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2024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解读学习心得感悟体会

2024-01-26 00:13:01心得体会打开翻译

2024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解读学习心得感悟体会 (一)

体会的第一点是,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制定。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还是存在,与农民群众的需要有差距。

体会的第二点是,建设的目标就是,一个推进,一个提升。

推进扎实建设行动,不图快,图质量,图获得感。提升宜居宜业水平。不光环境美,还要留得住人,有就业的岗位。

体会的第三点是,重点任务,环环紧扣现实问题,可遵循易于操作。

宜居可以归纳9项。1、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2、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3、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提高边远地区供电保障能力。4、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就近或线上办理。5、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6、进行农村厕所革命,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7、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8、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9、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宜业可以归纳三项。1、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3、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

2024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解读学习心得感悟体会 (二)

1

建什么?——“183”行动

“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乡村规划是乡村建设的施工图,只有有了规划,乡村建设才有章法、有规矩。

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明确村庄布局分类,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发挥村庄规划指导约束作用,确保各项建设依规有序开展。

“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稳妥有序推进八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

一农村道路,重点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推进具备条件的地区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

二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重点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有条件地区可由城镇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供水。

三乡村能源,重点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按照先立后破、农民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

四乡村物流,重点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五乡村信息化,重点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六村级综合服务,重点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

七农房方面,重点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完善农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保护与利用。

八农村人居环境方面,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推进服务和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一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促进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统筹配置和衔接互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由注重机构行政区域覆盖向注重常住人口服务覆盖转变。

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

三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

怎么建?——以农民为主体来建

政府引导,农民参与。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还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在项目谋划环节,保障农民参与决策;

在项目建设环节,吸纳更多农村低收入群体就地就近就业;

在项目管护环节,推行农民自管方式。

此外,还要创新责任落实机制、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创新运行维护机制,为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3

建成什么样?——遵循规律,求好不求快

尊重规律、稳扎稳打;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一是村庄发展规律,二是经济发展规律,第三个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内容上: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目标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包括:乡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精神文明四个方面,没有提远期目标,这是行动实施方案,侧重于近期。

4

如何保障?——“人、地、钱”要素保障+机制保障

人: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强化人才技术标准支撑。

地:完善集约节约用地政策。

钱:明确中央财政、中央预算内投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乡村建设具体要求,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

机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实施清单管理、加强评估考核、强化宣传引导。

2024年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解读学习心得感悟体会 (三)

Q1

建什么?加强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必须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方案既聚焦“硬件”又突出“软件”,提出加强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人居环境等农村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改善,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也要看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还存在明显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公共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

“乡村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平、标准、档次可以因地而异、高低有别,重点是保障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小厕所,大民生。方案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落实方案要求,要健全专家技术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改厕技术服务。对摸排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加强日常督促检查。

乡村建设也要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方案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驻四川省旺苍县东西部协作工作队探索推出“旺苍县数字乡村”示范平台,下放了57项审批事项,形成了一张政务服务大网,有效解决群众办事跑路多、产业服务成效低、村庄治理手段少等乡村治理难题,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乡村建设不仅包括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乡村治理机制培育、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和乡村文化建设等。”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李小云说,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口、居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Q2

怎么建?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

“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农民主动参与意愿,保障农民参与决策”“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程序和方法”……从工作导向、实施机制到要素聚集,方案提出的一系列要求体现“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的理念。

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还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推进乡村建设中,农民群众不仅是受益者,更是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方案强调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完善农民参与机制,把农民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斌说。

中央农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搞乡村建设关键是要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才能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琦表示,农民可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比如农村厕所改造、庭院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等,这些农民户内和房前屋后的事可以放手发动农民群众来干。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比如农村改厕涉及的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的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理等。

突出农民主体作用,要激发他们自觉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要健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制定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导意见,编制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指南,健全程序和方法,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组织带动农民推进建设。

Q3

建成什么样?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乡村风貌

方案指出,“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搞大拆大建”“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在目标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推进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方案提出,注重保护,体现特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如今,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一面是乡愁、一面是烟火气”的乡村建设探索。在昆明市晋宁区福安村、宜良县麦地冲村,当地政府通过和高校联手,推动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共同参股成立资产资源运营公司,提升村容村貌,将老院落、烤烟房改造成民宿、水吧、餐厅,逐步实现“利润留村庄,房舍变客居”,还设置“乡村CEO”岗位来培养乡村振兴专业人才。

未来美丽乡村将呈现怎样新图景?根据方案,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乡村建设涉及领域广、部门多,关键还是要抓落实。方案从责任落实、项目管理、农民参与、运行管护等方面提出乡村建设实施机制。

如何确保乡村建设行动取得实效?中央农办负责人表示,围绕强化乡村建设“人、地、钱”要素保障,方案提出了一揽子政策支持措施。其中,包括从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健全乡村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明确中央财政、中央预算内投资、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乡村建设具体要求,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大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入乡村建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