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网实用文档演讲致辞内容页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2023-07-26 15:54:02演讲致辞打开翻译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1)

亲爱的朋友们:

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快到了。值此佳节之际,祝我所有的朋友节日快乐,家庭幸福!

端午节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每年在固定的一天举行的仪式或庆祝活动。全民认可,全民参与,一年一次,一遍又一遍。

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它们包含了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东方乃至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节日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

从一月一日到除夕,中国有十四个节日,其中最大的节日是端午节、中秋节和除夕。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传说。五月是盛夏,‘端’就是‘始’,端午节是第五天,古人‘俗值五天’。作为夏至,汉初将五月五日定为辟邪的节日。到了唐宋,就叫‘端午’(‘五月’和‘午’相通),又叫端阳节和崇武节。包粽子和赛龙舟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两大中国民俗。

五月五日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逝世的日子。这一天,屈原家乡的人们用竹筒盛糯米,扔到河里,以纪念屈原。后来用竹叶或芦苇叶代替竹筒,用彩绳捆起来,就是‘粽子’。因此,端午节包饺子纪念屈原,这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两千年来,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屈原(前340—前278)平名,字原。他是楚国的弟子,被称为三闾博士。在内部,他主张提升人才和改革管理不善。主张联合反秦,发展国家。因遭谗言,被贬,后贬湖南、袁。尽管困难重重,他仍然担心国家和人民。听说秦军攻破杜英,他又急又怒,挥泪向汨罗江投河自尽。屈原关注国运民生,是爱国爱民的圣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写了20多首诗,如《离骚》,《九章》,《九歌》等。屈原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巨大的艺术魅力。它们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是中国古典文学遗产的瑰宝。屈原和他的学生作品收藏于《楚辞》。《楚辞》和《诗经》被称为中国古典诗词灿烂星空中的“双子星座”。

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忧国忧民的深情,以及忠君、正直、追求光明的崇高品质。《离骚》,诗句优美,想象力丰富,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浪漫主义的首创。诗歌就像一个人。屈原崇高的精神和屈原诗歌崇高的思想艺术品质,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诗人和作家。

屈原热爱祖国,关心人民,忠厚老实,恪守率真,追求光明,为义而生。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屈原精神是历朝历代、积淀厚重的中华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识,赋予了端午节的爱国情结。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国旗下的演讲的主题是: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中午的”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影响最广的是纪念屈原说。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韩姓国家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难道我们仅仅是感到惊讶吗?难道这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丢失?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不,这是中国的节日,这是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让别人拿去。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我们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起将端午的文明传承下去吧。

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3)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是一年端午将来到!

从20_年起,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国家法定假日,意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进民族凝聚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石。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根脉、丢掉了灵魂,就无法在世界上立足,更何谈成长与壮大。守民族之根脉,护民族之灵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根本之举。

近些年,传统文化悄然热起来,火起来,传统元素已成为流行元素。中国年画元素、敦煌壁画元素等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上,小学生在朗朗诵读《三字经》,年轻女性穿着汉服自豪地走在大街上,书法、国画也日益成为青少年的兴趣热点……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亦层出不穷,《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备受大众追捧。各地文化瑰宝管理者通过一些现代的科学技术,使人们更方便、快捷来了解相关传统文化。敦煌莫高窟自创摩根数字展示中心,通过模拟电影与实地参观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游客的参观时间,还可以增加洞穴的装载量。故宫博物院建成了数字故宫社区,让人足不出户游览故宫;成立了故宫学院,故宫讲坛已经成为世界品牌,已经培训了60多个国家的学员。越来越多的文化守望者正在用更加符合年轻人的文化感知新方式,让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活起来”。

弘扬传统文化,我们首先应该对传统文化抱有坚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文化底蕴:蕴含着“仁义”“和合”“和平”等思想,承载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理念,“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处世哲学,“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言必信,行必果”的行为规范,“正心诚意,修齐治平”的心性修养……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

弘扬传统文化,也需要我们守正创新,用创新来推动中华文化发展。泰戈尔曾说:“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在新时代,我们要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统一、紧密结合,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从“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奋斗精神,从“仁义礼智信”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以人为本”的“仁政”到“一切为了人民”的“人民至上”,从“天下大同”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商鞅变法助秦一统天下”到“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复兴梦……在当代中国,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借鉴经验和智慧,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使传承传统文化的潮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年年端午,在我们心里打下愈来愈深的民族烙印!在你插艾草、吃粽子之时,请你记得缅怀壮烈殉国的屈原,请你记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4)

各位同学、队员们: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让我们一起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传承经典习俗,品味端午文化。

同学们,在端午节,你们是不是挂了艾草、吃了粽子呢?这就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其实,在端午节这天,咱们国家不同地方的端午习俗和美食还有更多,咱们快来一起看看吧!

端午节习俗有:划龙舟,又称扒龙舟,是多人集体扒桨竞赛,是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起源于江浙地区,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逝世,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习俗,也是汉族龙图腾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端午节还有放纸鸢的习俗,放纸鸢也就是放风筝。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在端午节中,挂艾叶、菖蒲也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怯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传统美食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端午节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

中国江南地区,在端午节还有吃“五黄”的'食俗。“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雄黄酒。

在端午节还有品尝特色糕点:绿豆糕的传统,属消暑小食。按口味有南、北之分,北即为京式,制作时不加任何油脂,入口虽松软,但无油润感;南包括苏式和扬式,制作时需添放油脂,口感松软、细腻。绿豆糕主要原料是煮熟的绿豆粉、蒸熟的山芋粉(或小麦粉、豌豆粉)、植物油(芝麻油)、熟猪油、绵白糖、糖玫瑰花、黑枣肉、桂花糖等。

同学们,让我们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祝福大家万事顺利、端午安康!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八年级(5)班的__X,我演讲的题目是《过好端午节,发扬传统文化》。

五月初五,粽叶飘香,又到了一年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关于它的来历,不少同学应该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再简单地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大臣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后因倡导选贤举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而遭到其他贵族的反对,排挤和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尽管如此,屈原“化作春泥更护花”,仍然日夜心系天下国家。同时他还是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创作了诸多优秀文学作品如《离骚》、《天问》、《九歌》等,被世人代代相知,口口传颂。

后来秦军攻破楚国都城,楚国覆灭,屈原悲痛欲绝,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都十分悲痛,纷纷赶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他们有的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体。有的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不会去啃食屈原的身体。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被定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屈原。古时端午节的节日活动有许多,“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这首《竞渡曲》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写的一次端午赛龙舟活动。那时的人们到了端午节,还有挂五彩线、染红指甲、饮雄黄酒、挂钟馗像、射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时至今日,端午节被确立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可同学们对于端午节印象最深的恐怕只有吃粽子了,现在端午节的节日活动远不如古时那样丰富,节日气氛也淡了很多,更多的人选择借端午假期外出旅行。除了吃粽子,大多数人都未曾参与过其他端午节的传统活动,即使碰上赛龙舟这样的热闹的活动也只是“一拍二发三走人”。事实上,端午节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远比吃两个粽子谈一谈屈原丰富得多。比如端午时人们在门前挂艾草,洗草药水,熏香,这是因为“仲夏端午万物皆盛”,草药的药性也达到了最强的时段,人们便通过挂艾草,洗草药水,熏香这样的方式来“辟邪防疫”,因而有人认为端午是古人的“防疫卫生节”,但这仅仅是端午节的意义之一,先辈留下来的每一个传统都在闪耀着智慧和文明的光辉,值得我们探索,传承和发扬!在此次端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也可体验一下做香包,挂艾草等习俗,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智慧结晶。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传统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华灿烂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共同谱写。让我们从这次的端午节开始,积极学习和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阖家幸福!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吴欣莲老师,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粽叶飘香迎端午民俗文化共传承》。

再过几天将迎来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屈原的故事吗?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不屈不挠、忧国忧民,为了楚国的富强,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已密不可分,他的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每个人佩服。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知道胸前的红领巾来之不易,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我们的学习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这都是我们的父辈甚至我们的祖辈怀持爱国的理念,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拼搏而来的。同学们,当你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你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你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你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等等这些,你所做的一切,这就是在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我们国家在20_年将端午节设立为国家法定节日,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端午节的氛围,不要忘记我们的传统文化。希望大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树我雄心,壮我中华。让我们永远纪念中华民族之魂,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预祝老师和同学们端午节快乐!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7)

各位同学、老师们:

大家端午安康!

今天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还有哪些吗?这些传统节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象征着丰富的华夏文明,闪耀着龙的传人无穷的智慧。

端午节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你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称谓吗?谁能说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端午还被称为端阳、重午、女儿节、龙日等。民间纪念端午节的风俗很丰富,较普遍的庆祝形式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挂艾草等等。每一项端午习俗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独特的文化记忆。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这一习俗与屈原有关。屈原“董道不豫”,“虽九死其尤未悔”,当人们听说他投江之后,争相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也没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吃粽子,也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之后,人们没有找见他的尸身,又担心被江中的鱼鳖毁坏,于是人们便向江中投放糯米团、肉块儿、鸡蛋,喂饱鱼鳖免得它们毁坏了屈原的尸身,于是五月初五这天包粽子吃粽子就形成了习俗。而且千百年来,吃粽子的习俗不仅在中国盛行不衰,还流传到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香囊里装有驱邪除瘟祛湿的中草药,所以在这个夏季暑热潮湿来临之际,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

挂艾草、菖蒲(蒲剑),因为菖蒲生长的季节和环境感“百阴之气”,且叶片呈剑型,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艾草又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还能祛各种毒虫,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百毒不侵。南北朝时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

这里还有两个有关的小故事。

其一:唐末黄巢起义,兵临邓州城下,见一妇人,手牵一较小的女孩,怀抱一稍大男孩,黄巢认为该妇人不仁,挥刀欲击杀。妇人慌忙解释:怀中大点的男孩是哥哥的遗孤,而领着的小点的女孩则是自己所生,于是黄巢对该妇人肃然起敬,挥刀砍下了路边的艾草菖蒲,嘱咐妇人回家悬挂于自家门口,并告诉她说能够免灾。妇人将信将疑,回到城中便把此消息告诉了左邻右舍,于是妇人和左邻右舍们便都在自家门口悬挂起了艾草菖蒲。第二天黄巢攻破邓州城,见家家门前挂有艾草菖蒲,他信守了对妇人的承诺,命令军队不得糟害城中百姓。这天正是五月初五,于是便流传开了五月初五这天门前悬挂艾草菖蒲的习俗。

其二:传说,在远古时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来做他的地盘,可是这样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怜悯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个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宝剑,先去找水怪决斗,在经过了几天几夜以后,神仙终于胜利了。水怪答应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孙,它就不去侵犯,并且约好,只有在墙上挂艾草和菖蒲的人家,才属于神仙;没有艾草菖蒲的,那就归水怪所有。

到端午的时候,水怪乘着浪头来了。当来到一户户人家的屋檐下的时候,水怪总会看见这家屋檐下挂着一束象宝剑一样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许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没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悻悻的回去了。

原来那天决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来做宝剑的艾草和菖蒲洒到了人们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后来,到了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就会在自家的墙上挂一些艾草和菖蒲,来吓退水怪,以此来保障自己的房屋和财产。

传说毕竟是传说,《国际歌》中有一句歌词唱得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中国人民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古老的华夏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九州赤县才能国泰民安!

同学们,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有义务无条件的传承并光大之,尽管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拯救传统节日习俗,发展传统节日习俗,创新传统节日习俗,我们义不容辞。历史有了传承,民族才有了发展的根基;文化有了自信,伟大的民族复兴才能得以实现!

谢谢大家!

品味端午节文化传承演讲稿 (篇8)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众所周知,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它是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例如:插艾草,吃粽子,洒白酒,赛龙舟等等。这些是曾经在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节奏加快。外来文化的入侵,中国人民不再眷恋流传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了,而是把重点放在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中。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感到悲伤,发出了端午节是否还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方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20_年韩国就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了。20_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变成别国的珍宝。

听到这个消息,中国人民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一些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内涵丰富,保留了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那么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眼看着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会有多么尴尬?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他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冷静面对,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丰富,保留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我们必须敬畏和重视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起来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