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一)
对于_年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祖国蒙上了一层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群团结友爱、不怕艰难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的灿烂的阳光。
一马当先,甘当战“疫”的“探路人”。这是一群无畏勇敢的人们,他们不顾安危,奔赴在抗疫一线。嘴里说着“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钟南山院士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抗击病毒;“年后准备举行婚礼的年轻夫妇义无反顾上演战“疫”最美夫妻档;多日面临着高强度工作的护士全然不知脸上早已布满了勒痕;得知同行好友感染病毒泣不成声的医生毅然决然转身救人……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然而这些专家学者、白衣天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为拯救生命,为民族担当,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更是人民的恩人。
万众支援,勇做战“疫”的“守护者”。我们的祖国在危难之际,有一群无私奉献的人,他们尽己所有捐赠着医疗物资。韩红东奔西走募集捐款约一亿元,众多明星网红纷纷慷慨解囊;有为抗战亲自押送物资的汽车司机;有为抗战抗战甘当志愿的青年战士;有为抗战投笔宣传防疫知识的文人墨士,他们一切行动寄托他们美好的祝愿,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年纪,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都是敢于为国家奉献的人,他们是最美的战“疫”“守护者”,我们这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战“疫”面前,大家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抗战,众志成城战疫情,用无私无畏的“大爱”续写着中国故事。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纵使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如同小流,但只要团结起来也可汇成大江大海。尽管疫敌再凶再险,但我们团结的力量便可让病毒彻底消灭。零三年的非典挺过来了,零八年的汶川大地震挺过来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乌云”终会消散,这场防控阻击战“疫”就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待到春暖花开之际,阳光明媚之时,我们再共同约定,一起行走于祖国的大川南北。
“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二)
新时代的青年人用事实和行动证明,他们没有“掉链子”、不是“娇滴滴的一代”,而是堪当大任,能够与人民齐开拓、同祖国共奋进的一代。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坚守奉献”诠释青春担当。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面对艰难险阻,唯有迎难而上,坚守奉献。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坚守奉献,这些曾经父母眼中的孩子,已然长大,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在自己所学领域中突破创新,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在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90后”、甚至“00后”占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左右,身为新一代的青年,他们在自身“努力后”“奋斗后”,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不管前路多艰,始终坚守奉献在抗疫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基层青年工作者,唯有脚踏实地,把信仰与奋斗写在前行的征途上,经过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扎根基层,建功田埂,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三)
基层治理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一公里”,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层党的执政根基需要一支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毕业生赴基层,用坚定信念阐释了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用改革创新推动了基层事业发展,用辛勤汗水换来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美”的定义有很多,可以是自然美、社会美、形象美、朦胧美,而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放弃城市优越环境,选择到基层一线工作,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这无疑是人格魅与心灵美的交
汇。作为莘莘学子,既要学习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的事迹,更要付诸行动,在不惑之年的年纪诠释“最美”的内涵。
用“美”的知识浸润基层。高校毕业生在校园通过高等教育收获了知识,来到基层或许被认为大材小用?事实上,在学校更多的是学习理论知识,唯有将人文社科等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实践,在社会中加以磨炼,方能学以致用、学以成材。就像表彰的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他们有的在海岛从事支医服务十几年,默默守护海岛居民;有的坚守乡村讲台,初心不改,教书育人;有的投身脱贫攻坚,创办企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正是他们用“美”的知识浸润着基层,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等系列国家政策方针方能有序推进,成色更足。
用“美”的行动积累富矿。空有一身抱负,不付诸行动都是“嘴巴子戏”。基层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为基层奉献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基层工作不是为混个工作经验,更不是解决就业的无奈之举,而是需要一代代有思想、有知识、有本领的年轻大学生愿到基层,并将心沉在基层,走村入户,体察民情,做到“进村狗不叫,问题问不倒”;在基层的“三尺讲台”传道授惑,促进基层教育进
步;在村级卫生院,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这才是“美”的行动,并且,“美”的行动通过不断积累,必将成为基层发展的富矿。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与厚度,高校学子们在基层一线“投之以桃”,祖国的繁荣昌盛必将“报之以李”。
“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四)
现在很多新时代青年人自我奋斗的激情已慢慢褪去,一个“佛系人生”足以,不追求,安逸地过一生,平平淡淡就好。还有一部分人更愿意去追求生活的质量,逃离浮躁喧嚣的社会,过一个健康有品质的生活。而“守岛英雄”王继才则是奉献了整整三十二年的光阴去实现自我的价值,提高生命的质量,搭建起生命的高度。他用一生的坚守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
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有责任担当。开山岛是重要的国防战略领域,而王继才是一名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用一生担起他肩上的责任,守住一方寸土,从未离开。责任,是一个人奋斗的助推器;是企业屹立不倒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当今社会,每个人要勇于担当,守住好自己的责任,在其位,谋其职,脚踏实地干实事,做一名无愧于自己的新时代奋斗者。
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有赤子之心。当极其艰苦的条件使得来守岛的人一一离去,王继才却留下来做一事,终一生,守这面积仅为0.013平方公里的开山岛,忍受重重的孤独感,无怨无悔。若没有一颗赤子之心,何谈一个“守”字。“守”,似是无尽的深渊,其实不然,实则是回归初心。个人,企业,国家,只有不忘初心,守住赤子之心,守住底线,谨记来时路,才在新时代迸发无限可能,继续前进。
做一名新时代的奋斗者,要有坚定的信仰。“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这是王继才对于来岛上看自己的妻子说的,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信念。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王继才守着人迹罕至的要塞小岛为国防而奋斗,廖俊波深入基层改变贫困县为国家脱贫发展而奋斗,罗阳负荷工作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而奋斗.....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站出来,舍小我,为大国。新时代,奋斗是永恒的主题,青年人要坚定信仰,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祖国更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奋斗之路势必荆棘遍布,困难重重,然而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青年人要积极奋斗,敢于拼搏,在新时代中书写人生的华丽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五)
此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又敲响了警钟,对反腐倡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结合我的工作特点,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是我今后工作的基石
1.要严于律己,清正廉洁
要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以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为准绳,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在各方面的监督中寻找差距,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厉。努力做到防微杜渐,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2.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意识
学习是我们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时刻接受党的教育.注重学习效果,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并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加以运用。
3.艰苦奋斗,踏实做事
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恪守党的宗旨,厉行节俭,矢志不渝地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做到谋事要实,做人要实,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甘于奉献,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通过此次廉政教育,我更觉得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更珍惜自己的事业,名誉和幸福,也激励自己时刻警醒,用“初心”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个人心得感悟 (六)
日前,中宣部、教育部首次从历届在岗的“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中,评选出10名“最美高校辅导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10位辅导员,感受他们的“最美”风华。
“只要是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倘若拨打重庆大学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办公室电话,电话铃声响了9下还没人接,你就会听到一段录音:“主人不在,请拨1345239____。”这个号码就是学院党委副书记袁利的手机号。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有求必应。她总说:“作为辅导员,只要是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
从1990年毕业到现在,袁利一直从事基层学生工作,先后担任了105个班级的辅导员,累计教育引导学生2700多名。每带一级学生,她都会用最快的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努力成为每个学生的知心朋友。
有困难,找辅导员。在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辅导员吐尔逊麦麦提·艾麦提江,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吐爸爸”。
“如果没有吐爸爸,我不可能有今天……”回忆起过去,已经毕业的袁芸红了眼圈。
大一那年,由于家里有特殊情况,袁芸打算退学。这可把吐尔逊麦麦提着急坏了。站在学校大门口的雪地里,吐尔逊麦麦提苦苦劝说袁芸父母:“家里有困难,我会帮助她,同学们也会帮助她,求求你们,千万别让孩子退学。”
“吐爸爸就像父亲在维护自己的女儿一样,让我非常感动,铭记至今。”袁芸说。
“每到父亲节这天,我的手机就响个不停。手里握着手机,看着那些祝福的话语,这是我最满足的时刻。”吐尔逊麦麦提一边说,一边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辅导员生涯中感到幸福的,还有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金学。“32年来,帮助一个又一个有困难的学子摆脱困境,看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到祖国各地建功立业,是我最骄傲的事。”同样,在学生心中,张老师就是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起的人,张老师的办公室就是他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我的老师对我好,我也要对学生好。”在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睿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也有许多走上了辅导员岗位。“2023年,在同济的两个王牌学院,先后有13位学生放弃设计与艺术领域的高薪职位,选择留校当辅导员。”李睿说,他们曾经分赴47座城市采访409位校友,也曾奔赴台州黄岩沙滩村,用脚步丈量乡村,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激励学生留下来,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