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品析朱德
朱德,字玉阶。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乃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朱德将军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红星照耀中国中》中曾这样描写他:“他貌不惊人,沉默谦虚,说话轻声,有点饱经沧桑。眼睛很大,眼光非常和蔼,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从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平易近人,有勇有谋的元帅。
毛主席曾六次评价朱德:一评“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二评“民族英雄”;三评“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战士”;四评“人民的光荣”;五评“威望很高”;六评“你是红司令”。
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年轻时却有自己的别样的经历,也正是这些经历,铸就了他。
一、弃教从军,以武救国
朱德生于四川仪陇县的一户佃农之家,家中困苦。年仅五岁的朱德便开始帮母亲做事。后来朱德因过继给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毕业后与同窗好友一起回县筹办小学堂,却受到了土豪劣绅的打压。朱德意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于是他毅然弃教从军。
他来到昆明,加入了同盟会。在多次作战后,朱德也因作战勇敢被升为少将,成为川蜀的知名人物。
二、抛官弃禄,追求真理
军中暂无战事,朱德便结交进步人士,阅读大量书籍,研究救国之道,尤其喜欢《新青年》上的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与向往。
与军队一起回到云南后,他拒绝了军阀的高官厚禄。他已确立救国救民之志,要为百姓而战。他顺着江东下来到上海,再次拒绝了孙中山的十万军饷邀他为将的代价,义无反顾地追求着真理。再后来,他在柏林面见了周恩来,周恩来答应介绍他入党。之后,他先后去到德国与苏联进修。在那里,他产生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等思想。
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之理。他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三、为民起义,指挥抗日,解放全国
1926年夏天,朱德回国,奉党中央之命,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8月,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第九军副军长、军长。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后,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开始了“朱毛”合作,二人创造性地展开了革命的游击战争。《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原则也在此形成。朱毛两人思想一致,配合默契。
在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中,朱德参与了全部反围剿斗争。红军在前四次都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失败则是因为“左”倾的德国人李德的胡乱指挥,红军被迫走上了大转移之路,并为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朱德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会后,他继续任中革军委主席、中国工农军总司令。红军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后,在懋功与第四方面军会合。在北上的过程中,朱德与刘伯承等人一起维护中共的领导和红军的团结,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斗争。
“七。七”事变后,全国规模的抗战爆发。7月14日,朱德写下了抗战誓词:“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胃裔,生当其实,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
抗日战争期间,朱德已经五十多岁了,但他还是老当益壮,坚持奔赴抗日前线指挥作战。在建立了太行革命根据地之后,朱德豪迈地赋诗一首:“群峰壁立太山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抗日战争胜利后,朱德已年近六十,因为年事已高,所以他便留在后方的最高军事机关,协助毛泽东的指挥。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终于爆发。我军因准备充分,在战略防御中歼敌七十一万,顶住了敌人向解放区的进攻。
1947年11月,朱德与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二人运筹于帷幄中,决胜于千里外,终于挥师渡江,解放了全中国。
纵观朱德革命一生,功勋卓著,位高至极,但他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忠厚仁慈,不愧为十大元帅之首,人民的光荣。
第二篇: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品析朱德
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是他冲破阴霾,乘风破浪的力量所在。
——题记
他的相貌并不动人,身材矮胖,大眼睛,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唯一让人动目的,是他眼里的温和。他是朱德。
他的出身平平无奇,一家二十口的生活使父母没有精力疼爱他。挑水、看牛各种劳作他都不得不做,可依旧阻止不了家族分散。幸亏上帝还算眷顾他,他遇见了待他如至亲的伯父,进了学校。
他崇拜着现代科学,为着民主政治奋斗。在国民党这儿他看不到希望,于是他自发地开始寻找共产党。过程不易,他平淡的陈述中是不曾言说的艰辛。找到后更是溢于言表的高兴。他知道他找到了他的信仰。
军事上的天赋异禀是命运赠予他的礼物,我却认为他的付出才是他成为军事天才的根本原因。将领身份本是高人一等,他非但没有丝毫傲慢,反而心甘情愿与战士一同生活,共同作战。战士眼里,朱德总司令或许更像他们的兄长,是他们共患难的家人。这份坚不可摧的信任,凭着真诚将他与战士连接到一起。每次作战前的精密计划和万全准备,体现着他的谦虚和谨慎。正是这份谦虚和谨慎,成就了他一场又一场漂亮的胜仗。
朱德的革命历程于他的自述中简单而又朴素。他并非历史上那浓墨重彩的一笔,寥寥几页纸就装上了他的一生。地位、权力、金钱,从来都不是他所追求的。那么他历经万千去寻找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什么呢?是为了革命成功吗?可是费尽一生他也没有过上几天舒服日子,这么做值得吗?
有人说,自然值得,全中国人民都将记住地。但是赢得生前身后名真的是他的目的吗?我不知道。不过我觉得,若是重来,他定会选择相同的答案。这是属于他的信仰,是他献尽忠诚的,朱红色的信仰。他的名字,冥冥之中已决定了他人生的方向。
众人皆言,朱德与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孪生的天才。的确,他们都拥有着卓越的军事天赋。不同的是,毛泽东是天之骄子,他不单单是政治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才子。洋洋洒洒的诗歌里,豪迈恣意,才情诗意并兼。麟凤芝兰,渊亭岳立是他内心的写照。他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堪称一代传奇。与他相比,朱德就稍显逊色了。他的眼眸里没有才情,没有诗意。战火之中,有的只是杀敌时的果断和生死难料的未来。一次又一次战争,跨过一具又一具战友弟兄的遗骸,他在累累尸骨上找寻着中国的未来。
他不需要历史记住他,也无所谓那些华丽空虚的赞美。他只希望,千万英灵能够看见他们所创造的,崭新的中国。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都见证着他们前仆后继的跋涉,和永不言弃的努力。
一朝英雄拔剑起,又是苍生十年劲。
朱红色的信仰究竟是什么呢?或许,正是他那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吧。
第三篇: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品析朱德
朱德,字玉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十大元帅之一。朱德出身佃农,家境贫寒。他在家学习了三年,在地主的压迫下,家庭成员各自分散了。朱德到了一个叔父家生活,读了六七年的书。长大后,朱德成为了蔡锣部下。朱德先后参加辛亥革命,护法战争。他看到了腐朽社会的冰山一角。他明白,救国之路任重道远。
朱德为了加入共产党,用了很多办法。他几经辗转,找到了红军领袖陈独秀。然而,陈独秀拒绝让朱德入党。陈独秀认为不能让军阀的人进了党。朱德没有放弃。他跑去了法国,又跑去柏林。终于,他找到了周思来。干是朱德在柏极了说。
朱德是一个默默献出的人。刚起义时,朱德只有五百人的兵力。而且,他作为常在云贵地区生治的人,被指派到了队伍的首位。到了广东,他又被派去垫后。军队中的人没有人会听朱德的活,只不过尊重他是个老同志罢了。
朱德又被周恩来派去三河坎,要求他顶三天。可是,南下的主力部队作战失败。朱德的多名领导干部离开。此时,朱德站了出来。他在江西天心圩作了一次演讲,带动了仅存八百个人的灵魂。
朱德把大一般的激情,传给了将士们。他收拢南昌起义军的残部,继续斗争。最终成为了中国红军第一人。
人们常说“朱毛红军”,为什么“朱”在“毛”前面?因为朱德坚守初心,始终走在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他从党的利益出发,坚决捍卫党内团结。他因此而名垂青史。
第四篇: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品析朱德
1886年,注定不是平凡的一年,朱德就在这一年出生在一个名为“马鞍场”的村子,开始了他那坎坷而又带着传奇色彩的一生。
朱德一家地位低下,只算得上是佃农,全家只能靠租田生活,可无奈当时社会黑暗,无数的苛捐杂税把这个大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只得把他过继给他的伯父。所幸伯父待他很好,还让朱德读了六年私塾,少年时的朱德十分发奋图强,他修身秉性刻苦读书,终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飞黄腾达的仕途,1905年,朱德顺利过了科举,先后去了顺庆县、成都、仪陇县和云南,使他深深体会到了当时人们的艰辛生活,立志一定要打破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为广大劳动人民争取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这也为他之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朱德十分幸运的进了讲武堂,成了一名真正的军人,后又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朱德并不在乎钱财权力,他志向远大一心只为振兴祖国,于是他大量吸收“新学”教育并加入蔡锷将军的军队参与了反清斗争、护国讨袁斗争和护法运动。不过朱德清楚地认识到依靠军阀阶级并不能救中国。胸怀着坚定的救国救民的信念,朱德继续探索着救国的出路,直到他发现了当时新兴的共产主义。朱德一心想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战士,无奈自己军阀部下的身份让朱德在加入共产党的过程中屡屡碰壁。但是朱德并没有放弃,他只身前往巴黎认真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后来,在周恩来的帮助下,朱德正式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员,后又为我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我党历史上能够叱咤风云的人物。
在革命生涯中,朱德虽是将领,但平时却穿着简朴,一直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显然没有将军的气派。没事整天都挤在士兵推里说说笑笑,和士兵打成一片。打仗的时候,他也会把作战室安排在最前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了解敌情,方便指挥。下面的战士有了朱德这个灵魂人物打起战来更是奋不顾身,越战越勇,屡战屡胜。
朱德在民间更为传奇,甚至成了一个可以呼风唤雨的神,但事实却与传闻大相径庭。第一次看到朱德元帅的照片时,若不看他胸前闪闪发光的勋章的话,那张小眼厚唇的脸只会让人想到乡下大汉。其实不然,眼睛虽小却似鹰眼般雪亮,嘴唇虽厚却饱尝苦涩与甘甜。他并不是很高,胳膊和双腿却如铁打一般,身板十分硬朗。唯独记不得自己的年龄,每次都说自己今年五十六,答案始终都不变。
这就是朱德,一个天真似孩、乐观无畏的钢铁战士。
第五篇: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品析朱德
朱德,字玉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国家的领袖。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共和国元帅军衔。
《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评价道:“他高高举起解放的火炬,而在那未来的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中,我们可以保证他将站在那些为中国千百万大众的前途而斗争的人们的最前列。“我认为朱德将军的表面看起来是绝对威严,绝对有震慑力,绝对有邻导力的。而在斯诺的笔下,他是一个极极端温和的人。
具体怎么说?斯诺说他和士兵会吃一样的东西,和士兵可以玩到一起去,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弟兄。原来这就是朱德,这才是真实的朱德。了解了朱德后,反观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摆着个官架子,拿着鸡毛当令箭,但其实自己并无作为。而我们再看朱德将军,他职位高鸣?高。他受领导赏识吗?受。但他受到了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吗?他受到了。所以这才是“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的领导人该有的风度。
历史上又评价朱德。”是善于把革命战精神与求实态度结合起来的楷模”。由朱德将军领导的战役很多,像忻口战役、百团大战,石家庄攻坚战和辽沈战役等。“物色风流尘谁作主?请看砥柱正中流“用于形容那个时候的朱德将军再合适不过,他投身革命的目的很无私,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救中国于战火。所以怀着对这片黄土深沉的爱,领导红军直至新中国成立那天。这就是朱德,是丝毫没有沾染统帅盛气逼人习气,从血流河泊中杀出新世界的人。
但一代天才军事家,革命家也犹有竞时。
当他听见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时,他老泪纵横。但也是那一刻,他意识到了什么。他还拿自己年轻的身体在使,他拼命地为他爱的国家奋斗。直至去世的前一刻几天,他要求秘书念文件听他交代妻子把两万余元存款交党费,他说“革命到底”,他做到了。
朱德将军的事迹值得常谈,也要常叹。让我们永远铭记朱德将军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第六篇:红星照耀中国人物品析朱德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有详细的对朱德的描写,有很多对他性格的介绍。
文章先从他的作战次数着手,写了他参与过数百场的战争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文章并有没对作战过程进行过多的说明,但举了其中一场,以少挡多,以弱抵强为事例,让人感受到朱德杰出的军事才能。
文章接着介绍了他的外貌,并不动人,但能从其中看出他是一个柔和、沉着谦虚的。并讲述了他愿跟将士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住一样的地方,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爱惜部下,并关爱战友的人。他会同士兵们一同聊天。玩耍,他还在长征中把自己的马给倦劳的弟兄,自己走路。这无不体现出他的度量大。
因为时间关系,所以作者没能和朱德见面,都是他人眼中的未德,采用侧面描写,这里也体现出了朱德深受大家的爱戴,并且在不同人的讲述中,使其形象更加丰富立体。
书中还介绍了朱德的出身、背景。他的父亲对他很坏而叔父却对他很好,送他去上学,全家只有他上过学。他先是加入了国民觉,但后来改变立场,自发地去寻找共产党并在柏林找到,当场立刻加入。他的用兵非常的特别且成功,是流动的激击战术。他把这种游击经验和书中的知识结合起来。他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以上体现出了他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他还曾吸食过鸦片最终戒烟成功。作者在文章的最后说到,朱德的肉体虽或被毁灭,但不能被毁灭的是他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在未来许多世代中继续鼓励中国的自由战士们追求他们时代的最高目标。这体现了作者对朱德的认可和深深的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