而且当前时代提倡人文主义。同教材一样,课程也不是完全固定,而要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课程设置要灵活,能够根据实际所需而调整。

四、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

理论和实践结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具体的方法包括假期参加社会实践、实际案例教学、项目教学、邀请企业管理者举办讲座等。在此着重谈谈实践教学体系,这也是当前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非常重视的部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基础实践阶段。在学习完理论课程后,需要结合实践加深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其逐渐适应实践环境。很多高校都建设有综合实验室,能够创设情境,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教师可组织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在交流中能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特点。在交流过程中,适当涉及矛盾,令学生自主解决,可锻炼他们独立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综合实践阶段。工商管理类专业各门课程既独立,其间又存在着联系,所以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编写,都要体现出内容的联合,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应经常总结对比,将各门课程融会贯通,灵活应用。综合实践则主要是针对多门专业课展开的实习实训活动,毕业实习也属于这一范畴。第三,社会实践阶段。一般的本科院校,在校四年,有大量的机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常会选择暑假,既能接触和了解社会,又能提前熟悉工作岗位。第四,创新实践阶段。有创新才有发展,很多毕业生水平相当,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呢?创新能力此时就显得无比重要。在校期间可以经常举办相关的校园活动,或者开发科研项目,强化其创新意识。

五、创新办学模式,加强质量保障

产学研一体化、校企联合等新模式在当前高校备受欢迎,校企联合是一种双赢互惠的方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学校负责人才培养和输出,企业负责实训基地、实习岗位等投入。以本科高校为例,前三年的实训活动主要集中于实训基地,第四年则可尝试进人企业实习,在教师和企业人员的双重指导下参加实践。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如果愿意,毕业后可与企业达成协议,直接上岗就业。

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还应建立起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应用型人才评估。建立行业化和社会化的高校教学质量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评估的反馈机制必须严格,使评估院校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纠正。

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完善保障机制。构建一套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实践、思想品德等方面,不再是传统单一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指标。评价主体加人学生自己、用人单位以及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评价。

第7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学术界有较为广泛的讨论,对人才培养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二是商务技能必须非常熟练;三是要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介于三点要求,笔者对当前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实施策略。

一、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在对商务英语进行学科定位时,由于教师看法不同,致使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出现比例失衡现象,从而无法保证商务课程与英语课程之间的协调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英语课程涉及的系统性商务知识比较少,因此,学生只能零散、笼统地了解一些商务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完整地掌握商务英语应用方面的知识,大大降低了学生商务知识的学习效率,阻碍了学生综合商务能力的全面提高。

(二)教学模式应用性不强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商务英语方面的相关知识,给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的应用性不强,教学活动的设计不科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教材不完善

在商务英语教材从外贸流程的相关知识扩展到谈判技巧以后,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的内容已经延伸到国际商务礼仪、国际商务文化等多个方面。但是,在世界各国不断往来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还不够完善,急需更新,这对于促进学生商务技能全面提升有着极大的影响。

二、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不断优化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不断优化,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重视,并高度重视商务知识的讲解,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一般情况下,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课程是指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商务知识课程(商务知识课程是指经贸知识、国际金融等方面);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商务技能课程、英语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等多个方面。例如:在英美文化、综合英语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鉴赏能力,让他们了解西方的民族风俗、国际礼仪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增强学生的商务交际能力,从而为培养应用型商务人才提供重要基础。

(二)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有效完善

在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将能力提升作为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在加强课程教学与实践联系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必须注重国际商务语言环境的营造,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情况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发展。例如:在实训教学课程中,组织学生对还盘、询盘相关知识进行自学,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模拟整个商务交际过程。如此一来,不但能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注重教材的更新和科学引进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教材的更新和科学引进是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重要基础。因此,选择具有时代性与实用性特征的教材,对于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在高等院校使用频率较高的《剑桥商务英语》,不但能为学生提供各种商务环境,还能为学生学习商务知识提供指导,对于BEC考试、获取相关证书等也有着极大作用。

三、结语

在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商务英语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只有结合新时代要求,才能真正提高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优秀人才。

第8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怎么写

一、培养目标

本专修课程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技竞赛、科技项目、科技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项人才。

本专修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发展学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基于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方法与技能,以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能结合科技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及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

二、培养要求

通过专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科技竞赛、创新竞赛、创业竞赛能力,能具备参加省、国家级竞赛的能力,并且获得省、国家竞赛的奖项能力,能熟悉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调研、成果转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实训,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创新方法理论为基础,学习创新方法理论,创新方法实践,将创新方法与专业结合,设计创新产品;了解在科技产业迅猛变革和“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正确选择和把握创新创业方向;熟知创新创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能够独立思考、妥善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阔国际视野、领导力与决策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能量,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具备创新的思维方法、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三、培养特色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国引领作用,以“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专业优势,使培养的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能力。

(1)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创新方法+创业理论+专业技术+竞赛技能”等学科交叉等专业知识融合,并注重基础理论与实务运用相结合;

(2)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开展基于创新创业项目的“课程教学+立项研究+竞赛训练+模拟运营+创业孵化”等丰富的实践实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与适用性;

(3)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采用“创新方法+竞赛实训+项目运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并突出专业方向打造与培养规格预期目标能力培养相融合。

四、培养模式

采用创新方法实践,竞赛模拟训练,创业模拟训练,“以政府政策为引领,以经济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主体,以与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为支撑,以项目成果落地与转化投融资介入为合作”五位一体“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走出课赛一体化,优质成果创业化,通过创新方法培训,科技竞赛技能训练,创办企业专项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熟悉与掌握创新创业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突出学生专业特长,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五、教学形式

(1)理论教学环节:采用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创新方法知识,学科竞赛训练,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利用科技作品设计,科技竞赛模拟,熟悉当前科技创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前沿和趋势,能够独立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创业型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发展规律,采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探究。课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科技作品设计,创新方法实践过程进行,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科技竞赛的能力,创新方法的知识与技能。

(2)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科技项目设计导引实训型”实践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对科技作品构思、设计、制作、演练等环节的能力,所学理论及相关创新方法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在科技实践环节,创新理论应用环节,实践、协作、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科技竞赛、科技发明、科研论文撰写相关工作。一是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科技作品设计、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创新创业模拟训练;二是结合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及创新创业型企业设立;三是依托创客空间、创业园为载体,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运营与成长。

在教学方法上,配备多媒体、实验设备、单体桌椅等教学设施。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分组实践、模拟实训、活动开展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专业创业项目研发与运营。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思维导图课件、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师资配备上,建立跨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除校内专职教师授课外,同时聘请竞赛评委、竞赛命题成员、校外专家、企业家、创业者、政府官员等授课、讲座或指导学生。

在课程建设上,成立专修班顾问团,以传授实践项目、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等分组模式进行,在校外聘请科技竞赛的评委、产业企业家、创业者担任顾问,对专修班课程设置等进行指导。

在项目组建上,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组建跨年级、跨专业、多学历层次的创新创业小组。

在考核环节上,本专修课程各门课程考核,都采取灵活机制,采取实践项目设计、论文发表、科技专利申请、竞赛获奖等方式进行考核。

六、课程设置

该专修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四大课程模块:创新方法课程模块、竞赛综合实训课程模块、创业综合实训课程模块、创新创业基础实训课程模块。

课程采取理论授课、实训实践结合,讲、练结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