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生命里的那束光作文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在我过完自己人生当中第一个十年的时候,我的曾祖父,欣然结束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个十年。他走了,伴随着灿烂的晨曦,悠然离世........
初升的阳光透过院子,照到了正在辛勤开垦的曾祖父身上,他已经85高龄了,干起活来却比谁都勤快。披着金光,让人不禁有种感叹岁月蹉跎的想法。此时的我还不知道曾祖父生命中的倒计时悄然开始滚动。
想起88岁前的曾祖父每天早上还在和爷爷一起种田;大晚上我们几个曾孙子女围着曾祖父排排坐,就等着他给我们讲他青年时代发生的事情——要是烈日酷暑,我们就一个接一个的为曾祖父挡太阳。要是霜雪寒冬,我们就紧紧地的抱着曾祖父,恨不得贴在他身上......曾祖父讲的最多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的英雄,然后是大中华的成立。当时是战乱纷争的年代,曾祖父学时识也算渊博,当过几年助手,后来...后来曾祖父就回到农村去种田了。那时曾祖父30岁左右,还过着起早贪黑的日子。除了这些事,曾祖父说的最多的就是“江湖”二字了——人就是江湖,他的信念。每每到这个故事时候,我们都心情澎湃,人是江湖,江湖是信念,信念是道光,曾祖父就是太阳光!曾祖父是我们几个每天活力的来源,他还会来接我们放学,有时还会背着我,牵着其他小朋友的手。甚至在临别的时候强要求爷爷或奶奶推他来接我们,为的就是让我们更快乐一点。
88岁后的曾祖父早上不再和爷爷一起种田,而是一个人,一把摇椅,坐在田边悠悠地的睡着。每天晚上的故事环节也越来越少,最记忆犹新的是:一旦我们当中有人考了好成绩,曾祖父都会让我们自己挑一个故事,他讲给我们听。我让曾祖父讲的就是他最喜欢的《笑傲江湖》的“人在江湖”那一节,曾祖父百讲不厌,我们百听不厌,可是那次曾祖父讲的语气十分平淡,没有铿锵有力,没有抑扬顿挫,更多的是喘气声。我们不以为然,以为曾祖父只是那天心情不好——可我们忘了,曾祖父后半生除了愉悦就是安详,不开心是不可能的。
那时曾祖父89岁,讲故事也是在我们暑假的最后一天。然后,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命运如此,那个学期我们所有人的作业都特别多,多到忘了以前总有一位老人被爷爷推着,在我们出校门的时候朝我们微笑招手;多到忘了晚上的故事;多到忘了...曾祖父已经很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了......当假期的第一天早晨,我们又仿佛一下子记忆回归,不顾寒冷,几个曾孙子女披着睡衣来到了曾祖父经常在早上晒太阳的地方——
一如既往,曾祖父躺着,脸上带着笑容,一只手放在肚子上,另一只手做出了奇怪的圆形,就像有一个孩子在他的手臂间,趴着,笑着,曾祖父还摸了摸他的头。旭日东升,阳光染红了一片天,曾祖父后面的半边天,一束光照在曾祖父的身上,场面安详又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我们几个曾孙子女中,我率先哭了出来,我最大最懂事,我不忍破坏眼前的美景与祥和的气氛,捂着嘴坐在地上闷哼了出来,慢慢的其他人也这样做了。哭久了,我们抹着眼泪,看着赤色的天空慢慢变成黄色。“哒”地一声,曾祖父爷爷的手垂了下来,那早已变成了惨白色。“哇”地一声,我们放声哭了出来,引来了父母和爷爷奶奶们。
曾祖父挥洒着热血豪情仿佛就在昨天,一个个故事场景历历在目,最清楚的就是:
“人在江湖,总有一天会随光离世的,那样不是安详又美好吗?”
是啊,曾祖父,我总有一天会追随光的脚步的,等着我吧,我童年时期的那束光。
作者:陈思淇
篇二:生命里的那束光作文
坐在花园边的淡绿色的长椅上,坐在那一言不发,而且将永远保持沉默的大榕树身旁。
合上又厚又沉的课本,也合上了那疲惫后的双眼。阳光在我又黑又硬的头发间流动,风儿在我的耳旁细声细气地说些什么。我甚至感到我的呼吸和草的呼吸有同样的节奏,觉得自己的心和身旁榕树的心一起跳动。这是一种从心中涌起的爱的波涛。
好久了,好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这些感觉是什么时候来的?又是何时离开我的?
我仿佛找到了童年时弄丢的风筝,仿佛抓住了一束阳光。
其实我一直在梦里寻找童话中的飞毯,我希望它能把我载回那个失落的季节――十三四岁的年纪。从前……
是的,从前――
那个能听懂鸟语的从前,那个常在草地上打滚的从前,那个想笑就笑想哭就哭的从前。突然从我身边消失的无影无踪
从前,我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夏天的早晨,早醒的我一起来,就飞快地跑下楼,跑到附近的那片荒野中。没有谁召唤我,我只想到那儿去玩儿。鲜红鲜红的太阳被早晨的露水打湿了,毛茸茸的,不知名的小鸟高一声低一声地向我问候,野菊和蒲公英戴上花边小帽,开始了一天快乐的生活。
我还见到一只刚蜕壳的知了趴在小树上,透明的还未完全展开的翅膀微微颤动,嫩绿的身体像一片初萌的叶子。我走过去的时候,它一点不害怕,平和地看着我。我没有碰它,我想起那纯净的目光。我愿意这样注视世界,也希望这个世界这样注视我。
伫立在那里,独守着那份充满生气的和谐,让太阳的红色、草儿的绿色、花的甜味和着露水,一起在我心的宣纸上慢慢溶开去。
现在,那幅画被定格在我记忆的画框里,时间的灰尘蒙在上面。它已经永久地枯萎了。那片草地,早已被林立的高楼代替。仰视那一扇扇巨大的窗户,耳朵里充满了汽车的轰鸣,我觉得我似乎丢了什么。
那个湿漉漉的早晨呢?那个曾经在夏天里感知生命的女孩子呢?一片片青黄的叶子落在我的肩上,轻轻地,却让我感到了生活的沉重。
是的,我无疑是应该快乐的,我们的学校、家庭使我满意,我得到的爱实在太多了,却惟独失落了自己。我过分注重别人的议论,却很少聆听自己内心深处奏响的乐曲,以至于今天当我感到心中涌动的是属于自己的情感时,我差点热泪盈眶。
我一言不发,依旧做在花园边的长椅上。小麻雀以为我是尊雕塑,在我的脚边蹦蹦跳跳,发出永远不变的欢笑。
篇三:生命里的那束光作文
八年级 黄佳雯
生命好似一间漆黑的房间,伸手不见五指,光靠自己的力量,很难找到方向。只是在某个瞬间,有一束光,刺了进来,那光亮得刺眼,但总能照亮前行的路。我向着光源奔跑,逆着光,也逐渐见到了那光的真面目。
打小,我在外公外婆身边长大,父母那儿工作忙,根本没时间照看我,以至于我童年时对父母亲的回忆并不比外公外婆多。
有口皆碑的一点是,外婆属实是个泼辣的人,她说话声音大,动不动就会跟人吵起来。她小时候那会儿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也就没有读过多少书,养成了粗放大咧的性格,和我儒雅的外公简直合不来。
我的外婆在街坊邻里间也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可人缘倒不是十分坏,有几个老婆婆常会来我家与她唠家常。但我实在不喜欢参与她们的闲谈,不是讨论菜市场里哪家菜贵,就是扯隔壁家小孩成绩多么好,要我好好争口气向人家学习……我对此不但没兴趣,甚至有些反感,反感老婆婆们鸡别人家的娃,还站着说话津津有味,更反感外婆不分青红皂白,附和她的老闺蜜们对我“语重心长”。
六岁那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把我点炸了。
起因微末得可笑,外婆不给我买新玩具,说之前买过的很多同款,都是三分钟热度,搬回家吃灰。儿时的我实在是蛮横不讲理,不仅是又哭又闹,还整了出“离家出走”的闹剧。大体上我不太记得,印象中好像也就是我冲出了商场,跑到街道上的某家面包店藏着。
我知道外婆眼睛不好,一到晚间是看不清楚的,但我那会儿就是这么可恶,就想恶狠狠地看着外婆惊慌失措的样子,才觉得解气。
我不知道那一边的外婆是如何,我只知道当时的我是在面包店里逗了一会儿猫,才不慌不忙地准备回家。外婆家离商场不远,骑摩托车不过5分钟路程就到了,方位我也记得大概。但6岁的孩子毕竟是不记路的,只不过是记些明显的建筑,不凑巧的又是那天街道两旁正赶上打围施工,我就只好摸索着慢慢走。
天色一点点黑沉下来,我拖着一身疲惫,见着街道上行人车辆渐少,心里隐隐有些后悔,若是听听外婆的话就好了……记忆在这也就渐渐模糊,但,时至今日我还清楚记得,历历在目,最后是外婆找到了我——之所以记得清,是因为那是我第一次见外婆哭。她哭得很难过,浑浊的眼睛里滴出好些泪水,路灯下看不清她的具体表情,只看见那爬满皱纹的蜡黄的脸上淌着两行热泪,滚滚而下。我蓦然发现,究竟什么时候,外婆竟变得这么老了。
我看见过她和那些老婆婆闲谈,听见她附和她们要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但我没见的是,她在她们面前夸我时,骄傲自豪的样子,脸上洋溢的满满的笑容。
我看见她与我吵架时,蛮横强势的眼神,但不曾见过,她事后眼中责备自己的光,极力想说点什么,又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看见了那晚她满面的皱纹,却没注意那满头花白的银发,什么时候,两鬓染上了霜华,什么时候啊,哪一根白发又是为我而变白,我真的知道吗……
外婆,您老了,可您又一点没有老,还是我记忆中泼辣能干的样子。您是一抹微光,渺小却热烈,深沉而珍贵。往后余生,以天为证,请继续做我生命中的那一束光,好吗?
篇四:生命里的那束光作文
八年级 赖小丫
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到处都是人们踏过的痕迹。在城市生活的缩影中,我们很难发现和记住一个人。但我永远记得这样一个场景:一个矮小敦实、扎着黑马尾、面色普通的青年妇女,拉着一个稚嫩顽皮的小女孩穿过大街。你也许会想,这有什么特别的呢?是的,这不过是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小事,就如一滴水滴进大海般波澜不惊,但是,这就是大多数母亲的样子,平凡朴实,其貌不扬,但却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就如《你好,李焕英》里的一句台词一样,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一直都是一副中年女性的模样,既不美艳动人,有没有那些女强人拼搏传奇的人生。只有一家开了十多年的小店,我多少岁,小店就多少岁。有一次聚餐,母亲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前来成都,见到母亲第一面,眼眶霎时就红了,顿了一下,说:“你长变了好多。”我暗自嘀咕:哪有?母亲不是一直都这样吗?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我独自在家,百无聊赖翻起相册,看到这样一张照片:我们全家人穿着同样的衣服,爸爸比较开朗,当相机记录下那一刻,他正笑得合不拢嘴。那时的我还真是“毛都没长齐”呢,像是被某个东西吸引住了,眼神早飘到了别处,云游四海去了,哪里还管什么照相?整张照片中,只见青涩的母亲托着年幼的我,微微弯曲着身子盯着镜头。直到现在每次全家合影,她都还是那个神态,那个动作,微微躬着身子轻轻挨靠着我,但那时的她,脸上还是青春的模样。
上了中学以后,我每天晚上要到很晚才回来。一整天的学习积累的压力,让我像洪水猛兽般将怨念发泄到家中。初一的第一个月,是在吵闹声中度过的。到后面,我终于在新班级中结交到新朋友,学习也顺利了许多,我突然意识到,之前我是不是对家人太刻薄。此时的母亲不再是吵闹的对象,而是一个谈心的朋友。
上了初二,我又来到一所新学校,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住校了。刚入学那天晚上,我彻夜辗转难眠,不是因为新环境,而是心底突然升腾起的一层悲凉:我住校了,初中,高中,大学,工作后……意味着我平均每天在家呆的时长只会越来越短,和母亲共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母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会逐渐放手,而我俩的距离也只会越来越远……有时我与她通电话,竟然想不出来一个可以聊的话题,只能用语气词打着哈哈,来掩饰我大脑的一片空白。想到这里,不由得心底一酸,无力地闭上眼睛,任凭思绪翻江倒海。
上个月,十三岁生日的前一天,我戏谑地对她说:“明天周末也是我生日哦,你们要把场面搞大一点哦!”其实我真的只是随口一说,可待我回家踏进家门的一瞬,不禁被眼前一幕惊呆了。母亲把所有能请到的亲戚都请来了,尽管这不符合我内心的想法,但我也被她忙碌穿梭的背影和时不时投来期待赞许的目光打动了。看到她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凹陷的眸子写尽疲惫,也许那时的我没有明显的表示,可每每回想至此,总会潸然泪下。饭桌上,听着大人们谈论我小时候的“光辉事迹”,母亲笑着一一补充精彩细节,我的心里满满的,又空空的,已不记得是先红了脸,还是先红了眼。
母亲啊,纵使夕阳不停地追赶你,你发光的背影永远都在我眼前,如影随形,那带着你的芳香的背影啊,能不能慢些,再慢些,就这样永远弥散在我心间,昼夜不停,只争朝夕。