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碎片化阅读作文
21世纪的人们已经生活在一个高科技的年代,人们的阅读方式,许多人刷着手机,上着网,在网上阅读着许许多多的资讯,可是你是否曾放下自己的电子产品,专注的看一本书呢?正是因为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人们的阅读量大幅度的增加,但是持续的阅读一本书的时间却大大减少。人们的阅读变得碎片化。
作为一个初中生,我认为碎片化的阅读是对青少年不利的。当我们从头到尾完整的读完一本书是,我们对这本书就会产生深刻的印象与理解。可是假如我们将阅读的时间碎片化,若是再要拾起书中的内容,恐怕就没这么容易了。不仅是越阅读的时间碎片化了,阅读的书目也变得碎片化。在不久之前,人们只能从纸质书中获得有限的的信息,比如报纸,书籍。可是现在的人们在微博,微信,百度上可以搜到各种各样的报道,新闻,可是对我们有益的信息和资料少之又少。而且网上有许多虚假信息,不但资料来源不明,而且可能对你的安全也有不利。
当然碎片化的阅读并非没有好处,可是我认为,这样的一种阅读方式整体来说还是弊大于利。碎片化的阅读或许能节省你的时间,或许能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是我希望人们能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认真的看完一本书,或许能让你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篇二:碎片化阅读作文
文字是思想的映射,中国语言更是深藏奥妙。我们总是能够找到一片书海来安放和重启疲惫的心灵。然而,当我们无暇捧着茶杯欣赏冗长的文章时,碎片化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车水马龙,纷纷扰扰。每个人都加快着脚步穿梭在街头。如果每个人的目的地都和他连着一条丝线,那各处就都会交织着千丝万缕的网。在越来越繁忙的生活中,还有几个人能坐下来,就着刚好的阳光读一天书?想必是微乎其微了。那么碎片化阅读,不就是用来洗净蒙尘的心的甘露?在这个时代,碎片化阅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然而,如果抛开时代的繁乱,单就碎片化阅读本身而言呢?
我想人们依然不会放弃碎片化阅读。如果不是为了弥补缺乏书籍的空洞而进行碎片化阅读,那么不难发现,阅读的碎片化,本身就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读罢“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不知乘月几人回,落月摇情满江树”这般从月出到月落的佳作,会像是感受了一段清幽美好的故事,冗长而清雅。而不可否认,“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是另一种简短而含蓄的绝妙佳作。短小而不枯乏,似是言犹未尽,无限美好。
某天某时,街上的霓虹伴雨初亮,某天某时,静静地看着行人匆忙的背影交织成风景,一时涌上心头的凄美,便不是娓娓道来的长篇大论能说得清的,唯有一句“万丈迷津,遥亘千里”才能与之相配呼应。后来,也不记得哪一段话出自何处,只记得这句话的含蓄有力,那句话的凄美清丽,它们不知不觉走进了灵魂,带着人们体会更孤独,更清晰也更唯美的境界。如果说长篇是清口的白粥,那么碎片化阅读便是陈年的老酒,总是在一瞬间触及人的灵魂,让人更快的领悟,更快的成长。
开卷有益,碎片化阅读也是大有所长。当有人沉迷于一本小说无法自拔,碎片化阅读却能实现很广的涉猎。周国平说,与其花费精力沉溺于书,倒不如写自己的书,来抒发属于自己的体会。这样看来,涉猎别人的看法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认同,让自己有理性思考的空间,形成自己的观念,便是碎片化阅读的又一精华。
碎片化阅读同整体化阅读一样是应当提倡的,也是一样需要深入体会的,所长补所短。如果因为不能体会其中之奥妙而妄加褒贬,便是大愚之论了。
篇三:碎片化阅读作文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恨不得把24小时变为了48小时。与此同时也有了碎片化这一说法。
随着世界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碎片化出现了,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社交,碎片化时间……,仿佛什么都可以碎片化,无法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
碎片化的阅读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打开手机随处可见的新闻仅仅两三百字,一个开头,一个结尾便成为了一条新闻,如此简洁,是了是表明我们的人生也同它们一样简洁,毫无波折呢?记得一位大学教授说过:“若朱自清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面对荷塘,面对明月,拿出手机拍了张照说了句‘今晚月色真美’,发到了微博、朋友圈,于是散文没了,《荷塘月色》没了。”对于这幽默风趣的一番话我们不得不加以思考,现在的我们丢了什么?
我认为是丢了灵魂。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在如今碎片化阅读的引导之下,人们阅读的书是越来越少,读的都是一些无营养的文、微博文,阅读的字数看似很多却大都一笑而过,灵魂是对于抽象的精神世界的具体化。长期进行碎片化阅读使精神世界变为了零,这便是失去了灵魂。
曾有人计算过一个人的灵魂是39克,这仿佛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重量。但对于一个求学之人若失去了这样39克,便失去了对于学问的推敲;对于一个工人若失去了这样39克,便失去了一门精巧的手艺成为了只会工作的机器。而碎片化阅读会让我们逐渐失去我们的灵魂,成为一具仅凭本能而无思考的躯体。我们应重拾完整的阅读,在读他人的思想亦有自己的思想,在阅读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灵魂。让身存于世,魂亦存于世。
一个没有完整阅读的民族就没有自己的思想,从而他们很容易就被别的民族洗脑,进而毁灭。美国为何强大,因为他们民族爱书。就说二战德国在毁书时美国在大力印刷书籍给人们阅读,两者高低十分明朗所以结局也在意料之中。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想要富强就要拥有众多的阅读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诞生出更多的思考,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思考。
经典阅读能让你知晓世间冷暖;经典阅读能让你开拓眼界;经典阅读能发展你的思维。在生活中切不可遗漏经典阅读。
篇四:碎片化阅读作文
如今,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逐渐变得更加碎片化,与此同时,我们的阅读方式也开始步入碎片化。
碎片化的交流,碎片化的作息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是否反思过其所带来的弊端,当手机等电子产品横空出世,当网络时代覆盖着我们的生活时,我们的阅读方式就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步入碎片化了。因此,我们要让阅读变得更加“完整”。
古时候的人们,生活简单纯朴,阅读便成为一大乐趣,在寂静的月光下,伴着微风的吹拂,独自一人在书房读书,多么幽静的环境,完全沉浸在书中的内容,有时候读着读着,领悟了道理,趁着闲情雅致,抒发自己的感情,写出一首诗来,这才能感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
再反观当今社会,网络上零散的文章和信息铸就了阅读的“碎片化”,看似简单、易懂的内容给我们提供了便捷,实际上它却使我们的思维钝化,看见长篇文章便产生惰性,不愿去读,这也是当今社会上,人们比起长篇名著更喜欢去读一些毫无内涵小说的原因,人们大多拿着手机看电子书时,常常正开始投入的时候,一条短信,一个讯息,就会分心,无法全神投入,更无法感受书籍带来的魅力,同时使我们丧失对阅读的专注与耐心。
如何不让阅读继续碎片化。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拉上亲朋好友一同外出,感受大自然与人文景观,多去参观一些博物馆与烈士陵园,沉下心来,体验到完整的生活,心无杂念,别再让那些电子产品打破这份宁静。手捧一本手,细细阅读,会不经意地发现原来摆脱电子书,伴随着书香,一页一页地翻动着,也别有一种滋味呢!我们需要完整的阅读和生活,这样才能使我们活得更加充实。
碎片化的生活会使我们疏远身边的亲人,电子产品的广为流传也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格式化,难以发现其实快乐很简单,身边的趣事一直环绕着我们。
告别碎片化,合理管理自己的上网时间,放下心事,出去走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完整,更加多姿多彩!
篇五:碎片化阅读作文
碎片化,这个词在现代十分流行,什么“时间”、“阅读”、“生活”之类的统统可以和碎片化挂上钩。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碎片化的生活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坏处呢?让我们就以“碎片化阅读”为例来探讨一下。
碎片化阅读,简单来说,就是把我们一天的时间给碎片化成许多个时间段。现在最常用的进行碎片化阅读的工具非手机不可。当今社会,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没有手机的,特别是手机上的微信的软件,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会不会有什么弊端呢?
我听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我老师的朋友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就是几乎从不看微信上的朋友圈。老师她感觉很诧异,就问那个朋友为什么。那个朋友说:“我不看朋友圈的原因是,现在朋友圈里的内容无非就是两种:平时的日常常识和自己的生活照片。而我如果去看那些生活隐私的照片,不就是像在窥探别人的隐私吗?虽然是他(她)自己发出来的。我认为看微信除了能学到些日用的小常识之外,还能学到些什么东西吗?”
所以总的来说,碎片化阅读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或完善自己的知识和陶冶情操。但是它也有缺点:这种把阅读的分解开来的过程是无法“倒流”的,而且所得的知识也是杂乱无章,是无法凭拼凑和集合起来的。碎片化阅读是这样,那其他关于碎片化的名词也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我认为关于碎片化的生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是有待研究和讨论的。
篇六:碎片化阅读作文
说起碎片化生活,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生活中的阅读,一种碎片化阅读。
初二的暑假,我一直窝在家里。难得放一次大长假,终于可以放松放松,犒劳犒劳自己了。所以,我准备去图书馆借几本书回家看。可不知怎么地,自从把书借回去后,明明空闲的时间很多,可阅读时间却变得少了。每天的读书时间大约也就是中午与晚上,或者有时突发奇想随手拿起一本就进行阅读。就这样借来的几本书参杂在一起月,中午读这本书,晚上读那本,这本读一点儿,那本都一点儿,最后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到底在读什么。
在我看来,现在式的阅读就如我在暑假读书那般,很急躁,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品读一本书。而现在式的阅读又是又像似一种形式,一种虚荣的形式。兴许很多人认为:哦,我读书了啊!我读了很多书呢!天真,可笑而又可悲!是的,或许你是读了很多书,甚至还包括一些明珠。可是,请你们问问自己,你们都进去了什么?书最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给我们呈现的又是什么?当然,我这也算在反省自己,反省自己以往读书的错误方式。而我在写这些话是,内心更多的是后悔和遗憾。后悔与遗憾自己没有把我曾读过的书读透。
再论阅读吧,现在很多人阅读的已不是看纸质书本,而是电子书,手机等科技设备了。科技发达是好事,可人们在其中看的内容却很很令人失望。看网络小说的越来越多,看微博段子的就更不用说了。经历了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巅峰后,21世纪最热门的文体莫过于段子了。曾有人调侃:“早上打开微博,有一种君临天下审阅奏折的感觉。”说实话,这种行为真的没意义。
时代的快节奏让人们几乎没时间安安静静地独身享受阅读了。大家只能抽取零碎的时间来进行阅读,但这读书的意义不也大大下降了?而且,有时候人们并非没时间阅读,而是因为书本中字太多,太深奥,没意思罢了。人们在时代化的巨大书本迷宫中渐渐迷失自我,渐渐丧失了阅读的兴趣。
请,别做一个被碎片化阅读,碎片化生活方式支配的人好么?即使再忙,也请抽些时间留给阅读吧!
篇七:碎片化阅读作文
今天,我们时时刻刻可以看到坐在地铁里的人们个个都拿着一把手机,或是在刷微博,或是在看微信,或是在电子阅读,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习惯。
而对于阅读来说,近年来迅速流行开来的“浅阅读”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简单的说,“浅阅读”是快餐文化的一种,这种阅读方式与走马观花无异。它是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我们每一天都会接触到各种的大量信息,这让阅读看似变的简单,方便。但是实际上这些信息没过多久就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消失,根本无法从上面获取到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而且,“浅阅读”这种阅读态度导致了阅读的工具性质,加深了整个社会的浮躁。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将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视同洪水猛兽。著名文化批评家王晓渔说:“30年前,大家都读走向未来丛书,都读李泽厚的书,而发展到后来,特别是近10年,阅读的分野出现了。浅阅读时代最大的进步,就是选择的自由。有人喜欢读通俗小说,有人热衷励志类、财经类的书藉,也有人青睐哲学、文史类的书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于是阅读也就呈现出了多样性。”
另外,这种阅读方式的出现与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大有关。我每天早上都会急匆匆的起床,刷牙,洗脸。然后买完早饭,抓紧时间往学校赶,而放学后,我也要赶紧回家,因为我每天都会有很多的作业要做。
曾经有一位社会学教授说:“思想使人进步,思考又往往是沉重的。那些读来显得沉重的文字,往往能够使人更好的了解社会,激发起读者的感悟和思考。不能仅仅因为浅阅读的轻松、愉快,而放弃学习积累的机会。”既然我们的时间被碎片化,那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深阅读,感悟生活。
不管怎么说,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既有其好处,也有其坏处。只有好好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才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篇八:碎片化阅读作文
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
我们的生活正在被不断飞来的新闻碎片拼凑成一纸斑驳,真实与虚伪,真相与噱头,都无从尽力考证;
我们的命运正在被不断堆叠的心灵鸡汤覆盖上一层浮华,梦想与现实,成功与失败,都难以轻易掌握。
正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的那样,语言破碎,词汇流离,正在为这个时代打下深深的烙印: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众阅读的趋势。而伴着微博段子的风行于世和长篇落荒而逃,滋长的,无疑是人们对碎片化阅读的依赖程度。或许真的有一天,史学博士廖峰所说的“人或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将成为现实,也许到那时候,我们只能够匍匐行走,徒增悲凉。
但,我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坚信所谓“故意写长诗,对抗碎片化的生活”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顽固与闭塞,但我们更不能放任自己在这个满是碎片与垃圾的信息海洋里自由游弋,否则就易被社会锋芒所伤,被时代渣滓所污。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珍视并捍卫自己享受阅读的真实快乐的权利,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里,撷英而行。
撷英,集萃,这些看似是另一种形式的断句残篇,其实质却是接纳了我们的阅读生活的既有菁华,并蕴含了未来的无限可能的一种创造性的阅读方式。我们其实真的可以正视那些碎片化的语段与文字,只要肯潜心发掘,就有可能撷书中之英华,笃定前行,成就“支离的圆满”。我们也不必被死死限制于那些诘屈聱牙的“天书”中不得解脱,因为总有一个字、一段词、一抹清明、一片温暖会在我们与书的真诚相拥中与我们偶然相遇过,然后永世铭记。
我不知道这世上可以有多少象牙之塔,可以为那些固守着长篇大论的说教,质问着“吾不知舍此宁有他途”的文学家,提供这个碎片化时代里的避难所。我所知道的是,做好自己,远比期许着时代潮流因我们而逆转更加真实有效。当我们怀撷英之念走近阅读,不用刻意躲避那些碎片,就可以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与富足,何乐而不为呢?我们又何必总是感叹,是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让我们左与正襟危坐的学场毫不兼容,右与优雅认真的气质割袍断义呢?
正如学者费勇所言:“我不排斥碎片化时代,我们该考虑怎么样才能把自己修炼得更完美。”一切有为法,自在人心,而我的选择,便是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坦然地握紧阅读的出世方,撷英而行。
篇九:碎片化阅读作文
我们先扪心自问一个问题:“最近一次阅读长篇书籍是什么时候?手机里较长信息的链接,你是不是还未读完,就失去了兴趣,按了一键返回呢?”
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了,因为有了智能手机的普及,阅读变得更加的方便,可是在现今飞快的生活节奏下,很少有人能够认真地去读完一本较厚的书或是冗长的消息。为了让读者绕有兴趣地看完它们,报纸上的内容浓缩成了精华,手机上看的新闻或是杂志的文章最多也不会超过三页,这种碎片化的阅读带给我们真的是快捷的好处吗?
还是回到原先提出的问题,因为这种碎片化的阅读,较长的文章你读了多少?因为这种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对文章的兴趣性大大地减少了,因此遇到较长的文章感到望而生畏,所以只会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短文,而降低了对文章的思考性,智能手机上的链接更是如此,往往都是随手拿起又随手放下。如果你认为这并没有什么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种阅读的习惯,对现在我们学生做阅读理解有着非常大的弊端。而且这个习惯还会扩大化,变成一种性格导致自己经不起挫折和困难。
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现状呢?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阅读的方法。我曾经读过一个故事,大致讲的是一个钢琴老师问自己的学生:“你每天花多少时间弹琴?”学生疑惑地回答道:“我每天规定自己弹琴一个小时,这样有什么不对吗?”老师说:“你以后或许并不会有太多的时间能用来练习,你不该是强制自己,而是要每天抓住自己的闲暇时间,花五分钟,十分钟来练习,这样的效果会好很多。”
其实阅读也是这样,我们也可以把长篇的阅读碎片化,分为几天,乃至数十天。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一开始也会被页数很多的文章吓倒,有一天在睡觉前,我拿了老舍的《四世同堂》兴致勃勃地看了起来,然后接下来的几天都坚持着,或许某天累了就只看那么四五页,但我对这本书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少,每次都读到有趣的部分,然后带着余味进入梦乡,这样第二天就会对之后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十几个夜晚之后,我终于把它看完了,除了它给我带来的乐趣,我还感觉到了一种成就感,这些都是短文所无法达到的。为此我培养了睡前阅读书籍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其实我们应该顺从现在这种碎片化的生活,去碎片化地读一些较长的文章,这样既能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也能培养我们持之以恒的习惯。
篇十:碎片化阅读作文
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碎片化生活也时时刻刻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碎片化的阅读究竟让人类社会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碎片化阅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捷。当今社会,人们在上、下班、上、下学的过程中,在乘坐地铁或挤公交的时候,因为时间的短暂,人们大多使用手机、电子书等阅读方式,从而取代了纸质阅读,从表面看来,这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使其变得更便捷。
但,碎片化阅读也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更好的改变。
碎片化阅读的繁多造就了我们难以分辨事情的真伪。由于碎片化的阅读,人们大多在网上看到的新闻根本不能确定真假就转发导致了谣言漫天,最终,错误信息在网上愈传愈凶、一发不可收拾。碎片化阅读让我们丧失了辨别真伪的能力,盲目转发,却也导致了在点击量暴增的背后,大笔金钱也随之转入幕后人的口袋。
碎片化阅读让我们在阅读文章中阻碍了完整信息的获取。由于现在人“快”的心态,为了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多的信息,通常把文章大致看了一遍,网络媒体写作的“碎片化”让信息不够完善,让信息变得简单,粗糙。
碎片化阅读让我们对经典、杰作失去了耐性。想象着,一个人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阅读一部经典之作,那该是多么美好。如今,碎片化阅读已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已打破了这静谧的美好,从而替代的却是一些城市的喧闹,人们生活所认为好看的小说,不再是经典著作,而这些杰作也已无人问津,被搁置一旁了。
碎片化阅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这不可置否,但,也在这便捷中让我们丧失了许多美好的东西,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