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朱治国先进事迹大学生心得体会

2023-10-01 10:57:01心得体会打开翻译

朱治国先进事迹大学生心得体会 (一)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朱治国同志用生命点燃了党的事业,他与生俱来的对党忠诚、甘于牺牲的职业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朱治国看齐,传承初心不改、执政为民、勤于律己的优良作风,执笔续写“生命答卷”,在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新风采。

执初心之笔,续写矢志不渝的信念答卷。“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朱治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3年内成长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现郭勒木德镇)党委副书记,再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任副部长,在每个岗位他都立足实际,担当务实,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他的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坚定拥护 “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追求卓越,在多经风雨中历久弥坚,坚定勇往直前的信念,做__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执为民之笔,续写事必躬亲的实干答卷。“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朱治国参加工作20多年,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的足迹遍布全省362个乡镇,一次次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是群众口中的“尕书记”。广大党员干部应当如朱治国一般,主动深入一线,了解基层实际,收集汇总影响群众幸福感的难点、堵点,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望,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体现。

执律己之笔,续写以身作则的廉洁答卷。“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从回绝基层干部的土特产,到一枚党员徽章配翠竹的微信头像,再到宁愿和家人两地分居也从未在调动上说过一句话,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朱治国带头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接受党和人民群众监督,自觉管好家人亲戚、管好身边人身边事,真正做到了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当官决不是做老爷,是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情。广大党员干部要像朱治国一样树立正确权力观,不让“就一次”“一点点”的“小随意”麻痹、侵蚀自己,要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向先进典型看齐,以榜样引领前行,坚持凡事多想一想合不合法、多问一问依不依规,做到廉洁修身、廉洁治家、廉洁从政。

朱治国先进事迹大学生心得体会 (二)

巍巍高原,茫茫雪峰。在青藏高原的土地上,在口口相传的故事里,始终不被磨灭的是朱治国同志的名字。22年工龄,25年党龄,在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前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于6月因公殉职,用毕生的勤恳工作、矢志耕耘,在青海的土地上书写了催人泪下的奋斗史诗。追忆朱治国同志,是怀念他勤勉争先、不畏艰苦的工作作风,怀念他牢记使命、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怀念他孜孜求索、实干笃行的进取精神,更是学习这份甘于吃苦、奋发当先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

踏遍青山,用勤恳书写使命。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在朱治国同志的人生经历中,他用日复一日的勤恳,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初心。他曾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也曾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还曾3天时间,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个村……朱治国同志的一生,始终恪守着“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信念,把这份精神力量融汇入工作的每一点一滴中,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不辞辛劳。在如今的新时代里,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每一位奋斗的干部肩上。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勤恳奋斗自我砥砺,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奋斗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建设付出心血与汗水,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甘为孺牛,在基层服务人民。

培训3200余名村干部,走访326个村镇,朱治国同志的眼里,是始终难以忘怀的基层群众与干部。他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没有可量化的详细指标,讲了再多的话、发了再多的文件都不如群众的一个笑脸、一句肯定来的实在。人民公仆的初心,要在换位思考、全情投入的为民考虑,在软语慰藉、周到细致的服务中予以体现和诠释,用切切实实的工作,润泽基层群众的心灵。脚底沾泥,奔走一线,调查研究,体察实情,朱治国同志带着为群众服务的真情实感、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领导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启动。桩桩件件,背后都是俯首为民的担当。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所愁,面对困难不回避、敢克服,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基层的热土中。

躬行践履,以实干不渝初心。

心怀信念,笃志前行。二十余年的组织工作里,朱治国同志始终忠诚履职、勤奋敬业、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切身难题。《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落实,让两年内六成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高质量指导性文件,高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谋划推动青海省“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为青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工作的背后,都有朱治国同志兢兢业业、笃行不辍的身影。他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干精神,在广阔的青海大地上锤炼出一片为民服务的丹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底色。正如朱治国同志所说:“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在新时代道路上,党员要始终用实干精神担当起时代重任,精益求精、艰苦奋斗、不计得失、迎难而上,将初心使命镌刻在祖国的大地山水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党的队伍里,像朱治国同志这样的好榜样还有许多。他们或躬耕在基层一线的田间地头,或奋斗在楼宇林立的行色匆匆,从无垠的瀚海到巍峨的群山,处处是他们的身影,处处有他们的故事。正是这样无数的奋斗者,汇聚起中国建设者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继往开来,勤勉不息,肩挑重担,不负人民。

朱治国先进事迹大学生心得体会 (三)

这是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省委两新工委书记朱治国的生命答卷,22年工龄,25年党龄,参加工作20多年,他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朱治国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用生命诠释使命,将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

勤政为民儒子牛,无私奉献展鸿猷。英年早逝精神在,高尚情操百姓讴。本是43岁干事创业的大好年龄,朱治国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藏高原那片他挚爱的热土之中。仔细阅读了解朱治国的事迹,我们无不赞叹:朱治国不仅是对党无限忠诚的好干部,更是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好公仆,其高尚品格如青松翠柏一样长青,其公仆情怀如高山大河一样宽阔,向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好公仆朱治国致敬!

对党无限忠诚彰显一名好干部的优良党性。长期的劳累,让朱治国的身体每况愈下。许多人不理解,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3年内成长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现郭勒木德镇)党委副书记,再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任副部长,朱治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也正是这份对党无限的忠诚担当,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与“休息”无缘的组工干部,看到了那个小身板里都是大能量的好公仆,他用自己日复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无限忠诚,表达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彰显了一名人民好干部的优良党性。

对人民无私奉献蕴藏了博大的公仆情怀。朱治国分管基层党建,乡村振兴是他最关注的事。他主动担责,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面对患癌妻子的沉重医药费,情愿卖房为妻子治病,也不为组织增添任何负担,当与癌症斗争8年多的妻子不幸离世,朱治国忍着悲痛,定下规矩:不收礼金、不烧纸、不宴请,自始至终,朱治国对权力保持敬畏。他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在老百姓的心中,他就是百姓自己的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尕’书记。面对玉树雪灾,他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了解受灾情况,毫不顾忌高原缺氧,连夜起草灾情考察报告,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这是一名组工干部的博大胸怀,更是质朴的爱民情怀,不仅建立起良好的干群关系,更是搭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朱治国不愧为人民的好公仆,用无私的奉献书写了新时代一名优秀组工干部的担当之歌。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朱治国是新时代党的好干部,更是人民的好公仆。我们当向朱治国学习,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学习他的公仆情怀,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学好本领,服务群众,积极主动担当作为,为人民无私奉献,甘做一名勤政务实的人民勤务员,把事业做在一心为党的无限忠诚之中,把生命刻在一心为民的无限热爱之中。

朱治国先进事迹大学生心得体会 (四)

《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新华社文章中,一个陌生的名字朱治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伴随着一段段的文字介绍,朱治国的人生阅历,工作中的拼搏付出;生活中的清正廉洁;家庭中的责任担当;生命中的奋发向上。他的事迹像一粒种子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把他的光辉形象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心上,慢慢生长成参天大树,时刻激励着我们在组工干部的岗位上尽忠职守,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不断前行。

作为组工干部朱治国从基层乡镇开始干起,基层乡镇环境恶劣,气候干燥,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等都很艰苦,对于刚从市里毕业的大学生是很大的考验。朱治国克服一系列困难,认真地工作,默默地付出,从来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随着从乡镇到市里到省里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变动,都是对朱治国工作和付出的肯定,无论在什么岗位,手里掌握着多大的权力,朱治国始终深入基层,心系百姓,勤于调研,善于规划,推动乡村脱贫,带领人民致富。正是对工作的执著与热情,投入与奋进,不停地下基层调研,根据基层实际情况不断地推出各种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不断用生命诠释组工干部的使命与担当,却在43岁的大好年华画上生命的终止符,倒在自己始终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倒在自己不停忙碌地工作路上,倒在不停奋斗和努力的组工工作中。

朱治国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热爱的组工工作中,生活中清正廉洁、简单朴素,从未用自己工作中的权利为家人找过一次关系调动工作,连自己怀孕的妻子调动工作都要参加考试和面试。从不参加酒宴也不收受任何礼物,公事公办不因私人感情影响本职工作。一件衣服也是穿三四年不换,很少买新衣服。在妻子患癌后更是挑起家中的全部重担,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又要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用八年的时光支持妻子与癌症抗争,在完成好工作的凌晨2点钟还要回家照看家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工作的使命,对家人的担当。

在困难面前朱治国从来没有被打倒过,面对工作难题,勇于开拓进取,按照国家法律规范因政施策,因地制宜,带领乡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面对照顾老人孩子和患癌妻子的家庭压力,用瘦弱的肩膀撑起生活的重担,不言苦不说累,默默承受和努力着,抗争着生命的不公和生活的不幸。虽然朱治国在最优秀的年华与世长辞,但是他的精神不灭,事迹永存,永远值得我们纪念,不断激励着我们更努力地工作、更认真的生活,继承使命与担当,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朱治国先进事迹大学生心得体会 (五)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在西宁最好的季节里却没有留下一句遗言就离开了我们。读完朱治国的故事,我深感痛惜也备受感动。广大选调生要时刻牢记初心、不辱使命,在新的“赶考”路上标配“为民姿态”,砥砺前行,矢志成为“人民满意”的干部。

标配“与民同心、信仰如磐”的姿态,做“一片丹心向阳开”的“追随者”。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生,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但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朱治国一致评价: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作为一名刚刚到基层工作一年的年轻干部,不仅要做到始终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更要始终忠于自己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基层,便只顾风雨兼程。要在属于我们的“梁家河”里,写下最美的奋斗故事,要在基层的“大熔炉”里,锻造我们的“钢肩膀”“铁脊梁”。基层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但小桥流水、阡陌纵横也是另一种美。在基层扎根的我们,要像水稻一样,在春天播撒种子,在夏天施肥除草,才能在秋天收获满满。

标配“携民同行、斗争不止”的姿态,做“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开拓者”。为了让更多的村“两委”干部迈进校门、获得学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带头人,朱治国带队展开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此项工作也被很多省市借鉴。时序更替,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岁月变换,镌刻的是奋斗者的足迹。“人生万事需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广大年轻干部既是“追梦人”,也将是“圆梦人”,奔赴梦想的道路上,不能做讲大话、讲空话的“空谈客”,而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干成事”的责任感,推动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标配“助民同进、实干担当”的姿态,做“斗罢艰险再出发”的“搏击者”。面对陶北村发展项目却陷入“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的争议,停滞不前。听完情况,朱治国边研究相关政策边跟村支书讨论,反复确认项目手续齐全、施工合规,然后坚定地说“你走的路是对的”,还教村支书下一步如何具体操作。两个礼拜后,审核通过,项目继续推进。拨通朱治国电话,村支书陈俊良再次听到坚定的声音:“书记加油干啊,干好了,我带人来学习。”“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奋进新征程,我们必然会遇到更多风高浪急甚至是惊涛骇浪的考验,面对困难和挫折,我们要以“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敢啃硬骨头”的韧劲、“争当出头鸟”的胆识,奔着矛盾去,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历史从来只会眷顾坚定者、无畏者、搏击者,唯有撑篙不已方能逆水行舟,唯有勇毅担当方能突出重围。

朱治国先进事迹大学生心得体会 (六)

近日,读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长篇通讯。读罢让人感动泪目,肃然起敬。43岁的朱治国用有限的生命谱写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品读他43载的“生命答卷”,他用“忠诚可靠”“务实担当”“拒绝污染”的书写了壮丽动人的诗篇。见贤思齐焉。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以前辈为榜样,砥砺初心、接棒前行,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

品读43载的“政治答卷”,他用“忠诚可靠”的政治品质,写下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初心诗篇。朱治国18岁入党,22年工龄,25年党龄,党龄比工龄长。他常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参加工作20多年,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凉的青南高原,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21岁的朱治国作为优秀大学生,服从组织安排,没留恋城市,选择了戈壁乡镇。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也毫无怨言。他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全省4149个村庄,走过一大半。那张被标记了很多村名的地图,是他“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见证。对基层的感情,对老百姓的感情,是一个党员干部的立身基点。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应汲取前辈身上的精神力量,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我”,坚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政治追求,找准组织工作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立足点,全面了解大局、主动服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定如磐信念、心系大事,以忠诚之心对党,让党放心。

品读43载的“民生答卷”,他用“务实担当”的拼搏精神,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干诗篇。朱治国有一股子“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劲头,寒冬缺氧季节,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大雪天,深一脚浅一脚,眉毛眼镜结霜,说话能被风噎住,却挡不住他与村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凭实干,全省村“两委”换届留住了不少能人、带头人,有力地支撑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他用“务实担当”的拼搏精神,写下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实干诗篇。实干是组工干部的本色。广大组工干部在面对繁多而复杂的工作时,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勇于担当、苦干实干,要不断出实招、新招、硬招,以“钉钉子”的精神勤做每一件琐事,狠做每一件难事,甘做每一件苦事,以坚实的立场、笃实的决心、严实的标准、踏实的行动、扎实的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用工作的实际成效彰显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品读43载的“纪律答卷”,他用“拒绝污染”的清规戒律,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诗篇。为人干净,做事坦荡,才能叫群众服气。手中虽有权,一尘也不染,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修为高度。妻子2023年查出癌症,朱治国宁愿把新房低价卖掉给妻子看病,也不向任何人开口借钱。在工作中,想打擦边球的,提着礼物、揣着信封跑待遇的,在朱治国这里全不管用。他下乡工作,为避免趁他不注意往车上放东西,走前都要查看个清楚。守住“零污染”底线,清风正气充盈,工作中腰板才能挺直,干部才有人格魅力。他用“拒绝污染”的清规戒律,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廉洁诗篇。廉洁自律是组工干部的底线。广大组工干部当严于律己、形端影直,做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表率,不为物欲所诱、不为私心所扰,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挺直纪律规矩的“脊梁”,把好用权“方向盘”,系好廉洁“安全带”,带头把好亲情、友情、人情“三大关”,面对各种“小圈子”__敢于“黑脸”,守好人际交往底线,树立起经得起时间和人民考验的清廉标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